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在神经内科重症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作者:顾老师 来源:范文 日期:2021-09-23 08:50人气:
摘 要: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模式在控制神经内科重症患者护理质量过程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68例重症患者,其中需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168例,随机分为A组与A1组,各84例;重症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预防患者86例,随机分为B组与B1组,各43例;重症脑梗死患者114例,随机分为C组与C1组,各57例。A组、B组、C组均纳入对照组(常规护理质量控制),A1组、B1组、C1组均纳入实验组(集束化护理质量控制)。比较各组营养支持中断发生情况及低血清白蛋白、预防SAP相关情况、压疮及护理满意率情况。结果 A组低血清白蛋白率、营养支持中断发生率均高于A1组(P<0.05)。B组SAP发生率高于B1组,住院时间短于B1组(P<0.05)。C组压疮发生率高于C1组,压疮出现时间短于C1组,压疮平均面积大于C1组(P<0.05)。实验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应用集束化护理方法控制神经内科重症护理质量的效果显著。
关键词:神经内科 集束化护理 重症患者 质量控制
Application of cluster nursing in quality control of critical care in internal medicine-neurology
WEI Zheng YANG Haixin ZHAO Chunhong
近年来,集束化护理是较为流行的质量控制模式,是集合循证护理、疾病治疗等相关理念用于护理疑难疾病中可发挥重要作用的有效护理方法[1]。神经内科相较于医院其他科室患者疾病通常更加严重,动辄出现危重症患者[2]。同时常接诊罹患急性脑卒中、大面积脑梗死等疾病的重症患者[3]。因此,神经内科十分重视改良护理策略,提高护理质量。本研究旨在探讨集束化护理模式在控制神经内科重症患者护理质量过程中的应用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68例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需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168例,随机分为A组与A1组,各84例;重症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预防患者86例,随机分为B组与B1组,各43例;重症脑梗死患者114例,随机分为C组与C1组,各57例。A组、B组、C组均纳入对照组,A1组、B1组、C1组均纳入实验组。对照组男101例,女83例;年龄36~78岁,平均(58.8±3.5)岁。实验组男99例,女85例;年龄38~75岁,平均(56.4±3.8)岁。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重症监护室脑卒中的收治标准;患者在发病前无智力和精神障碍。排除标准:有其他严重疾病患者;临床研究资料不完整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依据神经内科重症护理制度行常规护理。行营养支持的患者(A组):(1)放置胃管后记录胃管置入深度,采用胶布固定稳妥;(2)床头抬高30°~45°;(3)控制时间,4 h冲洗1次管道。SAP预防患者(B组):筛查患者吞咽功能,做好误吸防范护理、促进排痰等护理。对于脑梗死患者(C组):做好压疮护理,每日清洁床单、定时翻身,一般每2小时1次,按照右侧卧90°、仰卧、左侧卧90°、仰卧的方法循环[4-5]。定时检查患者皮肤情况,同时强化营养支持。
实验组根据患者病症分别给予集束化护理,具体如下。行营养支持的患者(A1组):培训护士肠内营养相关知识,行营养支持操作前筛查患者可能出现的风险,同时评估是否必须接受营养支持。之后按照医嘱配制营养物质,通常采用聚氨酯类物质,为防范误吸采用鼻饲管。在鼻饲过程中及鼻饲后1 h不要进行翻身、叩背等护理,避免诱发患者恶心、呕吐、返流等不良反应。若行气管插管、静脉置管等护理,则应停止鼻饲[6]。营养输注速度、剂量均遵循由少至多的原则,12~24 h内输注完成即可。每天观察患者胃残留情况,如果残留量<150 m L则持续输注,如果残留量处于150~200 m L则缓速输注,如果残留量>200 m L则不需输注。持续监测患者血脂、血清白蛋白等各项指标,确保其稳定[7]。
SAP预防(B1组):(1)环境,严格遵循隔离制度落实隔离措施,保护性隔离危重症易感人群,床头隔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采用标签标识法制作标志,专人专用医疗用具,单人病房配有隔离服、手套等物品。强化消毒,使用消毒液清洁仪器设备表层,清洗抹布,每天2次以上,使用含氯消毒液清洁地面,每天2次以上,使用消毒液浸泡过的拖布清洁受到患者体液污染的地面[8]。(2)呼吸道通畅,如果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则应对其采取深部吸痰方法,必要时可通过咳痰机辅助护理,如果患者肺部存在基础疾病,或者痰液偏多,则应进行机械振动排痰护理[9]。(3)体位,抬高床头,根据患者情况考虑是否进行体位引流,每2~3小时帮助翻身1次。(4)营养支持,与肠内营养支持患者方法类似,但需特别注意防范出现误吸、反流等并发症,避免干扰治疗。
