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摘要:随着地球上人类生态环境的恶化,环境友好型绿色建筑应运而生。我国在推动绿色建筑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项目建设不能很好的系统规划、后期管理不到位、政策执行力度不够、应用范围覆盖面少、群众参与度低、技术条件不完善等诸多问题。为了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达到高效利用自然资源,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建筑活动环境负荷低的目的。应从政策导向出发,加强对资源的高效利用、对技术的系统整合、对人才的鼓励引导,同时,应加强监管力度,提升民众生态意识,从而创造优美环境,实现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绿色建筑;生态环境;政策导向;全寿命周期;可持续发展
引言
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大了社会化的进程,也加速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在建筑工程建设领域尤其显著。近年来,各种类型、各种功能的建筑工程项目日益增多,给人们带来更加优越的物质条件的同时,也为社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增加了一些阻碍因素。为了更好地促进建筑工程建设项目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国外发达地区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的应用,而我国,绿色建筑还处于初步应用阶段,对此,笔者查阅了相关国内外参考资料,发现了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也提出了几点粗浅的建议。
1 发展绿色建筑的意义
大卫和鲁希尔·帕卡德基金会曾经指出:“任何一座建筑,如果其对周围环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要小于传统的建筑”,那么它就可以被称之为绿色建筑[1]。从这句话里可以看出,现代建筑给生态环境已经造成了过多的负担,因此,应该加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大力关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对资源的消耗量,认真评估包括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调试、运行、维修及拆除等过程的全寿命周期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降低环境负荷,同时,也注重使用者的健康舒适感觉,运用现代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手段,规范并大力发展适应本地气候、自然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协调共生的绿色建筑。
2 绿色建筑的设计要点
绿色建筑并不是一种建筑的新风格,而是随着建筑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环境问题的出现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阻碍,因此,结合人类发展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的绿色建筑应运而生。
2.1 满足传统建筑的设计要点
传统建筑的设计以安全、健康为主,经济实用兼顾美观。绿色建筑是传统建筑结合人类环境问题,对解决环境问题做出回应的功能性的提升,但归根结底,绿色建筑还是建筑,绿色建筑的设计还应该满足传统建筑的设计要点。
2.2 满足绿色建筑的设计要点
由于绿色建筑不同于传统建筑的特殊性能,它的目标旨在为人类提供生活生产场所的同时,加强资源节约与再利用,降低或减轻环境负荷,为人类的生产生活营造与生态环境能和谐共生的舒适与健康的人居环境。
因此,应结合地域特征,高效利用自然资源,正确处理“四节一环保”即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与满足建筑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2]。考虑建筑项目周边的环境,采用相应设计策略与简单实用的技术,使用不易破坏环境、产生废物的环境友好型建筑材料,同时减少建筑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损害,将建设项目运行的资源和不利因素降到最少,在运营使用过程中能适应当地的气候与自然地理条件,达到适居性、环保性,同时能降低维护费用,增加使用年限,使建筑在其全寿命周期内环境负荷降低,成为真正推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
3 绿色建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面对目前我国建筑业高能耗、高污染的现状及随之而来的诸多环境问题,发展绿色建筑已经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绿色建筑成为未来建筑业的发展趋势。但是,随着绿色建筑的发展,一些伴生的问题也显露出来。
3.1 意识形态层面上出现的问题
从材料的生产、使用到废弃的过程来看,可以说是将大量资源提取出来,又将大量废弃物排回到自然环境中的循环过程,人类在创造社会文明的同时,也在不断地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空间[3]。因此,一种产品的生产,一个项目的建设都应该评价其全寿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绿色建筑的发展不是单纯的一个项目的问题,应该拓宽思维,站在城市规划的角度上进行整体思考。
目前,出现的绿色建筑大多是单体建筑,服务其实现“绿色”的技术往往具有局限性,试想,若在其周围出现类似的建筑、类似的技术,其基础设施必须重新建设,就整个城市而言,建设则缺乏系统性、推广性,这与建设绿色建筑的本意相违背。
同时,在项目规划阶段,由于投资方重建设的心态,运用诸多高新科技,期望打造具有生态功能与信息技术于一体的绿色建筑,然而,在后期的运营管理阶段,由于我国目前物业管理现状影响,造成了一些绿色建筑处于一种建造功能与实际使用功能相背离的不正常状态,导致技术与资源的浪费。
3.2 政策支持力度较薄弱
近年来,《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管理暂行办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政策陆续施行,这些政策标志着我国民用建筑节能标准体系已基本形成,基本实现对民用建筑领域的全面覆盖。然而,目前我国一些项目为建设而建设,没有真正从节约能源,降低能耗,减少环保支出的目的出发,均以降低成本为要旨,以个人的盈利为首要目的。因此,也出现了一些不应该出现的建筑事故,均在造成人力、物力、财力损失的同时还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影响。
3.3 绿色建筑应用覆盖面少
目前,绿色建筑项目建设纷纷上马,但是综观大多数项目多集中在体育馆、酒店等公共建筑层面上,而在民用建筑中除了很少一部分高档社区外,其应用偏少。我国地域辽阔,但是人口基数较大,如果绿色建筑的发展局限于公共建筑,在民用建筑中相对缺乏实用性,不能有效利用建筑新技术并加以推广,则对于整个建筑业来说,还是传统建筑占主导地位,那么如何在发展中降低建筑能耗,使之与当时能源供应较紧缺的现状相协调,则成为相关部门关注的重点。因此,应该在降低环境负荷的前提下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在各类型建筑中的应用,并在政策氛围内形成规模,便于统一管理,减轻资源消耗压力。
