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省心的选择!—— 无忧期刊网
帮助中心
期刊发表
您的位置: 主页 > 论文范文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正文

国际粮食贸易存在的风险及对策分析

作者:无忧期刊网 来源:期刊论文 日期:2023-03-23 08:32人气:
摘    要:该文简要介绍国际粮食贸易,分析国际粮食贸易存在的供需风险、价格风险、转基因粮食风险、金融化风险、政策风险和气候风险等,并围绕参与国际粮食贸易、强化国际与国内粮食价格相挂钩的思想意识、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合理控制粮食自给率与储备规模、健全粮食安全监测应急机制、完善区域粮食产销合作协调机制、分散粮食进口风险、自主知识产权转基因技术研发应用、建设全球大宗农产品交易中心、争取有利的国际贸易规则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就相应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国际粮食贸易;价格风险;转基因粮食风险;粮食自给率;粮食安全;
 
Abstract: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international grain trade, analyzes the supply and demand risks, price risks,genetically modified grain risks, financial risks, policy risks, climate risks, etc. in the international grain trade, and focuses on participating in the international grain trade, strengthening the ideological awareness of linking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grain prices, improving the comprehensive grain production capacity, reasonably controlling the grain self-sufficiency rate and reserve scale, improving the emergency mechanism for food security monitoring in terms of improving the coordination mechanism of regional grain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cooperation, diversifying the risk of grain import,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proprietary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transgenic technology, building a global trading center for bulk agricultural products, striving for favorable international trade rules, and actively responding to climate change, and finally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were discussed.
 
Keyword:international food trade; price risk; genetically modified grain risk; food self-sufficiency rate; food security;
 
我国粮食市场受国际粮食贸易影响巨大,不仅会影响市场价格,还会影响农户与涉农企业经济效益乃至威胁粮食安全。尤其是在当下较为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国际粮食贸易存在不少风险,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威胁更是不容忽视,必须采取相应策略与措施进行应对。
 
1 国际粮食贸易概述
国际贸易是全球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活动,甚至可以说是全球化的主要部分。国际贸易涉及到各个领域、产业,其中自然包含最基本的粮食贸易。尤其是对部分粮食供给体系压力巨大的国家而言,进行国际粮食贸易无疑能很好地保障国家粮食供给体系长效、稳定、高速发展,进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便在国际粮食贸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且参与程度不断提高,相应的国际粮食市场地位也在稳步提升。发展国际粮食贸易,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首先,调节粮食余缺。科学、稳固的粮食供给是国家稳定发展的基础。我国粮食供给体系的建设与发展面临着诸多方面的挑战,尤其是农业资源要素短缺、人口持续增长、农业结构不够科学等因素的存在严重制约了粮食供给体系的健全化发展,相应的粮食余缺问题不容忽视。大力发展国际粮食贸易,能够很好地调节粮食余缺,为国家粮食供给体系的不断优化、持续发展带来支持。其次,推动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国际粮食贸易既能从终端解决“谷贱伤农”的问题,强化对粮食市场价格的维护,保障广大农户的经济效益,稳定国内粮食市场,又能为农业现代化、规模化发展提供必要支持,解决农业资源短板的同时促进可持续发展,为农业转型升级、农业资源配置优化、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提供相应的补充作用。最后,促进国家和谐稳定。国际粮食贸易能够为国家稳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与保障。我国在参与国际粮食贸易的过程中,逐步在政治、经济等方面提高了国际交流的参与程度,同时能够维系社会稳定,促进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解决,支持国家稳定发展。
 
2 国际粮食贸易存在的风险分析
2.1 供需风险
通过国际粮食贸易对粮食余缺进行调节,可对粮食总量及结构安全进行平衡,有利于国家粮食安全。然而这一切是建立在供需匹配这一基础之上的,即国家粮食供需缺口与国际市场的粮食供给、国家粮食供需过剩与国际市场的粮食需求相匹配。然而当供需不匹配时,会出现国家粮食进口需求无法被世界市场粮食供给所满足、国家粮食出口供给无法被世界市场粮食需求所消化,即供小于求或者供大于求。目前中国对大豆进口的依赖度较高,过于依赖国际市场可能会面临供给紧张的风险。而当中国粮食出口需求过高时,则会导致市场价格被压低,进而影响粮食出口价值,容易对国内农业种植积极性乃至粮食安全造成负面影响。
 
