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建筑——丹尼尔•里伯斯金的设计思想解读论文
万麦
摘要:本文音乐论文从介绍建筑师里伯斯金的个人经历与感受入手,通过分析里伯斯金的经典建筑中音乐元素所起到的作用,来阐述音乐给建筑设计带来的能量。里伯斯金将建筑设计的情感与自身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从而设计出富有感情的振奋人心的建筑作品。
关键词:里伯斯金 音乐 建筑设计
一位音乐家,一位建筑师,一位哲学家,本是各自独立的个体,可是有谁能够吧它们集于一身?他,就是波兰籍建筑师,里伯斯金。2011年6月21日,里伯斯金获得了AIA颁发的荣誉奖章。历史上,获得该奖章的有, L•斯基德莫尔(1949),密斯凡德罗(1958),哈佛大学建筑系主任森俊子(Toshiko Mori)(2005)等。 里伯斯金的作品向来以能给人带来心灵上与精神上的神奇体验和巨大震撼见长,特别是他的博物馆设计备受青睐。他的主要设计有柏林的犹太人博物馆、美国旧金山犹太人博物馆、英国曼彻斯特帝国战争博物馆等。近年来的一些商业与住宅建筑又致力于绿色建筑与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从人文关怀到对自然的崇拜,里伯斯金的建筑处处体现了身为一名建筑师所具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1.0 里伯斯金设计思想的形成
1.1里伯斯金小传
丹尼尔•里伯斯金(Daniel Libeskind), 1946年出生于波兰一个纳粹大屠杀幸存者的犹太人家庭。他的双亲以及10名兄弟姐妹都经历过奥斯威辛集中营的迫害, 1959年,当时年仅13岁的里伯斯金跟随家人迁往以色列,以后又乘船移民美国,来到纽约。里伯斯金进入大学先学习音乐,后来转到建筑系。毕业后,里伯斯金以德国柏林为基地,组建了自己的建筑设计所。里伯斯金真正开始有作品问世是在1988年获得了“柏林博物馆竞赛”的第一名后,方案最终得以实施,即是今天所称的柏林犹太人博物馆。
1.2里伯斯金的“体验建筑”
因为对犹太民族的深刻理解而有了一系列的犹太人博物馆,因为对光的独特感情和喜好有了德国犹太人博物馆里的“虚空”空间和世贸遗址重建上的“光之楔”, 对于里伯斯金来说,不论是作为犹太民族的一员被迫迁徙流亡的记忆,亦或幼年时对音乐的深深迷恋与热爱,都深刻得印在他的脑海里,这些幼年时的经历与感受,转化成为一种内在的体验,直接转换为他对建筑空间的体验。因此,他在文化纪念性建筑中一直倡导从记忆和感情出发,关注人类知觉,运用空间来充分展现人类观念。他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向人们展示他的感受、他所感知的历史,以自己深沉强大的内心世界赢得建筑体验者的心。
2.0里伯斯金建筑中的音乐体验
2.1 里伯斯金的音乐之路
作为一个犹太人,里伯斯金从小就展露出特殊的音乐天赋和对数学与绘画的浓厚兴趣。作为音乐神童,他在青少年时期便获得了美国提供的奖学金,越过大洋学习音乐。1965年取得了美国国籍,在纽约成为职业演奏家。
对里伯斯金而言,音乐就像他幼年的犹太经历一样,最终变成建筑灵感的来源。在他看来,音乐和建筑之间有着内在的共性,它们都是最难想象的艺术:要从乐谱上的各种音符想象出音乐,从图纸上的各种线条想象出建筑,都是难度很大的事情。但是这并不妨碍把音乐引入建筑。建筑和音乐并不十分相似,有些甚至是对立的。建筑是有形的,音乐是无形的,建筑靠触摸和视觉,而音乐是软的,靠想象和听觉,建筑在空间上展开,音乐在时间上展开,但它们都来源于现实生活的触动和提炼。然而借由这种触动和提炼,将建筑和音乐两种媒介进行传达与转换,变成为像里伯斯金一样的建筑师所要追求的感官体验。
2.2、案例研究:犹太人博物馆中的音乐体验
