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省心的选择!—— 无忧期刊网
帮助中心
期刊发表
您的位置: 主页 > 论文范文 > 经济论文 > 低碳经济论文 > 正文

沧州段大运河文旅产业的低碳融合发展

作者:文阅期刊网 来源:文阅编辑中心 日期:2022-09-27 08:53人气:
  摘    要:当下我国文旅产业正在逐步向低碳和可持续性发展转变,绿色生态、低碳环保等理念逐渐被重视,低碳经济已成为社会发展新浪潮。沧州段大运河作为京杭大运河中重要的一段担负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发展运河低碳经济是大势所趋。在沧州运河文旅产业低碳发展中存有四个问题:消费者低碳旅游意识薄弱,文旅产业创新不足,低碳旅游宣传力度不强,行业缺乏专业人才培养。针对这些问题,应该从加强文旅产业低碳经济意识、利用好大运河沿岸历史文化进行二次创新创作等方面加以解决。
 
  关键词:沧州段大运河;低碳经济;文旅产业发展;
 
  Low-carbon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the Grand Canal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ZHANG Xiao-wen
 
  Department of Business, C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At present, China's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is gradually transforming to low-carb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concept of green ecology, low-carb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nd low-carbon economy has become a new wave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s an important section of the Beijing-Hangzhou Grand Canal, the Cangzhou Section Grand Canal shoulders the role of connecting links. Itis a tendency to develop low-carbon Grand Canal economy. Four major problems were found in the low-carbon development of the Grand Canal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weak consumers' awareness of low-carbon tourism; insufficient innovation in the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not enough low-carbon tourism publicity; lack of professional training.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awareness of low-carbon economy in the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and make good use of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along the Grand Canal to carry out secondary innovation and creation.
 
  Keyword:
 
  Grand Canal; low-carbon;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人民建造的一个巨大工程,它始凿于隋朝,地跨南北,在2 000多年历史中承担了漕粮供应、经济往来、文化交流的功能,既是我国古代南北水路运输的大动脉,又是国家统一的战略线,更是南北文化交流的枢纽。其中沧州段大运河自古就是北方段的咽喉要道,在当代更有着南水北调等重要作用。通过文化与旅游等第三产业低碳绿色发展,可更好地塑造沧州大运河符号、汲取大运河的历史智慧、促进大众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增强民众的环保意识,从而提升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一、低碳经济与文化旅游产业相关理论
 
  (一)低碳经济相关理念
 
  低碳经济是我国按照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来的,主要是利用技术、管理机制革新、业态转变、新开发利用等方法,以减少对燃煤、油气等高碳燃料的消耗,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最终达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生态环保兼顾的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随着“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也受到了各界的广泛重视。低碳经济背景下,低碳科技也受到了普遍重视,利用洁净煤工程技术、二氧化碳的捕获和贮存技术等来中和并分散低碳物质,发展风电、太阳光能、核电、地能量、微生物能等清洁再生能源都成为了重点研发领域。如何达到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目标,并最终实现各类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已成为中国经济建设的最新风向标。
 
  (二)文化旅游产业相关概述
 
  我国经济长期快速发展,带动了文化市场的繁荣和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文旅产业包括影视传媒业、主题公园、会展及文创产业等。近年来,由于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双循环”发展战略,这就为文化旅游产业的低碳融合发展提供了政策空间。从我国文化旅游产业现阶段融合结果来看,文旅融合的方向、融合的内容,都紧紧与我国时代发展与经济生活的规律相吻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在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过程中,更是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特征,各个地区根据自身特色发展出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文旅融合项目。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是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基本途径,是推动我国旅游高质量持续发展的新动力,也是促进行业发展与提升的新动力。
 
  (三)促进大运河文化旅游业低碳发展的重要意义
 
  沧州段大运河已开凿至今2 500多年,其中蕴藏着大量的文化财富,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其主要成分。大运河文化是流动的历史文明,要统筹保护好、弘扬好、利用好,要古为今用,进一步发掘以京杭大运河文化为核心的历史人文资源。大运河非遗凝聚了京杭大运河文明的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厚的历史、社会、艺术等价值,既是运河沿岸经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的历史见证,也是社会文明观念发展的见证,是独具地方特色的历史人文资源。低碳的文旅产品开发对推动大运河沿岸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文化经济和低碳经济融合发展的根本依据就是二者互联互通,而二者的共性大致上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低碳经济和文旅经济都是本着“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根本理念去运行的经济模式,二者的实质都是低碳可持续经济。另一方面,低碳经济的发展给当地文旅发展创造了优越的物质条件,因为当下文旅行业中讲求环境宜居,讲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这只有保护环境和污染较少的低碳经济才能做到,同时文旅产业又可以为地方经济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使之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1]。
 
