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PBL教育改革问题及对策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日期:2021-03-15 08:30人气:
摘要:PBL教育模式因其特有的优势,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符合国家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校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文章通过对PBL教育内涵的探讨,明晰PBL教育教学目标,阐述PBL教育模式优势,总结PBL教学中的5个关键点;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并结合高校教育实践,归纳高校PBL教育改革中的问题,挖掘高校PBL教育改革问题深层次原因,并以此为基础,探讨解决方案,促进我国高校教育改革工作的有效发展。
关键词:中国高校;PBL;教育改革;问题;对策
PBL(Project-Basedleaning)即:基于项目的学习,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以及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现实问题驱动课程的,致力于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育模式。广义上的PBL强调问题(不包含学校教育中的练习)在学习过程中的核心地位,将问题驱动当作学习的重要方面,本质上是一种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学习观念,早在原始社会时期,智人磨制石器等通过解决现实问题而产生的学习活动就是广义上PBL的表现。而狭义上的PBL特指起源于医学教学中,严格遵守巴罗斯系统化的标准结构与过程的教学程序,在学习范围上而言,狭义的PBL是一种学校教育中基于项目学习的、科学的、系统的、有目的的教学模式。
一、PBL教育模式研究
(一)PBL教育与教育改革PBL教育与传统填鸭式教育相比,具有多项优势。2008年沃克·莱利对接受传统教育的学生以及PBL教育的学生进行了跟踪研究,结果表明项目式学习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有着积极意义。研究显示,PBL教育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批判思维;PBL教育能加强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促进深入学习;PBL教育能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建立协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接受PBL教育的学生在高风险测试中表现更好,具有灵活的知识应用能力和科学的知识获取能力。目前,全国多数高校的工科专业都开始按照美国工程与技术认证委员会(ABET)制定的认证标准进行教育改革,PBL教育法非常适宜ABET的要求,其在综合能力培养方面的优势以及高效的学习方法已成为了高校工科专业教育改革的首要方向。
(二)PBL教育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PBL教育在国外发展起步早,影响范围广。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神经病教授Barrows便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提出了PBL教学模式,最开始只普遍应用于西医教育领域,随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发现学习理论的传播,PBL教育模式在学习技能培养和知识迁移能力方面的显著作用得到教育界的大力推崇,在对其教育模式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化之后,PBL教育模式已成功实施到经济学、设计学和心理学等众多领域。PBL教育在国内起步发展晚,受限因素多,影响范围小。我国从1990年代开始关注国外的PBL教育发展,如今,在学术界,对PBL教育研究的论文相对较少,且大部分仍然集中于西医学教育领域,通过对谷歌以及中国知网的相关论文检索,截止2020年6月,国外共有21104篇相关论文,国内则有3306篇,其中西医学教育占2000篇左右。同时,通过对国内PBL教育论文发表年份进行比较,发现PBL教育研究近10年在国内都呈上升趋势,涉及到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展,我国的PBL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
二、中国高校PBL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实践问题课程导向问题环节缺乏现实意义。PBL模式中,问题是课程驱动的主要因素,是学习的起点,它应该具有现实意义,能创造出一个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美国普渡大学《PBL跨学科期刊》的主编PeggyErtmer总结了项目式学习的5个关键:1.现实世界的联系(Real-WorldLearning),即提出一个现实问题来驱动课程;2.学习的核心(CoreToLearning),即强调学术严谨性,增设学习单元,重视学习内容;3.结构化协作(StructuredCollaboration),即任务标准化,组建学习小组,增强团队合作;4.学生驱动(StudentDriven),即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变,教师成为促进者,学生成为主动者;5.多方面评估(MultifacetedAssessment),即将评估贯穿于教学全过程,重视形成性评估于学生自我评估。这5个方面的完成度是评价项目式学习成功的关键,对于我国高校PBL教育改革问题的发现以及对策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当今世界,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巨大变革,日新月异的外部环境要求高校PBL教育应该紧跟时代发展,重视生产端现实。从德国工业4.0模式(F2C),即生产加工端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模式,再到如今直播电商去中心化,即生产端直接进入电商领域的未来社区电商模式,这些工业模式都表明,数据向生产端的渗透不仅能改变供需关系,重塑经济模式,更是未来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因此,高校PBL教育导向问题设置,应关注时代发展,重视现实意义,解决实际问题,探索前沿理论。课程学习单元缺乏学术严谨性。学习内容是PBL教育中教师最容易忽视的一项,它应该包括对新知识的归纳整理,在提出问题、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之后,教师应该加强学术性总结工作的开展,在如今的很多高校PBL教育中,普遍缺乏对学习单元的引导,这不利于学习成果下沉,不利于系统性知识结构的建构,不利于新旧知识间的自主转化,甚至会使得PBL教育不具备知识教育的基本功能,最终使其流于形式,徒有其表。课程评估体系单一。我国长期以来结果导向的教育期望,致使成绩和名次成为了课程评价中的重要标准,高校在PBL教育改革中应加强过程取向的课程评价,将学生在问题讨论、小组合作、课程开发等过程中的情况纳入评价范围之内,重视形成性评估,建立纵向评估标准,营造自我竞争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技能以及团队合作技能。同时,增设学生自我评估和小组成员互评以及组间互评等多元评价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二)学生个体差异学生个体化差异会导致结构化协作受阻。