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省心的选择!—— 无忧期刊网
帮助中心
期刊发表
您的位置: 主页 > 论文范文 > 电子论文 > 正文

生物论文发表试论中学生物课堂艺术性教学语言

作者: 来源: 日期:2014-09-25 22:31人气:

  摘要 教学语言作为课堂教学的载体,具备了知识性,教育性和启发性等特点。生物课堂教学语言除了具备各种教学语言艺术所共有的特征之外,还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形象性等特点。通过进一步优化生物教学,提高其艺术性,才可以让新课改的理念应用于现实教学中去。文章发表在《微生物学杂志》上,是生物论文发表范文,供同行参考。

  论文关键词 生物 教学 语言

  谈到生物课堂的语言的艺术的时候,首先让我们探讨一下教学的语言艺术,通过对董杰锋、郭启明、钱威等人的学术观点分析,结合自身的教学体验,我认为教学语言作为课堂教学的载体,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知识性和教育性的特点。然而结合生物教学,我认为,除以上特点外,在生物课堂上的教学语言还应具备以下几点特点:

  一、生物教学中的语言特点

  (一)科学性

  科学性,这是教学中使用语言的基本特征。语言的科学性主要是指课堂上的语言必须规范、准确、完整。

  生物学作为一门科学,科学性的语言表述也是必须有的。首先体现在能够准确地表述课本中概念和生物学规律能,其次能用语言客观正确地解释生物的多样性现象。语言的准确性是生物学科教学的核心。作为新时期的生物学教师,只是简单的掌握课本知识是不够的,面对新时期的学生,生物课教师不仅需要准确地理解课程中的概念、规律,还应进一步把握其本质内容,通过准确的语言把事物现象及本质描述出来。

  (二)严谨性

  教学语言的严谨性是在科学性的基础上,即对具体课本中的概念、生物规律的解释,生物现象的描述,不仅要准确,更重要的是要严谨恰当。比如,“能量”不等同于“能源”、胚囊”不等同于“囊胚”、“脂肪”不等同于“脂质”。二是指对概念的描述要确切、肯定,不能出现“可能”、“也许”、“应该”之类的非确定性词语,避免学生获得的信息无法准确帮助他们进行知识理解和建构。同时,还要注意一些限制语的使用,以避免把问题绝对化。

  (三)生动性和趣味性

  课堂上语言的生动性,是指将课本中较为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将复杂的理论通俗易懂化。生物课堂上的语言生动性必须在保证语言科学性和严谨性的基础上,把抽象、复杂的内容变得形象、浅显和熟悉,便于学生接受和掌握。课堂中的语言生动性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轻松学习。

  在讲到气体交换时,我们可以将气孔比喻成与外界气体交换的窗户,将气孔的关闭的行为比喻成人类的双手合十。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较容易的理解和接受较为抽象的气体交换行为。这样的例子在生物教学中还有很多,作为教师要求我们用扎实的基本功,将课本知识生活化,善于去挖掘和发现这样的例子,最终来服务于我们的教学,运用生动的教学语言让我们的学生更加轻松的去学习和理解,达到新知识的构建的目的。

  生物的课堂语言的艺术性不仅体现在语言的生动性,更重要的是语言的风趣性上。在讲到植物的时候,我曾做过这样的讲诉,植物是生物生存的基础。但是植物的命运是不幸的,植物从来不会主动地惹是生非,但是其他生物若想活下来,即使不直接食用植物,也得摄取靠植物生活的生物。植物永远处十食物链的最底层。课堂的语言的生动风趣可以使本已较为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同时更重要的是可以创造相对较为轻松的学习环境,进而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率。

  (四)情感性

  英国罗宾乔治科林伍德说过,语言是一种思想性活动,它的功能在于情感的表现。任何特定思想的表达都是通过表现伴随它的情感而实现的。

  在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课程的教学,不能仅仅限制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通过生物课程的学习,去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的情感在生物的课堂上得到升华,让学生明白对生命的美,让他们更加热爱生命,感谢大自然,继而让他们拥有一个纯洁的心灵世界。这就要求我们老师结合课堂教学知识,通过激情、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达到情感的共鸣,进而更有效地服务课堂教学。

