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省心的选择!—— 无忧期刊网
帮助中心
期刊发表
您的位置: 主页 > 论文范文 > 理工论文 > 正文

试述城市规划建设和城乡生态管理

作者: 来源: 日期:2014-09-25 22:10人气:

  摘 要:世界发展的历史就是城市发展演变的历史,城市规划好比是城市的大脑,一个成功的规划,能够使城市焕发青春活力;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是规划和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管理是城市发展的保障;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社会系统工程。三者只有彼此兼顾,互相促进,城市发展才能步入协调健康有序的良性循环轨道。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乡建设;生态管理

  一、城市规划建设

  (一)城市规划方面

  1.打造个性特色鲜明的城市

  由于城市所处的空间地理位置、地形条件、气象条件和自然环境的不同,构成了不同的城市环境空间形态,提供了每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环境空间特性。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充分认识该城市的山、水、园林和风景名胜等自然景观要素,发掘、保护、利用、开发、改造自然环境空间特色,在共性中找出个性,围绕个性建设特色城市。

  2.保护好、利用好城市的历史文化

  文化是城市的骄傲和无价之宝,保护历史街区,纽约曼哈顿、旧金山等城市的历史街区不仅保护完好,而且不断修缮,展示昔日的辉煌。保护文化和发展经济并不矛盾,文化品牌可以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3.重视园林绿化和城市景观的规划

  现代化城市的竞争不只是经济的竞争,更重要的是文化的竞争,环境的竞争。园林绿化是城市的“肺”,通过它进行吐故纳新。保护生态环境是以人为本、亲和自然、恩泽当代、惠及子孙的伟大事业。公园、绿地的安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实施城市规划,完善城市功能,推动城市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在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1.改善环境与发展产业的关系

  如果脱离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财力条件,盲目扩大城建规模和提高城建档次,只能制造虚假繁荣,而不能带来产业和城市的健康持续发展。要防止城市骨质酥松症,在实现城市“长高”的同时,更要使城市“长强”。

  2.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的关系

  城市建设在搞好必要的重点工程的同时,应把有限的资金更多地用在“民生”项目上,更多地关注一些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把城市公用设施的观赏性和实用性、标志性和普惠性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3.地上工程与地下工程的关系

  在搞好地上工程建设的同时,也要搞好地下工程建设。随着城市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地下需要不断铺设新的管网和线路,其密集地区已呈杂乱蜘蛛网状态,经常出现各种故障,经常需要“开肠破肚”进行修理和补充。应该说,到目前为止,地下工程欠账太多,隐患无穷。因此,政府应有长远考虑,下决心搞好地下管线的规划和管理,密集区段可修地下综合管沟。

  4.硬件设施与人文精神的关系

  现代化城市建设,不能光靠有形的硬件去支撑。钢筋混凝土能使高楼林立,但不能铸就高品位的市民之魂。一个缺乏理性的城市,一个不善于抽象思维的群体,是不可能朝着正确方向迈向未来的。如果把环境、城市建筑、经济状况比喻为城市的衣衫、筋肉和骨骼,那么市民的人文精神则是城市的大脑,徒有强壮的骨骼和筋肉,没有灵活的大脑,也决不是一个健美之人。

  (三)城市管理方面

  1.完善规划委员会制度,维护城市规划的权威性

  经批准的城市规划具有法律效力。我国《城乡规划法》规定:各项建设用地和建设工程,必须符合城市规划,服从规划管理,任何人不得擅自改变。在规划审批过程中,要坚持法治,防止人治,保证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因急功近利和部门利益而违反规划,切实维护好城市规划的权威性。

  2.运用“一书两证”制度,严格按控制性详规进行规划管理

  出让国有土地,须有该地块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把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土地出让合同的一部分,按控制性详细规划严格控制用地性质、建筑红线与道路红线;严格控制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化率等指标,限定容积率、建筑密度最大值及绿化率最小值,将基地使用强度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畴之内;严格控制建筑物退后红线的距离;提出对建筑高度、交通出入口的方位、建筑主要朝向、主入口方位等方面的要求。

