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时代发展研究
电子商务的不同发展阶段需要与之相宜的物流系统作保障。现行物流模式主要有自建物流、物流联盟、第三方物流及物流一体化等四种,其各有利弊。自建物流由单一组织管理,内部易于协调,便于统一指挥,兼具灵活性和稳定性,但投入要求高,成本压力大。
一、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
1.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构件
随着信息化的深入,电子商务的组成部分日益明晰,包括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等。以商品性质为区分依据,商品可分为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可以完成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的交换,甚至可以完成无形商品的所有权变更,但是对有形商品的运移乏力,必须借助物流系统,因此,物流是电子商务系统的重要构件,承担着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实物配送服务,直接影响着电子商务优势的发挥。[7]纵观当前消费模式,消费者倾向于以电子商务方式购买商品,不仅由于科技创新引导消费模式的转变,还由于电子商务平台上的商品种类繁多、价格合理,能够方便快捷地满足消费者日益增多的个性化需求,然而,所有这些变化最终都要落实到消费者得到的商品上。若物流服务不到位,就会直接影响消费者对商家的信用评价,削弱企业竞争力。所以,必须将物流纳入电子商务发展系统,明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应只局限于商品本身,将物流发展水平当作评估电商系统和电商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2.电子商务引领物流发展方向
传统商务向电子商务转变是经济发展、技术变革、信息膨胀、经济一体化的综合体现与要求。电子商务是商业贸易的电子化形式,对物流发展影响巨大,其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物流的发展理念、管理组织、运作模式等的演进方向,左右着物流服务的内部组织形式、具体工作流程等的改革力度,从而决定着物流在电子商务系统中的经济地位。[8]随着科技与信息检索结合程度的深化,电子商务与时俱进,交易媒介不断多样化,交易实现日益便捷化,这必然要求与之配套的物流服务必须通过采用新技术、拓展新思路、构思新方式等途径不断自我完善,以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需求。
3.物流质量决定电子商务水平
电子商务是一个系统工程,有众多组成部分,物流服务是其中之一。高品质的物流服务能够加速信息流、商流、资金流,提高资本使用效率。宏观视角下,有形商品仍占电子商务的绝对比重,随着电子商务规模的扩大,物流在电子商务体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可以说,物流服务质量已经成为电子商务推进的基本保障,尤其在“以顾客为中心”的现代商务活动中更是如此。同时,优质的物流服务也使其更好地辅助于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的直接表现。微观视角下,信息技术渗透于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技术创新成为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先进技术对现代物流发展至关重要。高品质的物流服务可以减少商业纠纷,为商家赢得良好声誉,有利于与消费者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可以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本利用率,提升利润率;可以提高消费者满意度,催生消费需求,从而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然而,劣质的物流服务对电子商务会形成严重的制约。若物流服务采用的技术和管理方式超前于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必然造成物流资源浪费,加大企业生产运营成本,妨碍电子商务推进。若物流服务采用的技术和管理滞后于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必然因短板效应阻碍电子商务发展,甚至使经济社会陷入供求紊乱的窘境。可见,物流服务质量决定电子商务的发展高度,而且只有与电子商务发展相匹配的物流才是高品质的物流。
二、物流是我国电子商务体系的短板
1.物流发展落后于电子商务发展
