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杭锦旗生态畜牧业发展对策
摘要发展生态畜牧业对于西部草原区实现草原生态建设与畜牧业发展双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杭锦旗是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沙化较为严重的地区,畜牧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畜牧生产必须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通过人工饲草种植系列试验,在牧草引种、饲草免耕种植、人工饲草基地种植模式与优化配置以及牧草种植改良盐碱田等方面,取得了一些具有生产指导意义的试验结果。在综合分析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针对杭锦旗畜牧生产实际提出发展对策,为当地发展生态畜牧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畜牧业;饲草种植;免耕;内蒙古杭锦旗
土地沙化、退化是我国西部草原地区长期以来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1]。在实施草地禁牧、休牧等生态恢复措施的同时,保证畜牧业协调、持续、稳定发展,一直是当地政府进行农牧业生产战略决策的难点。杭锦旗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西北部,地理坐标为39°22′~40°52′N,106°55′~109°16′E,行政区属面积18 914.16 km2。库布其沙漠横贯东西,年均沙尘暴日数为38 d,属大陆性沙漠气候。畜牧业是该旗的支柱产业,全旗土地沙化面积近15 131.33 km2,约占其国土总面积的80%,是内蒙古实施退耕还草生态恢复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2]。积极贯彻、落实生态畜牧业发展战略,是杭锦旗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重点,是实现草原生态建设与畜牧业发展双赢的必由之路。
1生产发展方向
1.1农牧结合与可持续发展
“休牧”、“禁牧”与“舍饲圈养”是目前杭锦旗改善天然草地植被状况的主要措施。由于放牧家畜饲草主要来源于草原,禁牧或休牧后家畜的饲草短缺问题更加突出。为此,建设高产、高效的人工饲草基地,进行农牧结合,以农促牧,是解决当地草畜矛盾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畜牧业抗灾能力,实现农牧业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2规模化、集约化与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是农业生产适应市场经济纵深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传统的以农户分散饲养为主的畜牧业生产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游离于专业经营之外,市场化程度低,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小。在畜牧业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和社会化的基础上,有利于引入企业对生产的全方位引导,有利于畜产品生产、流通、加工及贸易的一体化运作,能够有效克服养殖户的小经营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此外,规模化经营更有利于在区域范围内,实现草原生态建设用地与畜牧业生产用地的统筹与协调。
2人工饲草基地建设系列试验
人工饲草基地建设是杭锦旗实施生态畜牧业发展战略的关键点。2004—2008年,内蒙古自治区气象科学研究所依据杭锦旗畜牧业生产实际,开展了一系列田间试验工作。围绕人工饲草种植进行了多角度的试探性研究,得出一些具有指导性的试验结果。
2.1气候与生态条件
杭锦旗南、北部气候、土地及地下水资源的差异很大,南部地区间于毛乌素和库布齐两大沙地之间,地域十分广泛。土壤质地以沙壤为主,气候干旱,植物生长季内的日照时数、日平均气温和蒸发量均比北部要高,水资源十分缺乏,选择耐旱、抗旱的牧草品种是此地区建立人工饲草基地的关键。北部地区毗邻黄河,水资源较为丰富,灌溉条件好,是杭锦旗的主体农业区。但该地区局部范围的农田呈一定程度的盐碱化,由于种植农作物经济效益不高而被大量闲置。因此,在该地区选择耐碱性的多年生牧草品种进行草田轮作,一方面,可以改良土壤,防止土地退化;另一方面,可以实现秸秆养畜向种草养畜的转变,提高畜产品品质。
2.2牧草引种试验
阿尔冈金苜蓿在杭锦旗南、北部地区均有较好生长势,产量较高。草原1号和草原2号苜蓿在杭锦旗南部具有很好的适应性,适宜在南部进行推广种植[3]。蒙古冰草在北部的盐碱化土壤上不能正常生长,而在南部地区则具有很高的生物产量,表现出很好的适应性。披碱草对北部土壤条件表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4],在出苗、生长势和产量等各个方面均有突出的生长优势。高丹草和苏丹草在水分条件较好的北部地区具有更高的生物产量,约是南部地区的2~3倍。
