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省心的选择!—— 无忧期刊网
帮助中心
期刊发表
您的位置: 主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正文

探讨如何引导小学生利用老师的板书学习

作者: 来源: 日期:2014-09-25 19:50人气:

  教师板书的效果最终体现在学生如何利用好板书进行学习上,也就是说要看学生能否充分利用教师的板书从中更快地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如何引导小学生利用好老师的板书进行学习呢?

  一、引导学生学习老师的书写笔法

  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老师的板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书写能力。小学生正处于识字、认字的阶段,老师的板书具有示范和引导作用,同时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精心设计的板书,能使学生赏心悦目、兴趣盎然、活化知识,对知识加深理解、加深记忆,是提高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手段。

  二、引导学生学习老师板书的方式方法

  教师板书的语言确切、精当、言简意明、一目了然,给人以凝炼之感,能起到“画龙点睛”、指点引路的作用。老师的板书正是边教边作的记录,是抓要点、理思路的范例,要求学生用好老师的板书就得要求学生学习老师板书的方式方法,在独立阅读和思考的时候,在纸上边阅读边思考边作“纸书”,来提高阅读和思考的效率。

  教师的板书内容是通过精心设计的,达到了科学、精炼、好懂、易记的要求。要使学生能利用好老师的板书学习,必须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进行。因此,要特别注意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注重课堂预习,并教给学生课前预习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在预习时首先做到认真读课文,边读边动笔在书上批点勾画,把生字、生词、重要词、重点句段画下来。

  三、鼓励学生敢于质疑、补充老师板书

  课堂教学中,改变教师一人板书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看重让学生自己学习课文、自己补充板书,并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题,启动学生的思维,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自然也就加深了。一堂课的板书是对该堂课讲述内容的浓缩,是一个完整系统,学生在课后利用板书的章、节、目、条、款进行归纳小结,能收到再现知识、加深理解、强化记忆的效果。

  四、指导学生扎实用好老师的板书学习课文

  让学生学习老师的板书,除了老师边教边板书边让学生理解以外,适当的时候——特别是板书内容已构成一个相对整体的时候,可以指导学生围绕板书作一些复述、答问、补写等等练习。如《草船借箭》一课,讲的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假借商议军事来为难和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巧妙地用草船向曹操“借”得十万枝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扣住题眼“借”字,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设计说明:

  1、以文章题眼“借”为突破口导出纵向思路“为何借 →怎样借→结果”,这样既分散了教学难度,又放缓了教学坡度,还使文章叙述的线索一目了然。

  2、“嫉妒→斗智→自叹不如”准确地概括了故事的经过,便于学生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这样既突出了本课重点,又突出了本课难点。

  3、本板书以箭为突破口,使得周瑜、诸葛亮这两个人物形象对比鲜明。学生从我的板书中学习《草船借箭》,就会了解这件事的前因后果,知道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神机妙算,教给学生做人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学习“草船借箭”的根本原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其次让学生自学这件事的最终结果(周瑜自叹不如诸葛亮),最后激疑:周瑜为什么会发生思想转变呢?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主要内容。板书就是按照上述思路进行设计的。

  学生看到我的板书后就会做如下学习和思考:

  1、会找出本文中的主要人物:周瑜、诸葛亮。

  2、会找出“草船借箭”这件事情的前因及后果。根本原因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这件事的最终结果是周瑜自叹不如诸葛亮。

  3、会知晓周瑜思想发生转变的原因是草船借箭的成功。

  4、会理清事情发展的顺序:

  ①由板书“逼迫造箭”知道周瑜借假公事,逼迫诸葛亮造箭。

  ②由板书“承担”理会诸葛亮巧识阴谋,承担了造箭的任务。

  ③由板书“不给材料”明白周瑜暗中使坏,不给材料,故意延误期限。

  ④由板书“不要材料借箭”惊叹诸葛亮不要造箭材料,巧做安排。

  ⑤由板书“成功”佩服诸葛亮巧妙地利用天气、地形,了解曹操性格以及周密的安排,正好“借”了十万支箭。这样,全文的脉络就全部展示出来了。

  学生还可以在老师的板书上利用不同颜色的粉笔,以表示人物的对立及人物心理的变化。

  学生可以从上述板书中做如下练习:

  1、根据板书复述课文内容,背诵。

  2、让学生按板书顺序简单复述“借箭经过”。

  3、各段中层次的划分。

  4、让学生从板书的逐项内容分析中,了解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添加诸葛亮的特性。

  ①从“第三天四更大雾漫天”了解诸葛亮(时间选得好,天象算得准)是“知天文”的人;添加板书:知天文。

  ②从“顺水顺风”了解诸葛亮(想得周密、知水知风)是“晓地理”的人;添加板书:晓地理。

  ③从“鲁肃同去”了解诸葛亮(知鲁肃联合抗曹心诚,能够帮助做准备,并且不向周瑜吐真情)是“善知人”的人;添加板书:善知人。

  ④从“向曹操借箭”了解诸葛亮(知曹操用兵谨慎,只用箭射决不出兵)是“善知人”。添加板书:善知人。

  5、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什么?体现了作者什么思想?

  经过上述学习与思考,学生知晓蜀吴联军本当一致抗曹,可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就借口两军交战需要用箭,用十天造箭十万的诡计来暗算诸葛亮,而诸葛亮“挺有才干”,他神机妙算,结果成功地只用三天就借箭十多万,迫使周瑜仰天长叹、低头认输。我们读记叙事情发展的文章,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分清,能帮助我们理解课文,这是理解课文的一个重要方法;写类似的文章,也要注意写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才能使别人看得明白。这种练习既是从教学内容加深对老师板书的理解,又是从老师的板书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总之,教师心里有学生,一切为学生学习着想,这是指导学生学用好板书的前提。只有这样,课堂教学双边活动才会活跃起来,师授板书知识才会进入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线客服:

无忧期刊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专业发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