较之其他国家,我国电子商务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互联网的普及迅猛发展。目前,我国电子商务平台已形成以淘宝、京东、凡客、天猫等为代表的群雄竞争的格局,其中,淘宝网在2011年的交易额达6000亿元,占当年GDP比重的1.3%,2012年交易额超过8000亿元,占当年GDP比重的1.5%,两年内交易绝对值及比重都出现持续增长,尤其是2011~2013年的“双11”节,单日销售额从52亿元剧增至350亿元。物流发展水平则与之形成强烈反差。面对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我国物流服务水平明显滞后,在物流量骤增时,“爆仓”问题严重,支付渠道拥堵,甚至引发物流系统瘫痪。同时,由于物流服务人员平均素质较低,暴力分拣、货物丢损、物流对象混乱、货物检查不严等事件频发,致使物流与电子商务衔接中断,造成电子商务平台需求旺盛、供给不足的假象。此外,由于当前诸多因素的制约,商家掌握的产品、企业、消费者等相关信息十分有限,物流滞后问题加速恶化,导致节庆优惠时,消费者因不能从商家获得可靠的商品物流信息或恐惧物流乏力而提前交易,不能真正享受类似“双11”的优惠,或以实体购买替代,从而使电商卖家仓储积压等。显然,物流已成为电子商务活动中的关注焦点。
2.物流服务制约电子商务平台的拓展
拓展电子商务平台应具备两个要素:一是拥有完善的商品补给系统,即商品输入系统;二是构建高效率的商品运移系统,即商品输出系统。受益于经济全球化,我国的商品生产与补给较为充分,然而,由于地域范围、时间差异、消费者差异等微观因素影响,物流已成为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平台拓展的一大障碍。例如,由于区域跨度大、基础设施落后,西部地区的消费者往往要加付物流费用,这削减了电子商务市场份额。实践中,消费者与电商企业都有开拓电子商务平台的愿望,因此,提升物流服务质量、加高电子商务系统短板成为当务之急。解析物流发展要素,基础设施水平决定着商品运移速度与安全,先进技术应用状况影响着企业综合竞争力,从业者素质直接决定着消费者对商家的信任度。反观我国物流构成要素,基础设施落后,部分地区道路毁损严重,物流集散点少;先进技术利用率低,分拣商品自动化程度低,易损易腐商品储存空间漏洞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随意处理货物的现象时有发生,等等。这些都成为物流发展的软肋,也使物流成为电子商务链条上的薄弱环节。同期,国际社会都在竭力推进现代物流,以新型集成式管理理念替代传统物流下简单劳动叠加的管理模式,以整体商品销售链为分析依据,降低运营成本,以利润的可持续获得为原则提供优质的人本服务。我国物流发展与国际趋势要求差距明显。实践证明,物流理念的转化会不断强化其与电子商务的关系,创新物流运营模式,有助于减少物流对电子商务的束缚,因此,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经之路。
3.物流现状阻碍电子商务活动的顺畅推进
物流是商务活动的纽带,不仅是本次交易商品配送的承担者,也是下次商务活动改进的信息提供者。在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向物流系统提出了严峻挑战。面对骤增的商品量,现阶段我国的物流只是疲于分流配送压力,仅以完成商品配送为目标,缺乏信息搜集意识,对物流是电子商务实体支柱的认识肤浅,错失诸多以商品配送为跳板搜集消费者偏好等相关信息的机会,这严重阻碍了电子商务活动的推进。与传统商务活动不同,电子商务活动更注重与消费者沟通,每次交易的起点和终点均是沟通,以获得消费者对意向商品的评价信息,便于交易活动的完善,可见物流在电子商务活动的两次沟通中均举足轻重。然而,我国的物流发展现状尚不能保证其在电子商务活动的两次沟通中很好地发挥纽带作用,常因物流滞后或配送货物与订单不符,或消费者不能在商家承诺期内收到商品,致使电子商务活动中的长期合作关系难以持续维系。
4.物流干扰消费者对商家进行客观评价
从本质上讲,电子商务为买卖双方提供了一个近乎双赢的平台。网购形式下,商家能够提高商品流转率,实现高利润,消费者则可以以一种全新的消费方式享受不受时空限制的、更为人性化的便利。与传统商务不同的是,电商企业的发展更依赖消费者的评价,而这种评价涉及一次电子商务活动的方方面面,其中物流服务至关重要。商品在仓储、保管、运输、签收等一系列环节中的任一失误都会使消费者降低对商家的满意度,而不关乎商品质量本身。客观审视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电商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并不融洽,这大多源于物流服务的滞后。相对落后的物流难以承担电子商务快速推进引发的商品流量和存量压力,致使商品运移速度缓慢,各次购销活动的连续性受阻,导致消费者忽略我国电商企业与物流大多各自独立存在,而因物流因素影响不能客观评价商家,从而妨碍我国电子商务规模经济的充分实现。因此,必须重新科学评估物流在电子商务系统中的作用,打造匹配于电子商务发展需求的物流服务,使电商企业赢得消费者客观评价的机会。
三、基于电子商务平台构建物流系统的必要性
1.电子商务倒逼物流系统的完善