脑梗死患者(C1组):集束化护理重在防范压疮,应用Braden评分表评估患者发生压疮的可能性,从感知、移动能力、剪切力等多方面入手评估,每天记录,同时将其作为交接班必备内容[10]。针对每例重症患者构建专门评估报告制度,分数<14分的患者压疮风险高,应给予此类患者专门标识,提醒护士注意。责任护士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协同医生制定预防方法,每天交接班时检查患者皮肤情况。护士采用口述结合手册的方法向家属讲解防范压疮的知识、方法,例如,正确翻身方法、被动活动方法、皮肤护理技巧等,并告知家属易出现压疮的位置以及压疮发生机制[11]。全部患者采用充气床垫,根据患者睡眠状态、体质等调节床垫压力,严格管理易发生压疮的位置,优化翻身技术,融合良肢卧位法,2名护士共同帮助患者2 h翻1次身,为右侧卧30°、良肢卧位45°、左侧卧30°、良肢卧位45°、仰卧、良肢卧位45°、右侧卧30°,循环采用该方法,注意防范摩擦损伤患者皮肤,记录是否存在特殊体位[12]。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A组与A1组营养支持中断发生情况及低血清白蛋白:观察两组监测仪器所显示的血清白蛋白情况,记录低血清白蛋白发生情况以及出现营养支持中断的情况。B组与B1组预防SAP相关情况:采用影像学结合病理诊断法评估患者是否出现SAP情况,并记录比较患者住院时间。C组与C1组压疮情况:(1)压疮发生率;(2)发生时间,记录接受治疗第几天出现压疮,越晚越好;(3)形成面积,测量并记录压疮面积,越小越好。实验组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采集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数据,并进行归纳整理,8~10分为非常满意,5~7分为基本满意,1~4分为不满。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组与A1组营养支持中断发生情况及低血清白蛋白比较
A组低血清白蛋白发生率、营养支持中断发生率均高于A1组(P<0.05),见表1。
表1 A组与A1组营养支持中断发生情况及低血清白蛋白比较[n(%)]
2.2 B组与B1组预防SAP相关情况比较
B组SAP发生率高于B1组,住院时间长于B1组(P<0.05),见表2。
表2 B组与B1组预防SAP相关情况比较[n(%)]
2.3 C组与C1组压疮情况比较
C组压疮发生率高于C1组,压疮出现时间短于C1组,压疮平均面积大于C1组(P<0.05),见表3。
表3 C组与C1组压疮情况比较
2.4 实验组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实验组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肠内营养支持是临床治疗重症患者的重要方法,在神经内科该方法使用更加普遍,由于多数患者难以用言语表达需求,因此,护理质量对保障患者舒适,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直接影响。本研究中A组低血清白蛋白发生率、营养支持中断发生率均高于A1组(P<0.05)。表明集束化护理应用在控制营养支持护理质量方面极具价值。SAP属于感染性肺炎,脑卒中患者易并发该病,同时SAP致死率高,临床治疗脑卒中期间亦将预防SAP列为重点工作内容,本研究结果表明,B组SAP发生率高于B1组,住院时间长于B1组(P<0.05),表示相较于常规护理,集束化护理在控制SAP发生方面效果更佳,即质量控制程度更高。同样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工作重点之一为防范压疮,重症脑梗死患者长期卧床、意识清晰度低、难以自我管理体位,一旦发生压疮不仅不利于治疗,还会增加患者痛苦。本研究中C组压疮发生率高于C1组,压疮出现时间短于C1组,压疮平均面积大于C1组(P<0.05),表示集束化护理预防压疮效果显著。此外,通过调查患者家属的看法,实验组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集束化护理针对护理工作重要内容从各个角度入手,针对某一情况加强防范,能最大程度避免不利情况出现,实现护理目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莉莉,刘萍,阮恒芳,等.护士主导的吞咽障碍分级管理在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20,20(2):304-308.
[2]郭晓霞,李育玲,韩雪,等.集束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病人并发症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20,34(2):362-364.
[3]冯晓瑜,曹迎春,吴洁媛,等.神经内科护士实施脑卒中病人安全进食行为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20,34(1):127-129.
[4]侯春蕾,张碟,邓颖,等.ICU护士对镇静镇痛集束化护理知信行的现状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19,54(10):1529-1534.
[5]宋美璇,李显蓉.基于集束化护理的加速康复外科在老年结直肠癌病人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9,33(17):2979-2982.
[6]陆翠玲,胡杨,耿苗苗,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护理方案实施不佳原因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9,34(13):63-65.
[7]石莉红,骆艳妮,胡敏华.情景案例结合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神经内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9,36(5):65-68.
[8]李雪梅,李雨威,李珍燕.集束化护理干预在改善正位回肠膀胱术后患者尿控中的应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9,41(16):1596-1600.
[9]曹英华,江萍,杨瑛,等.系统护理干预对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时间窗内就诊率的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8,35(18):53-56.
[10]陆秋芳,应燕萍,赵翠松,等.神经内科患者树状图失禁护理流程的设计与实践[J].护理学杂志,2018,33(16):1-4.
[11]马蓓,万美萍,蒋紫娟,等.集束化护理在神经内镜治疗脑室内感染患者术后持续脑室冲洗的护理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16):2551-2554.
[12]严文静.优质护理在神经内科脑卒中合并神经纤维瘤患者康复中的作用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8,25(S2):129-131.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