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学学生表现力提升教学策略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日期:2020-08-27 08:40人气:
【摘要】结合高校舞蹈课程教学特点,对学生舞蹈表现力的提升进行探究。总结当前高校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旨在通过各项影响因素的分析,关注学生的舞蹈表现力,以充分满足高校舞蹈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学;学生;表现力
在新课程教育背景下,高校舞蹈教学不仅将专业人才培养作为核心,也更注重学生的舞蹈表现能力,在这种环境下,教师应该及时发现舞蹈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各项教育方法的整合以及教学模式的创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他们的舞蹈表现力,展现综合性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的价值。但是,在高校舞蹈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缺少创新等问题,若这些限制因素不能有效解决,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高校舞蹈专业教师应该及时掌握影响因素,结合学生舞蹈表现力的特点,创新课程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为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提供支持。
一、舞蹈表现力
(一)舞蹈表现力概述所谓舞蹈表现力,是指表演者对整体动作及自身情感的表达。对于舞蹈专业的学生而言,在舞蹈学习中,不仅要掌握舞蹈动作,也要在舞蹈中增强自身的表现力,通过动作与情感,加深观众对舞蹈内容的理解,以展现舞蹈艺术所传达的价值。高校舞蹈教育中,学生舞蹈表现因素有三个。第一,人文素养。由于舞蹈的艺术形式相对多样,不同地区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舞蹈形式都具有个性化特征,在舞蹈发展以及文化传承中,通过多民族文化的融入,可以丰富舞蹈艺术的内涵,也可以使高校学生在舞蹈学习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为舞蹈教学的创新以及舞蹈动作的展现提供支持。第二,自身素质。由于舞蹈具有明显的艺术性,学生在舞蹈表现中,可以通过身体素养以及肢体动作的协调,增强其表现能力,而且也能表现出舞蹈的内涵。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养,提升学生的表现能力。第三,艺术素养。结合高校舞蹈课程的教学特点,学生在舞蹈表现力的强化过程中,可以不断增强自身的艺术素养。如,在舞蹈动作探究中,通过音乐的融入,可以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以及理解能力,使学生在动作表达中展现出自身的基本素养,以实现高校舞蹈课程教学以及学生舞蹈表现力增强的目的[1]。
(二)提高学生舞蹈表现力的重要性针对高校舞蹈课程教学的特点,提高学生舞蹈表现力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舞蹈表现力是衡量学生能力的标准。高校舞蹈专业教学中,通过学生表现力的提升,可以丰富舞蹈动作的语言内涵,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表达自身的情感,提高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第二,舞蹈表现力是舞蹈精神传达的核心,学生在舞蹈表现力提升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保证舞蹈动作的标准,也能够丰富舞蹈情感的表达,提高舞蹈动作的表现能力,实现创新性、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目的。
二、影响高校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因素
(一)先天影响因素从高校舞蹈课程的教学现状来看,先天条件对学生技能的影响是较为重要的。对于高校舞蹈专业的一些学生而言,他们可以轻松掌握舞蹈节奏及舞蹈动作,也就是说,这类学生具有较为明显的舞蹈表现能力。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缺少先天条件,在舞蹈动作以及情感表达方面稍显不足。因此,在高校舞蹈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一点,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构建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2]。
(二)后天影响因素所谓后天影响因素,主要是指家庭环境、教育方式、自身水平以及教学状况等,其中任何一项没有达到要求,都会影响到学生的舞蹈表现能力。例如,学生在舞蹈学习中,若教师营造了浓厚的舞蹈情景,且教师的专业素养较强,学生通过系统学习及探究,舞蹈表现能力也就会越来越强。因此可以发现,在高校舞蹈课程教学中,教师的引导是较为重要的,教师应该根据自身的水平创新教学环境,以丰富学生的舞蹈艺术知识,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能力。
三、高校舞蹈教学中提升学生舞蹈表现力的教学策略
(一)增强学生的舞蹈理论素养在高校舞蹈课程教学创新中,为了增强学生的舞蹈表现力,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理论素养的培养。一些学生认为舞蹈是一种技能,只注重对舞蹈动作的学习,缺乏对舞蹈理论的认识,从而影响了他们的舞蹈表现力。因此,舞蹈教师应该及时认清这一问题,提高学生对舞蹈理论的认识。第一,舞蹈教师应该根据舞蹈动作的组合特点,引导学生仔细分析特定的舞蹈动作所表现的理念,学生在细致、形象的知识学习中,可以深刻感知舞蹈动作的表达形式。因此,在高校舞蹈课程的教学中,通过提升学生的表现能力,丰富舞蹈动作的语言内涵,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表达自身的情感,提高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第二,在学生舞蹈理论知识强化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增强不同层次学生对舞蹈专业知识的认识。例如,在舞蹈课程专业知识教学中,教师应该提高学生的舞蹈实践及理论能力,使学生更深入掌握舞蹈动作的表现形式,为高校舞蹈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支持[3]。
