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省心的选择!—— 无忧期刊网
帮助中心
期刊发表
您的位置: 主页 > 论文范文 > 农业论文 > 正文

农艺师论文发表闽粤桂三省木材储备基地建设

作者: 来源: 日期:2014-09-25 22:47人气: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木材消费需求量也不断增长,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成为木材净进口国,并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据统计,2000年我国进口木材及其产品折合木材量0.75亿m3;2010年进口量增长到1.84亿m3,进口量增长2.44倍,木材及木制品占国内木材总消耗量的43.6%,尤其是以大径级、珍贵树种为主的原木进口达0.34亿m3,10年间增长22.4%,原木进口已占全球原木贸易总量1/3。目前,世界一些国家纷纷提高原木出口关税或限制,禁止原木出口,我国木材安全形势日益严峻。我们必须从保障木材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提早应对,尽快建设一批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不断增加国内木材储备,提高我国木材自给能力,逐步建立起木材安全保障体系。文章发表在《农业工程》上,是农艺师论文发表范文,供同行参考。

  1 木材战略储备的内涵

  1.1 战略性资源储备的内涵

  战略储备是指国家为了应付战争和其他意外情况,保障国民经济正常运行和国防需求,而在平时有计划地建立的一定数量的物资、货币、资源、人力等方面的储存或积蓄,主要包括物资储备、财力储备和资源储备等。战略性资源储备是指对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的能源性资源实行保护性开发的战略性储备,也可称之为资源性战略储备。战略性资源储备可以包括许多内容,例如对油田、气田、煤田、森林必要的战略性储备,主要着眼于以后的可持续发展和培育良性循环的生成机制。由此可以看出,战略性资源储备主要目的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一般物资储备是应对市场调控和稳定物价的,主要着眼于市场稳定和物价稳定。

  1.2 木材战略储备的特点

  木材战略储备是指为保障国家的木材安全,通过提高林地生产力,优化森林资源结构,大幅度提高木材供给能力而进行的森林资源培育活动。与一般战略性资源储备相比,其具有可再生性、可循环性和生态保护性的特点。与一般生态造林相比,从属性上看,着眼于森林的经济属性;从目的上看,强调生产更好更多的木材;从地类上看,主要在商品林地上建设;从区域上看,重点放在自然条件较好的南方省区。

  1.3 木材战略储备的形式

  木材战略储备不是被动地保护,而是积极地培育,是以较少的林地产出更多的木材,从内容上看,扩大造林面积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相结合;从周期上看,短周期与中长期珍稀(大径材)树种相结合;从方式上看,新造林与现有林培育相结合;从机制上看,政府引导与市场带动相结合。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就是在光热水土条件较好、森林资源相对丰富、地方积极性高、技术力量强、集约经营水平较高的省区,按照集中连片、突出重点的原则,实施集约化、规范化、标准化经营管理,尽快提高林地生产力,增强木材供给能力,而承担木材储备任务的县、市、林场。

  2 建设木材战略储备基地的基础和条件

  闽、粤、桂三省(区)自然条件优越、森林资源丰富、产业发展位于全国前列,并且具有速生丰产林发展的良好基础,可以在全国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中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2.1 自然条件的相似性

  闽、粤、桂三省(区)均位于我国沿海地区,地形都以低山丘陵为主,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常青,平均气温15~21℃,无霜期300天以上,年平均降水量1100~2000mm,地带性土壤主要有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等,林地面积占三省区面积的70%~80%。三省区水、热和土壤条件优越,土地生产潜力较高,适合人工林的发展。

  2.2 林业发展的相似性

  从资源禀赋上看,根据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三省(区)森林覆盖率、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均位于全国前列,都是我国南方的重点集体林区。从林业产业发展上看,2011年三省(区)林业总产值、木材产量以及人造板产量均位居全国前列,是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的强省。同时,三省区都相继出台了林业产业发展规划或指导意见,将全力做大做强林业产业,力争到“十二五”末,三省(区)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的大幅度增长。

  2.3 速丰林发展的基础

  三省(区)正在利用其多山、沿海、沿江、沿边的区位优势,加快推进速丰林建设,将其作为现代林业发展的突破口和林产工业的“第一车间”,截止2011年,三省(区)累计营造速丰林293.4万hm2,约占全国速丰林造林面积的33.4%。在树种培育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速生树种有南方松类、桉树、杉木、竹子等,珍稀树种有相思类、火力楠、降香黄檀、柚木、米老排、榉木等;在科学经营上,通过选育新品种,运用无性系造林、伐根嫁接等技术,缩短了林木培育周期,提高了林地生产力,一些优质速生优质良种,如杉木三代、马尾松二代、尾叶桉等每1/15hm2年生长量平均可达1.5m3以上;在发展模式上,通过“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公司+基地+农户”“林场+基地+农户”等多种形式建设速丰林。

  3建设木材战略储备基地的框架

  闽、粤、桂三省(区)具有独特的自然条件、林业优势以及速丰林建设基础,这为三省(区)建设木材战略储备基地提供了有利条件,作为林业发达省区完全可以先行一步,为全国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探索经验和发展模式。