  二、大运河文旅产业低碳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文旅产业低碳旅游意识薄弱
 
  一般人们在制订旅游规划时大多是从经济效益角度加以考虑,而非低碳环保,而文旅产业在宣传自身时主要宣传趣味性与舒适性并没有正确引导消费者低碳旅游意识。只有极少的消费者能够把低碳出行和旅行经济关联起来,多数消费者在参加旅行活动后,很难认识到自身在旅行产品、餐饮模式、住宿形式的选取上是否有阻碍旅行经济的健康发展的消费方式,也不能有效、正确评估自身的活动是处于非低碳行为领域内。大运河水系联通南北,如果沧州段运河产生生态的破坏、污染会导致一系列不可逆转的环境问题。此外,还有一些消费者觉得低碳旅行并没有体验到旅游的快乐,一旦低碳旅行,那么旅行时的轻松感、愉悦感、舒适性都将大打折扣,甚至不能获得满足感,从而失去了自己制定旅行方案的价值,因此并不会首选低碳旅游。
 
  交通是旅游产业的重要支撑,也是旅游产业中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的主要方式[2]。旅行公司为了提高旅行者的舒适性,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通常会选择豪华大巴来吸引消费者。豪华大巴旅行的快速发展固然能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但也有很大的消极影响,其碳排放量常常是高铁等公共交通工具的几倍,对旅游行业的低碳发展形成了巨大挑战。
 
  (二)文旅产业消费创新模式不足
 
  旅游消费模式需要适应时代发展潮流进行不断的升级改造,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大运河文旅产业在低碳消费上创新明显不足,而低碳消费模式创新不足也将直接掣肘旅游产业的绿色低碳化发展进程。特别是自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以来,游客的消费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短距离、低时长、高频次、个性化已经成为现今旅游消费模式的主流。但沧州的大多数旅行社并没有随着游客消费观念的改变而进行创新,例如大运河公园旅游、乡村绿色生态旅游等个性化旅游未被充分激活,绿色消费项目少,人均绿色消费金额有限,在旅游服务方式上健康低碳技术应用不足等。
 
  另外,沧州的文化与旅游领域有关大运河的历史文化内容目前还不能全面发掘研究,如沧州铁狮子、运河传说与神话、地方特色风俗等开发利用不完善,其文化表现形式以及所体现的地域性文化内涵、审美倾向和价值观念等都还没有合理性开发利用,区域内也缺少统筹规划来设计一条低碳的旅游路线。
 
  (三)大运河低碳旅游宣传力度不够
 
  当前,游客的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保护意识相对滞后,赶不上低碳经济发展的速度,这与城市和旅游区低碳旅行推广能力强不强不无关系。而低碳旅游的宣传也不是简单地向游客推荐低碳旅游方式,而是要在旅游全过程中培养游客的低碳旅游理念,使游客亲身参与到低碳旅游的活动和宣传中去。对于沧州地区来说,大运河沿岸的旅游并没有积极利用好属于沧州大运河的特色优势,还没有设计出一条可行的连接周边县市的旅游路线,如吴桥的杂技、黄骅的金色沙滩、主城区的武术、崔尔庄的纪晓岚墓、南皮的张之洞故里等,还没有串联起来。每个景区景点,还是靠着自身影响力去宣传吸引游客,没有做到一体化宣传推介。这就导致了消费者没有一系列的旅行目标,从而影响了文旅产业的规模发展,景点与景点之间的交通不便利,更是无形中增加了碳排放。另一方面,无论是地方景点文字介绍或导游介绍,低碳旅游方面的知识都十分欠缺,多数地方景点的介绍广告都强调景区特色,而忽视了低碳环境的游览设施的介绍,而导游介绍也大多侧重景点风光、人文情怀等,而很少向旅游者传达低碳旅行的理念,造成低碳旅行理念宣传欠缺。
 
  (四)文旅产业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近年来,我国旅游经济蓬勃发展,但旅游行业人才队伍的建设相对滞后,其实,无论对于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与壮大,还是对于低碳目标的实现,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都是重要保障。目前,沧州旅游行业的人才培养培训大多围绕着景点简介、历史知识、人文情怀等方面进行,而对于低碳经营、绿色环保、生态环境保护、绿色旅游等方面还不够深入,使得旅游行业人员在引领旅游者绿色低碳旅行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都不强。另外,旅游行业人员对于低碳经营和旅游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也缺乏深度的理解[3]。关于低碳旅行,并非单纯地对旅游者介绍健康的旅行方法、引导健康的消费,而是要注重价值观的传播,通过专业的知识和技术传播,使更多的消费者拥有了低碳理念,使之真正投入到低碳旅行的活动当中。而这些都离不开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的支撑。
 
