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省心的选择!—— 无忧期刊网
帮助中心
期刊发表
您的位置: 主页 > 论文范文 > 文史论文 > 正文

从汶川地震的央视报道探讨政治传播方式

作者: 来源: 日期:2014-09-25 20:19人气:

  摘要: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中央电视台反应迅速,及时作出准 确、全面、客观的报道,从报道效果来看,中国媒体面对突发事件的政治传播日渐成熟,发挥了较好的媒体宣传和 舆论引导作用。本文系统的分析了央视对汶川地震报道的特点,并阐述了突发事件中政府、媒体和公众三者的互 动。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政治传播会更加紧跟时代步伐.

  关键词:汶川地震;央视报道;政治传播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 里氏8.0级特大地震,中央电视台反应迅速,迅速派遣 记者、摄像前往灾区,此次报道中中央电视台力求客 观、高效、透明,起到了很好的舆论引导作用。5月12 日,新闻频道在地震发生后32分钟首发新闻,52分钟 后即推出直播特别节目《关注汶川地震》,从5月12日 15:20-5月13日20:00,节目跨度超过26小时,以“同 一主题不间断播出”,对白天和午夜时段实施了直播 全覆盖“。其中,自5月12日22:00起,综合频道还与新 闻频道实现了同步并机播出。直播节目首播新闻200 余条次,成为国内外新闻媒体获取震区新闻的主要信 息源。直播报道第一时间满足了观众的信息需求,并 及时进行权威发布,对于地震的流言及时辟谣,稳定 了人心。” ① 这一次对地震的报道,我们可以看出中央 电视台在对突发事件的电视新闻报道和政治传播方 面已经成熟.

  一、突发公共事件与政治传播 汶川地震属于突发公共事件,突发公共事件是指 “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 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 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 类:(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 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 等。(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 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 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 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 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 的事件。(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 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

  ② 所谓政治传播,从其字面意义上来说,就是指政治 信息的传播。广义的政治传播不仅包括大众媒介参 与的政治信息的传播,而且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渠道 对政治信息的传播。狭义的政治传播是指大众媒介 产生以后政治信息的传播,也就是大众传媒产生以后 政府和公众之间进行的政治信息的传递和反馈“,政治 传播是政治家、新闻媒体和公众之间有关信息传递的 一个交互式的过程。” ③ 大众传媒出现之后,政治传播从 内容到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而一般意义上 的政治传播指的是狭义的政治传播,也即大众传媒参 与的政治信息的传播。政治传播可以定义为,一定的政治传播主体(民众、政治家、政府或政治组织)运用有 意义的符号,通过大众媒介与政治传播的对象之间进 行的政治信息的传递、接受、反馈的行为和过程。政 治传播者一般通过多通道、多媒体、多符号传播政治 信息,来推动政治过程,影响受传者的态度与行为.

  一旦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大众媒体的信息传播发 挥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之 时,公众处于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状态,紧张、恐慌会引 起严重的后果,及时准确的信息传播有利于让民众了 解事态的发展,稳定民心,引导正确的社会舆论.

  大众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信息传播,很大一 部分是政治信息的传播,特别是在以政府为主导,大 众传媒是政府和执政党的喉舌,国家对媒体和舆论实 施严格的控制的情况下,政府占有权威的信息源。报 道什么、报道多少取决于政府公开什么、公开多少;以 及政府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做了些什么,采取了 什么行动,这些都属于政治信息传播的范畴。因此, 媒体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对事态的发展、大众舆论 的引导以及政府形象的塑造都有重大的意义.

  二、央视对汶川地震报道的特点 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大众传播媒体的运作机制和 危机应变能力就受到严峻考验。从央视对汶川地震 这一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窥一斑而见全豹,从中可 以看出当前媒体对突发事件的政治传播的特点: 1.迅速实效 迅速实效是突发事件报道的生命,是突发事件新 闻价值得以凸显的主要原因,是衡量突发事件报道水 平的重要标志,是民众掌握信息的平台,是争夺受众 的关键所在。虽说中央电视台自2003年伊拉克战争 现场直播以来,现场直播已经成为一种应对突发事件 的常规性工作机制,但很少有能这么快的.

  12日汶川地震发生在14点28分,新华网在18分 钟后即5月12日14点46分29秒发布消息。15:00,中 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整点新闻头条报道地震消息,在与 国家地震局保持紧密联系的同时,及时介绍地震后当 地百姓生活秩序、交通及市政设施等状况,并不断递 进更新来自震区的最新消息。此间,新闻频道将15: 00整点新闻版面顺延至16:00,推出直播特别节目,深 入关注震情。在当地通讯严重受阻的情况下,新闻频 道第一时间播发成都现场最新画面.