柏林犹太人纪念馆的平面呈曲折蜿蜒状,馆内所有通道、墙壁、窗户都带有一定的角度,可以说没有一处是平直的。以此隐喻出犹太人在德国不同寻常的历史和所遭受的苦难。里伯斯金说,这座犹太博物馆的构思源于 “在线条与线条之间” ( between the lines) ,它们是两条包含着思想和构成关系的线条,借由“一个非理性的原型”:一系列三角形。他亲自考察柏林犹太人的生活遗迹、驱逐地点及逃亡路线后,在地图上描绘、连接得出的几何图形,这种图形,也恰好正是纳粹时期强迫犹太人佩带的六角的大卫之星的标志,最后“大卫之星”几度变易最终转化成建筑平面。
他的另一灵感,则来源于音乐家勋伯格未完成的三幕歌剧《摩西与亚伦》。歌剧《摩西与亚伦》(Moses und Aron)是著名的现代音乐作曲家——勋伯格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创作于1931—1932年间,此时正是犹太民族遭受有史以来最为深重灾难的黑暗前夜。因而,这部三幕歌剧有着非常深刻的历史寓意。由于希特勒上台,作曲家未能完成,致使该作品第三乐章只是重复和长时间停顿。而这种“未完成”和“空缺”,给里柏斯金带来了更深邃的刺激和启示。
建筑师为纪念馆设计的三条主通道。从旧楼入口进入博物馆后,指示指引参观者走上一段楼梯。楼梯的尽头面对一条狭长的甬道。之后,面前出现三条岔道,一条通往上升的楼梯,一条通往明亮玻璃的甬道,而路的尽头是一面黑墙。 “没有最后的空间来结束这段历史或告诉观众什么结论。”建筑师说,正是这种“空缺”,将使“一切在他们的头脑中持续下去”。这里的未完成和“空缺”,正是来自里伯斯金对《摩西与亚伦的》另外一种艺术形式的展现。
3、里伯斯金建筑符号与音乐符号
里伯斯金在音乐中发现很多建筑语义学符号。皮尔斯曾说:”尽管我们不能说宇宙的构成是符号,但无疑宇宙中渗透着符号。”按照皮尔斯的符号理论,符号都可以划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即符号自身,它是单一的;第二层次则是它所指的与另一个事物有关联的事物,但是与第一层次相比,它是一个双重关系;第三层次是符号与其所代表的内容及其解释。
音乐的符号就是音符,而建筑也同样可以进行这样的符号分解,从几何形态的角度来看,建筑借由点、线、面来生成墙体,楼梯,屋面,这就是第一个层面的符号意义——即他们的形状本身;第二层次是指,由这些点、线、面互为关系,而产生的一些功能语义;而第三个层次,即为最终塑造的形体内外空间所要表达的情感。
音乐起承转合,形式的曲折迂回中无限延伸,又相互游离、分散,而建筑也借由此产生各种贯穿整体的非连续性空间,在形式上利用各种造型手法变现出裂变,破碎,以期给人以震撼的心灵感受。
而建筑之于音乐,移动的路径,窗与光影的交织与和谐,高耸的逼仄的空间亦或开敞的积极的花园,空间通过一种类似音乐思想作曲类似的排列组织,以形成韵律与节奏,高潮与平淡,带给人以如乐曲搬的理性的行云流水,从而又给人以如沐天籁的美妙感受。
4.0论文结语
总之,以里伯斯金为代表的一些后现代主义大师们在设计手法上带给我们的震撼和体验是巨大的,借由隐喻、“二元论”、多重,对立,突变,破裂,来为了在建筑中实现更为深层次的哲学体验。而在里伯斯金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鲜明的后现代主义色彩,同时也体会到了作为一个建筑师内心所怀揣的真挚质朴的心。于犹太人被迫流徙的历史就亲历者里伯斯金而言,已经转化成一种内在体验。而这种体验,在通过音乐的方式,或者图形图像符号语义的方式,转变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建筑空间。
参考文献
1.丹尼尔•李伯斯金•光影交舞石头记—建筑师李伯斯金回忆录.吴家恒译.时报文化出版社,2006.
2.丹尼尔•李布斯金•《破土:生活与建筑的冒险》•清华大学出版社
3.周文翰•李布斯金:凝固的漂泊者•新京报
4.李茗茜•丹尼尔•里伯斯金的建筑创作理念与操作方法研究•2009
5.夏光富•音乐感在建筑艺术中的体现•《新闻界》•2009(6)
下一篇:勉县县城历史文化空间结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