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如何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摘 要:正确的思想教育方式能改变学生不正确的想法,促其思想转变、端正学风。只有这样,教师的教学效果,才能事半功倍,得心应手,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所以如何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极为重要。老师是教学中管理者和引导者,是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所以我认为,做一个合格的老师应有一颗爱心,把自己真正融入学生中间,多理解学生,使学生信服老师,愿意把老师当作自己的好朋友,愿意与老师多方面地交流思想。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内容。多年的教学与班级管理工作实践,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在和谐的气氛之中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必须要有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
关键词:老师、学生、思想工作、爱心、耐心、责任心
说起学生的思想工作,不由得想起了陶行知事:奖你四块糖,当年陶行知先生任育才学校校长。一天,他看到一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逐将其制止,并责令他到校长室等候。陶先生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等候。陶先生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到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他:“这也是奖励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先生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着低下了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不愧是著名的教育家,仅用“四块糖”就达到了理想的教育效果。再反思自己的思想工作:千言万语、苦口婆心却收效其微;疾言厉色,甚至拳脚相加效果却适得其反。这是为什么呢?
陶行知的“奖你四块糖”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做好思想工作要做好“四块糖”的文章。“四块糖”上凝聚的是爱心、信任、平等、尊重、理解和宽容。
一、爱心和信任,是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首要条件
托尔斯泰说过:“一个教师如果只爱事业,他是一个好教师。一个教师如果只像父母那样爱孩子,他是一个比那种虽读过万卷书但既不爱事业也不爱孩子的教师更好一些的教师。而如果教师把对事业的爱和对学生的爱兼备于一身,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了。”这段话道出了热爱学生、热爱孩子对一名教师和一名完美的好教师的重要性。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更明确,更坚定。他反复强调,教师首先必须具备的品质就是爱孩子,就是热爱学生。他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一书的“前言”中庄重地写道“我生活中什么是重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地答道:爱孩子。”热爱孩子,有爱心是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前提,是热爱教育事业的基本条件。作为一个合格的老师应有一颗爱心,把自己真正融入学生中间,多理解学生,使学生信服老师,愿意把老师当作学生的好朋友,愿意与老师多方面地交流思想。
而和热爱孩子密切联系的是信任孩子,而信任孩子又与相信教育的力量和作用是分不开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牢固树立对孩子良好本质的信心和对正确教育力量的无限信心,教师的作用和教育的作用才有可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信任学生,是对自己思想工作的一种肯定。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信心,不信任他,则全部教育设想和教育、教学方式的准备安排全都是白搭,不会有任何效用。否则,纵有千言万语,也只是徒劳。
爱心,是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只有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爱心,体会到你的善意,学生才会向你敞开心扉,教师的一切工作才会是有效劳动。陶行知的“奖你四块糖”的教育方式之所以获得成功,是因为他用实际行动向学生显示了自己的一颗爱心和对学生的充分信任。这种“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方式,似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似微风拂面,煦暖可亲。真爱无痕,是陶先生这种思想教育方式的最好写照!
二、平等和尊重,是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坚实基础
教育学认为,学生的本质属性首先是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和人之间是平等的。从法制的角度讲,青少年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他们不仅享受一般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利,而且受到社会的特别保护。青少年也有受尊重的权利。青少年时期,如果他们的独立人格和独立地位被忽视,甚至被歧视,很容易引起他们的逆反情绪,在他们已存在逆反心理的情况下再去做他们的思想工作,效果恐怕会适得其反。而陶行知,作为一校之长,既没有领导的架子,也没有教育家的权威,他既摆平了自己的心态,也摆正了自己的位置,他把犯了错误的学生也真诚地当作人对待,尊重其人格,这自然就为进一步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开了“绿灯”。这样一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这样一种建立在平等和尊重基础之上的思想工作,焉有不成功之理?
