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省心的选择!—— 无忧期刊网
帮助中心
期刊发表
您的位置: 主页 > 论文范文 > 文史论文 > 正文

重庆洪崖洞商业步行街美术色彩分析论文

作者: 来源: 日期:2014-09-25 20:19人气:

张清

一、 洪崖洞历史

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郡治江州…地势侧险,皆重屋累居。”这是对重庆地区建筑形态描述最为久远的记载之一。充分说明了地形对山地城市建筑格局的深刻影响。

洪崖洞为明初重庆所筑十七门之一,洪崖洞为闭门,筑有城楼,却不能出入,上筑炮台,为军事之用。也是重庆开设通商口岸以来重要的纸盐码头,为明末清初巴渝十二景之一的“洪崖滴翠”。后几经风雨,时代变迁,至民国时期,重庆成为陪都,人口猛增,洪崖洞成为小商小贩、船工乞丐的聚居地,吊脚楼层层叠叠,沿江而上,错落交织,成为重庆美术色彩特色的建筑景观。

解放以后,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临江门等沿江码头逐渐衰落,洪崖洞也逐渐失去了往日的热闹,层层叠叠的吊脚楼也成了亟待整治改善的危房。直到近年,重庆政府在延续传统建筑特色、保留传统文脉的基础上对洪崖洞做了彻底的整治。

现重庆洪崖洞商业步行街全长约1.2公里,商业建筑面积逾50000平方米,以最具巴渝传统特色的吊脚楼为建筑主体,形式高低错落,依山就势,通过分层筑台、吊脚、层叠等山地建筑手法,将巴渝文化、码头文化、山地民居建筑文化并入现代的商业范畴,形成以集合了餐饮、娱乐、休闲、传统特色购物等功能。

二、 旅游景区色彩设计的作用及重要性

美术色彩是形成系统性和可识别性的重要因素,在营造氛围创造意境方面具有,,直接反映出某一空间环境的具体风貌,时代气息,,作为一种富含表情和情感的语言色彩无疑是旅游景区导视系统中不可忽略的因素之一。

1. 整体协调性。旅游区美术色彩设计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与周围自然环境色彩相协调,对于人类来说,木色、岩石、土黄色等自然原生色总是亲近感最强、最易于接受的,因此整体色彩把握中应力求保持和突出自然色,强调统一中有对比,对比中相协调。

2. 易识别性。景区中某些需要通过美术色彩来强调所要表达的空间元素与对象可以利用色彩设计来强调其识别性,用适合的色彩来着重塑造特定的空间环境氛围,但同时应注意与整体色调的协调,做到明显而不突兀,个性又服从整体。

3. 地域特色及象征性。不同的民族、地区美术色彩运用中具有其特定的地域特色,景区规划中应予以充分考虑,尊重民族习俗与当地文化习俗禁忌。充分发挥象征色彩的深层表现力,提升整体设计格调。

三、 洪崖洞景区建筑美术色彩分析

洪崖洞改造在设计之初就以传承历史文脉,展现传统民俗风貌为基调,并注重新颖感、现代感,体现传统与现代的充分融合。旨在建立城市的标志形象,体现重庆山城特色。

重庆传统民居色彩讲求淡雅清新,以木色等自然色为主,讲究建筑美术色彩和环境美术色彩的对比与协调统一。其主色调通常由深棕色、灰色和白色构成,如柱子、梁等通常饰以深棕色漆,而墙体则用白色粉刷,与黑色的青瓦形成跳跃的对比,在周围的浓绿遮掩之中,黑瓦白墙透露出宁静与祥和。

1. 统一与对比

洪崖洞色彩设计中秉承重庆本土建筑特色,仍然采用典型的灰色基调来统领整个建筑环境,且整个环境中用色统一,柱、梁以及门、窗框、屋椽等木质构件采用原本的深棕色,墙面采用白色与灰色两种颜色,大面积的白墙以灰色格栅分隔,打破大面积墙面的单调、突兀感,注重秉承重庆传统吊脚楼轻灵悬挑,格调素雅的特色。远观犹如层层叠叠的吊脚楼,穿插有度,别出心裁。

建筑基础部分采用自然石材砌面,深灰色的自然粗糙机理与光滑的木格扇、精致粉白的墙面形成质感与色彩上的对比,极大的丰富了立面造型,丰富了空间的细节和气氛,营造了一种怀旧的整体效果。点缀与灰白之间的红灯笼,不仅在视觉上起到亮点的作用,更是将重庆传统民居特色体现的淋漓尽致。

