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省心的选择!—— 无忧期刊网
帮助中心
期刊发表
您的位置: 主页 > 论文范文 > 电子论文 > 正文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分析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日期:2020-07-07 08:51人气:
摘要:“互联网+农村”模式自出现以来就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迎来了各方面的问题和风险。本文旨在探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农村电子商务在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上的创新性模式。
 
关键词:乡村振兴;电子商务;互联网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因此实现广大农村地区的脱贫任务更是重中之重。与此同时,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不仅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新的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其中最值得探讨的就是“互联网+乡村”经营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带动了区域经济活力,也推动了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实施。
 
一、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一)农村电商发展势头迅猛,但仍然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根据农业部发布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显示,农村电子商务的网络销售额在2012年~2017年间足足增长了12倍之多,从最初的198.6亿元到现在的2436.6亿元,发展速度十分迅猛;到2019年,农村网络零售额更是再创新高,实现了5542亿元的新高度;与此同时,农村地区的网民数量截止到2019年6月份为2.25亿人次,在全国网民总数中占比达到1/4;而我国农业农村的整体数字化水平也达到了33%。由此可见,自颁布了农村电商扶贫总体战略以来,农村电子商务战略在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影响农村消费方式、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以及实现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国各地区农村的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商品种类也不断增加,交易方式更加先进便捷,切实推动了农村地区产业融合和经济发展方式的变革。但尽管如此,农村网络人口的渗透率在2018年只达到36%,相比较于城市网络人口的渗透率来说,农村电子商务的消费市场潜力仍然十分巨大,其消费能力有待挖掘。
 
(二)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和运营模式不断升级,逐步走出特色之路
 
“互联网+乡村振兴”战略初入农村时,电商平台运营模式还只是传统的线上销售模式,所开展的业务的也囿于传统的网络零售业务。后来经过农村电商与各地区实际情况的不断融合,不仅探索出了“线上+实体经济”的经营模式,还发展出了各地区的特色电商平台,例如贵州的“贵农网”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重庆的“天农八部”特色农产品电商企业等。虽然这些地方性的电子商务平台的盈利和运营能力相比较于阿里巴巴、京东、天猫等全国性大平台来说略逊一筹,但在探索创新性的经营模式以及地方性经济增长点方面却有可取之处。
 
二、农村电子商务对于乡村振兴的影响
 
(一)农村电子商务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1.增加了农产品流通渠道,为消费者带来切实的实惠。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交通条件的不同,许多特色的农产品往往面临着消费群体少、市场不完善等问题,因此无法得到全面推广。而电子商务在农村各地区的普及,不仅使得消费方式发生转变,同时也为消费者带来了切切实实的福利。例如电子商务中拼团、产地直销等运营模式的出现,既帮助生产者减少了农产品的流通成本,加快了农产品的商品流通,也给消费者带来了实惠,用更低的价格买到自己称心如意的商品。此外,农村电子商务的出现和发展还带动了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兴起,例如物流业、仓储业等,这也为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2.不断完善农产品的市场结构,使其趋近供需平衡。尽管当今是一个网络化和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时代,各类信息层出不穷、繁杂多样,但由于市场机制不完善所导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尤其是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农产品供给需求信息不对接的问题十分常见,这也是“谷贱伤农”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而农村电子商务平台依托较高的数据分析和数据整理能力,可以为农产品生产者较快地匹配合适的消费者,帮助他们及时掌握市场信息,顺利地完成商品流通,实现商品价值。同时它也可以使生产者避免因需求不确定而带来的市场风险和收益风险,降低生产者流通成本,为农产品销售提供多渠道、高精准、高效率、高保障的运营平台。3.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国的社会结构属于城乡二元化,这就意味着农村与城市经济发展程度上的不平衡、不均匀,因此大力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农村地区的民生水平和社会福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的目标和要求。在电子商务由城市向农村地区倾斜的过程中,农村地区也拥有了更多的公共服务资源,同时将互联网开放、平等、共享的服务理念渗入到农村的服务管理体系中,可以更好地提高农村地区的组织管理能力,为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初步的管理基础。
 