电子商务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日益重要,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不断深化,正在稳步推进我国经济发展,且倒逼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与升级,对物流发展的影响尤甚。物流既是电子商务平台上的子系统,也是自成一体的商务系统,电子商务对其存在连续的影响。电子商务是社会技术进步的结果,推动物流服务必须主动进行技术、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创新。正如电子商务依赖物流服务,后者也必须依靠前者优化升级。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对物流服务必然产生一定的压力,且发展方向就是与电子商务相匹配,这可以视作电子商务对物流发展的一种拉动作用。作为电子商务的子系统,物流服务必须与电子商务的发展水平相匹配,才能互促并进。
2.系统化运作物流能够提升电子商务的竞争力
物流是电子商务系统中的关键环节,若将前者仅仅视为独立的系统,而忽略其作为子系统的重要性,物流服务可能陷入效率与成本不能兼顾的窘境,从而难以真正缩小电子商务发展的供求缺口。为缓解矛盾,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系统化运作物流是有效途径。先进技术的引进会导致物流运行成本增加,但只要服务效率提升幅度高于成本增加(且系统化运行本身具有转移成本的优势),就会因物流水平的提升而增强电子商务的竞争力。然而,我国传统物流服务多以自身利益为考量依据,权衡预期利润与投入成本,如果前者低于后者时会致使物流服务投入不足,商品交换不能维持,难以保障电子商务顺利进行。而将物流服务作为电子商务平台中的子系统,将物流服务的收益与成本纳入电子商务的投入产出体系,以电子商务大系统整体利润为目标,将物流服务部门化,有助于宏观视角下物流服务系统的发展与完善。另外,缺乏系统性保障的物流发展,各服务部门相互独立、机构冗余、功能交织,使本应开展的合作让渡于内部竞争,各服务部分衔接受阻,成本增幅高于收益增幅,加之系统化理念下的先进技术成本转化率低下,导致物流职能无法体现在电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容体系中。从规模经济层面看,系统化运作物流易于形成规模效应,促使电子商务系统长期平均成本呈现递减态势。诸多现代化因素催生了电子商务,经济全球化对其提出更多的要求和挑战,系统化运作物流有助于宏观视角下电子商务与物流服务的有机整合,提升电子商务竞争力。
3.构建物流系统有助于降低投入产出比
较之发达国家,我国物流存货持有成本、运输成本、管理成本等过高。[9]2011年,我国物流总成本占GDP比重为17.8%,而发达国家不到10%;仅管理成本而言,美国、日本和德国只占GDP的0.4%,我国则超过2%。就流通信息投入资金占销售总额的比重看,我国是0.1%~0.3%,发达国家平均为1.2%~2%,其中,投入信息化的软硬件比例,我国为1:5,发达国家为1:1到2:1,差距显着。这是我国物流长期独立于电子商务发展的结果。一方面,割裂了物流与电子商务的天然联系;另一方面,物流各组成部分因目标差异而导致摩擦率高,最终使资金不能及时回流至商家。基于电子商务平台构建物流系统,通过强化基础设施、提高人员素质、优化付款流程等,提高资本流通速度,降低电子商务投入产出比。
4.打造物流系统符合国家宏观政策要求
物流系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为夯实这一基础,国家着力进行多层面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十八大指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发展方式”;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求重新审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明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经济系统必须以开放的姿态迎接现代化市场的挑战。加之国家放宽商贸流通与电子商务领域准入标准,我国物流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在这一宏观背景下,只有以系统化理念处理物流与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等的关系,才能实现我国电子商务平台“质”的飞跃,而这与新时期国家发展要求极为契合。
四、电子商务时代物流系统化的战略思考
1.现行物流模式比较
物流联盟通过利益共享联盟有效分担物流成本,对单一个体投入要求较低,但由于是多头管理,易产生分歧,组织脆弱性显着。第三方物流以专业化分工运作,生产效率较高,但依靠高投入维系的专业化必然超出小企业的承受能力,且独立于电子商务的运作会延缓信息传递。物流一体化是围绕物流系统将生产、销售、物流、消费者等打造为一个链条,这种大系统模式是物流发展的高级阶段,但需要协调诸多层面和环节的利益,且现阶段以物流为中心建立一体化体系的科学性尚待论证,未全面进入实践阶段。可见,我国的物流模式必须立足电子商务发展现状进行选择。
