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省心的选择!—— 无忧期刊网
帮助中心
期刊发表
您的位置: 主页 > 论文范文 > 理工论文 > 正文

交通工程师职称论文交通规划方向范文

作者: 来源: 日期:2014-09-25 22:10人气:

  摘要:交通工程师是交通的设计师、优化师,他用自己缜密的思维、全面的思考,在大地上谱绘了一幅幅复杂的交通图,可以说,他们是红绿灯背后的“红绿灯”,是指挥整个交通的“交通警察”。本文发表在《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上,是交通工程师职称论文发表范文,文章主要研究了城市交通规划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措施,供交通工程师职称评审参考。

  关键词: 城市交通 规划 研究

  一、城市交通发展现状与趋势

  1、城镇化及区域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综合交通区域统筹的作用明显加强。

  随着京津、武广、郑西等高速铁路相继开通运行,迎来了一个高速化发展发的铁路新时代。高速铁路建成后,由于出行时间大大缩短,将改变人们的时空概念,带动沿线城市及区域间的经济联系,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加快工商、旅游、物流和交通发展,城镇之间的联系进入区域同城化时代。预计“十二五”末,我国城镇化率将突破50%,这意味着超过50%的人口生活在城镇,这是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区域性交通基础设施如国家铁路、城际铁路、航空、高速公路等在城镇地区的聚集,带来生活方式和出行特征的改变。城市综合交通在协调和统筹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布局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研究范围、内容和方法等方面也将产生新的改变。当前有关高速铁路车站选址于城市布局的关系、高速铁路与支线航空的竞争关系的争论,以及各种交通方式在通道与车站站位的选择等方面,都需要在城镇化总体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协调和统筹优化。

  2、小汽车发展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公共交通尚未成为居民出行的主体。

  近10年来,我国汽车产量由200万辆增长至1400万多辆,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由6000多元增长至1.7万余元。在汽车供应能力增强、居民购买力提高和相关鼓励政策的作用下,城市小汽车增长速度多年来持续超过20%,小汽车出行比例逐年增加,大量的城市土地资源和道路被小汽车通行、停放所占用。尽管从中央到地方近年来对公共交通发展十分重视,各地也加快了包括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公共汽车以及常规公共汽车的建设,出现了令人可喜的变化,但我们也清醒的看到,公共交通整体服务水平依然不高,尚未成为居民出行的首选和主体,城市交通向个体机动方向发展的趋势明显。由于公共交通工具在速度、灵活、舒适等方面与小汽车存在差距,建立与小汽车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任务十分艰巨,需要付出持久和全方位的努力。如何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实现两个结构性转变,即建立以公共交通引导的城市布局结构和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出行结构,是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面临的重大课题。

  3、开始探索以节能减排为目标的绿色交通实践,社会反思促进观念改变。节能减排是我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国内转变发展模式的客观需要。城市交通在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排放方面均沾据重要地位并处于快速上升阶段,以提倡公共交通、步行、自行车等低能耗、低排放交通方式为核心的绿色交通实践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定的反响。在天津生态城、曹妃甸生态城之后,2009年启动的广州知识城,对绿色交通模式进行了进一步探索。

  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倡导的“无车日”活动,已经进入第四个年头,活动与2007年首次展开,活动主题依次是“绿色交通与健康”、“人性化街道”、“健康环保的自行车和步行交通”、“绿色交通、低碳生活”,参加城市扩大至132个。201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重庆、杭州、济南、昆明、昆山、常熟等6个城市,进行步行、自行车交通示范工程的试点,计划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经验总结和交流,同时编制规划导则,进行全国性推广。2009年科技部和财政部共同启动了“十城千辆”电动汽车示范工程,计划每年发展10个城市,在公共汽车、出租汽车等领域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开展示范运行。上述工作为加快城市交通结构调整奠定了良好基础。

