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省心的选择!—— 无忧期刊网
帮助中心
期刊发表
您的位置: 主页 > 论文范文 > 理工论文 > 正文

浅谈如何在生态方面设计住宅小区园林景观

作者: 来源: 日期:2014-09-25 22:10人气:

  摘要:生态园林景观的设计是现在住宅小区环境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进步,现代化城市步伐也在加快,住宅区的园林景观环境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生态低碳型景观设计将是一种大趋势,从现代居住小区的现状着手,分析了绿色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及生态低碳园林景观设计方法。

  关键词:住宅小区; 园林景观; 生态设计

  前言

  随着现代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住宅小区园林景观的设计要求越来越高,认识越来越深入,特别是绿色生态和可观赏性的城市发展思路已经得到确认,装饰城市是一种大势所趋,开发商对园林景观小区非常重视,而居民们也将居住品位外延到了整个住宅小区的生态感观。特别是在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打造城市绿色名片,建设低碳园林小区景观的情况下,力求营造绿树成荫,生机盎然的人间仙境,是居民们实现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梦想。

  一、生态小区的概念

  目前,国际上对生态住宅小区的定义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和遵循生态平衡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来进行设计、组织住宅建筑室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质因素、无污染、生态平稳的建筑居住环。所谓的生态小区,主要有三个要素,即以人为本、健康舒适、资源的节约与再利用。

  二、生态小区的特点

  生态小区与传统小区相比有本质的不同,首先要协调发展。生态小区内营造自然与人共生的人居环境,将自然融于小区,小区环境融于自然,使人们回归到富有人情味、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息的理想居住环境。生态小区不仅要营造优美的环境,还要达到环境、人、建筑、自然的和谐,使社会、经济、环境三者整体协调。其次,生态小区的绿地率(包括景区和水面) 须达5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应在28m2以上。采用自然排水系统,尽量减少混凝土覆盖面积,强调建筑基地的渗水保水能力及透水性能。小区生态化也不是某一方面的生态化,而是实现整体上的生态文明。再次,要经济环保。应用绿色消费科技和绿色生产科技,实现节能、节地、节水、低污染,以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应用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采用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节约能源。在小区建筑与景观设计中导入雨水利用或净水系统的设计,在小区内实行资源的低消耗、环境的轻污染。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也是生态景观设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以水资源的利用为例,可将低洼地带设计成连通水系,既形成了重要的景观小品,又形成了生态的排水浇灌系统。雨季时存积雨水作为浇灌用水,并通过严格的水源保护措施保护自然系统,恢复土壤和地下水的渗透、净化和储存功能。应提倡以高效率滴灌系统将合理的水量直接送入植物根部的方法进行灌溉,对草坪、灌木和乔木应该分别使用不同的供水方式,并避免在干旱期内施肥或剪枝,以减少植物对水的需求。

  三、生态小区的景观环境规划设计原则

  现代生态小区景观的营造,应当符合舒适、高效、健康和美观的设计要求。舒适和健康是生态住宅的基础,高效是生态住宅的核心内容,追求美观是生态住宅与大自然和谐的完美境界。营造一个生态的人居环境,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3.1保留原生态原则

  设计中要充分体现出大自然的美,避免过分人工雕琢的痕迹。充分保留居住区地块原生态性,即使是在原天然生态系统已破坏的废弃地上,也应尽量恢复当地原生态系统的面貌或与当地大环境条件相适应的田园风光的方向营造。植物是景观设计的第一要素,在其选择上,应多使用当地的乡土树种,生长好,能提供最大的生态服务功能,同时维护成本又低,也实现了经济效益。

  3.2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原则

  在住宅小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时,首先要合理梳理自然景观要素,例如: 地形、水体、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始终要以人为本,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把人居学、景观生态学、植物学、社会学、美学等融入到景观设计中,使人与自然界组成有机整体,体现生物多样性其次要从视觉美感上对景观形象再造,不仅仅停留在生存的层次,而是迈向心理和精神上的愉悦。要使景观设计更加符合整体生态环境,不仅要有绿化的数量,更要考虑绿地的质量和功能,创造回归自然,融于自然的诗情画意的小区景观。

  3.3资源节约和保护原则

  景观设计中如果合理的利用自然过程,如光、风、水等,则可以大大节约能源。如太阳能是一种干净的可再生的新能源,它以其普通型,无污染性,丰富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亲爱,在人们生活、工作中有广泛的作用,其中之一就是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太阳能电池就是利用太阳能工作的。通过将在景观区与社区等场所常用的房顶、亭子、长椅、铺装地面、挡土墙等设施用另外设计方式设计为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双重功能的设施,而转化得到的电能则用于附近区域的照明,喷泉的供电,进而达到提高资源有效利用,节能环保、降低成本,节约资金等。

  3.4节能技术的运用和循环生态的理念

  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小区要求普遍使用节能技术和循环生态的理论,目前节能技术在建筑运用和体现突出,如太阳能、地热的利用、雨水、自来水的自然循环利用等等。通过人工净化和自然净化的结合,雨水集蓄利用、渗透于园艺水景观等相结合的综合性设计,从而实现建筑、园林、景观和水系的协调统一,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这种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持续性,能实现效益最大化,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真正意义上的住宅小区应该是从设计、建设一直到使用、废弃的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都是无害的,不是种点儿草那么简单。

