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省心的选择!—— 无忧期刊网
帮助中心
期刊发表
您的位置: 主页 > 论文范文 > 医学论文 > 心理医学论文 > 正文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医务人员心理健康实现的路径思考

作者:顾老师 来源:范文 日期:2021-09-15 08:36人气:
  摘    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医务人员作为平凡、独立的生命体,受到失眠、焦虑、疲劳、倦怠、抑郁、创伤后应急障碍等负面情绪的困扰。分析其原因,除了个人性格因素与认知不足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之外,医者的工作职责、社会期待、舆论关注以及与家人的分离等外界压力也容易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实现医务人员心理健康,需要建立有效的个人心理健康防御体系与立体的外部心理健康援助体系。
  
  关键词:疫情防控 医务人员 心理健康 个人防御体系 立体援助体系
  
  Thinking on method ensuring mental health of medical staff under the normalization of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BAO Xi SHA Lina CHI Zhaoxia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广大医务人员面临“内防反弹、外防输入”的客观形势,在疫情防控时期取得了重要成效,为保护人民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散发病例仍时有出现,医务人员在完成常规诊疗任务的同时,长期的应激状态也使其内心经受着强大压力,他们的心理健康应得到社会的关心与关注。本文从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现状、客观原因和心理健康实现路径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与思考,旨在加强对医务人员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和剖析,为今后更好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支持和理论依据。
  
  1 疫情之下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关键阶段,全国曾有4.2万医务人员驰援湖北,400余万基层医务人员奋战在一线。他们在高感染风险、高负荷运转、高度精神紧张的工作状态下连续奋战,身心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失眠、焦虑、倦怠、抑郁、创伤后应急障碍等负面情绪也困扰着医务人员[2]。黄泽鹏等[3]于2020年2月4日至16日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应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21)中的压力-焦虑亚量表调查了615名医务人员,结果显示医务人员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的检出率分别为13.82%及25.37%。张宴萍等[4]于2020年3月调查了上海市金山区3 021名参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医务人员,有28.60%的医务人员周工作时间>50 h,整体压力应激阳性率为27.9%,焦虑症状阳性率为30.0%,抑郁症状阳性率为27.0%。可见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医务人员表现出了较高的心理压力及焦虑。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医务人员暂时走出了最紧张的工作状态,但他们的心理负面情绪并没有完全消除。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依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需要更多地关注这个光荣而特殊的群体中隐藏的心理健康问题,早期对他们进行心理干预,并找出问题背后的原因。
  
  2 医务人员心理健康问题剖析
  
  2.1 性格因素与认知不足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医务人员心理健康问题首先与性格有关。心理适应性强的医务人员,在遇到精神压力与应激事件时,能做出适当的自我调节。如果性格特征是A型行动类型,则对外部的环境压力反应比较激烈、敏感,容易有不安全感,竞争意识与表现欲较强,这种性格特征的医务人员容易产生心理问题[5]。其次是与个人的认知程度有关。医务人员在救治病患时,内心对痛苦和悲伤的过程有深刻的情感体验,但是为了给社会、病患、家属带来信心与安全感,其外在表现出的则是积极向上与稳定的情绪,内外表现的不一致,可能导致负面情绪长期堆积。如果对二者的矛盾有正确理性的认知,对自身职业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失落、自责、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就弱,反之上述心理问题就会凸显[6]。
  
  2.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外界压力负荷易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除性格因素与认知不足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之外,医者职责、医疗工作、社会期待、舆论关注、家人分离等情况也成为医务人员心理问题的外在客观原因。
  
  2.2.1 医者职责与医疗工作带来的压力
  
  张群等[7]采用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问卷(SASRQ)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贵州省的医务人员进行了调查,发现31.9%的医务人员存在焦虑症状,28.7%存在抑郁症状,5.2%产生急性应激障碍(ASD)。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医务人员内心面临的压力。在疫情防控最困难时期,医护人员在救护现场、隔离病房、检测现场、重点关口不仅要面对高感染风险、高负荷运转、高度精神紧张,还要面对虽全力以赴却死亡的病例,不仅要承担医者治病救人的天职,还要面对失落、内疚、焦虑、抑郁、绝望等情绪与应激创伤[8]。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医院正常的医疗秩序要恢复,但是防控任务依然没有松懈。医务人员持续处于工作量激增、防范意识不得松懈、感染风险存在的工作环境中,更容易产生疲劳、倦怠、焦虑、抑郁情绪[9]。
  
