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行车安全的因素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逐步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得到了提高,汽车作为比较大众的代步工具,也越来越多地走进了千家万户。然而,有一得必有一失,由此带来的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逐年提高,已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驾驶员行车安全至关重要。影响行车安全有诸多的因素,本文着重分析心理情绪、职业道德、疲劳驾驶等因
素等因素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关键词:行车安全;心理情绪;职业道德;疲劳驾驶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辆逐年增长,交通事故频频发生,因车辆造成交通事故失去生命已成为主要的一大杀手,安全驾驶平安出行,必须从深层次去分析,理解认识。影响行车安全的因素很多,本人认为最重要的有心理情绪、职业道德、疲劳驾驶等,现论述如下:
一、 心理情绪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作为一名机动车驾驶员,心理素质与安全行车有着紧密的关系,我们都知道人有喜怒哀乐愁,健康饱满的思想情绪使人精神振奋,有助于提高对事物的观察和判断力,就有利于我们安全行车,相反消极、失落,心情不顺畅时不利于安全行车,人如遇身体不佳、生病感冒、服用药物还会引起头脑反应迟钝,才易造成人的注意力分散,精神不振、反应迟钝、错乱,就易引发交通事故。驾驶员具有健康、稳定的心理情绪,就能在各种错综复杂的情况下,保持清醒的头脑,作出正确的反映和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一)心理情绪影响行车安全的表现形式
所谓驾驶员的心理情绪,就是指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对行车安全思想的认识和驾驶作风的表现,以及为此应有的心理素质。心理情绪对行车安全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
1.麻痹大意。有些驾驶员对必要的安全教育、行车规定、车辆检修等视为老生常谈,产生习以为常之感,导致麻痹心理产生,行车警惕性不高,注意力不集中,遇事马虎了事,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2.斗殴睹气。驾驶员在行车中,碰到不顺心或违背自己意愿的事而生气斗殴,把车辆当成发泄自己怨气,向对方施行报复的工具。
3.紧张与恐惧。驾驶员情绪过于紧张与恐惧会导致感觉混乱,运动失调,操作失误,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二)转化不良心理情绪,确保行车安全的途径
转化不良的心理情绪,达到行车安全目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要正确地客观地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要时刻牢记驾驶职业的危险性,交通事故给人民的生命财产,自己和别人家庭带来的严重危害性。
2.要加强思想修养。要加强各方面的学习,尽快使自己成熟起来,要认识自己不良的心理情绪对行车安全的危害性。
3.要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克服不良情绪,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认识自我,加强自我剖析,具有自我反省的自制力,要心胸开阔,做到情绪稳定。
二、 职业道德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驾驶员职业道德与行车安全关系密切,驾驶员要用驾驶员的职业道德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遵章守规,文明驾驶,真正做一名素质好、技术精良的合格驾驶员。
(一)职业道德对行车安全的表现形式
很多事故都是因为违反职业道德规范,没有遵章守纪引起的,主要表现有:
1.超速行驶。开快车、赶时间,这是一般人都有的心理特点。速度要根据公路的等级、当时的气候等环境特点掌握适当。
2.酒后驾车。这是严重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喝酒不论喝多少,都与交通法规的规定不相符的,都是严重的错误,不能存有饶幸的心理。
3.开故障车。平时要注重对自己车的保养,发现车自身的问题要及时进行维修,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小毛病,不能存在侥幸心里。
4.严重超载。机动车不准超过行驶证上核定加载重量,严重超载的车辆不但影响车辆的使用寿命,还会损坏路面,降低制动效能,直接威胁到行车的安全。
(二)提高职业道德素养,确保行车安全的途径