  ④ 央视在15时播出的第一条与灾情相关的新闻,距 离地震发生只有32分钟。随后,在经过仅20分钟的 准备后,15点20分开始,央视一套和新闻频道取消原有节目,开始直播特别节目《关注汶川地震》,此时距 离地震发生只有52分钟。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 央视一套和新闻频道已经正式启动了24小时直播,打 破了原有的节目板块,形成全天候播出的“"抗震救灾、 众志成城“"特别节目,并以播报、访谈、连线等形式,同 时借助画面、图像等手段不间断地向观众提供灾情信 息,呈现政府与民众齐心协力抗震救灾的场景.

  ⑤ 同时,第一批赶赴灾区的记者已经启程甚至亲临 一线,以高效的报道在第一时间把灾情传达给观众.

  在******总理乘坐的飞机降落成都10余分钟后《,温 家宝总理赶赴四川灾区在专机上发表重要讲话》就在 央视当晚的《新闻联播》节目中及时播出了,准确传达 了中央对救灾工作的指示,影响全国.

  汶川大地震后,中央电视台迅速启动抗震救灾报 道应急机制,全方位、高密度地展开抗震救灾报道,及 时发布灾情权威信息,全面反映救灾工作进展,大力 报道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亲切关怀,报道灾 区各部门抗灾救灾的措施成效,生动反映抗灾救灾中 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广泛报道各地区各部门支援帮 助受灾地区的感人事迹。央视如此高的工作效率使 许多重要资讯得以在第一时间报道,使公众在第一时 间了解灾情信息,为政府立即开展抗震救灾指挥工作 提供了可靠的平台保障,也帮助政府掌握了灾情发布 的话语权和主导权.

  2.公开透明 对媒体而言,重大突发事件尤其是对灾难性事件 的公开报道,一直处于相对被动的状态。很多突发事 件的报道,要么语焉不详,闪烁其词,没有公众想获知 的信息;要么言不及要,避重就轻,不披露大众关注的 核心内容。在当代中国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对 灾难报道的控制是比较严格的,灾难发生后的责任主 体与传播主体都把灾难当成所谓的“"负面新闻“"而刻意 回避,也许只是几句话的一个通报,群众想知道的往 往听不着,群众很难从媒体了解灾情的最新情况。像 1976年唐山大地震死亡24万多人的事实,直到事隔三 年之后的1979年底才首次披露。经过几十年的努力, 特别是2003年非典事件的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 府信息公开条例》终于在2008年5月1日正式施行.

  这次报道空前的透明,媒体对信息的公开程度是 大幅度的。报道中,媒体公开的信息很广泛:随时发 布死亡人数,实时播出救灾的进展情况,及时通报救 援队伍情况和中央的最新部署,公布救灾款项的信 息,公布灾区急需物资情况和数量,关注幸存者的生活情况和受伤者的救治情况......在新闻中,不掩饰、不 夸大地播报死者数目、伤者数目、城市损毁程度、遇到 的困难及救援进展程度等等.

  另外,从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起,国务院 新闻办、四川省政府每天举行一场新闻发布会,分别 邀请政府职能部门的有关负责人以及有关领域的专 家,发布灾情震情及救灾动态信息,公开回答中外记 者的现场提问,而且对每场新闻发布会都进行现场直 播,不遮掩,不回避,真实而公开,透明而权威。葡萄 牙《快报》在《另一个中国》一文中高度称赞中国媒体 对灾情报道公开、透明,并说“这次地震检验了中国领 导层的能力”.

  3.全面持续 中央电视台对汶川地震的报道形式多样、内容丰 富。有反映震情灾情、死亡人数的即时消息,有反映 抗震救灾感人场面的通讯、特写,有报道抗震防震、卫 生防疫基本知识的介绍,有现场采访,有连线访谈,有 重点新闻节目,也有全频道整体直播。在直播初期, 央视的报道集中在报告最新消息、救人救命上,以满 足公众对信息的需要。从16日开始,央视对地震的直 播进入突发事件的常规报道阶段,报道的主题逐渐向 防疫、灾民安置等议题过渡.