2.2 价格风险
对贸易活动而言,价格往往是最基础也最重要的部分。国际粮食贸易的价格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包括贸易政策、国际局势、供应链运转等,很可能出现巨大的价格波动。国际粮食贸易价格波动会通过贸易传导、市场传导、替代传导、信息传导和成本传导等多种方式传导到国内,进而影响国内粮食价格,还会间接对国内粮食消费数量、粮食产业发展等造成影响。通常来说,国际粮食贸易价格的波动会对国内粮食价格产生正相关的影响,对国家粮食安全造成的威胁不容忽视。
 
2.3 转基因粮食风险
转基因粮食近年来逐渐成为广受关注的话题。转基因粮食相较于传统粮食具备转基因技术的优势,往往能够实现大规模、高质量生产,相应的成本更低,价格也更具优势。随着转基因技术的逐步成熟,转基因粮食在国际粮食贸易中的占比有所增加,掌握先进转基因技术的国家据此提高自身在贸易中的话语权,通过价格优势对进口国传统粮食结构造成巨大的市场冲击。我国大豆对国际进口依赖度极高,正是被转基因技术影响的结果。转基因大豆本身具有产量高、成本低的优势,在国际贸易中通过价格优势使得我国大豆进口量大幅增加,同时压低了国内大豆市场价格,最终导致国内大豆种植规模大幅度萎缩,相应的粮食自给率明显下降,大豆产业安全也受到了巨大影响。另外转基因粮食在毒性、过敏反应、抗药性、有益成分损失和降低免疫力等方面还存在不小的争议,其在国际粮食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会对进口国粮食质量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2.4 金融化风险
随着国际粮食贸易进程的推进,产业资本逐步向金融资本转化,粮食贸易的金融化特征愈发明显。传统国际粮食贸易中,世界粮食市场主要反映世界粮食贸易属性,相应的贸易风险相对较少。而在金融化背景下,世界粮食市场既要反映世界粮食贸易属性,又要反映金融属性,使得粮食贸易的风险明显增多,国际粮食贸易价格波动更为频繁,价格走势也更为复杂,甚至面临着粮食贸易价格和供求关系脱节的风险。欧美发达国家在金融市场发展方面抢占了先机、占据了优势,推动国际粮食贸易金融化无疑有利于他们主导贸易活动的开展,进而对包括我国在内的众多发展中国家造成巨大威胁。
 
2.5 政策风险
国际粮食贸易无疑受农业政策影响巨大。不过目前并没有形成统一化、规范化的农业政策体系,全球各个国家、组织等各自为政的情况极为普遍,导致粮食贸易很容易面临各种政策风险。譬如目前对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组织是世贸组织,而世贸组织主要由发达国家主导并拥有绝对话语权,世贸组织成员国的农业政策往往是以支持及保护本国农业为核心,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威胁其他国家的农业发展。另外粮食危机的爆发会促使各国执行“奖入限出”政策,进而使得世界粮食市场供给变得更为紧张,严重威胁粮食主要进口国的粮食安全。随着粮食“能源化”政策的提出与执行,国际市场粮食供求平衡受到了进一步冲击,大量粮食作为生物能源必然会对国际粮食贸易价格造成影响,可能导致价格频繁、巨大波动,不利于国际粮食市场稳定以及国内粮食安全。
 
2.6 气候风险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十分明显和巨大,自然也会对国际粮食贸易造成影响。一方面,极端恶劣气候会导致农业生产产量下降,进而导致国际粮食贸易价格上涨;另一方面,全球性的气候变暖会对农业生产产量造成影响,并进一步对国际粮食贸易价格、贸易量等造成影响。
 
3 国际粮食贸易风险的应对策略
3.1 积极参与国际粮食贸易
不可否认,国际粮食贸易本身具有多种风险,并且会对我国粮食安全造成巨大威胁,但其同时也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渠道。我国耕地资源有限、人口数量众多,再加上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对农业造成的影响,必然会导致国内有限的农业资源难以完全解决国内所有粮食需求。只有积极参与国际粮食贸易,结合全球粮食供需关系逐步提高我国在国际粮食贸易中的参与地位,同时借助贸易推动国内粮食供给体系的建设与优化。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务必要加强粮食安全,通过“有保有放”“两种市场、两种资源”等策略积极参与到国际粮食贸易活动,根据实际情况保障主要谷物和口粮实现基本自给及绝对安全,同时对其他粮食作物的进口依赖度进行合理控制,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
 