三、理解和宽容,是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有力保障
理解万岁,是学生的共同呼声。只有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和学生沟通;只有理解学生,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才会找到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正确方法。缺乏理解,学生的思想工作就会失去保障。如何理解学生呢?首先要经常进行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其次,要经常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做到与学生同喜同悲。
理解了学生,就会做到宽容。宽容是一种美德。为师者宽容,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学生在宽容的环境里,才会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宽容不等于纵容,无关大是大非,无关道德品质的小缺点、小毛病,会使学生更显出自己的个性,切不可斤斤计较。对这些小缺点,为师者要有宽广的胸怀,要努力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而不是总去抓学生的“辫子”和“尾巴”;做到宽容,遇事要分情析理,忌把学生“一棍子打死”;做到宽容,要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可简单粗暴。
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陶先生的“理解”和“宽容”。面对“用砖头砸同学”的严重“错误”,陶先生不是盲目地处罚,对该生却是连奖四次。陶先生从该生身上挖掘出的不是条条“罪状”,而是遵守时间、尊重他人、有正义感、善于改过等优良品质。这样的理解和宽容,恐怕会让那位男生终生难忘,受益终生。
此外,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还要搞好充分的调查,不打无准备之战。陶先生为做好这场工作,事先准备了四块糖;为处理好这件事情,事先对情况做了了解。正是因为准备充分,所以工作圆满成功。我们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也要做好如下准备:1、要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2、要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3、要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4、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5、要了解学生的性格;6、要了解学生的交往情况等。
学生的思想工作繁琐复杂、千头万绪。但我们从事的是园丁的事业,面对的是祖国的花朵。因此,我们要平等、宽容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爱护他们、信任他们、理解他们。我们要时刻准备好“四块糖”,要时刻牢记陶行知先生的教诲:“创造新自己,创造新中国,创造新世界。”
四、与学生建立朋友关系
对学生有一份爱,再加上扎实努力的工作,与同学建立起了团结、亲密的师生之谊,那么他们有什么想法、要求就会主动找老师谈心,寻求帮助,同时老师也深入到他们中间,关心、了解每一个同学,师生关系融洽,严而有格,严而有情,班集体的总体成绩也就会有较大进步。事实证明,关爱学生,理解学生,主动的去做他们的一员,才能真正赢得他们的敬重,才能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的前进,才真正尽了一个老师应尽的职责。
1、课堂上要多些微笑。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能够从课堂教学中反映出来。如果学生怕答错问题被老师批评而不举手或站在那里有话不敢说,那么这常常是由于教师居高临下,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而造成的,这必然会妨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如果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多一些微笑,多几句鼓励的话语,主动与学生多进行沟通,坚持"无错原则",那么,课堂上必然会出现积极举手、各抒己见的场面。因此老师要面带微笑地上每一节课,不在课堂上批评学生,不用过多的时间处理不良问题,表扬激励的语言不离口。这种做法会使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关系融洽了。
2、遇事要有耐心。如果学生的不恰当行为较突出,那么就需要老师有耐心,付出较大的努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否则就会欲速不达。老师要研究青年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选择学生能够接受的教育方式对学生实施教育。只有让学生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育,才能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3、以情感投入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爱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老师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教诲。只有心心相印、情感交融的教育,才会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事业的基础和开始,教育的成功来源于对学生的最大热情。学生非常需要老师的爱,老师只有情感投入,把爱的甘泉洒向他们的心田,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使得学生对教师崇敬、信任和亲近,形成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
但是光有爱心还不够,作为一名老师还应该在学生心中树立威信,才能够管理好一个班级,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对教师提出的教育要求或批评意见采取什么态度,往往不是由教育内容决定的,而是首先看这个教师在他心目中是否具有威信。教师的威信,主要指教师所具有的一种自然性影响,他(她)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召力量。实践证明:教师的威信对教育效果会产生积极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赢得高度的威信后,就会受到学生特别的信任和依恋,学生也会产生一种倾向性的心理定势。这样,教与学会和谐协调,既有利于学生学,也有利于教师教。“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五、激发学生的情感
1、用爱激励学生。崇高的爱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充分利用教师形象的影响力激发学生的理智感、道德感和审美感。老师的一句话,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就像高明的琴师一样在学生的心弦上弹拨出动人的乐章。老师应当用自己言行一致、光明磊落的品质,对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态度去感染学生,身先士卒,身体力行,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先做到,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学生。同时,老师的爱应是公正的,一个班集体中品学兼优者有之,老师不应偏信偏爱;品学均差者有之,老师不能冷淡歧视。否则受冷淡遭歧视的学生会自暴自弃,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从而拒绝接受教育。
2、用爱温暖学生。老师一要关心学生成长,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和文明习惯,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做人。二要多给学生讲做人的道理,讲为人处事的原则,使学生"悟"出做一个高尚人需要具有良好的品德,注意引导使学生获得健康的心理。三要多与学生谈心、交心,做学生的知心人,你只有让学生充分信任你,才能了解学生心中的"结",才能排解学生的不良情绪,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四要从生活中多关心学生,体贴学生,想办法解决学生生活上的困难。如学生生病后,我总能把学生的冷暖挂在心头,与班上的同学一道照顾他,使学生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班集体的温暖。
3、用爱鞭策学生。真心爱护教育对象,就必然要严格要求,没有原则的爱是偏爱溺爱,过分的严厉便缺乏情感的交融。因此,老师对学生要求要适度、合乎情理。严格要求学生应以充分尊重学生为基穿老师对学生的严格管理是必要的,但若在批评教育时讽刺、挖苦甚至辱骂、体罚,这与严格要求是格格不入的。批评应是善意的,特别是对屡犯错误的同学,应进行恰当的批评,春雨润物细无声嘛!总之,批评的艺术应是严格与善良的圆满结合。学生对老师的批评,感受到的不仅是合乎情理的严格,而且是充满人情味的关切。
从总体上说,老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型关系,老师要从"独奏者"过渡到"伴奏者",从此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探求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应特别重视师生关系,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要严出于爱,爱寓于严,严而不凶,宽而不松,严在当严处,宽在当宽处,一分严格之水,再掺上九分感情之蜜,才能酿成教育的甘露。
参考文献:
[1]刘集华,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2).
[2]范静,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 .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
[3]韩金山,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 .理论界,2005,(5).
[4]期刊论文,浅论思想政治工作与管理一体化的实现--浅论—2006(6)
[5]周晓波,新形势下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体会,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9.
[6]邢志国,运用心理学原理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国科技信息,2006.
下一篇:刍议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