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提高气象服务效果与能力的研究思考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气象预报能力越来越强,进而开展的气象服务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细。近年来气象预测预报能力和水平已有很大的提升和提高,但仍不能满足党政领导决策服务的需要和公众多样化的需求,分析其中原因并根据当前实际,指出提高气象服务效果改进方案、途径及能力,以便更好的提高气象服务效果。
关键词:气象服务; 效果; 能力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加剧,世界各地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而且灾害程度越来越重、范围越来越广、频率越来越高,这对提高预报能力和气象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需求。当预报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进一步提高就会变得非常困难和缓慢,而人类的需求是不会受这些条件限制的,这也就是天气预报服务总是不能满足各方面需要的根本原因。
一、对于决策部门而言,必须及时提供准确有效的气象服务信息,才能保证其做出正确的决策。 为此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1、综合应用各种服务手段
实际工作可以证明,综合应用各种服务手段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对于一般天气的服务,只需要电话或者传真服务信息即可,而当出现转折性或者灾害性天气时,就需要使用短信、电话、网络、电视等比较快捷且覆盖面广的手段,当出现重大气象灾害时,则应全面使用各种服务手段,以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信息发送至最多的人手中。随着气象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气象服务手段也在不断地改进和优化,经历了由纸质材料和口头汇报到电话服务,再到短信服务、网络服务等。
2、提高预报准确率
气象服务中,预报的准确率是预报最重要和最核心的问题,如果准确率低,做出的气象服务效果就会较差,不仅起到的作用不大,有时甚至起到反作用。这也是目前气象服务业务所面临的最大的难题。数值预报模式的研究和改进主要是国家级和省级科研攻关的目标,而基层气象台站的任务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个人的经验,对数值预报产品进行修订和释用。
3、加强短时临近预报服务
目前省市一级对多普勒天气雷达应用较多,也较专业,县一级的预报员一般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对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应用大都停留在监测降雨系统移动及变化方面,对雷达的基本速度、谱宽、风廓线等数据应用较少,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基层预报员雷达方面的培训,进而提高其短时预报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多普勒天气雷达的作用,提升气象服务的效果。
4、强化服务内容
4.1 要加强临近预报服务
随着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应用,对突发性、转折性和灾害性天气可以进行跟踪监测,并及时通过手机短信提前预警服务,在服务中尽可能做到突出定点、定时、定量预报,从而取得显著的服务效果。
4.2 服务内容要突出重点
一个地区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形势下有不同的重点服务内容,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做到突出服务重点、针对性强。要掌握不同季节的服务重点,需要在平时的服务中积累,不断思考和改进。
4.3 服务用语应注意通俗化
尽量减少或避免专业化用语的作用,因为有些专业术语,地方领导和公众很难弄懂。比如在雨量预报中,可同时说明雨量量级和雨量范围。还有灾害性天气,最好也能预报量化的气象要素,让领导和群众对灾害强度有个定性的概念。
4.4加强气象科普知识的宣传
气象观测的日界是20:00,与传统的日界24:00相差4 h,由于在预报服务中延用20:00的日界,20:00—24:00出现的降水算到哪一天就出现了矛盾,这种矛盾也是导致公众甚至地方领导产生预报不准的误解的原因之一,因此要加强气象科普知识的宣传,必要时可在服务内容中加以说明。
5、体现地方特色
地域不同、地理条件不同以及气候特点不同,气象服务的重点也就不同。因此,在气象服务中,基层气象台站不能只做上级的“二传手”,一定要体现地方特色。不同的地形地貌,往往同样的天气过程,各地却出现不一样的天气;农业结构不一样,同样的天气过程,结果有的地方无灾害,有的地方却出现灾害。因此,一定要掌握当地的各种要素,因地制宜地做出有针对性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气象服务。
二、 关于提高气象服务能力的几点思考、
1、完善公众气象服务网站;在城区主要场所和路段增设电子显示屏;完善现代公共气象服务信息发布渠道,提高气象预警信息发布覆盖面完善公共气象服务通信网络系统,建立与各大媒体和主要服务用户的专线连接;建立天气警报无线电台发布系统,扩大信息覆盖的范围,依托河北新农村信息化工程,着力解决农村和偏远山区“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强掌上气象警报器等信息终端产品的研发,提高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升级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制作系统,增加气象服务信息播报频率和内容。
2、由于预报的不确定性,灾害性天气的突发性和复杂性,准确的预报现在不可能完全靠客观预报,预报员的主观能力和实践经验目前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加强预报员队伍建设十分重要。要通过各种措施教育预报员安心预报岗位,激励他们钻研业务,引导他们在质量上下功夫,这是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的根本。二是深入推进业务技术体制改革,以河北新一代预报预测系统、突发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平台的建设为契机,加强短期、短时临近预报工作,提高暴雨、冰雹、大风等突发灾害性天气预报的精细化水平和预警时效。四是建立健全早期预警预报工具的研发工作长效投入机制。三是加强多源资料的综合应用分析研究工作。充分发挥新一代天气雷达、中尺度自动气象站网、卫星云图等气象现代化设备的效益,建立完善多元源资料标准化存储系统,加强各类资料的误差分析和在数值预报模式、预报业务系统中的应用工作,提高资料应用分析能力。
3、加强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建设,构建新一代公共气象服务系统紧紧围绕河北经济社会发展和公众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建立集数据存储、产品加工、产品自动分发、服务效果评估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气象服务系统,注重服务产品的深加工和包装,在“针对性”、“专业性”和“影响评估”上下功夫,努力实现服务产品的精细化、个性化、数字化、多媒体化,不断提高服务产品的质量,建立科学的公共气象服务质量评价机制,努力提高气象服务的综合效益。
4、以需求为牵引,增强公共气象服务的敏感性和针对性,努力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一是提高气象服务的针对性。改变以预报产品代替服务服务产品,从服务的体制和工作流程上将预报和服务分离,准确定位“精细化预报”与“精细化服务”,依托精细化的预报产品,有针对性地制作精细化服务产品。二是提高公共气象服务的主动性和敏感性。认真分析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新点,结合天气气候发展演变趋势,换位思考,建立与相关部门的多渠道沟通协作机制,及时了解新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措施和建议。
参考文献
[1] 周长江,薛新慧.关于基层台站气象服务工作的几点思考[J].沙漠与绿洲气象,2009,3(B08):198-199.
[2] 糜建林.提升气象服务效益有关问题的思考[J].气象软科学,2009(3):124-127.
[3]蒋运志,曹久才,焦文红.提高基层天气预报准确率的建议[J].广西农业科学,2009,40(S2):463-464.
[4] 朱宝文,张得元,张慧琴.县级公共气象服务的实践与思考[J].青海气象,2010(1):65-68.
下一篇:探讨如何解决沼气工程利用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