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如何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摘要]通过信息技术建构起来的新媒体综合了电视、广播和报刊等传统传播媒介的信息传播功能。一方面容纳了海量信息,另一方面也为海量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技术条件。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实现了人类传播方式的更新,产生了新媒体。新媒体包括“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网络、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数字电视、数字电影、手机短信、移动电视、桌面视窗、触摸媒体等”。新媒体呈现出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显著特征,并由此深刻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新媒体的主要特点
(一)传播的即时性与互动性
新媒体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并借助网络空间和数字化手段,摆脱了传统媒体定期、定时发布信息的固有形式,缩短了信息制作周期,把信息源、信息和受众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受众随时随地接受或发布信息创造了条件,新媒体具有即时性。在传统媒体环境下,信息发布者和受众之间的互动往往受到时间、空间和技术的限制,而新媒体突破了这些限制,促进多元传播主体的产生,为传播互动创造了最直接的条件,新媒体具有互动性。
(二)信息的海量性与共享性
新媒体因此而成为了一个新的社会交往空间。活跃在这个社会交往空间里的受众表达着自身对信息的不同需求,从而寻求精神、思维和情感等方面的满足。与此同时,新媒体作为一个开放的世界,打破了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不同意识形态人们之间的距离,使得传播途径多元化,让每个受众都获得了平等获取和享受网络资源的机会。
(三)交流的个性化与群体化
新媒体的即时性和互动性创造了多元化传播主体。每一个信息传播者和受众在虚拟身份的掩饰下,通过提供个性化信息、发表不同见解等,在新媒体交流场域中描绘和重塑自己,因而使其交流极具个性化。同时,新媒体形态的多样性,使得传播行为更加自由和灵活,媒体和受众之间的互动性更加明显,受众之间的横向联系加强,人们的讨论主题、兴趣、见解和观点等彼此连接。
二、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首先,新媒体有利于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视野。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固有的信息传播方式,改变了信息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路径,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概念,扩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场所,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重新审视教育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目标提供了新的视角。其次,新媒体有利于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信息的获取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在传统媒体环境下,只能在报纸杂志、书本和人们的生活经验中寻找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和素材。而新媒体的出现,大大拓宽了信息传播渠道,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所需的信息和素材,充实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再次,新媒体有利于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传统媒体有限的信息传播渠道和狭窄的信息传播范围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十分有限。而新媒体下形成的多元化传播主体和传播方式,以及“一对一”“一对多”的交流形态,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创了新途径。最后,新媒体有助于扩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当下,新媒体尤其是互联网和手机通信已经成为高校学生获取信息和进行沟通的主要渠道。借助新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也得以提升,能不断深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从而全面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二)消极影响
首先,新媒体消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内容与方式。在新媒体的海量信息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再单纯地呈现为文字和图片,而是以文字、声音和图像等信息的交融形式出现;其中,不仅有合法信息,还有非法信息和中性信息,各种信息鱼龙混杂。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内容,使其遭受不同传播主体的解构。在传统媒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主要是教育主体向教育客体的单向灌输,教育主体不关注教育客体的信息反馈,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缺乏平等。而由于新媒体提供了多元化的信息获取渠道,人们因此便不再局限于面对面的教育模式。其次,新媒体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思想混乱、价值迷失。新媒体为多元化的社会思潮、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传播、扩散和渗透提供了平台。这就使得知识结构尚不完善、心理发展尚不完全成熟、价值观念尚未定型和缺乏社会阅历与理性判断能力的大学生容易受到误导。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心态的淡漠性”“思想政治动机的功利性”“思想政治心理的软弱性”“思想政治行为的不稳定性”和“自我意识的至上性”,使他们极易受到新媒体环境的不良影响。最后,新媒体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本与难度增加。受新媒体的影响,不同国家、地区以及不同阶层之间的意识形态与思想观念不断碰撞冲突,超量信息和信息污染,信息的自由、个性化传播以及获取信息的即时化,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变得日趋复杂。教育者的思想观念受到冲击,使其教育权威弱化;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人格也受到新媒体信息的误导,从而阻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常开展。
三、新媒体环境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向
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灵魂。在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主体化、立体化、差异化和隐性化”的发展趋势。因此,要把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行动指南,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国内国际形势、探究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背后的本质。并深入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把握新媒体传播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大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总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向。
第二,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价值追求。新媒体情境下的信息和素材是多元而分散的,而思想政治教育针对学生的不同成长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和目标。因此,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整合信息和素材,并围绕这一主题创设不同的教育情境,通过不同的教育方法和策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价值认同是认知主体的知、情、信、意、行在更高水平和层次上的协调。”因此,作为价值认同过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应坚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价值追求,以应对时代不良风气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干扰。
第三,坚持以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为核心。要通过翔实的史料,全面深刻阐释民族精神,让中华民族的苦难史、奋斗史和发展史进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以摒除历史虚无主义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干扰。要通过真实的案例深入诠释时代精神,让大学生认识、了解时代脉搏和把握时代脉搏,鼓励其投身时代潮流中,对社会与国家建设做出贡献,在改革创新实践中实现自身价值。
(二)坚持继承与发展的统一,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形式
首先,坚持继承与发展的统一,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虽然新媒体在现代社会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传统媒体对受众的影响并没有因此而消失。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因新媒体的出现而无视传统媒体下构建起的教育内容,要以新视角重新审视高校旧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发掘其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通过新媒体赋予这些内容以新的呈现方式。
其次,坚持继承与发展的统一,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一方面,要把“长期实践中那些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继续坚持下来”;另一方面,要从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角度,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探索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式。一是要充分利用报纸和杂志的传播优势,利用出版发行时间较长的特点,引导公众理性探讨大学生思想状况,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追求。二要利用好高校课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三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和传播渠道,开设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校园论坛、博客、微博和手机报等,增进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对象的互动,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首先,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建立基础。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存在价值冲突和主流价值缺失的现象。应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继续坚持高校“两课”主阵地优势,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要把思想政治课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心理健康教育课、公民意识教育课结合起来,以先进的理论丰富大学生的头脑,并选择适当的时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从而实现主流价值的广泛认同。
其次,大力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课,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课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与劳动实践、“学雷锋”实践、专业实习、志愿服务等结合起来,并把考核结果计入学分,以评选和表彰先进集体与个人等方式为引导,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具针对性,切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下一篇: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