结构化协作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是小组合作,小组合作是PBL的核心。在汤丰林学者的论文《基于问题的学习与我国的教育现实》一文中,详细阐述了小组合作对每个成员的积极影响,但在研究中发现,小组通过讨论促使学生激活已有知识,而已有知识量间的碰撞往往能促进新知识的产生,从而体现小组合作在多层次解读问题以及多方面解决问题中的关键作用。然而,巨大的学生知识存量差异会使小组合作效率呈现指数型下降,知识存量大的学生无法成功激活知识,存量少的学生则跟不上团队讨论,这要求教师在PBL教学时应充分考量学生的个体差异情况,依循能力互补,水平相近的原则进行小组组建,同时,本在董永涛等学者的论文《PBL教学法典型案例分析》中,作者也通过对自己所在班级的同学进行PBL教学对比实验,得出了学生水平差异会影响小组合作的结论。学生个体化差异会导致学生驱动不足。受传统教育影响,高校学生普遍缺乏自主学习能力,而进一步研究则表明学生基础知识差异会影响PBL教育的实施情况,班级内学生明显的个体化差异会导致学生驱动不足。潘龙瑞曾在各高校对PBL教学法和LBL教学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教学法对学生的学科基础要求不同,基础较好的学生更适合PBL教学法。基础差的同学知识迁移能力弱,适应能力差,自主学习积极性不足,采用PBL教学法将进一步打击基础差的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热情,这要求各高校在进行PBL教育改革的同时,应细化教育工作层次,依据学生基础知识水平适当分配PBL及LBL教学比重,循序渐进,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资源匮乏师资资源不足是导致中国PBL教育改革问题的重要因素。我国高校师资资源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数量不足,二是教师PBL教育技能培训不足。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2020年高考报考人数就为1071万人,而根据2004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全国各类高等学院共有专任教师94.4万人(近年没有重新统计),相对于庞大的学生群体,我国高校教师的数量远远不足,而PBL教育更偏向于小班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更多的互动与交流,因此,高校教师的数量不足严重影响了高校的PBL教育改革。另一方面,我国区域发展不均衡导致许多地区的教育资金不足,无法提供PBL教师技能素质培训,教师缺乏现代化教学手段,PBL教育改革便成了无稽之谈,高校PBL教育改革,应该首要解决师资资源不足的问题。优质教育资源缺失是中国PBL教育改革面临的巨大障碍。PBL教育模式不仅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有严格要求,也对多媒体课堂、小班授课教室、团队交流空间、图书信息资源、其他教具资源等有很高的标准,而我国优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大量资源向特定高校倾斜导致了国内大量“双非”院校不具备PBL教育改革的硬件设施与软件资源,致使大量学生无法参与国家高校教育改革中来,使得PBL教育永远都是理论知识而非实践真知,我国应加大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力度,促进高校PBL教育改革的健康发展。
三、中国高校PBL教育改革对策
(一)支持教师技能培训教师是PBL教育模式的核心,是确保PBL教育全过程顺利有效实施的关键,为解决PBL课程实践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高校应支持教师进行PBL理论培训,提升教师教学技能,保障PBL教学课堂的有效进行。在PBL课堂上,无论是问题设置中现实因素的巧妙融合,还是创建小组过程中的学生个体差异影响,学习单元的有效领导,甚至是评价环节的多元设置,都要求教师具有更开放的教学理念、更严谨的教学思维、更深厚的知识积累以及更广阔的学术视野,高校的PBL教育改革,应重视教师PBL技能的培训,通过召开PBL教育学术讲座,提供PBL教育技能培训名额,支持教师参加PBL教育学会等方式,提升高校教师的PBL教育素质。在我国大力推动素质教育和“双一流”高校建设的政策中,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中国发展日新月异的背景下,PBL教育法已成为推动高校教育改革,为国家输出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许多高校也对教师进行了培训,并积极推动课堂创新,为我国高校的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经验借鉴,例如,在一些高校,教师在克服传统教育中学生积极性不足的过程中,创新“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将课堂内容转化为现实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在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同时推动教师的教学方法革新,为高校教育改革带来了活力,也为PBL教育在高校的科学发展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二)增设PBL过渡课程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区域教育资源投入不均衡等客观因素,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个体差异逐渐扩大,综合能力发展不均衡,大量高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对PBL教育模式不适应,PBL教育改革成效不佳。为此,高校应增设PBL过渡课程,将学生按照已有知识储备进行分类,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PBL教育设计,再以年级划分,逐步增加PBL教育课程,以规避学生个体差异带来的不良影响,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适应PBL教学模式,促进高校PBL教育的专业化、细致化、成长式发展。
结论
高校PBL教育改革是实践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PBL教育模式更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学习技能提升、批判创新思维训练、团队合作能力培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高校实践过程中,应加大对师资资源的投入,重视教师PBL教育培训,有效保障PBL教学课堂各环节实施的效率,同时,正视我国教育现实,做好PBL过渡课程建设,引导学生适应PBL教育模式,促进高校PBL教育改革工作下沉,从而推动高校PBL教育改革工作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建伟.基于问题式学习[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03):55-60+73.
[2]汤丰林,申继亮.基于问题的学习与我国的教育现实[J].比较教育研究,2005(01):73-77.
[3]董永涛,赵波,杨曼,高飞.PBL教学法典型案例分析[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29(02):178-181.
作者:霍楷 罗雯 单位:东北大学
上一篇:谈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就业能力
下一篇:谈高校钢琴教育学生鉴赏能力培养
下一篇:谈高校钢琴教育学生鉴赏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