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平衡与国际宏观货币政策的协调
作者:无忧期刊网 来源:期刊论文 日期:2023-04-04 08:42人气:
摘 要:当前各国之间的贸易问题日益突出,贸易不平衡问题不断加剧。其中可能存在诸多政治因素,但核心更多的是经济因素的影响。本文意在借鉴古典贸易思想理论的基础上,从生产领域角度,并以汇率作为各国调控经济的联结点,说明国际贸易的平衡与优化需要各国的宏观货币政策的相互协调,甚至是同步做出改变。这样极有可能会减少因国际贸易不平衡而引发的贸易摩擦问题。
关键词:古典贸易理论思想;汇率;货币政策;贸易平衡;利率;
International trade balance and international macro-monetary policy coordination
Wang Xinqi
在传统的国际贸易产生原因分析中,主要以要素禀赋论、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李嘉图的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这些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从资源要素的总量,生产技术上对贸易的产生提供理论支持。对现在的国际贸易问题的研究都有着深刻的价值。随着经济研究的不断深入,如何使国际贸易达到平衡这个问题为经济学家所关注。国际贸易的平衡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受到该国国内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效应和该国的贸易结构的影响。在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分析框架中,简单地假设了两国中两种资源的生产技术不同和资源的总量不同。但这却极其清晰地反应了现实中各国因经济发展快慢、地理位置不同所造就的本国的贸易结构,并且成为现实分析的基础。国际贸易的平衡与利率、汇率的波动有很大的关系,而利率、汇率都是宏观调控的基本手段。所以希望将国际贸易平衡问题结合各国本身的贸易结构特性并与国内的宏观调控相结合,建立模型进行说明其相互影响。
一、问题的提出———基于“荷兰病”效应的思考
在20世纪60年代左右,荷兰在本土发现了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这些自然资源的发现,加速了短时间荷兰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初级产品外贸方面的快速增长,并且在国际贸易中形成贸易顺差。但是后来,随着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的不断进行,由于长期的国际贸易顺差存在,荷兰货币升值压力趋势加大,使其他的出口部门的国际市场价格相对增高,造成了其他制造业部门的雪上加霜局面,并且出现了不断萎缩的态势。这就是著名的“荷兰病”现象。其所体现的经济规律在于:当某一要素资源尤其是初级产品的增加会导致以该要素为出口的制造业部门增加,进而对其他的贸易部门具有消极影响。
其中体现出贸易发展结构的严重不平衡,出现了两极分化的局面。逐渐形成的出口顺差效应进一步地加剧这种不平衡的结构。在这样的经济发展现实特性下,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和宏观调控的制定,将会围绕这样的逻辑展开。国际贸易的顺逆差不仅与该国的贸易结构有关而且还与该国货币的汇率相关。我们不由得思考在短时间贸易结构不可变,能否通过国内的宏观调控追求贸易的平衡。同时在更广泛得的层面上讲,在贸易平衡下,应该实行怎样的宏观调控。
二、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基本假设:
(1)只有两个国家(a国和b国)两国分别有两种同样的生产要素A,B并且分别设有以两种要素为投入的商品生产。
(2)a国在A要素丰裕,在B要素稀缺。而b国在B要素上丰裕,在A要素上稀缺。
(3)两国在各自以两种要素为投入的生产中技术不变。
(4)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中只有货币政策,调控货币政策的手段仅为调控利率的变化。
(5)劳动力在国际间不能流动,本国内可以自由流动,两国的劳动生产效率不变。
(6)资本可以在国际间自由流动。
(7)利率是影响国际资本的唯一因素。
(8)不存在关税和贸易壁垒与运输成本的存在,国际贸易自由流通。
(9)两国企业在进口时只考虑国外要素价格,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
(10)两国均以国际收支平衡为目标,不考虑进口稀缺要素对两国的需求满足程度和两国利率水平的相等。
(11)国际收支账户仅为货物贸易。
如图1所示,当b国处于平衡时期即既不实行积极的或者消极的货币政策时,如果a国实行积极的货币政策,就会降低利率。这样a国的资本收益率就会相较b国降低,所以会对b国货币大量需求,进而使a国本币汇率下降,货币相对贬值,则b国的要素价格会相对上升,所以会减少对b国的B要素进口,国内就会减少以B要素为投入的生产。同时a国的积极货币政策所带来的大量资本会涌向要素丰裕的A要素生产,并且以生产要素为A投入的商品数量会增加。对于b国而言,a国要素的价格相对较低,因而会大量地进口其国内相对稀缺的A要素。这样,a国就会形成国际贸易顺差,b国就会形成国际贸易逆差。
如图2所示,当a国实行积极的货币政策时,b国也同样地实行积极的货币政策,则b国会降低利率,因而资本在b国的收益率会相对下降,其他国家会减少对b国货币的需求,其货币会相对贬值。相反在相对意义下a国的货币升值。所以相对于b国而言,a国的要素价格在原有的基础上会相对上升,所以会减少对a国的A要素进口,则其国内就会减少B要素为投入的生产。同时b国因实行积极的货币政策,国内大量资本会涌向以丰裕要素B为投入的商品生产。对于a国而言,由于b国的货币币值下降,相对而言b国的要素价格会下降,会增加对b国的B要素进口。这样a国的A要素出口减少,b国的B要素出口增加,因此双方的贸易就会得到调整以至于达到双方的国际贸易收支平衡。
