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园林景观的设计方法研究
摘要:随着现代城市景观的发展,各个城市地区为了展现当地的地域历史和文化风貌,提升城市品味,打造旅游文化,纷纷加大对博物馆的改建、新建投入,伴随博物馆建设热潮的到来,其外部场所的景观设计也越来越被重视,功能也越来越被放大化,成为设计师们追逐设计的热点,大大小小的优秀作品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生成,但从整体上研究博物馆室内外空间设计,外在形象特质展现的文化艺性理论还比较少。因此,本文对博物馆园林景观的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博物馆 园林景观 设计 方法
1.博物馆园林景观的设计方法
1.1整体设计
博物馆的景观空间是基址内建筑之外的外部空间,作为整个博物馆的外露部分,是参观者感受博物馆主题氛围的第一印象。作为连接建筑内外的过渡空间,博物馆在规划设计时,应强调整体设计,把景观设计放在与建筑设计、展览陈列设计同等重要的地位,根据博物馆的类型和藏品特点进行建筑、景观、陈列设计的统一规划,按照从景观到建筑,再从建筑到景观的思路,进行“由内到外,由外到内”不断的融合的反复设计。建筑与陈列已经完成,此时的景观设计则应当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既考虑景观自身系统的设计,也应将景观置于设计的大系统之中,考虑景观与陈列、建筑的联系,以景观来丰富建筑的涵义,使建筑物富于感染力,为博物馆营造一个优美和谐的主题氛围,弥补内部展览、陈列在空间上的不足,在获取知识、陶冶性情的同时与博物馆产生心灵的碰撞。
一个成功的博物馆景观设计一定是建筑、陈列、景观很好的融合为一体,在提升观众文化水平、审美水准的同时,让观众在一个简洁而变化的空间中感受博物馆的风格与乐趣。从前期概念设计、方案确定到施工建成整个过程都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是一个设计——评价——设计的不断反复的动态设计过程。
1.2主题线索设计
博物馆作为展示、收藏、陈列的机构,兼有教育活动和休闲娱乐等的多重功能,是一个满足不同知识层次和年龄段活动人群需求的场所。尤其人们在感受知识的同时,越来越倾向于走向风光旖旎的自然景点和底蕴深厚的文化场所,博物馆的景观设计便成了兼有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多重并重的新景观环境形式。
新景观环境形式涵盖了生态、规划、美学、空间、人文、历史、经济等多领域、多学科的知识思想,因此,为了更好的满足各个领域的交叉功能,在从各领域各自的角度来设计的同时,整个规划、设计及经营运作更需贯穿一个“主题”的线索。围绕主题内容、环境氛围、表达方式、空间形态等多方面,运用不同的设计手法来展开其主题思想,从而可更好的实现各层次的功能。
1.3场所空间构建
博物馆作为一个场所和空间之所以有存在的意义,首先在于服务于人的作用,完成人的活动,体现人的行为,其次才是物理属性。因此,对于博物馆场所空间的构建一定要以人的活动作为中心,考虑人在其中的作用,同时接受行为反馈的信息,保证空间构建的完整性,从而感受空间所带的整体品质。
博物馆景观设计中通过各景观形式和景观要素的场所设计来构建场所空间。平面上界定和分隔空间要素,合理的构建地貌、植物、水、构筑物等要素的平面组合。空间构建与人的展览、参观等活动相关联方面,评析空间、路径、节点、边界和中心等空间构建的形式,使对微气候、人的感受使用等特征的程度影响最合理。总体上使景观的形式与要素的总和大于各个组成部分,各个部分的互补同时来强化场所空间设计的整体性。
1.4景观空间组合
将博物馆各部分景观空间按一定的节奏组合序列设计,运用并列、互含组合方法,体现出既独立又统一的景观空间特色,从而为参观者营造最佳的空间游览感觉。
1.4.1空间节奏变化
