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省心的选择!—— 无忧期刊网
帮助中心
期刊发表

榆林市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有利因素分析

作者:忘忧期刊网 来源:文阅范文部 日期:2022-11-17 09:41人气:
摘    要: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生态环境,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该文从实际出发,分析榆林市在土壤资源、光照资源、耕地后备资源、群众配合程度和推进措施等五个方面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有利因素,并就榆林市进一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出自己的建议,为榆林市乃至其他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有利因素;耕地资源;建后管护;建议;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high-standard farmland is a major decision made by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State Council,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ondition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ensuring food security. Based on exampl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avorable facto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standard farmland in Yulin City in the following five aspects, soil resources, light resources, cultivated land reserve resources, mass cooperation and promotion measures. It also puts forward its own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standard farmland in Yulin City, 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standard farmland construction in Yulin City and even other areas.
 
Keyword:high standard farmland; favorable factors;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after completion; suggestion;
 
高标准农田是强化耕地保护[1]、支撑现代农业发展最基础的设施,是长远意义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传统农民角色发生转变的利国利民的正确举措[2],也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着力点[3]。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榆林市全面贯彻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决策部署,立足有利因素,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把高标准农田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工作指导,大力推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生态环境,提升粮食生产能力。
 
1 榆林市基本情况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地处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接壤地带,地貌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总面积的42%,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58%。气候属暖温带和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无霜期短,年平均气温10℃。平均海拔1 000~1 500 m,年平均降水400 mm左右。
 
2 榆林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
2019年以前,榆林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主要由发改委、财政、国土、水利部门实施。据有关数据统计,2010—2018年,榆林市共建成高标准农田93.72万亩(1亩约等于667 m2)。2019年机构改革后,榆林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统一整合归并到农业农村部门实施,列入市农业农村局职能,彻底改变了“五牛治田”、分散管理的局面。2019—2021年中央和全省共计下达榆林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90.45万亩(见表1),其中2021年下达任务37.92万亩,为历年最高。2021年陕西省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290万亩,榆林市占全省任务的13%,陕西省下辖10个地级市,故榆林市占比较大。
 
3 榆林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利因素分析
3.1 土壤资源丰富
榆林市有风沙土、黄土、红土、潮土、淤土、水稻土和栗钙土等多种土壤资源[4]。土壤资源的多样化,为生长多种作物提供了适合的土壤。榆林地处黄土高原,黄土覆盖层厚达50 m以上,黄土质地匀一、多孔疏松且透水透气,且黄土中化合物和元素含量丰富,为生长优质农作物创造了条件。如榆林目前生产的马铃薯、小米、绿豆、红小豆和荞麦等都深受大众喜爱。
 
3.2 光照资源充足
榆林常年光照充足,年日照时数2 593~2 914 h,属全省最高。昼夜温差大,日均温差13~15℃,属全省最大。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能促进作物更好生长发育。
 
3.3 耕地后备资源足
“三调”数据显示,榆林市耕地总面积1 397.73万亩,其中坡度25°以下梯田、坡地和平地共1 134.0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禁止区域包括:地面坡度不大于25°的区域、土壤污染严重的区域和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等。据不完全统计,除去禁止区域等不适合建设高标准农田的耕地,未来适合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耕地面积约为450万亩,按照每年完成30万亩计算,可供15年建设,耕地后备资源较充足。
 
3.4 政策支持力度大
榆林市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印发《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方案》,就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任务面积、规划编制、建设内容和建设管理等做了要求,为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真正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夯实基础。
 
中共榆林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印发《2021年市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实施意见》,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纳入其中,各县市区可在该补助资金中争取资金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保障了资金来源。
 
3.5 群众配合程度高
榆林市深入宣传高标准农田建设相关政策,增进群众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当地群众急切盼望政府通过项目建设,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增加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项目建设前期、建设过程及建设运营管理等全过程都与项目区群众进行了座谈,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征得群众的认同,群众普遍关注和拥护,参与积极性高。
 
3.6 推进措施科学化
榆林市全面贯彻落实各级工作部署要求,按照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精心谋划,多措并举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筑牢农田建设质量根基。
 