  中文国际频道开设的《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 直播专题除整点新闻追踪最新动态外,重点围绕灾区 群众安置、灾区防疫等内容展开解读,有关专题重点 报道中国政府妥善安置灾区群众的不懈努力;英语、 法语、西班牙语国际频道编译播出《抗震救灾进行时》 等系列专题片,展示中国政府和军民上下一心、抗震 救灾,以及全国人民捐款捐物、支援灾区的感人事 迹。《科技博览》60分钟特别节目《灾后心理干预》,分 析灾害后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提供心理疏导的科学 方法和建议;《心理访谈》聚焦地震灾区开展的“"我要爱 “"心理援助行动,广泛传播心理救灾知识;《健康之路》 关注地震灾害后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社会与法频 道近期推出特别报道《抗震救灾进行时》播发第一线 消息,《今日说法》特别节目《和你在一起》、《道德观察》 特别节目《生命的救助》、《法治视界》特别节目《5·12 亲历者说》,《携起手来重建家园》和《向抗震救灾英 雄致敬》两部标语短片,以及《有你有我有家园》 抗震救灾公益广告等。同时,CCTV还十分重视发挥 新媒体的传播优势,CCTV.COM网站联合新浪、搜狐、 腾迅等各大门户网站第一时间引用CCTV的直播专 题信号,并专门推出了“"中国汶川抗震救灾网“",重点打造《寻亲问友》、《领养孤儿》等20多个版块,受到广泛 关注。据统计,5月12日至23日,央视网共发布新闻 15100条,图片6700张,视频6529条,时长约335小 时,推出的抗震救灾报道页面日均访问量达2.06亿页 次,最高达2.47亿页次.

  ⑥ 中央电视台24小时持续报道持续量大。四川汶 川大地震以来,中央电视台多个频道中断正常节目, 持续直播抗震救灾情况。截至5月20日,中央电视台 各频道推出的直播特别节目总时长达676小时,创电 视直播史纪录。其中,综合频道、新闻频道分别直播 151.5小时、156.5小时,中文、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国 际频道分别直播126小时、80小时、69小时、54小时, 经济频道直播25小时,科教频道、社会与法频道分别 直播7小时。此外,中央电视台播出新闻9330条、时 长258.5小时,播出专题节目78期、时长29.5小时.

  ⑦ 形式多样、全方位的报道,深度观察和分析的专 题节目,与动态信息高密度的播出规模互补,不仅满 足了受众实时的信息需求,也使人们对关注的热点有 了更为立体的认识,这一突发事件的政治传播做到空 前优秀.

  4.科学人性 在这次CCTV对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直播过程中, CCTV快速反应,确立了以“"综合“"型报道为主的整体 直播策略,在直播的过程中报道的核心是灾害,第二 个层次是受灾者的个体生命及国内外的援助,第三个 层次是专家解读、答疑释惑、心理疏导,第四个层次是 社会动员、卫生防疫、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和环境污 染等话题。这种直播的模式在于表情丰满,图层丰 富,信息传播及时立体,新闻语言的表情也更趋理性 化.

  在报道中,感性和理性的把握恰到好处。没有一 味地报道悲痛、哀伤和泪水,也没有过多地说教。极少 涉及财产损失方面的数据,所有数据都是与“人”密切 相关的,包括成功营救的人数、不幸死伤的人数、各地 救助捐款的数目,以及道路、通讯、电力等方面恢复的 数据。救灾报道和心理援助宣传相结合,更加科学和 人性化,体现了对生命的极大尊重和政府“以人为本” 的执政理念。《金融时报》在一篇社论中称,中国政府在 这次救灾中展现了对****的基本尊重.

  5.震撼感染 突发事件发生后往往会带给人们绝对震撼的感 觉。而利用先进的电视手段将震撼场面或更深层次 的内涵表现出来是电视相比广播和报纸的优势之一。一张张鲜活的图片,一幅幅冲击视觉的画面真实 可信,富余震撼效果.

  以“生命大营救”“、救灾快报”“、新闻特写”“、DV 回放”等形式及时播出的画面素材,以艺术的形式展 现了人文关怀。直播中插入救灾动感画面、中央领导 同期声、生动的现场声等,有效烘托了报道气氛。无 数民众被央视的报道感动得热泪长流,在感动中加入 到抗震救灾的行列中。央视的主持人赵普也在直播 之时,忍不住留下了泪水。这种感染力能通过电视媒 体这样一个“"图、文、声“"并茂的媒介传达出来,通过“"动 之以情“"的手法,有效地达到传播效果.

  正如国家民政部一位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所说, 这次救灾借助现代传播技术,使社会救助力量得到了 更好的凝聚,提升了救灾的整体水平。政府借助传媒 的力量,提升了人气,树立了威望.

  三、三者互动,实现良好的政治传播 央视对汶川地震的报道,给了我们许多的启发.

  从政治传播的含义中可以看出,在政治传播过程中有 三个主要因素,即政府、媒体和公众。政治传播是这 三个要素之间进行政治信息传播和反馈的过程。由 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决定,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就要 求这三者形成互动的三角关系,互相影响制约,发挥 各自优势,使事态向好的方面转化,实现良好的政治 传播,维护和提高政府形象.

  1.政府与媒体 (1)政府对媒体的控制与依赖 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恐慌、谣言、舆论压力等一系 列不利因素都会朝向政府,而媒体是把双刃剑,既能 “灭火”,也能“助燃”。所以“,危机突发期政府必须包 媒体管理纳入危机管理的范畴,在满足媒体信息需要 的同时实现危机管理的目标”.