  城市绿色交通的实践,反映了人们对健康出行方式的向往,但要得到全社会的认同并付诸实施仍任重道远,包括经济条件、技术储备等,仍需要做大量工作。

  4、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交通需求管理开始受到关注。

  截止2010年底,北京市机动车拥有总量已近500万辆,私人小汽车超过360万辆,交通拥堵状况不断加剧,在北京的核心地区交通拥堵的常态化特征明显,新的形势呼唤缓解交通拥堵的新方案出台。不少城市改善交通拥堵的手段依然过于简单,主要还是拓宽道路,以及修建快速路、立交桥等增加交通供给的方式,这种以牺牲步行、自行车交通空间为代价单一提高机动车通行能力的做法,在一些城市还相当普遍,但也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

  治理交通拥堵问题,是一项系统、综合的社会工程,涉及政策、规划、管理等诸多方面,需要树立正确、科学的治理思想和发展理念,也必须从整体系统或局部系统去统筹、协调解决,就事论事的办法效果不大,即使缓解了近期问题,也解决不了长远问题。

  二、城市交通发展理念

  温家宝总理在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上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强劲动力。必须遵循诚实发展的客观规律,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要重视和解决城镇化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一些大城市中心功能区过于集中、人口增长过快、土地占用过多、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等问题”。诚实交通是支撑城市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运行系统,我们必须着眼于城镇化的大背景,深入研究城市交通发展的客观规律,加快转变城市交通发展观念,探索支撑我国城市紧凑型发展的交通模式。

  1、节约资源

  我国城市土地资源十分紧张,在满足城市各项基本功能的条件下,可用于道路交通使用的土地资源非常有限,2008年城市道路面积率达到11.3%,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已经不大。同时,城市交通燃油消耗逐年增大,2008年以私人汽车为主的机动交通(不包括公共汽车)能耗占城市交通总燃油消耗的73%。因此,必须扶持和鼓励占用资源少、使用效率高、人均排放低的交通系统,大力发展与紧凑型城市相匹配的公共交通及与其配套的交通基础设施,构件符合节约发展的城市交通模式。

  2、服务民生

  服务民生要体现以人为本,高度关注公众的交通权益,统筹协调不同交通参与者的交通需求,保障交通不便者和低收入人群的交通诉求,营造与人的活动相适应的交通空间。进一步增强交通供给能力,着力打造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系统,保障公共通勤、通学、生活等基本出行的安全畅达。坚定不移地贯彻公共交通的公益性定为,扩展公共交通服务范围,提升公共交通服务能力,构建绿色交通体系。

  3、和谐有序

  和谐有序是交通与土地、资源、环境、文化等要素相互作用的集中体现,也涵盖了各种交通系统的相互关系。在城市交通规划中,要处理好交通系统与城市功能及布局的耦合,统筹城市交通与对外交通、城市内部交通与城乡交通的关系,正确把握不同交通系统的服务对象、服务功能和服务需求,合理安排交通系统的衔接与转换。加强对城市中小汽车发展的调控引导,按照差别化管理的原则,科学引导城市不同区域的小汽车发展和使用。在城市交通建设中,加强对城市文化、城市生态、景观环境的保护。加快城市交通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推进城市交通信息资源共享。通过科学规划、有序建设,促进城市交通和谐发展。

  4、科学决策

  加快推进城市交通发展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进程,是发挥政策引导和调控作用、促进城市交通发展模式转变的重要保障。科学决策的基础离不开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应进一步深化城市交通规划理论和规划技术研究,扩大公众参与程度,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加强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论证,防止布局不当产生的城市发展隐患,避免决策失误和投资浪费。进一步加快与城市交通规划、建设相关的技术法规研究,修编、完善不适应发展的标准规范鼓励各地制定地方技术标准,推进城市交通规划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

  三、以公交为主导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

  1、坚定不移地贯彻和推进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战略。

  自2004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政策,促进了公共交通的发展。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都对公共交通发展有明确的指示。胡总书记指出:交通问题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要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必须充分发挥公共交通的重要作用,为广大群众提供快捷、安全、方便、舒适的公交服务,使广大群众愿意乘公交、更多乘公交。温总理批示“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符合中国实际的城市发展和交通发展的正确战略思想”。由此可见,发展公共交通不仅仅是交通需要,更是改善民生和城市发展的迫切要求,是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全过程的指导方针。

