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省心的选择!—— 无忧期刊网
帮助中心
期刊发表
您的位置: 主页 > 论文范文 > 理工论文 > 正文

生态乡镇规划与建设中的空间尺度视角研究

作者: 来源: 日期:2014-09-25 22:10人气:

  摘要:开展生态乡镇规划与建设,既是农村城镇化的客观需要,也是发展农业经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本文以宝鸡市陈仓生态镇规划与建设为例,通过对不同空间尺度下的生态规划与建设模式的分析,揭示生态乡镇规划与建设的空间变异规律及其尺度效应,为生态乡镇规划与建设的有序、健康开展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乡镇规划;生态环境;空间尺度

  近年来,农村城镇化的进程越来越快,对农村生态系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与管理,出现了耕地锐减、植被破坏、环境污染加重等问题,加之人口的压力,农村固有的乡土风貌和文化景观受到严重威胁。如何合理安排农村资源环境的开发利用,使其形成完整、高效和多功能的新时期农村生态系统,是21世纪我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1 宝鸡基本情况

  宝鸡位于关中平原西部,辖九县三区,总面积1.8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72万,其中市区人口138万,是陕西省第二大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宝鸡先后被国家确定为“综合经济体制改革”、“机构改革”、“金融改革”和“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荣获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和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

  宝鸡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适宜的气候,为动植物生长创造了良好条件,这里是陕西重要的粮油和副食品生产基地,林副土特产品也是丰富多样,有辣椒、核桃、花椒、生漆等。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更是一座神奇的动植物宝库,有植物2000多种,药材500余种,野生动物560种,其中,猕猴桃、五味子、板栗、沙棘果、天麻、黄芪、党参、柴胡等闻名全国,金丝猴、大熊猫、秦岭虎、大鲵(娃娃鱼)属稀世珍宝。境内的秦岭山脉是陕西重要木材产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铅、锌、金、银、煤等30余种。太白县、凤县还是金矿富集区,年产3万两的太白金矿,是西北地区最大的黄金生产企业之一。

  陈仓农业结构趋优。通过实施优粮、优果、优菜工程,涌现出了太公庙蔬菜、西枸蘑菇、鲜家山苹果、鹪鹩庄花椒等60多个农业特色村,形成了以优质粮、果品、蔬菜、林特等为主的四大农产品基地,粮经面积比为69:31。奶畜、生猪、肉牛羊、禽蛋等发展较快,畜牧业产值已占到农业总产值的49%。

  但由于受特定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陈仓镇的总体经济指标在宝鸡市居后,属于贫困乡镇之列,表现在产业基础比较薄弱、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城镇化水平较低、基础设施薄弱、社会保障制度等需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镇域生态环境质量虽总体属于优良,但局部出现污染物排放量增加、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行为,特别是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全镇生态系统造成很大压力。如何使陈仓镇的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是陈仓生态镇规划与建设的关键。

  2 生态规划与建设的含义及其尺度特征

  2.1 生态规划与建设的含义

  生态规划是指在深入分析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合理规划设计人类活动。区域生态规划就是根据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合理选择区域资源开发与利用途径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式,不断提高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实现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环境过程的协调进化的规划方法。生态建设是在生态规划基础上进行的具体实施生态规划内容的建设性行为,生态规划是生态建设的基础和依据,生态规划的一系列目标和设想都是通过生态建设来逐步实现的。

  乡镇作为一个社会经济与自然地理的实体单元,实际上是一个由自然亚系统、社会亚系统与经济亚系统构成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这三个亚系统及其组分通过物质、能量、信息等的交换,将区域内生产、生活等人类活动与资源环境联系起来。生态乡镇建设就是以乡镇复合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为目标,通过合理配置系统的主要组分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对人流、物流、能流和信息流、价值流的调整,促进和保持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陈仓生态镇规划与建设,就是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为指导,运用生态学原理、系统工程方法和循环经济理论,以生态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重点,以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出发点,通过统一规划,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建设活动,把陈仓镇建设成为具有比较发达的生态经济、优美的生态环境、宜人的生态人居、繁荣的生态文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乡镇。

  2.2 生态规划与建设的尺度特征

  尺度是自然与社会科学都存在的一个基本概念,是观测、过程或过程模型在空间或时间方面的基准尺寸,它囊括过程的离散状态或过程状态间的临界点。任何景观现象和生态过程均具有明显的尺度特征,景观特征通常会随着研究尺度的变化而出现显著差异。以景观异质性为例,在小尺度上观察到的异质性结构,在较大尺度上可能会作为一种细节被忽略。

  生态规划与建设从空间尺度上的理解可以分成不同层次,即地块(段)、地链、地方、地区四个不同尺度上的生态规划与建设,由它们构成生态规划与建设尺度链。对于生态乡镇的规划与建设,可以在地块(段)、地链、地方、地区不同尺度上进行,但不同尺度的生态规划与建设在目标及建设手段等方面存在差异。进行生态乡镇规划与建设时,既要考虑各个尺度上的具体模式,又要整合不同尺度下的模式。一个尺度上的生态规划与建设是上级尺度上生态规划与建设的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下级尺度上生态规划与建设的系统综合,而由此构成的某一乡镇生态规划与建设尺度链,其最终建设目标都是一致的,即实现这一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3 不同尺度下的生态规划与建设模式

  绿色农产品基地规划与建设是保证农产品安全生产的基础。虽然基地规模大小不等,一般经营主体为农户个体或企业。基地规划与建设的宗旨是在维护环境效益的前提下,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兼顾社会效益。因此,从地块尺度上对其进行生态规划与建设显得十分重要。