  四、现在住宅小区生态景观设计的应用

  某住宅小区占地面积为6万多m2,以多层和小高层框架结构的住宅为主,总建筑面积近10万m2,小区定位为现代生态型高尚住宅区。

  4.1规划组织形式

  整个小区规划遵循了中国传统的南北朝向的建筑布局结构,汲取了江南传统的造园艺术,针对地段的特殊位置,采用其特有的系统设计的概念进行空间的组合,以景观主轴为人流交通中枢。并通过主轴进入每个组团形成一个崭新的空间序列:住户——宅间绿地——组团绿地——公共绿地;建筑南北向以小高层、多层为主,加上东西向的围合,高低错落,这一规划打破了传统的或现有的居住小区规划的模式,同时住宅建筑的布局也打破了以往的小间距、狭长、闭塞的空间感觉。整个小区构成了别具特色的、向心围合的、开敞多用途的绿色大宅院和住户日常生活是最直接贴近的交往、休息、活动空间,而且大大改善了生态环境条件,增加了户外活动的内容,丰富了邻里之间的社会交往,还给现代居住模式提出了新的理念。

  4.2规划系统分析与设计

  4.2.1规划结构功能定位

  将概念模式翻转成一个空间模式,利用小区交通路网和绿化带将小区分为用地住宅区、公共服务设施区、商业区和绿化休闲区。分区明确,联系便捷,形成以绿化休闲区为核心的家园模式。同时,园区内的空间设计包括从公共到私密形成多层次性的、完整的空间序列,见图1。我们在寻找着这种等级及等级间关联的体现和建筑及场所空间的归属感与参与感的相关特性,从而避免归属感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

  在园区内设置了相应的景观空间节点,从而使其产生一种明确的归属感和场所的可识别性。注重处理好各个交接处的呼应与延伸,从而较好地完成了引导作用。空间集合与节点的相依相成,使规划结构完整、严密。

  4.2.2交通组织

  强调交通组织的多元性和平等性。采用环路网状将小区的多个清晰的结构加以分区并成网状向各个目的地延伸。尽可能减少设计小区内机动车流与人流活动的交叉和并行长度,利用环境暗示的方法多重限速。特别注意消除车流对社区绿化系统的穿越,以保证整个步行系统的维护。另外,为方便残疾人,在园区内还设了残疾人坡道。

  4.2.3景观空间

  整个小区由两岸的景观所带动,并着力于对景观视线的组织安排、分析和组合视景,小区的主入口景观轴线与沿江景观轴线交会于中心活动广场。景观与人及为人所用区域和空间的联系,确保功能和景观的相互和谐,是我们努力探索的重点。同时开阔的景观空间设计,使小区内部空间视觉走廊畅通,并对视线产生持续的向心性吸引力。

  4.2.4绿化系统规划

  注重点、线、面的结合,在城市干道周边及小区主干道上,多以常绿树种为主种植,形成结构线型绿化,削弱城市噪音干扰,保持小区内及私密空间的安静,减少扬尘污染,同时又可美化环境。结合休闲绿化林荫路及建筑周边绿化等构筑小区内绿化网,广场绿化及过渡空间呈点状分布,常绿植物及落叶植物相交,并配置灌木及花草。自然生态环境再造区可调节小区的小气候,形成富有特色的小区园林环境。此外,贯穿景观轴线的水体既是景观环境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又是绿化工程的重点。

  4.2.5水系的引用

  人工水体导向设计是本方案的重点特征之一。把河水引入小区内,贯穿整个景观主轴线,并运用曲线有节奏地引伸至湖面。不同的水体形态连接了景观的点和面,使水、绿、路、文化紧密结合起来,达到人与自然共生的和谐局面,体现了江南的文化特色。

  该小区在水环境的规划与设计中,对小区建设所涉及的水环境体系——给水系统、排水系统、雨水系统、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系统、景观水体系统、绿化用水系统等,进行了周密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小区景观水体布局合理,水景与公共绿地融合为一体,环境优美,与自然和谐,水面高程分级合理,充分利用多种池内自然净化措施,较好地利用了雨水作为景观水体的重要补充用水。该小区雨水利用以渗透为主,通过合理规划雨水径流途径、设置多种渗透设施等措施,充分利用雨水,为小区内大面积绿化和景观水体提供了大量的生态用水。

  五、结束语

  总之,生态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欢迎和重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在做小区景观设计时要因地因势因时,充分虑到我们的生存环境的协调关系,在景观设计中综合的进行环境和生态分析,努力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空间,

  参考文献

  [1]吴振华,朱旭刚,张静. 生态居住社区园林景观发展趋势初探[J].现代园林论坛. 2009, 03

  [2]黄伟洪,对现代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几点思考[J].民营科技.2009,第八期.

在线客服:

无忧期刊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专业发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