  三、大运河文旅产业低碳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强化文旅产业低碳管理的措施
 
  科学的管理体系是实现旅游企业低碳经营的重要保证,它可以对旅游行业开展的所有业务实施有效控制与监控。一方面,要加大低碳旅游的认证工作,邀请专家学者、研究单位、社会组织等的联合参与,对低碳交通工具、低碳景点、低碳食宿等项目提出具体适用的要求,同时还要严格地依据要求对旅游项目建设成果进行评估定级,使之达到低碳标准。在不提高成本的情况下对一些高污染、高排放的景点进行合理整改,降低大运河沿岸整体旅游碳排放。另一方面,还应出台有关低碳旅游项目的奖惩制度,对低碳技术或新能源等利用效果不错的景点,实行政府财政补贴、地方税费优惠等政策,以支持引导它们优先发展,针对碳排放量严重超标的景区景点,要限期整改并缴纳低碳管理服务费等,以推动它们向低碳方向发展转变。
 
  (二)利用好大运河沿岸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二次创新创作
 
  附着着丰富生活内容和艺术记忆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当代艺术创作和生产的重要资源宝库。一方面,要对有关运河的神话故事、民间传奇、沿岸民俗等所呈现的文化形式、审美倾向和价值观念等加以发掘与解读,另一方面,要把这些文化要素、艺术要素融入到地方特色文旅产业中,例如,在陶瓷工艺制品中以彩绘的形式绘入上述大运河文化艺术要素,实现传统艺术的二次创新创作。同时,要大力倡导城市乡村低碳旅游,宣传推广如大运河文化公园、东光生态文化镇、捷地御碑苑风景区等,以适当的方式推销上述工艺制品,既能促进当地文旅产业发展,又能很好宣传与树立沧州良好的旅游城市形象。在此过程中,不断凝练大运河文化基因,提取其中最能体现地域特色的沧州段大运河形象符号,为大运河沿岸文旅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4]。
 
  (三)通过互联网平台推介大运河文化促进文旅产业低碳发展
 
  现如今互联网已经不是专属于年轻人的平台,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与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手机已经是每个人不可或缺的工具。互联网不仅可以使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而且更是商业经营者推介产品、扩大市场的有效途径。当前推动大运河文化数字化传播已经迫在眉睫。对大众来说,与传统的知识获取渠道相比,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取知识信息的成本较低,而且也便捷和精准。因此,大运河文化数字化网络化有助于大众了解大运河文化,促进大运河文旅产业的低碳绿色发展。所以,沧州段大运河沿岸的景区景点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加强运河文化及低碳旅游理念的宣传,让更多消费者了解沧州段大运河的文化特色,认同低碳旅游的理念,这样既能促进文旅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又能保护大运河沿岸的环境不被破坏,从而为沧州运河文旅产业的发展带来蓬勃活力与广阔空间[5]。
 
  (四)加强文旅产业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当今社会,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文旅行业低碳经营与发展,要求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团队开拓创新。队伍的建设,一是对现有员工培养培训,提高他们对低碳旅游观念的认同感,帮助其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实践和推广低碳旅行方式方法,使之能够以科学的方法指导低碳旅游活动,训练他们的动手实操能力,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综合素质。二是吸纳引进新员工,把理念新、懂业务、会管理的专业人才充实到队伍中来,形成一支热爱运河文化、精通文旅业务的专业团队,推动大运河文旅产业低碳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综上所述,沧州段大运河文化旅游产业的低碳化开发是一个整体性工作,需要政府部门规划和指导,需要相关企业精心组织,需要游客和社会大众广泛参与。只有各方协调联动,形成合力,才能有序推进本地文旅产业的低碳环保发展,从而实现大运河文旅资源的优质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 穆瑞琪.全域旅游视角下解州关帝庙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研究[J].汉字文化,2020,(20):163-164.
 
  [2] 高菲雨,王晓君.低碳经济视域下绿色旅游发展探析[J].山西农经,2020,(1):11-12.
 
  [3] 韦晨.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策略分析[J].山西农经,2019,(21):50-51.
 
  [4] 陈少峰.城市文化旅游的创意传播新模式[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30-33+40.
 
  [5] 唐代剑,邓荷荷我国文化旅游研究可视化分析[J].旅游研究,2019,(5):1-13.
上一篇:浅析低碳经济形势下的房地产经济管理
下一篇:没有了
热门排行

在线客服:

无忧期刊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专业发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