3.6.1 建立适宜当地的主推模式
为进一步提升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质量和综合效益,榆林市主推2种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一是在北部风沙草滩区推行“盐碱治理—客土改良—灌排结合”的建设模式,通过客土改良盐碱化土壤,有效解决了风沙草滩区土壤盐碱化严重问题,加上实施灌溉排水工程,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二是在南部梁峁丘陵区推行“一户一田—软体水窖—节水补灌—种养循环”的建设模式,解决了梁峁丘陵区土地碎化问题,机械化程度提高,通过节水补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3.6.2 全力抓好规划编制
项目规划编制是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重要前提,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5]。榆林市要求各编制单位结合“两区”划定搞建设,增强规划前期调研研究,深入分析本地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与发展潜力,因地制宜、综合施策,规划编制建设内容要突出农田水利建设重点、注重提升耕地质量,以及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规划编制质量,切实增强规划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3.6.3 组建农田建设专家库
为进一步加强市级农田建设项目咨询、评审和验收等工作管理,建立市级农田建设项目专家库。专家库由农业、水利、财务、造价、土建、测绘和规划设计等领域的技术人员组成。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选择专家参与农田建设项目相关技术工作。
 
3.6.4 建立定期调度机制
为及时掌握各县市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展,强化项目建设督促指导,全面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建立“周调度、月督促、季通报”的定期调度机制。根据调度情况分析研判,对进度落后的县市区进行重点督查、约谈通报等。
 
3.6.5 规范项目建后管护
项目建成后,管护好、利用好是关键。坚决杜绝“重建轻管”现象,按照“谁使用、谁管护”“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进行项目建后管护。制定了榆林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建后管护机制,流程如图1所示,明确高标准农田管护范围、主体、责任和资金。强化监督考核和验收后续用途管制,坚决遏制高标准农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引导“良田粮用”。
 
3.6.6 开展项目日常储备
榆林市要求各县市区要积极开展项目常态化储备,将符合建设条件的项目尽早纳入项目储备库,做到“应储尽储”。储备的项目要积极推进规划、用地、水土保持、环评等前期工作,市级将按照“储备一批、成熟一批、安排一批”的原则安排项目。
 
3.6.7 加强项目队伍建设
把队伍廉政建设放在首位。严控廉政风险,项目重点过程邀请纪检部门全程监督。要求各业务人员要遵纪守法、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严禁暗示、授意、插手和干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确保项目安全、资金安全和队伍安全。
 
其次是加强队伍能力建设。为加强榆林市农田建设系统队伍能力建设,有序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落实,榆林市组织多次全市农田建设工作技术培训会、现场培训会,通过项目观摩、专家授课及现场交流的方式,统一思想认识,理清工作思路,掌握管理政策和业务知识,为确保全市农田建设任务保质保量完成提供了有力支撑。
 
4 关于榆林市进一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建议
从有利因素来看榆林市建设高标准农田具有很好的条件,在陕西省应属前列,但从全国来看,还排不上名,还需要继续努力。
 
首先,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除了上级下达的资金,市县级政府或者其他投资渠道应拿出更多的“真金白银”。实现很多投资不现实,也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能够满足榆林市主要粮食作物高产稳产和高效耕作的要求。
 
其次,完善工程建设机制。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和各级管理制度[6],严格审查施工、监理和设计单位的资质。实行全过程施工管理,制定具体实施计划,落实各方责任。建立健全质量监督和验收体系,确保工程质量过关。
 
最后,持续做好建后管护。高标准农田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7]。如果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存在撂荒或其他改变用途的风险,则需要反思,最好的办法是在后续管理上更加严格,确保建一块、成一块、发挥效益一块。
 
5 结束语
本文分析的有利因素,除了土壤资源、光照资源和耕地后备资源这些硬因素外,其他的做法和推进措施是榆林市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的有益探索,尤其是建立主推模式、管护机制等方面,是值得全国借鉴和推广的。
 
文中提出的建议,其实是一些具有普遍性意义的对策建设,不仅适用于榆林市,也适用于其他地区,为榆林市乃至其他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如果能从这几个方面做出很大改善,是非常有利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
 
参考文献
[1] 冯锐,吴克宁,王倩.四川省中江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时序与模式分区[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22):243-251.
[2] 毕芳英,闵捷,刘瑶,等.高标准农田建设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240-243.
[3] 陈美球,洪土林,刘桃菊.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困”与“解”[J].中国土地,2017(7):15-16.
[4] 张爽娜,刘琳.榆林市土壤资源特点及合理利用[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9):110-112.
[5] 韦羡侠,黄城西,莫仁斌.新形势下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思考[J].广西农学报,2020,35(3):51-54.
[6] 徐华伟,许杏娟.武义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浅析[J].农业与技术,2019,39(23):179-180.
[7] 薛剑.高标准农田标准与建设路径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4.
 
热门排行

在线客服:

无忧期刊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专业发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