如图3所示,当b国实行平稳的(既不消极也不积极)货币政策时,如果a国实行消极的货币政策,则a国的利率会升高,资本收益率会相对升高,对a国的货币需求大,因而a国的本币汇率上升,货币相对升值。对于a国而言,b国的要素价格会相对较低,所以会大量进口b国的丰裕要素B进而增加a国国内以B要素为投入的产出增加,所以a国会减少以本国的丰裕要素为投入的商品生产。对于b国而言,a国的要素价格会相对上升,所以会减少a国A要素的进口,会大量地生产本国以丰裕要素B为投入的生产。这样a国就会形成贸易逆差,b国会形成贸易顺差。
如图4所示,当a国实行消极的货币政策时,b国也实行消极的货币政策。因此,b国的利率会上升,资本收益率会相对升高,则b国货币相对升值。对于a国而言,b国的要素价格在原有的基础上会相对上升,所以a国会减少对b国的B要素进口,同时会增加本国以A要素为投入的生产,减少以B要素为投入的生产。对于b国而言,a国的要素价格会相对下降,所以会大量进口a国的A要素。在b国以A要素为投入的产出会增加,以B要素为投入的产出会减少。这样,a国会减少对b国的贸易进口,相反b国会增加对a国的出口。这样双方的国内货币政策调控下进行协调已达到双方的国际贸易平衡。
三、模型实践的可行性———基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初期路径的分析
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发展的主题。经济发展极其重要,是各国实力较量的来源,因此经济发展是各国的首要任务。经济的发展总是受到政治的影响,尤其是受到地缘政治博弈的干扰,政治经济态势总是处于制衡与反制衡中。在地缘政治博弈中受以往新兴的自由贸易主义的影响,各国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不断挖掘发展潜力逐渐进行联合,进而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态势。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质就是各国不断进行经济交流,在国内经济政策和对外贸易经济政策的制定上,已达到共赢的局面。在以往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认知中,认为存在着六个基本阶段:即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关税同盟、经济同盟、完全经济一体化。经济一体化的过程就是各国在经济政策方面的交流。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初期即自由贸易区时期,各国间签订贸易协定,要求取消关税和其他的贸易壁垒,并且贸易区内商品可以自由流动。自由贸易区成立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各国的逐步承诺和相互协调。其中就有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在逐步取缔关税后,各国国内生产结构会发生变化,会对某些产业造成冲击,在强大的竞争下这些产业就会萎缩。这时国际贸易中的各国生产比较优势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结果。贸易区内各国的比较优势产品也就是贸易区内各国相应的劣势产品的替代对象。与此同时,各国间在宏观政策层面依然要保持本国的对外贸易平衡,因此各国在维持本国的贸易平衡和国内的生产结构分化的态势下,本着贸易区内的互利共赢,各国都应该实行相近的同步的宏观调控货币政策,否则自由贸易区的持续性存在将不可能。至少在上述情况下,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各国在签订协议后本着上述规则的进行经济政策的协调,否则各方的共赢利益将会减少。在区域经济一化后来阶段的发展中,各方要在关税方面达成一致,或者在后来的共同市场和经济同盟中,各国要实行相互协调的国内宏观调控政策,该模型的治理逻辑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四、总结与倡议
通过以上分析,为使双方达到国际贸易的收支平衡状态,应该在国内的货币政策宏观调控上相互协调同步。在分析中可见,无论该国采取什么类型的国内货币政策调控,为了消除该政策对国际贸易状况的影响,对方国都应该实行相同性质的货币政策对国际贸易进行调节。这样是有利于两国甚至是多国之间因贸易不平衡而引发的国际贸易纠纷问题。因为各方都能够在各方的相互协调下谋求共同利益的最大化。
与此同时,对于各国的外贸发展而言,我国倡导经济全球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建设,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和贸易的增加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一带一路”建设一方面将我国过多的产能资源在满足本国的情况下积极向外投资获得新的市场和收益,另一方面经济带的沿线国家在缺乏资源的情况下,可以承接这些资源进行本国的经济发展,完善本国的产业体系,大家互利共赢。而且我国与沿线国家正在构建一个非常良好的相互促进的外贸格局,有望推进各国的贸易进一步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倡导加强国际经济对话,不否认每一个国家所具有的经济利益,但是更希望能够在众多的利益的交叉处,寻求利益的最优解,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经济方面的共赢。
参考文献
[1] 陈小红,李明阳.国际贸易理论综述[J].知识经济,2010(5):113.
[2] 郝玉柱,敖华“.荷兰病”问题研究文献述评[J].经济纵横,2014(5):120-124.
[3] 刘丰.国际贸政策的平衡原则和完善对策[J].中国商贸,2011(2):217-218.
[4] 张瀛,王弟海货币政策、汇率制度与贸易不平衡[J]金融研究,2013(7):16-30.
上一篇:宏观经济冲击对资产误定价的非对称效应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