  二、增强中学生物课堂语言应用的艺术性

  (一)科学性中渗透趣味性

  在中学生物的讲解中,毋庸置疑,语言的科学性是放在首位的,通过准确地表述让学生明白生物学规律和各种生命现象。但是要把相对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就要求我们教师深刻挖掘教材,灵活运用课本知识,通过生动、风趣的语言将相对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深入浅出。对于学生,风趣的语言,精彩的故事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它可以勾起学生的兴趣。最终有利于学科知识的构筑。在知识的传递过程中,要避免语言的模棱两可,语言表述要准确,恰当,在此基础上要体现语言的趣味性。适当的使用比喻等语言技巧,可以很多抽象的、深奥的基础知识化难为易,方便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往往严肃的面孔,刻板的语言,会让学生感枯燥和乏味。对于学生而言,知识的传递要结合兴趣的培养,兴趣才是知识最好的传授者。学生对课程的浓厚兴趣,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和记忆力,对知识的学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教育中渗透情感性和艺术性

  生物的教育离不了生命的教育。中学生物教育一方面是对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让学生进行生命的教育。生命的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生命、让学生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珍惜生命。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欣赏生命,渐渐地让他们形成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信念,这才是生命教育的最终目的。

  在我们的生物课堂上,要处处体现着生命的美丽。这种美要通过教师的语言创造情境来实现。教师要有意识的创造出艺术性的情境,让学生通过你的语言身临其境,引导他们的想象力,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这样,学生就能在轻松的氛围中把知识学到。

  三、中学生物课堂语言艺术的优化

  教师需要优化运用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才能更好的服务课堂,更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教学语言艺术性重点在于它的严密度。严密性主要是指内在的逻辑性。语言的内在逻辑性十分重要,如果出现语言上的逻辑错误,表述不够严谨、周密、条理不清,会给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当然如果表述得当,则可以给教学增加感染力,增强语言的说服力。

  我认为提高自己的教学语言艺术性,教师个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善。首先,语言表达能力的改善。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名教师必备的基础技能。语言的表达能力体现在教师对知识、定义的表述上,在科学性的基础上,要表述准确,表述不能让学生产生歧义和误解,更重要的是,当遇到学生不易理解的词语或观点时,教师能够及时的将这些词语与观点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解释说明相关内容,便于学生的接受。

  其次,扎实的理论功底。扎实的理论功底,一方面有利于教师本身去组织安排教学,让课程本身具有内在的逻辑性,更重要的是方便教师对课本外延知识的组织更具有关联性,有利于教师的对课堂的内容、节奏和知识的掌控,让教师更多的有更多的精力在课堂语言的组织上。无论是教材本身,还是知识的外延,教师在授课前都要在学生易于接受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和改造,使课堂的安排更合理,知识的联系更紧密,语言的组织更具逻辑性。这样,学生在对知识加工的过程中,才更容易在原有的知识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再次,恰当的掌握声调和节奏的变化。外界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是引起无意注意的客观条件方面,变化的,活动的刺激物比静止不变、千篇一律或多次重复的东西,更容易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声调和节奏的一成不变是导致课堂上学生精力不集中、学习倦怠的重要原因。在授课过程中,声调上的抑扬顿挫、高低快慢的变化,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使课堂变的更富有感染力,让学生切实体会到课堂气氛的变化。节奏的改变也是有助于教学目标完成的又一技巧。教学节奏太快容易使学生无法跟上教师的步伐,无法及时处理传递的信息,使学生感觉到填鸭式教学的存在,进而产生跟不上,学不进,不愿学的恶性循环。节奏太慢则容易使学生有精力来处理课堂以外的事情,是学生精力涣散,注意力不集中的源头。会让学生产生拖沓的感觉,学习兴趣大打折扣,最终会导致学生失去对这门课的兴趣。因此,根据学生课堂的的表现及时更改教学节奏,非常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知识的接受。

  以上是笔者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悟,课堂语言的优化是提高课堂质量的助推器,灵活使用课堂语言,创建富有感染力的课堂,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才能真正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落实到实处,才能真正的让学生快乐的学习。

  生物论文发表须知:《微生物学杂志》创办于1978年,国内外发行,双月刊,大16开本,112页。主办单位:中国微生物学会、辽宁省微生物学会、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杂志发表周期短,内容丰富详实,突出学术性、前沿性、实用性和指导性。征集工业微生物学、农业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兽医微生物学、食用菌学、细胞生物学、病理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学及生物技术等领域的研究报告、研究简报、实验技术、综述、译文、论文摘要以及开发应用、技术讲座、成果与产品信息等方面的文稿。投稿人员为广大微生物学科技工作者,各大学校、医院、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

在线客服:

无忧期刊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专业发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