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泥沙灾害类型及成因机制分析
【摘要】:根据泥沙致灾过程和特性,泥沙灾害可以分为直接灾害和间接灾害;滑坡和泥石流为前者;由泥沙引发的洪水灾害为后者。以黄河下游为例,论述了间接泥沙灾害形成的必备条件是:中上游的强烈侵蚀产沙,强烈的沟道与河道泥沙输移,河道泥沙堆积空间制约,水沙关系不协调。
【关键词】:泥沙;灾害类型;成因机制
引言
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环境的变异,温室效应等影响,由泥沙为致灾因子直接,或间接引发的灾害环境越来越为人们重视。正确地认识泥沙与泥沙灾害的类型及其成因机制,对维持区域经济持续发展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80年代响应联合国减灾十年委员会提出的开展“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的号召,在中国减灾委员会的领导下,有关部门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开展减灾防灾的全面的、系统的研究。他们所研究的灾害类型涉及七大类,24种。
一、 泥沙的定义及双重性
河流泥沙专家钱宁先生在“泥沙运动力学”一书中是这样定义泥沙的“凡是在流体中运动或受水流、风力、波浪、冰川及重力作用移动后沉积下来的固体颗粒碎屑”。定义不仅阐明什么是泥沙,而且还高度地概括泥沙的成因类型和动力机制。泥沙是不同等级颗粒碎屑物的总称。泥沙作为一种物质,同其他任何物质一样都有其二重性,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有害的一面为泥沙灾害,有利的一面称之为泥沙资源。
1.泥沙的灾害性
由泥沙为致灾因子形成的灾害命其为泥沙的直接灾害;由泥沙诱发其他载体引发的灾害命其为泥沙的间接灾害。前者如因滑坡、泥石流及崩塌形成的泥沙物质给人类、社会和环境造成的危害。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2/3为山地,加之人类活动的影响,因滑坡、泥石流和崩塌形成的泥沙灾害相当严重;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发生的滑坡数以万计,有泥石流沟一万多条,受到威胁的70多座城市和460多个县城。因崩塌、滑坡、泥石流造成近万人死亡,年均200多人。这些还使我国的铁路、水库和电站受到严重威胁。
泥沙间接灾害是指因土壤侵蚀形成的泥沙在河道或水库年复一年又一年的淤积使河床抬高,泄洪能力降低,由不太大的洪水引发的漫堤、溃决的灾害。因泥沙引起的洪水灾害在三门峡水库、洞庭湖和太湖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2 .泥沙的资源性
农业上,我国西北地区很早就有引洪漫地的习惯,就是把洪水有计划地引入农地,让洪水中的泥沙沉积在农地,既灌地,又改良了土壤,是一举两得。当前有很多地方大力推广应用高含沙洪水引洪漫地,化害为利。在黄河下游引黄灌溉的同时,还起到洗碱压碱,改造中低产田。
长江由于中上游的侵蚀产沙塑造了肥沃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两湖湖滨平原;在西南地区位于河谷中的乡镇,村庄乃至县城都建于由滑坡、崩塌或泥石流堆积的冲洪积扇上,或河流阶地上。这些泥沙堆积地貌区也还是当前的主要基本农地。此外泥沙灾害与泥沙资源也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开始是灾害,事后又转化为资源,或原来是资源后来转化为灾害;如黄土高原上的一些大型黄土、或红土滑坡堵塞沟道,形成聚湫;开始可能造成一些经济损失,但不久形成天然淤地坝,成为旱涝保收的基本农地。
二、泥沙灾害类型及其特征
2.1 泥沙灾害的类型
泥沙类型划分也应该有类型划分的原则与指标;根据泥沙灾害,无论是直接灾害,还是间接灾害,其泥沙都是来自土壤侵蚀(广义的土壤侵蚀)。土壤侵蚀分类的基本原则,国内外多半采用发生学原则,以促使土壤侵蚀发生发展的营力作为分类指标。本文泥沙灾害分类也采用发生学原则,用产生侵蚀的营力,即流水、重力、风力、冰融和人类作用为指标。例如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是强烈侵蚀区,但不是泥沙灾害区。多沙粗沙区的强烈侵蚀的后果表现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中游的地形支离破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另一方面是侵蚀泥沙在三门峡水库和下游河道堆积,为日后的间接的泥沙灾害奠定物质基础。
2.2 泥沙灾害类型的特征
2.2.1 灾害类型的地带性
泥沙灾害的致灾因子主要是自然因素,由于自然因素有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的特点,所以泥沙灾害区域分布表现出地带性和非地带性格局,如间接泥沙灾害主要发生在秦岭以北的半干旱地带的高含沙河流;此外是长江中下游湖滨区。
2.2.2 灾害类型的群发性
泥沙灾害在空间的出现,有时以单个类型出现,但多数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类型出现;如泥石流常常伴随滑坡和崩塌。这在西南地区的汛期是经常发生的,有时滑坡与崩塌也同时出现,如著名长江三峡新滩滑坡就是一个崩塌加载重失稳,多期复活继承性的推挤型堆积滑坡。越来越多的资料说明,各种自然灾害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常常在某一时间或某一地区相对集中出现,形成灾害群。
2.2.3 灾害类型的时段性
泥沙灾害是受到地质与天体因素的影响,由于这两者是有活动期和稳定期,因而泥沙灾害的发生也有高发期和稳定期。
2.2.4 灾害类型的转化性
泥沙灾害可以引发许多环境和经济问题,同时灾害的后果可能产生新的类型灾害,如黄河的洪水灾害可引发新的泥沙灾害,泥沙盖压农地,土地沙化,引起新的风沙灾害;又如泥沙入库,不仅库容迅速淤废,而且在水库末端泥沙淤积“翘尾巴”,使上游淹没,影响到当地环境和工农业生产;又如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可使良田被毁,溪流堵塞,形成天然拦河坝,河流回水成为新的水毁。
三、泥沙灾害的成因机制
泥沙灾害的性质可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灾害类型;关于直接泥沙灾害类型,如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泥沙灾害类型的成因机制,实质上就是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的成因机制。下面将主要以黄河下游为例,论述间接泥沙灾害的成因机制。黄河泥沙产生于中游,但泥沙灾害表现在黄河下游引发洪水灾害。可见间接泥沙灾害的形成不仅仅是泥沙,还取决其他众多条件,不仅牵涉到中游,而且还牵涉到下游。不仅与侵蚀产沙有关,而且还与输沙渠道和堆积环境有关。
结束语
滑坡、崩塌和泥石流为前者,由泥沙引发的洪水灾害为后者。 泥沙既能致灾,又能成为宝贵资源。根据泥沙到灾和特性,泥沙灾害可以人为直接灾害和间接灾害和间接灾害。此外是水沙关系不协调。在以上条件的前提下,形成泥沙灾害链。正确地认识泥沙与泥沙灾害,有的放矢的综合利用泥沙,方可化害为利。
参考文献:
1.钱宁等。泥沙运动力学。科学出版社,1982年。
2.国家科委全国重大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组。中国重大自然灾害及减灾对策(总论).科学出版社,1994.
3.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编。中国典型滑坡。科学出版社,1988年。
下一篇:关于建筑方案设计方法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