2.3牧草间混作效益对比试验
以披碱草+蒙古冰草混作、阿尔冈金苜蓿+草原2号苜蓿混作、阿尔冈金苜蓿+披碱草混作、阿尔冈金苜蓿+披碱草单行间作和阿尔冈金苜蓿+披碱草多行间作5种模式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苜蓿+多年生禾本科牧草单行间作在生长空间上实现了优化配置,更有利于水热资源的充分利用,具有较高的单位面积生物产量。蒙古冰草+草原2号苜蓿单行间作是杭锦旗南部地区较好的种植模式,阿尔冈金苜蓿+披碱草单行间作是北部较好的种植模式[4]。
2.4饲用玉米免耕种植试验
在杭锦旗南部进行了翻耕种植与免耕直茬种植对比试验,种植饲草品种为东陵白饲用玉米。与传统翻耕种植相比,免耕处理在作物生长季内具有明显的保水节水和增产增收的作用[2]。
2.5人工饲草种植优化配置试验
基于玉米和苜蓿在当地种植的普遍性,主要针对“玉米籽粒+苜蓿+玉米秸秆”绒山羊饲喂模式,以当地产量性状表现优良的粮饲兼用品种伊丹410与阿尔冈金苜蓿的种植面积为种植规划的决策变量进行了线性规划。玉米与苜蓿种植面积的优化配置比例为1∶1.76,但钙磷供应量均达不到山羊营养需求,饲喂过程中需要添加矿物营养饲料。
2.6牧草种植改良盐碱田试验
在杭锦旗北部沿(黄)河盐碱地段,选择裸地、苜蓿地和玉米地进行土壤水分与盐分观测。裸地在试验当年未种植农作物,全年无植被覆盖;苜蓿地自2002年始种植阿尔冈金紫花苜蓿,已连续生长6年;玉米地一直种植农作物,在试验当年种植粮饲兼用玉米——巴丹3号。结果表明,植物可以影响盐碱土壤的水盐运移动态,减少盐分在耕作层的积累,并降低碱化度。苜蓿种植与农作物种植相比可以更好地降低盐碱土壤的钠吸附比,在盐碱地区选择耐盐碱牧草品种开展草田轮作,不仅有利于农牧结合,也可以促进盐碱土壤的改良。
3发展对策
3.1继续推进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与制度
人工饲草基地建设是实施舍饲圈养生态畜牧业战略的重点,是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结合各地农业生态条件与畜牧业发展情况,深入进行人工饲草基地的优化配置,改变当地人工饲草种植结构单一现状,改善家畜的日粮营养结构,提高畜产品品质,促进舍饲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同时,结合禁牧休牧管理制度,不断缓减天然草场的放牧压力,不断改善当地生态条件,使畜牧业经济不断向持续、健康、高效的发展方向迈进,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
3.2持续引进高产、高效、优质饲草品种
优良的饲草品种是畜牧业生产中能够获得高效、优质初级产品的关键[5]。近几年虽已引入大量的饲草品种,但只有为数很少的几个饲草品种可以满足生态畜牧业对高产、高效、优质的品种要求。进行高产、高效、优质饲草品种的持续引进,特别是对于灌溉条件较好的北部地区,要进一步进行高产牧草与耐盐碱牧草引种试验,不断推进生态畜牧业持续、高效、优质、健康的发展进程。
3.3人工饲草种植结构的优化配置
杭锦旗各地之间的土壤、生态、气候条件差异较大,依据各地的实际立地条件,因地制宜地开发人工饲草基地的优化配置模式。建立与各地相适应的种植业发展模式,是实现生态畜牧业纵深发展的实际需要。
3.4免耕除草综合技术开发
杂草是免耕种植管理的一个主要难题[6],利用各种物理、化学、生物手段积极进行综合除草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对于提高免耕种植管理效率,促进免耕种植技术在土地沙化风蚀治理中的广泛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5节水抗旱技术开发
水分是杭锦旗南部发展种植业的主要限制因子,结合免耕种植开展节水技术(包括雨水利用、灌溉及抗旱技术等)开发,对于充分利用当地生态气候资源,促进杭锦旗种植业向节能、高效型生态畜牧业方向不断发展,意义十分深远。
3.6深入、持续地开展盐碱化治理
对于杭锦旗北部沿河黄灌区,应结合农业生产产业化进程,深入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加强排灌系统建设与维护管理。在防治次生盐渍化的同时,不断进行中低产盐碱田的改良工作。深入实施粮草轮作种植制度,实现生态环境改善与农田生产的良性互动与共赢。
4参考文献
[1] 骆进仁.甘肃省退耕还草工程不同类型区退还模式及牧草栽培区划概述[J].草业科学,2005,22(5):80-84.
[2] 杨泽龙,高洪涛,巴彦,等.杭锦旗南部饲草免耕种植及其优化配置初探[J].内蒙古气象,2007(5):23-26.
[3] 杨泽龙,陈杰,巴彦,等.内蒙古杭锦旗几种多年生牧草的气候适应性分析[J].气象,2006,32(专刊):121-125.
[4] 李国庆,鲍彩霞,刘和平,等.杭锦旗北部牧草引种试验[J].内蒙古气象,2009(1):26-29.
[5] 王涵,于卫平,何连,等.宁夏地区种植苜蓿、青贮玉米的效益分析[J].草业科学,2005,22(1):52-55.
[6] 贾树龙,任图生.保护耕作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3,11(3):152-154.
下一篇:渔业生产中的不确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