3.4 开发商应提升生态责任心
中国的房地产开发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近年来一直呈现虚高的趋势,“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项目的建设往往伴随着自然资源的消耗,如果在项目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等建设过程中不能站在区域经济环境与生态环境层面上进行统筹安排、合理规划,而是根据单方的盈利为目的的项目建设,不考虑对当地环境的损害,盲目迎合需求、追求先进、重建设、轻管理,则往往形成方案在总体规划阶段,不能全面考虑系统建成后所需要的物业管理人员、运行费用等问题致使有些建设项目实际运行过程中,某些系统、某些功能不能实施。闲置的系统和起初的设计目标相背离,虽然没有造成影响比较大的损失,但是这样的环境债却是一笔笔累积起来,对环境的危害,对自然资源的浪费从可持续发展的层面看则远远超过了当初的预算。因此,开发商应在建设项目策划阶段加大对环境影响的评价,提升生态责任心,算清环境债。
3.5 群众参与度低
一定规模的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开发商会向周边居民发出公告,公告项目的各项信息,然而,该信息的公布不能很好的为原有的规划方案提出可供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开发商会站在自我层面上根据自身利益宣扬项目的优势,往往忽略了购买方或本地邻里单位的呼声,这对项目的建设、运营或使用过程造成了不可预见的问题,并形成多重阻碍。没有购买方或使用方的参与,项目的规划则是较片面的,在建设过程后期会增加很多问题,达不到资源高效利用的目的,对自然资源是一种浪费,对生态环境是一种损害。
3.6 技术问题
科学技术的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垫脚石,为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必要的技术服务必须做好,但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来看,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高,技术和材料不太完善,还不能把整个生态技术发展建立在高新技术的基础上,在建设中还应该以常规技术为主体。目前绿色建筑技术比如:设备节能、建筑节能、采光与照明节能、可再生能源利用节能等在各个领域均有研究,尤其是各大高校出现技术研究重复的现象,这样就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与绿色建筑技术发展的主旨是不相符的。
4 意见及建议
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发展过程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出现了或多或少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生态环境的快速恶化,人们的生态意识、绿色观念会随之而来应运而生,以下几点建议会对绿色建筑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4.1 加强政策支持,鼓励多方共建
为加速绿色建筑发展过程,政府的作用应居于主导地位。政府应在绿色建筑发展过程中起到加强资源管理、鼓励利废企业、整合建筑技术、支持节能人才等多重作用。
4.1.1 资源方面
加强政府的政策导向,鼓励节约型新型墙体材料的技术应用,同时对资源浪费型、消耗不可再生资源的建筑制品或构件应大力禁止。另外,加大对利废企业的政策扶持,实施资金援助和部分税收减免等政策,研究并制定资源管理激励机制,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和提高产品品质,为建筑市场提供经济实用的优质产品,实行管理业绩与节约资源、提高经济效益挂钩的管理机制。
4.1.2 技术方面
在技术服务方面,应加大政府规划力度,提供绿色建筑技术发展环境,统筹安排,多学科、跨专业进行绿色建筑技术的系统研究。同时,政府应为各项投资项目把好技术服务关,提供可靠的规范的技术手段并加以推广,避免盲目追求先进,不结合实际条件进行建设。
4.1.3 人才方面
为加速绿色建筑的发展过程,政府应大力引导绿色建筑技术专业人才的教育培养,培养未来从事建筑业人才系统的绿色环保意识,使其形成绿色价值观,从事项目策划、设计、建设等环节时能够习惯性的考虑生态环境的负荷,将对环境的危害降到最低。
同时,政府发挥绿色建筑专业人才就业导向作用,形成专门的绿色建筑专业人才就业通道,为各个建筑企业注入具备绿色素质的新活力,为未来的建筑业打造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力军。
4.2 加强监管力度,降低环境负荷
为保证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应加大政府政策导向,结合地域特征大范围推行与环境共生的绿色建筑相关政策并强令执行。同时,加大政府执法力度,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项目的策划、设计、施工、运营及后期管理过程中加强监管力度,保证每个阶段每个环节均能做到降低能耗,在加大建设的同时争取运用严格、全面的政策把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真正实现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内的环境负荷低,成为环境友好型建筑。
4.3 加强生态意识,创造优美环境
为更好地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在绿色建筑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鼓励建筑的各方单位参加到设计的过程中,让其根据自身需求提供带有本地知识和需求的专业建议。所以,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应当注意结合公众需要,通过组织社区参与环节或利用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鼓励公众多方参与,达到鼓励使用者参与设计的目的。只有加强建设项目的群众参与度,清晰的了解到使用者的真实需求,并结合当地气候、地形地貌等地域特征,才能提高项目决策者、设计者的绿色意识,提高和促进投资者和使用者的绿色价值观,从而达到加强人们生态意识,创造优美环境,实现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的。
结语
随着地球上人类生态环境的恶化,保护地球,提倡绿色技术及绿色产品、发展绿色建筑的呼声日益高涨。从事建筑技术的专业人士都发现在各种传统建筑材料的全寿命周期过程中往往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极大的加重了生态环境的负担。对建筑技术专业人士来说,有效的利用科学技术,高效利用自然资源,大力发展对环境负荷降低的绿色建筑,在一定程度内实现建筑科学与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The David and Lucile Packard Foundation, Building for Sustainability Report, October 2002.http://www.bnim.com/newsite/pdfs/2002-Report.pdf
[2]刘加平、董靓、孙世钧编著.绿色建筑概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左铁镛.我国生态环境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生态环境材料研究战略研讨会论文集.北京:1998
下一篇:刍议当代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