一方面,人在博物馆的参观应该是一种自发的行为,不可能也不应该长时间地保持在一种体力和情绪高度投入状态,最好的是将休憩放松穿插组织在参观学习过程中,调节情绪,保持体力。因此,通过有节奏的空间组织,可以更好的保持参观者的体力和情致。
另一方面,通过有节奏的空间组织变化,可以自然而然的调动和引导参观者的情绪,并伴随着相应空间节奏的变化,感知空间秩序的变化,从而产生相应的情感起伏和心理律动。
1.4.2空间并列组合
空间并列组合方法是指,在博物馆景观设计中将那些看似自由、灵活,没有附属、交叉关系的景观空间,通过各自内部的特定联系,如景观元素的尺寸、比例、色彩等,围绕,按照相应的空间序列和设计的主题线索形成一定的空间集聚,而不是毫无联系的随意堆放组合,最终形成形散而神不散的景观并列空间。
1.4.3空间互含组合
在博物馆景观设计中,水面、广场等类型的景观元素常常是两个或多个空间的公共部分,将这些空间区域根据内在联系,相互穿插形成共同体系,进而形成几个空间相互包含的形态,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景观形式。
1.5实用性和艺术性协调设计
首先,博物馆是为人服务的场所,景观设计首先应该考虑实用性,以满足参观者首要的功能需求。通过设计便捷且具有文化主题的通道,使观众可以迅速的感受到博物馆的文化氛围,从而摆脱外界的喧闹,方便快捷的进入展厅参观。巧妙的运用人性空间,完善餐饮、休息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强道路等的引导性,设置无障碍通道,将馆内的陈列展示与相关的游乐设施相结合,融自然人文景观为一体,增加景观的娱乐休闲功能,调节观众视觉神经,缓解视觉疲劳。
其次,作为文化场所的博物馆,收藏保留了大量记录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艺术精品,这些具有美感的艺术珍品,不仅需要好的保存环境,也需要美的艺术空间来展示,那些缺乏美感的景观空间,不仅不能带给人愉悦,还会破坏整个展览的环境氛围,造成空间上的不安与局促,从而因为环境的不安而使人们产生对藏品的厌倦。因此,博物馆景观设计应尽可能的利用材质、色彩、质感等变化起伏的艺术表现手法来创造与博物馆特点相适应的艺术景观空间,从而带给参观者以美的心理感受。
2.中国农业博物馆景观设计分析——整体设计,巧于因借
农博馆的景观空间是指基址内建筑之外的外部空间,作为整个博物馆的外露部分,是参观者感受博物馆主题氛围的第一印象。作为连接建筑内外的过渡空间,农博物馆的景观设计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既考虑到景观设计自身的系统设计,也考虑到与建筑和陈列设计的联系,以景观来丰富建筑的涵义,使建筑物富于感染力,弥补内部展陈空间在功能上的不足,在获取知识、陶冶性情的同时与博物馆产生心灵的碰撞。
作为单体式博物馆建筑群,很好的运用借景手法将建筑、陈列与景观融为一体,解决了单体式博物馆因建筑割裂而导致游人思维割裂的问题。陈列设计中通过展厅墙体上的玻璃,若隐若现地引入墙外的景色,这不仅拓展了陈列空间,还使得整个馆内陈列自然生动起来。同时,针对单体式建筑各个墙体之间联系过于空旷的现状,用借空间的方法,在陈列需要时,把一些原本设在室内的陈列移至墙外,并用同一种景观语言很好地结合,既化解了建筑内外陈列的思维割裂问题,又拓展了空间,使人每走出陈列室都能看到一幅匠心独具具有浓郁诗情画意的风景画,每游于此,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参考文献:
[1] 邓杨彦.2009.传统风景园林与当代中国景观.科教文汇,(07):55~58.
[2] 董松.2006.论景观设计在博物馆中的应用.现代艺术与设计,164(12).
[3] 胡倩,孙静,曹礼昆.2007.城市雨水景观设施的建设与改造.中国园林,(10):66-72.
[4] 项隆元.2008.近代形态博物馆的诞生与博物馆建筑类型的形成.北方文艺,(3):107~112.
下一篇:浅谈城市规划中排水设计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