(二)农村电子商务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农产品生产标准化程度低并且尚未实现大规模生产。当下我国偏远地区农产品的经营模式仍然以个体经营为主,生产规模小并且初级产品多,产品附加值低,难以实现规模经济。同时产品销售过程中尚未实现“品牌化”,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导致消费者的品牌意识薄弱,农产品的品牌效应也尚未形成。而且农产品生产跟风严重,产品同质化现象十分普遍,难以通过特色化经营打下自己的市场基础。2.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有待完善。首先是农村地区的物流服务设施。虽然电商下乡政策自2015年推广到现在已经拥有一定成效,但是在一些较为落后的偏远地区,不健全的基础设施仍然是阻碍其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尤其是物流服务设施和交通设施,而仓储、分拣、包装等设施的不完善也是严重影响农产品的线上销售能力的因素之一;其次就是网络设施落后,虽然网络在各大中小城市已经广泛普及,但是许多落后偏远的农村地区仍然没有先进的网络通信设施,网络信号质量差、速度慢甚至覆盖区域窄,成为困扰电商下乡进一步大力发展的主要原因。3.资金投入不足,政府政策难以落实到位。政府政策在落实过程中需要强有力的资金保障,而一定的资金投入又需要政府政策作为后盾,因此二者可以说是互为表里、密切相关。偏远农村地区可能因为风俗习惯、经济状况等因素难以切实落实好政府的相关政策,导致资金投入不充裕,进而无法正常地开展电商下乡政策。此外我国部分农村地区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路径依赖,许多当地人对新生事物的出现怀有排斥心理,因此更难推动电商活动积极地开展。
 
三、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的创新性
 
(一)追求特色经营,建立区域公共品牌
 
一些农产品往往带有强烈的地域色彩,例如新疆的哈密香妃王葡萄干、重庆的长寿沙田柚等,因此可以根据当地特有的风土人情来建设一条标准的生产销售一体化流程,树立特有的区域公共品牌。但同时也需要当地政府制定适宜的准入政策、生产标准化准则、流通规范化政策等,尽可能详细地量化有关指标,严格把控准入流程、生产流程、产品质量,将一些小户、散户的产品改造成符合标准网红产品。此外,建立区域公共品牌还可以实现销售模式的升级,通过运用当下流行的网红带货、微商宣传、产地直销等方式,不仅能够提高产品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也能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为生产者、经销商、中间商等经济主体节约流通成本,增加利润和收益,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二)建立多样化的信息整合对接模式
 
传统的信息对接模式往往以A2A、C2C、B2B为主,它强调的是生产者、消费者、经销商之间一对一的生产销售关系,这种关系虽然能与目标群体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但是其辐射范围小,难以实现大规模经营和多渠道流通。在新型农村电商经营模式中,可以建立以一对多甚至多对多为基础的信息整合平台,充分利用信息多样化带来的隐性价值。同时除了国内市场外,还可以借助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依托,形成“农产品+互联网+境内电商+境外电商”的新型运营模式,拓展国外农产品资源市场。
 
(三)形成技术型、全方位的电商服务平台
 
电子商务能够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第一要义就是科学技术的先进性。因此我们首先应该建立的就是以技术导向为背景的农村电商平台,不仅要配备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定时更新维护,也需要专业人才进行相关知识的创新研究。此外,还应该建立全方位一体化的电商服务平台,使其辐射范围尽可能大,受众面积尽可能广。第一层次的电商服务平台应主要针对于政府宏观的政策指导,政府依托这种类型的服务平台可以及时对相关政策进行反馈,因时制宜地制定便民利民的宏观政策;第二层次的电商服务平台主要用于收集各类信息,将各种零散的信息整合到一起,提高信息的精确度和利用度;最后一类就是农产品买卖平台,也是我们最常见的电商类型,它们主要用于农产品的线上交易活动。
 
四、结语
 
网络电子信息技术从某种程度上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为我们提供了更加便捷、更加智能的生活环境,因此抓住时机将电子商务与农村各地区经济结合起来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正确认识到电子商务技术在推动农村振兴方面可能遭遇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提升电子商务运营的整体水平,走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经济特色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彭芬,刘璐琳.农村电子商务扶贫体系构建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8(01).
 
[2]张鸿,刘修征,郝添磊,李明甲.三产融合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研究——基于层次分析法-熵值法的综合评价模型[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05).
 
[3]李雪峰,吴家琦,杨杰.浅谈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和解决策略[J].商业经济,2019(07).

在线客服:

无忧期刊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专业发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