  3.1 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的重点地区

  福建省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重点应放在闽西北地区,包括南平、三明、龙岩3个市的有关县(市、林场);广东省建设重点应放在粤北地区,包括韶关、清远、梅州、河源、肇庆五个市的有关县(市、林场);广西区建设重点应放在桂南和桂北地区,包括南宁、北海、防城港、玉林、贵港、崇左、梧州、贺州、桂林等9个市的有关县(市、林场)。

  3.2 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主要树种

  福建省重点发展杉木、马尾松、拟赤杨、米储、竹子等速生树种,以及闽楠、马褂木、红楠、光皮桦、福建柏、香樟、观光木等珍稀树种;广东省重点发展桉树、松树、杉木、黎蒴、南洋楹等乡土速生树种,以及印度檀香、降香黄檀、沉香、柚木、火力楠、红锥、樟树等珍稀树种;广西区重点发展桉树、杉木、马尾松、竹子等速生树种,以及印度檀香、降香黄檀、蚬木、格木、观光木、紫荆木、榉木、柚木、任豆、火力楠等珍稀树种。

  3.3 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方式

  结合三省(区)的实际,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应主要以更新造林、现有林改培和中幼林抚育的方式进行。更新造林:选择水热条件好、立地指数高的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等宜林地,采用优良家系良种或无性系培育的壮苗,采取集约经营措施,开展木材基地建设,以达到速生丰产、优质高效的目的。现有林改培:通过采取补植、套种、间伐、施肥、皆伐重造等经营措施,培育珍稀、大径级,改变林分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培育优质、高效的珍稀树种用材和大径材,增强立木培育的目标和蓄积的储备功能,构建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幼林抚育:对有培育前途、木材增产潜力较大的中、幼龄林,采取间伐、修枝、除草割灌、施肥等抚育活动,砍劣留优,降低林分密度,平衡土壤养分与水分循环,改善林木生长发育的生态条件,缩短森林培育周期,提高林分质量。

  3.4 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模式

  三省(区)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应在速丰林发展积累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集体林权制度,实施基地建设的集约化、规模化和标准化,进一步推广“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公司+基地+农户”“林场+基地+农户”等多种形式,逐步形成国家、集体、企业、个人、外商等多元化投资发展的新格局。其中,速丰林的发展主要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珍稀树种的发展主要以政府推动为主。

  4 建设木材战略储备基地政策措施探索

  4.1 积极抓好木材战略储备基地的试点示范工作

  建设木材战略储备基地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三省(区)是国家林业局确定的试点示范省区,应在国家林业局《2012年全国木材战略储备基地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本省区的《实施方案》,破解发展难题,完善标准规范,着重在培育方式、经营模式、管理机制、科技支撑等方面探索出一整套的经验做法。同时,要加强对木材战略储备基地的研究和探索,做好理论储备,使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在理论上有一个升华,为基地建设提供理论先导。

  4.2 不断深化林业改革,建立起新型的体制和机制

  一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加快建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积极培育和规范活立木市场,促进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合理流转;二要深化金融服务的改革,要落实林业信贷扶持政策,适当放宽林业贷款条件,延长贷款期限,并给予一定的宽限期,扩大面向农户和林业职工的小额信贷和联保贷款,允许林农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以森林资产抵押申请贷款;三要深化森林采伐管理改革,引导企业、林农科学制定森林经营方案,探索森林采伐按经营方案管理的新模式。四要全面实行森林险制度,木材战略储备基地的森林保险要纳入林业保险统筹安排,设立森林保险补偿基金,不断完善森林保险险种和服务创新。

  4.3 促进林业科技发展,建立起新的科技支撑体系

  一要建立健全科技攻关体系,有针对性地组织遗传育种、森林培育及产业替代升级技术的科技攻关;二要建立科研推广体系,重点推广遗传工程、土壤检测、肥力控制等方面的成果,不断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三要建立基地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体系,拓宽监测范围,增强监测的时效性,提高监测的科学水平。

  4.4 建立规章制度,实行基地建设管理的规范化

  一要制定基地管理办法,明确各级管理职责和工作目标,规范基地建设的管理;二要制定基地营造林年度作业设计管理办法,规范营造林各工序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三要制定种苗、财务、科技推广、检查验收、信息档案等管理办法,规范基地建设各环节管理,确保基地建设质量。

  农艺师论文发表须知:《农业工程》杂志是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主管、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农业工程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2011年,双月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1-6025/S,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2095-1795。报道范围:农业工程学科领域的应用技术基础研究、农业机械化、农田水利和水土保持、土地利用工程、农村建筑和农业生物环境工程、农副产品加工工程、农村能源工程、农业电气化工程,计算机技术、固体力学、流体力学、热力学、人机工程学等学科在农业工程领域的应用,以及与农业工程领域相关的农学与生物技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经济管理等学科领域的学术论文、综述、实用技术研究、新产品推广以及生产实践运用成果报告。

在线客服:

无忧期刊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专业发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