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省心的选择!—— 无忧期刊网
帮助中心
期刊发表
您的位置: 主页 > 论文范文 > 理工论文 > 正文

建筑住宅产探讨

作者: 来源: 日期:2014-09-25 22:10人气:

  摘要: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发展迅猛,尤其是各式各样的住宅不断涌现。在人们对居住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的同时,人们对现代建筑住宅的设计也提出了新要求。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从业经验,论述了住宅设计的的适用性与节能趋势,并就当代生态化、人性化的住宅设计提出了几点看法和建议,以供同仁参考借鉴。

  关键词:建筑工程;住宅;建筑设计;节能;适用性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住宅产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人们新的消费热点。它不但是政治的反映,时代的象征、城市的标志更是社会经济的具体体现。建筑本身既要符合科学技术,又要是艺术的表现,即使是原始的自然风景所在,若看不到建筑在其中,就失去了招来人们在此活动的魅力。

  自上个世纪末以来,中国的建筑业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据统计资料显示,中国当前的房屋建设规模堪称世界第一,共有四百亿平方米左右,而且中国每年建成的房屋面积已超过所有发达国家一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据专家预测,到2011 年中国房屋总建筑面积将达到五百一十九亿平方米。

  住宅从单体户型来说,它的性能中除了安全性和耐久性这两项最基本的要求外,更重要的就是它的适用性,也就是其居住性和舒适性的要求。住宅适用性能评价几乎体现了居住者对住宅功能要求的所有因素:既包含了诸如平面设计之间组成的软性的主观感受的评价因素,也包括了例如隔声,采光,照明,通风性能等硬性的量化物理指标的因素。同样的,我们的生态设计也涉及到了这个领域。随着社会的发展,设计依靠各种设备来改善人居质量的能力日益增加了,现代建筑中引进了许多建筑设备,其中一类是舒适型的,成为改变居住条件的一种附加条件,但我想,设计人员更应该立足于用设计手法改善我们人居条件,舒适型的设备只是一种有限的补充,毕竟人居的舒适性如果过多的依赖于我们的设备将是昂贵的,也是不够健康以及不够科学的。另外一类则是用途型的,是必需使用的设备和资源循环利用所需的设备,这一部分可以选用节能、节水型的设备或是系统,需要建筑设计师从设计以及材料上给予支持,配合以及实现这些设备的有效运转,从而实现建筑的实用性和对资源的节约。这样我们的住宅才象有了血管一样可以呼吸,可以新陈代谢,以及维护我们的能源资源。

  住宅的要素不仅仅可以提供人居条件的舒适性,也是节能的。从世界范围来说,建筑节能成为了各国追求的方向,尤其是欧洲在这方面发展得很快,设计上不再是主动的靠常规能源来改变建筑的舒适程度,再去保护能源;而是近可能多的以各种手段被动接受并利用自然能源,如风能、光能、地源能等,利用这些绿色能源使建筑能耗尽量在自然中趋于平衡。在我国,由于人口密度相对集中,并且这些地区的建筑容积率和平均层数偏高,前面谈到的被动建筑的发展技术并不是首要课题,在主动使用能源的前提下节能则实际意义更加广泛一些。

  然而,我国建筑能耗存在着很大的漏洞。举两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对于冬季采暖的问题,1986年采取节能措施以前建造的建筑,保温隔热性能差,采暖系统热效率低,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约为发达国家的3倍;而在夏天,按照单位体积计算,每降低1C°所需要的能耗是升高1C°所需要能耗的6倍,因此可以说空调更成为建筑能耗的主要因素。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口,以致城市人口的不断膨胀,我国建筑用能还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建筑的节能问题,也导致了环境污染的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建筑节能不仅和建筑设计布局有关也和相关的建筑材料有关,为了有效的控制能耗的问题,近10多年来,我国先后颁发了20多项建筑节能的有关标准,从技术上也对于采暖形式,保温形式,玻璃隔热性能等等相关因素进行了探讨。1992年以来多个城市都组织了试点工程和试点小区建设,带动了建筑节能的发展,国家制定的建筑节能规划和目标正在实施和落实。 我们应立足设计合理的户型平面,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条件:通风、采光等,以营建生态的家居、小区、以致城市。

  住宅产品的市场也越来越成熟,配套设施在小区的引入为居民的生活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住宅产品的面积也悄然膨胀,标志着我国居住条件的提高。

  随着商品房的出现和发展,相关领域的相互渗透,住宅设计涉及到的相关学科也越来越广泛,我国的住宅以及人居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仅住宅更完善的考虑了客观、硬件的设计,也越来越多地兼顾到了人文、主观的心理要求。设计本身有了很大的技术上的提高;商品房市场也在不断成长之中日趋成熟;环境设计也提高到日程上来,并受到了高度的重视,

  (1)掌握住宅设计的多学科性住宅设计涉及到的学科很多,需要从住宅社会学、住宅心理学、住宅行为学、住宅人体工效学、住宅环境学、住宅建筑美学以及声、光、电、热等物理学科、力学与建筑材料学科等领域,来研究搞好住宅的建筑设计。其中,住宅社会学主要考虑与住宅有关的社会经济因素、社会技术因素、居民生活文化因素、社会生活环境因素、家庭社会形态因素、社会居住安全因素等:住宅心理学主要考虑居民的满意感、拥挤感、孤独感、私密感、归宿感、领域感等:住宅行为学主要涉及家庭成员行为模式、家庭形态行为模式等;住宅人体工效学主要研究人体特征、人机关系、环境条件等;住宅环境学主要涉及居住环境包括室内环境的生态状况、合理利用、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维护卫生质量等:住宅建筑美学则主要研究住宅内部空间环境尺度与装饰、绿化、陈设、设备、灯具、造型、色彩以及住宅外部的建筑体型、建筑装饰、建筑细部、建筑色彩等。