(二)创新舞蹈基本功的训练方法高校舞蹈课程教学中,学生舞蹈表现力的提升是较为重要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舞蹈基本功的培养,使学生的身体力量、平衡能力以及协调能力等得到全面提升,强化学生的舞蹈表现力。通常情况下,在学生舞蹈基本功的训练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舞蹈基本功的重要性,将其作为提升舞蹈表现力的基础,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舞蹈素养。第二,在舞蹈基本功训练中,学生应该深入研究舞蹈作品,将舞蹈情感与舞蹈动作进行融合,丰富舞蹈表现力,提高舞蹈作品的艺术价值。第三,在学生舞蹈基本功训练中,教师也应该注重对学生二度创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可以利用自己对舞蹈动作的理解进行二度创作,全面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激发学生的舞蹈表现力,满足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例如,在学习舞蹈作品《父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视频,通过对舞者动作、眼神的分析,进行舞蹈的二度创作,学生在二度创作中,会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并进行舞蹈动作的创新以及情感的融入,增强舞蹈的表现力[4]。
(三)培养学生对舞蹈动作的想象能力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舞蹈想象力的培养,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舞蹈表现力。第一,高校舞蹈专业教师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对舞蹈动作的想象力,应该引导学生在舞蹈动作展示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以增强舞蹈动作的表现能力,为学生审美意识的提升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支持。第二,由于学生实践经验较少,舞蹈创新意识缺乏,所以,教师需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针对某一舞蹈主题,要求学生进行小组互动,学生通过互动学习以及主动分析,会深入掌握舞蹈动作与情感的表达,全面提高舞蹈课程教学的质量。第三,针对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难以接触到舞蹈角色的问题,教师可以主动搜索资源,通过文字介绍、视频播放等,提高学生对舞蹈角色的认识,满足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
(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结合高校舞蹈课程的教学特点,在提高学生舞蹈表现力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第一,通过教学活动及生活实践,提高学生的舞蹈综合素养。在舞蹈课堂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利用自身的情感以及舞蹈技巧进行创作,也就是说,提高学生的舞蹈想象力是较为重要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将舞蹈课程与生活实践相融合,拓宽学生的视野,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第二,在舞蹈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生活素材引导学生创作舞蹈动作,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例如,舞蹈作品《牧马舞》,描写的是牧马青年在蒙古大草原追赶烈驹的过程,每个舞蹈动作都是创作者长期观察的结果,学生在学习该类舞蹈动作时,可以进行舞蹈情感分析,在动作创新的同时融入自己的情感,从而提升舞蹈综合表现能力。第三,通过音乐的融入,增强学生的思想意识,使学生在音乐风格、音乐旋律的引导下,充分展现自身的思想素养,为学生音乐内涵以及舞蹈表现力的提升提供支持[5]。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校舞蹈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针对课程教学的特点,认识到提高学生舞蹈表现力的重要性,及时分析当前舞蹈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各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创新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方案,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为当前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支持。一般情况下,高校教师在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中,应该强化学生的理论素养,注重学生的舞蹈基本功训练,丰富学生对舞蹈情感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充分满足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何冰.高校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情感表现力的策略研究[J].大众文艺,2019,(002):204-205.
[2]吴小涵.对高校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舞蹈表现力的思考[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No.137(4):44-45.
[3]陈紫葳.试论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对策[J].明日风尚,2017,(11):397-397.
[4]林友.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舞台表现力分析及培养策略[J].艺术科技,2017,(11):426+439.
[5]黄露斯.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舞蹈表现力提升策略的研究[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13(04):94-97.
作者:邵帅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上一篇:小学音乐课堂中舞蹈教学的重要性
下一篇:材料制备技术课程教学探究
下一篇:材料制备技术课程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