  2.2.2 社会期待与舆论关注催生的压力
  
  各级组织要求医务人员将守护人民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以积极乐观、阳光自信的精神风貌示人,体现出良好的职业精神。有部分基层医务人员,从疫情伊始即奔波于医院、隔离点、交通站点,马不停蹄、风雨无阻,身体已是处于可承受的临界点。但为了做好市民健康的守门人,他们还必须克制负面情绪。国家给予的崇高荣誉,社会舆论给予的潮水般的赞誉,使得医务人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成为时下的英雄人物,这即是动力,也是一种压力,他们负重前行,不能后退懈怠。
  
  2.2.3 家人分离与父母子女带来的压力
  
  在抗击疫情中,广大医务人员在一线发挥重要作用,忙于与疫情抗争的同时,肩负照顾老人与孩子的责任会进一步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10],但是为了承担抗疫的重责,他们不得不与家人分离,而当他们在一线救治病患、冲锋在前之际,家人又无时无刻不担心着他们的安危,这份担心和关注也让医务人员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负担。无暇顾及父母、子女的心情,甚至家人病故也无法回家奔丧的现实情况,使他们对家人的亏欠、自责、内疚久久挥之不去[11]。
  
  3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医务人员心理健康实现路径
  
  医务人员群体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果一直得不到纾解,势必影响他们对职业的认同感,导致工作热情减弱、工作效率降低、社会功能受损。从小处看不利于个人与家庭,从大处讲不利于医患和谐与事业发展。要实现医务人员心理健康,需要从个人与外部建立健全防御与援助体系。
  
  3.1 建立有效的个人心理健康防御体系
  
  首先,要提升个人的认知能力与水平。特别是理性认识突发的应激事件与心理问题,明白在疫情防控与日常工作中存在焦虑、倦怠、疲劳、抑郁、自责等心理反应都是本能的情绪,适度的心理反应有助于调动身体的内生动力,有利于更好地完成任务[12]。其次,要学会调节个人情绪。一是温柔地对待自己。心理学家发现“温柔对待自己”是成功的一个秘密[13]。医务人员要如同尊重别人一样尊重自己,接纳自己,不可自我贬低,但也要看到自身的能力有限,要学会示弱。二是不做“桃花源”人。不封锁自我、与世隔绝,要主动联系他人,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与情绪体验,主动适度地关注媒体信息。三是学会身心放松。通过听音乐、做运动、深呼吸、写日记等自我调适手段,缓解紧张情绪,倾吐心中块垒。四是使用专业求助。对心理问题严重或是存在创伤后应急障碍的医务人员,要主动求助专业心理医生,及时进行心理治疗。吴亚平等[14]对24名昆山地区驰援武汉的医务人员进行了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的测评,同时进行了针对性的心理干预,1个月后再次进行上述量表测评,这批医务人员的SAS、SDS、PSQI心理量表评分均较前有显著下降,这说明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发现并调整医务人员的不良心理状态。
  
  3.2 建立立体的外部心理健康援助体系
  
  首先,组织关怀要有温度。可从以下方面着手[15]:一是建立长效机制。从薪酬、医疗、个人防护、后勤保障、子女教育、父母养老等方面解除医务人员的后顾之忧。二是进行上岗前培训。让一线医务人员,从认知、情感上对工作存在的风险有思想准备,进行抗击疫情的演习。三是合理安排工作。进行轮班,保障医务人员有充足的休息。四是调整工作岗位。对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特殊人员适时调整工作岗位,使他们离开高负荷、高风险、高压力的工作环境。五是组织多种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专题活动、疗休养等,转移职工注意力,缓解紧张情绪。六是创新援助方式。通过开展巴林特小组、员工援助计划项目等,引入新的关爱手段与方法,为心理援助注入新鲜活力。王成艳等[16]研究发现员工援助计划的实施和推广,有利于缓解医护人员压力知觉水平,改善压力应对方式,从而提高医护人员压力管理能力。七是提供专业援助。必要时,由专业心理医生或团队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危机干预与心理疏导,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及时化解职工心理问题风险。张曼华等[17]分别选取北京市某二甲和某三甲医院的部分医务人员,根据性别和年龄配对组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以结构式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进行情绪智力干预,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采用自编一般状况调查表、特质情绪智力问卷、马氏工作倦怠量表、工作满意度调查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干预前后两次测量,结果显示,经过团体干预后,干预组的情绪智力总分、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度和生存质量状况均比干预前有所改善,而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变化。由此可见情绪智力团体干预在提高医务人员情绪智力水平、改善工作状况和生存质量方面有一定的效果。
  