3.2 强化对国际粮食贸易价格波动的应对处理
3.2.1 强化国际与国内粮食价格相挂钩的思想意识
部分部门对国际粮食贸易价格的变化与波动重视不足,没有充分理解其对国内粮食市场的影响与冲击。尤其是在近年来国家通过收购方式提高粮食价格以保护市场的情况下,部分部门更是没有意识到基于国际粮食贸易价格加强国内粮价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性。只有全面做好思想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相关部门、人员的思想认知水平,强化其对国际粮食贸易价格波动的重视,才能为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提供基础保障。
 
3.2.2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我国固然需要积极参与国际粮食贸易,但也不能对全球粮食市场过于依赖,否则全球粮食价格波动会对我国粮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然需要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只是将粮食进口作为补充。通过加强耕地资源保护、优化农业结构调整与粮食生产发展关系、协调农民增收与粮食生产发展关系、增加粮食生产投入及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等手段,全面推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提高。
 
3.2.3 合理控制粮食自给率与储备规模
粮食自给是降低我国对全球粮食市场依赖度的基础,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粮食自给率进行合理控制,以此强化国内粮食市场对国际粮食贸易价格波动的抵抗力。另外还需要根据耕地面积、人口数量等因素,对粮食储备规模加以确定及控制,进而更好地参与国际粮食进出口活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3.2.4 健全粮食安全监测应急机制
为了防止国际粮食贸易价格波动对国内粮食市场造成巨大冲击,需要通过粮食安全监测应急机制加强应对与处理。合理构建国际粮食贸易价格波动监测预警机制、国内粮食安全应急机制,充分利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对粮食期货市场进行重点监测,务必要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准备、早应对,尽可能将全球粮食价格波动对国内粮食市场的冲击降至最低。
 
3.2.5 完善区域粮食产销合作协调机制
促进国内粮食产销合作协调,能够增强国内粮食市场的稳定性,促进粮食自给率提升及粮食储备工作良好开展。国家需要积极推动不同区域间粮食产销合作与协调,兼顾政府调控与市场自发,保障粮食供给稳定,强化粮食安全。
 
3.2.6 分散粮食进口风险
过度依赖粮食进口会对我国粮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尤其是粮食进口来源国家过于集中会导致这一风险明显加剧。为了有效应对这一问题,可对粮食进口风险加以分散,积极扩大粮食进口国范围,主动与更多国家构建良好的外贸合作关系,以免风险过于集中而使得国际粮食贸易对我国粮食安全造成巨大威胁。
 
3.3 加大自主知识产权转基因技术研发应用力度
转基因技术作为对现代农业生产影响巨大的先进技术,对于国际粮食贸易的影响非常重要。目前全球转基因技术研发创新竞争日益加剧,即便其可能存在安全隐患依旧受到了人们的抵触和批判,但其在国际粮食贸易中发挥的作用显而易见,目前玉米、大豆等国际粮食贸易活动中均包含大量转基因粮食品种。转基因技术作为育种的核心技术,在农业竞争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必将持续提升,未来必然会成为影响我国粮食安全以及世界粮食贸易的关键要素。我国大力研发转基因技术,在转基因研发方面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逐步缩短了与国际的差距,而且在转基因水稻研究方面已经位居国际领先地位。而对转基因技术的研发应用而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用基因是关键,需要加强基因克隆研究源头创新能力,着重发展核心关键技术。以加大自主知识产权转基因技术研发应用力度为基础,有序推进转基因产业化应用试点建设和运行,规范转基因安全评价、品种审定、种子生产经营、植物品种命名等,发布包括《国家级转基因大豆品种审定标准(试行)》《国家级转基因玉米品种审定标准(试行)》等在内的一系列标准并加以执行,逐步推动转基因技术在产业化中的有效应用。另外由于国内农业土地资源有限、对传统大豆种植进行保护等原因,可尝试推进海外农业发展合作,积极开辟海外转基因种植基地,提升转基因科研水平与产业化水平的同时加强风险管控。
 
3.4 大力建设全球大宗农产品交易中心
在国际粮食贸易的金融化趋势愈发明显的当下,大力建设全球大宗农产品交易中心能够增强我国在世界粮食贸易中的话语权,也能有效避免全球主要商品交易所过度干涉粮食贸易而威胁我国粮食安全。我国作为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应当充分发挥这一特性优势并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持续推动商品期货交易品种的完善,稳步推进衍生品市场发展,构建具有公信力的公平、透明、权威市场环境,从而增强我国在国际商品市场中的主动性。同时将相应的信息服务作为发展重点,逐步构建为国际粮食贸易服务的市场监测体系,从而通过信息服务更好地支持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发展。在此基础上推动金融与粮食市场的有机融合,支持涉农龙头企业积极参与世界大宗农产品市场交易,做好市场汇率波动风险对冲工作。
 