  与此相关的结构、材料、设备、建筑物理等学科知识,虽是边沿学科,也应为一名有经验的住宅建筑师所了解。

  (2)重点作好套内空间的合理组织,实现功能分区根据当代居民居住行为的实际需要和套型面积标准的逐步放宽,套内空间实现合理的功能分区,就显得十分重要并成为可能。按照室内空间合理组织的要求,一般将卧室、工作学习室、卫生间集合于一区,将起居室、厨房、餐厅集中在另一区,形成私与公、静与动的功能分区。厨房卫生间有时也集中布置,在套型面积偏小时尤宜如此,它可以给使用和管道安装带来很大的好处。在套型面积允许时,还是厨卫分设,使厨房靠近公共区、卫生间靠近私用区为宜。近年来,套内空间围绕起居厅布置已形成模式,起居厅在套内空间组织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交通联系的需要,室内空间组织实质上已成为室内交通组织。零乱的交通组织势必造成起居厅墙面的支离破碎,造成家具与视听设备布置的困难和使用的不便。

  入室过渡空间的设置工作,亦很重要,使入室者有更衣换鞋的空间和设旆,在视觉和心理上有所过渡,避免“开门见厅”,保证住宅内部的私密性。

  (3)充分做好三维空间利用充分利用住宅三维空间的做法有多种。第一种是让不同使用功能的房间采用不同的高度。如起居空间面积较大,使用这一空间的人数相对较多,因此要求空间高一些,而卧室、厨房、卫生间、贮藏间面积较小,使用人数较少,其空间可适当低些,如此相交布置,达到节约空间的目的。第二种是组织两种不同层高的房间,填充进一个大空间内,形成复合空间。其三是利用坡顶空间形成带有阁楼的跃层,阁楼可以作为起居与卧室兼用的空间,也可作为卧室或贮藏空间使用。第四是将局部空间,如走廊、走道的上空,室内楼梯底部等用作贮藏空间。第五,还可以将套内空间里的一些采光死角,适当增设为贮藏室。第六,是将厨房、卫生间墙面,走道(门边)一侧墙面挖空或贴墙设置浅厨柜,虽占面积不多(甚至不占)但十分适用。以家具实现套内空间的分隔,也是利用空间的另一种方式。总之,不应片面追求空间利用,尤其是变化层高的做法,要避免一个套型内不同地面标高的房间过多,而同标高的房间数又极少,以致使用时上下走动很不方便,对老人和小孩尤为不利。还应注意避免结构的复杂性和管道布置的不合理。

  (4)加强住宅的适应性与可变性适应性主要强调的是适应市场,因此必须做到同栋楼盘的多房型配套,以适应不同经济收入、不同类型居民、不同生活模式和不同购房目的选择需要。对于老龄人、残疾人的生理、心理需要,也应日益给予重视,做好先障碍设计和方便行动的支持辅助设旆,同时尽可能考虑社会交往和互助的因素。

  (5) 住宅的可变性主要强调住户参与设计的可能,靠结构所提供的可自由分割空间来实现这种可能。这类可自由分隔的结构一般采用大开间和大空间:国外流行、国内试点过(如无锡)的支撑体设计,就是开发商只提供一个结构六面体大空间,由住户根据需要自行分隔的设计新概念。实现可变的最关键条件是结构可能性和分隔技术手段,目前国内经济、方便、性能良好的分隔技术尚在探索之中。

  (6)做好跨世纪的厨房、卫生间设计厨房、卫生间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室内居住环境质量,也是跨世纪住宅设计创新的关键,有人把它说成是一场革命,也不无道理。厨房、卫生间在建筑设计中的主要技术问题,一是集中布置好还是分离布置好的问题;二是它们采用何种类型(如厨房可以分为封闭操作型、餐厨型和起居、进餐、炊事合一型即开放型等几种形式)以及其功能内容如何分隔的问题:三是管道设置——厨卫设计中最复杂的技术优化问题:四是计量表具的位置设计问题:五是废气的有效排除问题。

  (7)创造良好的室内物理环境室内物理环境包括声、光、热与空气质量环境。其中,声环境的空气隔声主要以较重的分户墙与楼板来保证其效果:撞击声隔声的难点是楼板隔声,可从弹性面层、弹性垫层与吊顶等几种处理方法上着手,但目前尚缺乏经济合理的隔声楼板结构。光环境分天然采光与人工照明,不少住宅做到了“三明”,即厨房、卧室与起居厅均有直接采光口,同时改善了室内通风条件。热环境的关键主要反映在夏热冬寒的非采暖区,在注意节能的同时,应采取改善外围护结构构造、增加门窗密封性、采用合理的窗墙比与体型系数等措旋,辅以为住户安设空调等设备提供设计位置,预留孔洞支架等条件,使室内热环境得以改善。空气质量环境要求保证有效的日照时数与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不久的将来,随着我们的不断研究和探讨,我们将为住宅产品加上越来越多的注解:可持续发展的住区;多层次完善发展的健康市场;更生态,更人性,更个性化的人居条件以及环境……我想这就是住宅的趋势吧,在进行和诠释这些意义深刻的注解中,我们会将现代住宅产品刻画得更加生动更加完善。

在线客服:

无忧期刊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专业发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