  其次,家庭关爱要有温情。家庭成员作为医务人员的亲人,在疫情压力之下,要理解医务人员的负面情绪反应:一是耐心地倾听。让医务人员自然流露的负面情绪一泻而去,第一时间疏通化解负能量,避免后续的情绪问题。二是有效的陪伴。在疫情防控期间医务人员长时间处于高负荷状态,或者持续面对患者的紧张情绪,他们十分需要家庭系统的支持,家人的陪伴也有利于营造紧密的强关系[19]。三是真诚的接纳。家庭成员从医务人员职业角度出发,发自内心的理解和包容有助于增强医务人员的抗压能力。四是有力的支持。家庭内部应紧密配合,分担教育子女、照顾老人的职责,为医务人员提供有效、稳定的家庭心理支持。当外界支持系统受损或者缺失时,这些行为上的支持将帮助医务人员保持健康积极的状态,更好地投入疫情攻坚战。
  
  最后,社会关心要有温暖。一是行动上的支持。武汉市民自愿开车送医护人员上下班曾感动了无数人。市民、慈善组织等可为医务人员提供相关的志愿者服务、心理援助的支持。二是特殊时期物资上的援助。当面临急需物资短缺时,媒体、民间团体等给予及时援手[20],大大缓解了医务人员的后方压力。三是舆论上的声援。医务人员在一线承担救援压力的同时,媒体等的支持让广大医务人员体会到爱医、护医、支医的温暖,这种认同感使他们更有支撑下去的信心和勇气。健康的人不能脱离良好的社会,来自社会的关心、关注与肯定会让医务人员增强对工作价值与职业的认同感,提升工作自信心,为走出心理困境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
  
  综上所述,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需要及时做好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维护,对心理健康实现路径进行挖掘和探索,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及时了解医务人员的实际情况,采取心理援助措施帮助有需要的对象强化疏导,同时在更高层面进行政策关怀,形成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这对减轻医务人员内心压力和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具有长远的作用。
  
  作者声明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李小坚,李姝荦.处理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的若干关系[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20(4):41-47.
  
  [2]李洪娟,许辉琼,刘霞,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一线医务人员心理状态及影响因素综述[J].西南国防医药,2020,30(10):958-960.
  
  [3]黄泽鹏,张锴婷,何晓艺,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20,38(11):834-838.
  
  [4]张宴萍,褚连芳,庄开岑,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医务人员压力、焦虑、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21,48(1):38-43.
  
  [5]阙建宇,宫艺邈,陆林.关爱防疫前线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刻不容缓[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0,35(3):22.
  
  [6]王月莹,贾欣睿,宋继权,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41(5):706-710.
  
  [7]张群,周于,向慧,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贵州省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重庆医学,2021,50(2):318-322.
  
  [8]郭忠伟,王燕,祝睿晨,等.130名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线救援医务人员焦虑抑郁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精神科杂志,2020,53(3):198-203.
  
  [9]袁媛,陈英,韩海宏,等.医务人员焦虑抑郁现状与工作强度的相关性[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9,27(7):1059-1063.
  
  [10]俞文兰,孙道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一线女护士心理健康风险及干预对策[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20,38(2):106-108;151.
  
  [11]王竞,程雅倩,周照,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武汉市一线医护人员心理状况的影响[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41(4):547-550.
  
  [12]陆林.关爱抗疫前线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刻不容缓[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0,34(3):240-242.
  
  [13]朱燕.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2):261.
  
  [14]吴亚平,张露远,李红英,等.24名驰援武汉医务人员心理干预前后睡眠及心理状态的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39(6):448-451.
  
  [15]杜学礼,黄蔚,黄雪飞,等.公立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身心健康改善策略[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21,28(2):160-165.
  
  [16]王成艳,张君安,杜忠华,等.员工援助计划(EAP)对医护人员压力管理的干预效果[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0,28(10):1504-1510.
  
  [17]张曼华,肖远,张辉,等.情绪智力干预对改善医务人员工作心理状况的效果[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9):1392-1396.
  
  [18]刘夏,王小清,边阳,等.支援武汉市某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的山东省一线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20,38(5):466-470;486.
  
  [19]张军,刘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志愿者+社区社会组织”模式服务效力及其反思[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20,22(3):79-86.
  
  [20]潘俣彤,王会,陈顺瑞,等.疫情防控中解决医务人员心理危机干预困境的策略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20,33(9):1066-1070.
热门排行

在线客服:

无忧期刊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专业发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