2. 节奏与韵律

由于洪崖洞大坡度的地形特点,整体建筑落差大,立面造型需协调、有韵律才能达到统一又不失单调的整体色彩效果。洪崖洞建筑形式以传统的脊顶为主要形式,墙面以白底灰格和灰底白棂窗为基本元素,构成感强烈。丰富之中又统一,形成自上而下的层叠变化的景致。

街区之中,以立面的柱子和铺装的青砖为构成要素,形成统一、协调的韵律美,局部点缀代表重庆传统文化的内涵的浮雕和线客图案,如青石铺装中铭刻的洪崖洞历史故事传说等。注重文脉的传承。

3. 夸张与含蓄

洪崖洞作为一个集民俗与商业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在传承传统文脉、体现巴渝风土人情的基础之上,也注重商业元素的运用与发掘。

漫步街区之中,往往被颇具特色的小店招牌、某处细致入神的细节刻画所感动:于白色棕色中随风飘摇的古色古香的幔布招牌、某处城门楼上悬挂的造型夸张的雕塑、人面像等。节奏活泼,生动。丰富了空间感,满足了人们的猎奇心。

四、 洪崖洞景区导视系统色彩分析

在洪崖洞这样的特色山地公共空间中,导视系统实际上具有在视觉上的“标识”意义和文化的“符号”意义上的双重属性,在提供给人们具体的目标对象、空间位置及环境特征的认知和识别的帮助的同时,更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而存在,去展现其背后蕴含着的某种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人文意蕴,成为向公众揭示其内在文化脉络和时代风格的符号。

行人导识系统首先需要保证在这样地下两层、地上11层的立体交通格局下的综合商业和民俗展示功能指示。该导识系统在主要流线上采用横向悬挂和竖立放置的方式,布置了黑底、白字、黄色楼层标识和标准符号的标识,具有较好的规范化和可识别性,尤其注意对上下楼层的导向及其功能的说明。在每层的相关公共服务设施的指引上,采用贴挂的指示牌,显得中规中矩。在地域性和文化性方面,该导识系统设立了统一的隶书变体“洪崖洞——中华悬崖城”标志;在行人路径上镶嵌了统一的地面符号,引导行人体验不同的民俗展厅;在上下扶梯的起止段悬挂有木刻的楼层功能标识,以其带花格的深色木质底板和白色阴刻字体很好的体现了历史的厚重感。当然最能体现山城特色的,还是标识中不断变换的楼层数字和举目望去不断变化的层层叠楼。这些标识的材质古朴、色彩醒目、字体典雅、版面富于诗话感,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改造后的洪崖洞保持了“三横八纵”的立体步行交通网络,在沿街改建和原址重建的小开间建筑入口处都设有门牌,这些门牌都是长期以来该门面沿用的门派号码,成为留存了历史记忆的特殊符号,是该标识系统的在保存历史信息、展示地段特色的点睛之笔。可以说体现了设计者的良苦用心,在这小小的符号中流露出对城市文脉的尊重,对城市昔日记忆的珍惜。总体来看,该导识系统比较好的组织了周边车行和内部步行交通的转换、水平交通和垂直交通的衔接,主要功能的指引明确、公益指示得当,尤其在体现“山城”的地域文化特色上与整个历史街区相得益彰,不仅比较方便使用,同时也给行人特别是外地游人留下深刻印象。

五、 论文结语

在城市生活中,商业步行街承载着人们大部分的生活内容,也记载着城市的发展变化历程,是城市特色重要的表达着与参与者。洪崖洞在秉承传统、商业改造过程中也为重庆留下了对于老山城人文景观的回忆。

参考文献

[l ]焦燕:建筑外观色彩的表现与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李轩:建筑形态的色彩雕塑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万书元:当代西方建筑美学,[M].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4][美]哈罗德•林顿,谢江,张根林译.建筑色彩,北京:知识出版社,2005

[5]周皓:高校校园色彩景观初探,[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6]陈汉: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研究,[J].时代建筑,1999,2

[7]薛伯英:经济转型时期历史性商业步行街改造研究,[D]. [清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唐毅:重庆现代滨水山地建筑本土化的尝试,[J]. 重庆大学学报,2005

 

 

在线客服:

无忧期刊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专业发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