  陈仓镇胜利塘有233 hm2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规划该基地全面推行无公害生产技术,围绕产前、产中、产后实现链式开发。主要措施:一是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集成、优化和应用,包括优质、高抗蔬菜新品种应用与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环境调控技术,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无公害蔬菜肥料施用技术,无公害蔬菜新型耕作制度应用等;二是无公害蔬菜产品转型增值技术应用,包括产品采后处理、产品包装、产品贮运等技术;三是无公害蔬菜产业化开发,普遍推广“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切实提高蔬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整体效益;四是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和陕西绿色农产品品牌的“双认证”。

  地块尺度的生态规划与建设范围和规模都较小,建设后的效果也较明显。如通过上述的无公害蔬菜基地规划与建设,首先是土地资源得到合理高效利用,有利于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并提供优质、无污染、安全的绿色农产品,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其次,有利于乡村地区就业创收、消除贫困,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再者,绿色农产品较高而稳定的产量以及高于普通农产品的价格,使农业生产更具有采用新技术的能力,从而提高农业技术的到位率。另一方面,地块尺度的生态规划与建设更强调具体技术的应用,从原料产地环境条件的本底调查及检测、生产过程的严格监控,到产品的加工、包装,均要求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具有良好的经营者素质。因此,要使土地得到高效合理和持续的利用,必须进行地块设计。

  3.2 地区案例——“农—工—旅”生态经济规划与建设模式

  陈仓虽是一个贫困半山区镇,但具有特色的经济优势和社会优势,如要建立“农—工—旅”生态经济规划与建设模式,加快脱贫致富需通过优化组合使其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充分利用镇域较强的环境支撑力。

  首先,坚持大农业的思想,使大农业中的各个行业之间逐步形成物质循环利用和能量多级转化的立体网络结构。采用现代化科技,充分发挥农业生态系统“内循环”功能,实现农业生产要素间的最佳结合、物能流的高效转换及生物产品的多层充分利用。

  其次,建立起“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将农业与工业有机联系起来,完善产业链。以特色农产品加工为突破口,生产安全、优质的绿色农产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对现有企业进行改造,加大技术投入和创新,增强企业竞争力;大力实施清洁生产,强化企业环境管理,实现工业经济的科技化、规模化、绿色化;建立农工贸综合服务中心,以适应生态农业向公司加农户和订单农业方向发展的要求,为农工贸一体化创造适宜的软硬件环境。

  再者,以陈仓镇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依托,以生态旅游理论为指导,以“生态教育观光休闲”为主题,建设七一塘渔业体验旅游区和蒋山生态农庄观光区,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使陈仓成为宝鸡市生态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七一塘渔业体验旅游区开发滩涂捉鲜、垂钓、渔家乐等项目;在蒋山生态农庄观光区可开发农家乐、果林观光、休闲度假等项目。积极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到生态旅游发展中来,建立生态旅游区与当地社区的联合共管机制,共同解决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 讨论和结论

  本文选取了从地块到地区不同尺度上的生态规划与建设模式,着重分析和探讨模式的尺度特征,主要从“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两方面讨论。

  自上而下:上一级尺度的生态规划与建设是下一级生态规划与建设的系统综合,其目标必须落实到下一级的生态规划与建设中才能得以实现。规划地区尺度的生态建设,谋求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效应的协调统一,调动政府、企业、科研单位、农户等各个主体的力量,采用先进技术,采取现代管理,所有这些的方方面面,最终都要落实到具体的地方、地链、地块尺度上的有效实施,才可能实现整体的规划与建设目标。

  自下而上:下一级尺度的生态规划与建设是上一级生态规划与建设的支撑体系,是上一级生态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一个一个地块连接成地链,地块的生态建设做好了,才可能有地链建设的效果;同时在地链中,地块又不是独立而存在的,地块的规划设计要放到地链的尺度中去考虑。地链到地方,地方到地区,可以依此类推。文中选取的案例中,地链上“立体农业”也是地区尺度上生态经济规划与建设的有机组成,地块上无公害蔬菜基地规划与建设也是地方尺度生态农业规划与建设的重要内容。

  综合以上的讨论和分析,从尺度视角来看生态规划与建设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⑴生态乡镇规划与建设是在不同尺度上展开的,尺度不同,生态规划与建设的目标以及所采用的技术手段、管理措施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因此在探索生态规划与建设的模式时,不能忽视这种尺度上的差异。一般而言,地块、地链尺度上的规划模式常作为生态建设的重点工程项目来具体实施,地方、地区尺度上的规划模式则是作为生态建设的重点领域来指导实施。

  ⑵重视生态规划与建设模式的尺度特征,就能在生态建设的过程中根据实际建设的尺度来选择相应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大材小用”成本很高也无多大必要,“小材大用”力不从心也难以真正解决问题,“量体裁衣”对于模式的选择和探索有实际的意义。生态规划与建设需要按照宏、中、微观各个尺度的不同要求进行,既要有宏观上的指导性、中观上的协调性,也要有微观上的可操作性。

  ⑶不同尺度之间,自上往下看,是落实的关系;自下往上看,是支撑的关系。某一尺度上的生态规划与建设,可能可以独立进行,却不是孤立于生态乡镇规划与建设系统之外的,因此要把生态乡镇规划与建设的地块、地链、地方、地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整体着眼,局部入手”,建立起整合的生态规划与建设尺度链。

  (4)需补充的是地区尺度与模式的建立需要政府部门政策支持、金融机构资金扶持、科研单位技术支持等等来更好的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的有机结合使综合效益最大化,推动地区的脱贫致富和可持续发展,这也是地区生态规划与建设的目标。

在线客服:

无忧期刊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专业发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