  针对我国大城市交通面临的严峻局面,应该在投资、财税、用地等各方面为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提供经济支持和用地保障,把公共交通建设作为促进城市发展、改善交通状况的首要任务。积极推进公交导向的土地开发模式,城市用地开发的性质与强度要与公共交通服务等级相匹配,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公交场站等交通设施用地的规划控制与保护,转变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理念,优先安排公共交通设施。加快建设多层次的公共交通网络体系,推进公共交通专用车道和港湾式停靠站建设,加强公交优先通行保障系统的建设,特大城市加快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确保公共交通畅通无阻。充分利用价格调控手段,在坚持低票价原则基础上,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价格体系,适应不同群体的出行要求。

  2、应对城市多元化交通需求,统筹规划建设城市交通系统。

  城市交通是多种交通方式和多元交通需求构成的复杂体系,从源头上协调好各种关系是规划责无旁贷的任务。2010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明确了规划定位和编制要求,对推动和规范我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编制交通体系规划,认真研判城市发展中的交通问题,明确未来的城市交通发展方向和模式,针对城市多元化交通需求,合理确定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构成,统筹城市交通各子系统的协调发展。

  在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中,需要高度关注交通与土地利用相互作用的内在联系,按照各类交通设施的特性合理安排周边土地开发强度,把城市交通特别是公共交通作为引导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土地节约使用的关键要素,贯穿于规划建设之中。科学安排步行、自行车交通设施,营造人与环境和谐共存的交通空间,并与公共交通相互衔接配合,形成服务于公众出行的绿色交通网络。

  不少城市为缓解交通压力,在城市中心区规划建设快速路和高架道路,这是饮鸩止渴的办法。国内外实践证明,这种作法不仅不能缓解交通拥堵,反而会吸引更多的车流进入中心区,带来更多的交通问题。因此,需要认真研究城市道路系统的规划建设问题。因此,需要认真研究城市道路系统的规划建设问题,结合城市功能布局重点解决道路网络结构失衡、功能失衡的突出问题。各城市也面临十分严重的停车矛盾,这是长期不重视停车问题带来的苦果。停车问题涉及各种复杂因素需求,必须正视这一问题,研究解决办法。

  3、实施交通需求管理,为公共交通发展赢得时间和空间。

  我们正处在一个困难的时期,小汽车交通快速增长和公共交通发展严重滞后的矛盾非常突出,公共交通发展的最好时间不容错过。各城市的实践证明,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上不去,引导小汽车合理发展很难取得预期成效。

  因此,需要采取“拉”、“推”结合的办法应对当前的交通矛盾。“拉”就是加快公共交通发展,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大幅度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准。“推”就是实施交通需求管理,通过经济、行政等管制措施,对公共之外的其他机动车进行通行空间、通行时间的调控。在现阶段,“拉”、“推”缺一不可,只“拉”不“推”,公共交通发展环境和通行空间难以改善,交通供需矛盾难以缓解;只“推”不“拉”,转移出的交通需求没有出路,也难以有效地解决交通问题,还会造成新的社会问题。交通需求管理不仅是现阶段缓解大城市交通供需矛盾的必要手段,也是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的重要组成。在促进公交发展、方便公众出行的前提下,结合城市自身特点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交通需求管理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四、结束语

  我国开展城市交通规划研究和实践已经30多年,队伍不断壮大,不少城市、高等院校成立了相应的规划和研究机构,大城市普遍开展了城市交通规划编制工作,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城市交通规划技术的发展。应该看到,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城市交通与资源、环境、社会的关系极为密切,各地也越来越重视城市交通问题,对城市交通规划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适应今后规划工作的需要,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创新创新城市交通规划技术迫在眉睫。交通从业者应密切关注城市交通的热点和长远发展问题,及时总结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增强学术研讨的深度,加大技术和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力度,共同推动城市交通规划事业的发展。

在线客服:

无忧期刊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专业发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