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省心的选择!—— 无忧期刊网
帮助中心
期刊发表
您的位置: 主页 > 论文范文 > 法律论文 > 正文

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匮乏概念核心政法论文发表网

作者: 来源: 日期:2014-09-25 19:09人气:

  摘要:存在主义存在主义又称生存主义,当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这一名词最早由法国有神论的存在主义者马塞尔提出。存在主义是一个很广泛的哲学流派,主要包括有神论的存在主义、无神论的存在主义和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三大类,

  关键词: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匮乏概念,核心政法论文发表网

  存在主义可以指任何以孤立个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当作最真实存在的人本主义学说。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认为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存在的基础上自我造就,活得精彩。

  一 . 匮乏是谁的存在?

  在古希腊,人们就提出“认识你自己”,所谓“认识你自己也就是认识人的存在方式。然而,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关于人的存在方式却是一个众论纷纭的问题。萨特在《辩证理性批判》中,把匮乏概念作为他理解人的存在的基本范畴。萨特认为,匮乏就是“在一定的社会范围内,居民或集团数量一定的情况下,某种具体的自然物 ( 或产品 ) 的数量上的不足。” [1] 匮乏是一个与人类共存的基本事实,它表明了物质资源与人的需要的关系。

  萨特认为,匮乏是人的存在的否定。在这种否定面前,人的职业、阶级归属等等完全是无关紧要的。他说:“不管是对于一个农业公社,还是一个游牧部落,否定的无区分性是首要的。” [2] 因为,在匮乏面前,社会在总体上面对着这种否定。我们的人类是由无数个历史地共存于地球上的人构成的,地球这个自然存在的有限性,决定了它无法提供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资料。

  本篇论文发表在《政工学刊》 杂志是由海军政治部委托海军大连舰艇学院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政治工作综合性月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题写刊名。《政工学刊》作为全军创刊最早的政治工作刊物,创办以来,始终坚持发挥军队政治工作的优势,不但为海军、全军也为全国的政治工作研究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人类维系生命的需要和人口数量总是多于可以获得的生活资料。物质资料的这种匮乏使人与人之间相互构成威胁,于是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斗争和暴力行为,以至于最后必然导致一部分人消灭另一部分人。

  因此,匮乏,这个基本事实迫使社会必须作出抉择:是使匮乏持续加剧危及到整个社会,还是通过消灭社会中的一部分成员来暂时缓解这种匮乏。也就是说,匮乏决定了“社会必须在自己的死亡和其成员的饥饿中作出选择”。 [3]

  二 . 匮乏的根源

  萨特认为,人既是匮乏的原因,又是匮乏的产物,而且这种产物是以受害者的形式出现的。人是匮乏的原因,是指人把自己的需要客观化为匮乏。萨特说:“匮乏是每一个人甚至一切个人同物之间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被物化在环境中并构成了客观的社会结构。”接着,萨特又指出,“人是匮乏的受害者,因为每个人都在不断地把这种结构加以内在化,……使自己成为匮乏的人” [7] 。应当说是人使自己成为匮乏的人,人造成了匮乏,人又希图克服匮乏和超越匮乏,而人对匮乏的每一次克服和超越都造成了新的或更大的匮乏。

  马克思主义认为,对人的理解必须在社会历史中进行,而人在社会历史中被分裂为阶级了,我们看到的是具体的、从属于一定阶级的个人。可是,萨特看到的是抽象的个人,因而他在思考匮乏时,也就从非理性的角度思考人的需要,认为人口的增长和贪欲造成了匮乏。表面看来,这种理解是合情合理的,但深入一步,我们就可以看到,所谓人口的增长,恰恰是劳动力商品化的结果,是私有制条件下的生产方式的前提。因为,人口的增长可以帮助消费掉日益增产匠生产品,同时又能作为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剩余价值。至于贪欲,历来都不属于生产者,而是剥削阶级的“专利”。所以,离开了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这一思维坐标,从普遍的人的需要出发,并不能真正找到匮乏的根源。

  三 . 匮乏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萨特不理解社会生活中的阶级斗争,他认为,人的一切生活无非是同匮乏进行斗争,这个斗争就是人的劳动和实践。“劳动是在匮乏的环境中通过对匮乏的特殊否定去满足需要的实践活动。” [8] 人与世界的联系是通过人的活动建立起来的,无论是人把自己物化为存在于环境中的客观社会结构,还是把这种客观的社会结构重新内在化为自身的匮乏状态,都是通过人的活动来实现的。