3.5 争取有利的国际贸易规则
政策与规则对国际粮食贸易的影响十分巨大。新时期背景下,我国应积极争取有利的国际贸易规则,以免不利的政策、规则等对我国粮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在国际粮食贸易中处于被动、弱势地位,需要积极联合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应对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增强话语权、推动国际粮食贸易优化和完善。目前美国粮食战略主导下的粮食贸易规则并不利于我国国际粮食贸易发展,诸如美国基于WTO《农业协议框架》的不公平出口补贴与国内支持等规则维系粮食的国际竞争力、利用《Trips协议》与有关生物技术的国际公约为转基因种子及技术获得专利乃至占据垄断提供支持、借助粮食援助与贸易优惠协议诱使部分发展中国家放弃粮食生产并依附于美国粮食、使用TWO争端解决机制实施粮食战略等,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威胁我国国际粮食贸易安全和稳定,进而给我国粮食安全带来不容忽视的风险。我国需要积极完善国内部政策、制定法律法规,加大对农业科技尤其是转基因科技的投入,争取WTO“绿箱”补贴,加强对跨国垄断集团控制我国粮食行业行为的监控与管理,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等,从内部强化对国际粮食贸易风险的应对与处理。从国际层面看,我国应当积极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展开合作,积极参与多哈回合谈判,为我国重要粮油产品争取保护空间,坚持国营贸易企业享有粮食进口低关税配额的垄断权,积极对外签订区域双边协议并建立稳定可靠的进口粮源保障部体系。
 
3.6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贸易的影响,需要积极采取各种策略与措施加以应对和处理。对粮食贸易战略加以调整,分散粮食进口地区,完善粮食储备制度,合理缓解粮食自给压力,构建海外粮食补充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新的气候政策,全面加强国际间气候合作,减少碳排放对气候的负面影响,协调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并发展生物能源,尽可能改善气候条件,全方位应对气候变化可能对我国国际粮食贸易带来的影响与风险。以玉米为例,我国玉米进口的大部分来自美国,相应的国际粮食贸易风险较大。在气候变化影响下,近年来美国大力发展燃料乙醇,美国国内对玉米的需求量明显增加,同时燃料乙醇的发展会对国际市场玉米价格波动造成影响,导致我国在玉米贸易方面受到了不小影响。针对这一问题需要通过分散玉米进口地区的方式,逐步降低对美国玉米进口的依赖,强化对我国粮食安全的保障。而且随着玉米工业用途的发展,玉米需求量可能会持续增加,其供应也会愈发紧张。针对这一趋势可采取完善玉米粮食储备制度的方式加以应对,制定科学的长远储备政策,改临时储备为长期储备,并从宏观层面优化粮食储备结构,制定完善的轮换政策,有效保障粮食安全以及储备粮食质量。通过构建海外粮食补充体系,加大海外农业投资建设力度,利用合作国家的土地、劳动力等生产中国需要的农产品,能进一步增强我国在国际粮食贸易中的主动权,保障粮食安全。强化国际间气候合作、大力发展生物能源、加大玉米种植生产科学技术的投入、调整粮食需求结构等举措的落实,进一步强化对气候变化的应对,缓解气候变化对我国国际玉米贸易造成的压力。
 
4 结束语
综上可知,国际粮食贸易的各种风险会对我国粮食安全造成不小威胁。新时期背景下,我国需要对国际粮食贸易加以重视,积极参与其中并尽可能提高自身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全面采取措施应对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与隐患,尽可能维持国内粮食供给稳定、强化粮食安全保护。
 
参考文献
[1] 姜汉.我国国际粮食贸易存在的风险及对策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20(10):30-31.
[2] 吴小简.提升我国粮食国际贸易竞争力的建议[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19(2):8.
[3] 邵光.从我国大豆的沦陷看国际粮食贸易[J].农经,2018(5):38-47.
[4] 王帅.全球治理视角下的粮食贸易风险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8(4):36-47.
[5] 马雪剑.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粮食贸易发展及对策研究[D].北京:北京理工大学,2018.
[6] 王帅.全球粮食贸易中关键点的风险与我国粮食安全[J].国际经济合作,2017(11):20-28.
[7] 余志刚,王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国际粮食贸易形势及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J].世界农业,2017(8):4-9.
[8] 王锐,刘春雨危机后的国际粮食贸易政策:保护主义的有限回归与根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36(6):954-959.
 
热门排行

在线客服:

无忧期刊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专业发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