  政府应采取公开与控制相结合的原则,为媒体提 供相应的新闻空间,把权威性信息及时通报给相关媒 体,满足媒体的需要,控制媒体发挥积极作用,降低媒 体的消极作用。我们国家建立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 度,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起到了及时向媒体通报信 息的作用。同时,政府也要依赖媒体向公众传递有力 的、也是政府希望向公众传递的信息。借助媒体有效 引导舆论,使政府的舆论导向与公众的舆论导向基础 趋于协调一致.

  (2)媒体对政府的支持与压力 在突发事件中,媒体的积极作用在于:按照传播 的自身规律,对突发事件进行实事求是的报道,及时传递信息,避免恐慌和恶化,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有 效引导舆论,正确树立政府形象。这些积极作用都会 对政府的决策和行动给予支持和宣传。而如果控制 不当,媒体也会产生一些消极作用,如夸大负面影响, 破坏公众情绪,瓦解社会心理防线,激起负面情绪,造 成人的精神松懈,危害社会稳定。这些消极作用都会 对政府造成一定的媒体压力,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 严重的后果。所以,政府与媒体要形成二者良好的互 动,政府要对媒体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媒体也要 发挥积极作用,确保对突发事件的正确报道和政府形 象的维护.

  2.媒体与公众 (1)媒体对公众的信息传播 在突发公共事件政治传播中媒体与公众关系上, 媒体占主导地位,媒体发布什么样的信息,怎样发布,直 接关系到公众接受到什么样的信息以及接受到多少 信息。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新闻媒体是公众获取危 机信息的基本渠道。如果媒体缺席或失语,公众则会 通过其他渠道获得信息,可能导致所获信息的不实或 片面,造成不良后果。所以,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媒体 要作出迅速及时的报道,做到不缺席,不隐瞒。注重 报道的真实性和导向性,做到客观、公正、积极,让真 相跑在谣言和恐慌的前面.

  (2)公众向媒体的信息反馈 突发事件发生后,公众可以向媒体提供大量的信 息反馈,包括事件之内的公众反馈事件发生时的真 实情况和事件之外的公众反馈急于了解的事件态 势。特别是处于事件之中的人民群众对于事件本身 可能有自己的看法,媒体及时将大众舆论反馈给政 府,对政府了解社情、民情可以起到积极作用。当人 民群众中存在有不满情绪时,媒体及时反馈这一信 息,政府可以据此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突发事件的影 响扩大.

  3.政府与公众 (1)政府给公众以信心 在突发事件发生期,由于信息的不透明和形势的 紧迫,公众的不信任很容易非理性的膨胀,政府的公 信力和政治认同最容易缺失。所以,政府必须树立强 势的政府形象,以理性的判断和果断的行动给公众以 信心。积极调动社会资源,全面抗击危机.

  (2)公众给政府以信任 公众在突发事件中,则要以理性的判断和分析甄 别来自各个渠道的信息,正确的对待事态的发展,充分信任和积极配合政府采取的对突发事件处理措施, 抗击恐惧,阻断谣传,凝聚力量,齐心合力,共同度过 危机.

  政府与公众的互动,在网络媒体出现后,达到了 极致。互联网为加强政府与公众的政治沟通提供了 方便,在危机事件发生期,政府可以借助网络公布事 件发展情况、宣传最新采取的行动措施;同时,借助互 联网的交互性,政府可以直接与公众对话,在网上就 某个措施或计划的实施与公众一起讨论听取公众的 意见,公众可以及时地发表看法,为政府决策出谋划 策,反应事件发展的情况、公众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 他们的所需所求。网络背景下的新型政治沟通都极 大地缩短了政府和公众之间的沟通距离,使双方的互 动更直接、更真实、更快捷、更多样,使得政府的形象 更具亲和力.

  从央视对汶川地震这一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中, 我们看到了中国媒体面对突发事件的政治传播有了 很多新的突破,打破了许多旧的传播模式,更加成熟 并逐渐趋于国际化。在突发事件发生期,政府、媒体 和公众三者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是政治传播顺利开 展、突发事件成功解决、政府形象塑造和维护的基础 和关键。

  参考文献:

  [1]高世屹.政府危机管理的传播学研究[M].济南,山东 人民出版社,2005.

  李元书.政治体系中的信息沟通--政治传播学的分 析视角[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

  周鸿铎.政治传播学概论[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5.

  邵培仁.政治传播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1.

  李宏,李民.传媒政治[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5.

  董传仪.危机管理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7.

  房宁,负杰.突发事件中的公共管理--“"非典“"之后的 反思[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秦德君.领导者公共形象管理--传媒政治时代领导 者公共形象的形塑、建构与传播[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5.

在线客服:

无忧期刊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专业发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