  在萨特这里,虽然匮乏的状态是一切人都必须面对的,但人必须与自身同一的必然性使人与他人相敌对。所以,人们不可能成为共同对付匮乏的有机总体,人与人之间是互为否定的,在匮乏这个共同的“敌人”面前,每一个人都不得不单独作战。当然,存在着事实上的集体实践,但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和任何一种形式的集体实践都是个人实践的集合而已,克服和超越匮乏的集体实践正是个人对匮乏的斗争,因为一切集体实践的成员都是直截了当地从个人的立场出发和作为个人来与匮乏作斗争的。

  的确,匮乏是一个客观存在着的事实,马克思以及马克思以前的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和其它思想家们也确定无疑地承认这一事实,但他们与萨特不同的是,从不在匮乏的问题上展开自己的忧思,而是相信社会的进步和人类越来越强大的支配、改造世界的能力,把匮乏看作是会变得越来越小并最终会被克服的。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通过首先消除和防止匮乏的消极结果,然后再逐渐地消除匮乏。所以,根本问题并不是是否存在匮乏,而是怎样看待和对待匮乏。萨特把匮乏看作是一种人类历史的普遍现象,而马克思主义则认为匮乏仅仅与私有制度结合在一起时,才表现出自己的消极意义。

  四 . 匮乏的关系派生了异化的关系

  在萨特那里,如果说匮乏是物对人的关系,那么异化则是人对物的关系。当物投射到人这里时,出现了物无法满足于人的需要的匮乏;而当人投射到物上时,产生了物异在于人、与人的预期目的相悖的情况,这就是异化。

  在一个社会共同体中,匮乏直接决定这个社会的一切方面,除了人类历史上普遍存在着的物质资料的匮乏之外,其它某一方面的匮乏也可以导致人与人的关系、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异化。异化产生于人们克服和超越匮乏的活动中,是这种活动的结果。 萨特认为,在匮乏的环境下,匮乏与人的需要之间的矛盾决定了人必须不断地去克服和超越匮乏,以期满足人的需要。而需要的膨胀使人成了自己的需要的奴隶,成了努力去满足自己的需要的工具。

  人的实践活动不仅导致了人自身的异化,而且导致了与人的实践活动目的相悖离的客观结果。人的实践活动具有双重性,人在这种活动中赋予客体、物以意义,使自然的自在之物变成一种人化的、用来满足人的需要的“为我之物”。但是,在“物与人的动态的,对立统一中,它们互为对方的变压器而起作用, … 当人赋予物以意义时,也就同时把自己的否定性力量转嫁给了物,让其渗透于物中,并转化为一种破坏力量。” [12] 比如机器的发明使人成为机器的奴隶,社会发展的工业化把人固定在生产的环节上,成为失去了主体的、被操纵的、机械化的部分。

  因此,萨特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与马克思主义毫无共同之处的小资产阶级悲观主义思潮。他从匮乏概念开始研究人的需要,但却背离了唯物主义;他研究了人的劳动,但却把劳动看作是与人的本质无关的活动;他谈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却看不到历史是在进步着的;他对人的异化感到沮丧,但却找不到人类摆脱异化的出路……

  总之,萨特的匮乏概念是从属于他的抽象人本主义哲学的,在他那里,我们看到的只是受匮乏支配的抽象的人,无论在什么社会形态下,都是人反对匮乏的斗争,或由于匮乏引起的人与人的斗争,他无法解释为什么在历史上经常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一方面是穷奢极欲,另一方面却存在着饥馁和饿殍。也就是说,萨特虽然自以为是马克思主义者,但他并不懂得是由于私有制度造成了匮乏,而不是匮乏造成了人与人的全面敌对关系,所以萨特从匮乏概念引发出的关于人和历史的结论都是错误的。

  存在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把孤立的个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当做最真实的存在,并作为其全部哲学的出发点。存在主义自称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的哲学。存在主义超出了单纯的哲学范围,波及西方社会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文学艺术方面的影响尤为突出。

在线客服:

无忧期刊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专业发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