2.以动态开放理念构建物流系统
市场经济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其任一构成要素的变化都会引起系统的变化,且不存在一个在任何时空皆适宜的市场经济范式,特定地域内,它在主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健全完善自身。电子商务就是其发展进程中的产物,也必然是动态、开放、发展的系统,这意味着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等构成要素尚处于发展状态,就现状而言,物流发展相对滞后,未能与其他构件耦合,制约着电子商务系统的发展。因此,分析电子商务发展趋势,以动态开放的理念构建匹配的物流系统,这是当前电子商务平台拓展的需要,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为此,至少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采用先进技术,如条码技术、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射频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全球卫星定位(GPS)技术等,拓宽物流发展视野;二是更新基础设施,提升设备技术含量,推进物流系统自动化,减少人为意外,提高运作效率。
3.构建匹配于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系统
电子商务体系中的物流系统如图1所示。(1)基础管理是前提。基础管理是指管理企业日常基础事务,如信息搜集、工作安排、制度设置等。具体到物流发展实践,就是实施统一计划安排,提高同类商品集散密集程度;扩大信息技术覆盖范围,缩减数据传递环节,提高信息利用率;优化仓储条件,依据商品性质差异分类仓储;加大投入,使制度安排专业化、实践操作规范化,增强物流系统软实力。日常基础工作是物流系统存在的基石,只有建立健全内部工作制度、完善组织结构、创新管理模式等,才能夯实物流系统的发展基础。(2)政策法规是保障。目前,我国涉及物流服务的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等综合法,《铁路集装箱运输规则》、《汽车货物运输规则》、《快递市场管理办法》等专业法,以及《国际道路货物运输合同》、《国际道路交通公约》等国际公约。和其他经济方式一样,物流业必然面对利益与道德的矛盾,唯有政策法规的引导和约束,才能保障物流系统在市场经济体制内健康发展。在电子商务时代,制定以电子商务为基础特征的物流政策法规十分必要,依靠正式制度安排的强制性,统一规划物流系统,借助其指导性减少经济纠纷,维护买卖双方权益,保障物流系统良性循环。(3)信息化水平是基石。信息技术是完善物流系统及优化其运行模式的重要因素,信息化可以具体为管理信息化、技术信息化和基础设施信息化等。其中,管理信息化有助于缩减行政环节,节省管理成本,提高物流系统内部运行效率;技术信息化能够降低物流过程中的商品耗损率,提升消费者满意度;基础设施信息化有利于加快信息交互频率,剔除重复环节,提高物流部门信息利用率。客观审视我国物流信息化水平,以经济综合信息化指数来衡量,2009年我国为30%,还不及美国(75%)的一半,因此,加大物流信息化的投资,是建设物流系统从而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介质。(4)人力资本存量是引擎。人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人力资本存量是关系经济增长质量的关键因素,物流系统品质的高低决定于人力资本,加大人力资本存量是建设完善物流系统的引擎。通过提高准入门槛,有效过滤从业人员,解决物流过程中发生的货品丢损、暴力分拣、配送混乱等问题,通过定期培训等方式,确保从业人员不断更新物流知识,动态化提升人员职业素质,增加产业人力资本存量,提高物流服务质量,使物流服务与电子商务的发展需求协同一致。(5)配送效率是关键。有别于实体销售,电子商务从属于虚拟经济,具有方便快捷、价格合理、商品丰富等传统商务不具备的绝对优势,然而,无论何种消费方式,消费者均以获得商品为依据评价商家。在电子商务时代,物流是买卖双方的纽带,高效、优质的配送会提升消费者满意度,加强买卖双方合作,但是若配送效率低,消费者未能在约定时间收到商品,就可能在不考虑商品质量的情况下,将对物流的不满直接转化为对商家的差评,并转向与其他商家合作,甚至转换消费方式。因此,优化基础设施、丰富配送方式、细分商品类别等,不仅是提升配送效率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匹配于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系统的关键
下一篇:网络会计存在词题问题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