  3.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强对机动三轮、人力三轮的管理力度,创新管理方法

  建成公共汽车、出租车、机动三轮、人力三轮等多样化、网络化的公共交通体系,公共汽车和出租车可采用一票制、一卡通的方法,方便市民出行,促进人口集聚,刺激经济增长。对机动三轮和人力三轮可以集中起来统一管理,统一车辆颜色和车外广告,并定期对他们进行交通法规的培训。

  二、城乡生态管理

  生态建设涉及城乡各个领域,包括政治方面的、经济方面的、文化方面的、环境方面的,等等。既有物质文明的建设,又有精神文明的建设;既要创造良好的环境,又要符合人性及社会的和谐发展;既要消除城乡对立,又要进行政策体制创新;既要政府的组织和干预,又需要个人、集团、社会各阶层的参与;既要实现经济的高效,又要保证社会的公正……它需要多工种、多部门、多学科的参与、协作,多层次的综合研究,这反映了城乡生态建设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

  生态城乡各系统组分、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各项设施、自然演进过程等能有序地、协调地运作,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这离不开人对其组织、调控,即管理。若没有有效的管理,生态城乡规划得再好,也难以实施,建设得再好,也难以持久,其正常运行也会被打破,出现混乱、无序而导致失调。生态城乡管理同生态城乡规划、生态城乡建设同等重要。

  (一)管理的理念和思想。传统管理的观念是建立在以人为中心基础上的,认为管理目的是为了人获取更多的利益和更高的价值。在生态城乡里,城乡发展与自然系统的强进是平衡协调的。生态管理虽然其调控的主体仍然是人,但超越了人类物种的自我中心,认识到人是自然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人是智慧的生物,是地球自然进化的最高层次,有责任而且有能力承担人-自然系统的管理者的神圣职责,在提高人-自然系统整体价值的过程中来实现自身的价值,这是生态城乡管理的总原则和总目标,也是生态管理的本质内涵。

  (二)管理的对象和特点。生态城乡管理是以人-自然系统作为管理对象,即对社会、经济、自然系统管理的结合与统一,包含“管”和“理”的双重行为,它具有整体、民主、科学和动态的特点。生态城乡中的政府机构、组织、社团、企业、个人都是生态城乡的管理者。人在遵循自然规律基础上可积极地创造性地保持生态城乡各系统组分协调,使之向“正”效应方向发展,达到整体效益最高,风险最小。

  (三)管理的方式和手段。生态城乡社会、经济及形态等方面的网状结构,决定了其管理必定打破传统条块分割的状况,加强横向联系,而建立网络组织管理结构,是一种网络式管理。生态城乡管理是一个涉及面广、多变量、多层次、多目标的综合性复杂大系统问题,必须凭借一定的方式方法和手段方可实现对其有效管理。这主要有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技术手段、思想手段等,这些手段都是建立在生态价值观基础上的。

  要知道,管理主要是通过信息传递、决策来完成的。生态城乡空间广阔,影响因子众多,管理者、决策者面对复杂系统的庞杂信息,单凭经验、人工分析来取舍是很难保证生态城乡的正常运行的,在生态城乡中,加强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的运用,借助其强大的分析、处理功能,辅助管理决策,是其管理工作的一大特点和优势。这主要是建立计算机辅助的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和预警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预警系统都为生态城乡管理决策提供信息,起辅助管理的作用,但两者提供信息的侧重点不同,前者提供知识性信息,帮助管理者科学决策(输出信息),后者则提供实践性信息,是对管理者输出信息产出结果的反映(反馈信息),以此作为管理决策的依据,提高管理决策的全面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三、结束语

  尊重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规律,正确处理三者的关系,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的建设、高效能的管理,一个城市才能成为布局合理、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良好生存空间,才能实现人、城市、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诸大建.管理城市发展:探讨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管理模式[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2]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6

  [3] 胡文发,何新华.现代工程项目管理.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9

  [4]赵志庆,徐苏宁.城市设计过程理论探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5]仇保兴 我国城市发展转型趋势---低碳生态城市 2009.

在线客服:

无忧期刊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专业发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