驾驶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关键要靠自己自觉去培养去实践。要不断克服自身存在的问题,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养:
1.努力提高公德意识。驾驶员的职业道德与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一样,是社会公德在各行各业职业生活中的具体化和补充,驾驶员也是一个公民,一个驾驶员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就不能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要用“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来规范驾驶员的道德行为。
2.加强自身修养。首先,要认真学习交通法规,熟悉交通法规,理解交通法规;其次,要善于分清是非、美丑、善恶界限;第三,要自觉运用职业道德来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素质好,技术精的合格驾驶员。
3.加强管理。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加强路面管理和交通监控,有效遏制交通违章行为,对少数违章驾驶员,特别是严重违章和屡教不改的驾驶员,要按有关法规严肃查处。在严格执法的基础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其进行安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让他们在重罚和教育中吸取教训,同时,还可以利用先进安全驾驶员评比等形式,树立形象,营造人人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氛围,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三、 疲劳驾驶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疲劳驾驶是行车安全的大敌,只有充分认识到疲劳驾驶对行车安全的危害性,才能有效地防止、杜绝这类交通事故的发生。疲劳驾驶会直接造成驾驶员注意力分散、精神不振,严重时会有困意(或造成短暂1-2秒的瞌睡)造成疲劳的主要原因是长期工作(驾驶车辆)或睡眠不充足,有句话是“一夜不睡,十天不醒”。
(一)疲劳的表现形式
驾驶员产生疲劳后,精神方面主要表现为思想不集中、注意功能失调、反应迟钝;视觉不清晰、思考欠周到、判断失误;注意范围变窄、情绪急躁、焦虑、困倦瞌睡等。身体方面主要表现为动作迟缓、手脚麻木、操作技能下降、全身有倦怠感、沉重感等。
(二)消除疲劳驾驶,确保行车安全的途径。
消除疲劳,对于驾驶员来说就显得特别重要。根据疲劳产生的原因,消除预防疲劳主要有以下几条途径。
1.充分认识驾驶员职业的特殊性。驾驶员这个职业,既要拼体力,又要动脑力,是一个劳动强度很大的职业。驾驶员的精力消耗也很大,行驶中,观察要清楚,思维要敏捷,判断要迅速,处理问题要果断,手脚动作要麻利,还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因此,作为一名职业驾驶员,充分认识驾驶员职业的特殊性,只有思想上先有准备,才能沉稳应付,正确面对。
2.行车前要充分休息, 保证充足睡眠。解除和防止疲劳最有效的办法是休息和睡眠。睡眠不足是引起人体生理疲劳最直接的原因。因此,保证适量的睡眠,就成为预防驾驶疲劳的最重要措施。为了保证正常的开车劳动,驾驶员应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合理地分配时间,切不可因娱乐和其他事务而侵占睡眠时间。
3.行车中要劳逸结合,科学开车。驾驶员连续驾车的时间不能太长,一般驾驶3-4个小时后,选择路边或服务站等不妨碍交通的地点停车稍作休息。行车中如感到眼睛发干、模糊、头昏脑胀,不要“熬一熬”、“挺一挺”,要随时停车,清醒头脑。
4.注意视线及感官的合理转移。驾驶员在行车途中,如果不充分利用自己的视野,一味注视前方的路面,眼睛就极易疲劳,以致丧失判断情况的能力。因此,驾驶员应当养成几秒钟转移一次视线,每隔十几秒察看一次后视镜的习惯。在行车中若感觉疲劳,反应、判断迟缓,可打开收音机,听听音乐等,放松精神,调节调节环境,分散疲劳程度。
四、 结论与体会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
(1)在所有因素中驾驶员的因素最为复杂,但影响最为明显,如何让驾驶员安全规则驾驶是规范的关键;其次管理方面,司机的不满程度较高,这与我国管理队伍参差不齐,文化程度有很大关系。并且驾驶员和管理者的对安全驾驶的影响渗透在更多的方面,是教育整治的重点。
(2)道路基础设施与车辆故障的印象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如果能对车辆进行定期检查,那么车辆故障导致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道路设施设计规范,合理调研,都是可以避免较大问题设施的存在,为安全驾驶保驾护航。
下一篇:建筑装饰材料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