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省心的选择!—— 无忧期刊网
帮助中心
期刊发表
您的位置: 主页 > 论文范文 > 文史论文 > 正文

文学论文--试论现代建筑的隐喻

作者: 来源: 日期:2014-09-25 20:19人气:

王鹏
摘要:
有人说建筑被誉为是凝固的音乐,因为它总是在变化中给人以隐喻启迪的。本文文学论文基于建筑语言的视角,从建筑与人、象征、文化等不同的关系出发,通过隐喻与建筑语言关系的分析,并结合论文实例阐述了在建筑创作中如何运用隐喻思维对建筑语言进行思考和表达,从而使建筑形式具有一定隐喻意义,并且能准确表达对建筑本质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建筑语言,隐喻,象征
一、隐喻的概念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在《论修辞》中认为隐喻是“给一个事物属于其他事物的名称”。“隐喻”这是西方语言学和解释学常用的概念,也是建筑语言的一种表达方式,其实质是再造一个可理解的世界,把语言学模式扩展、应用于非语言符号领域,以一种直接的“传递”方式对建筑语言进行释义。
隐喻是指一种自觉的象征,是在形象化中从意义出发的比喻。隐喻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形象(外部、空间造型或修饰),另一方面是意义。广义上说,建筑是一种形式语言,它是通过形式上的象征向人们暗示建筑的内涵。但我们所说的隐喻不是指这种广义上的象征,而是指建筑师通过特殊的建筑造型和空间处理方法,或者引用历史片断来暗示建筑与传统文化,人与自然、历史的关系。而从狭义上讲,建筑形式中的隐喻是建筑师用切合于建筑语言自身规律的特殊建筑形式处理来表达建筑形式的意义,加强人与建筑之间的对话,如“隐喻主义”。隐喻主义是要力求建筑具有隐喻性的设计思想,用暗示、联想、回忆的手法使人感到建筑上看不见的更多东西,就是对现代主义建筑只强调建筑的实用功能性的改进:强调实用性的同时也强调建筑的象征性。
二、隐喻主义的理论与方法
隐喻主义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一种设计方法,并不仅仅局限于后现代。隐喻的思想很早就存在于古今中外的建筑中了,作为一种系统理论是在20世纪70年代才提出来的。当代西方建筑实践中,把建筑作为语言对待的设计方法有三种,其中采用古典词汇及传统、地方词汇,类似于文字上采用方言、成语、典故等用于建筑设计中,这种设计方法就是隐喻主义的范畴。
从建筑发展史来看,建筑是有生命力和内在意义的,建筑除了具有实用功能性外还具有内在意义的象征性。隐喻主义是从建筑的象征性来考虑的,强调建筑的内在意义、建筑与人的交往。建筑的象征意义在过去是常被忽略的,建筑的意义必须通过接触和感知才能被理解。
隐喻主义的建筑理论观的主要是:建筑不仅是具体的物,还是抽象的符号。人们可以通过非语言的直觉来理解它,也可以从语言符号化的有历史文化因素的方面来理解它。此外后现代隐喻主义强调建筑是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建筑应该表现出人文、地理和历史的延续性,在现代建筑中应该运用传统的建筑语汇把过去和现在联系起来,而不是对建筑文化进行解体。
从隐喻意义的表达与建筑本质的关系出发,把建筑中的空间与形态作为建筑本质形式表达的主要方面把建筑形式中的隐喻大致分为几种类型。第一种类型就是用整个建筑的外观造型来象征意义。它包括建筑整体或部分形象上的隐喻,结构形态上的隐喻,环境形态上的隐喻,以及装饰性的隐喻等等。如悉尼歌剧院、纽约环球航空公司候机楼;第二种类型用建筑抽象的空间来隐喻意义。如勒•柯布西耶在他的郎香教堂内部空间中就运用了“光”与“影”的隐喻。第三种类型就是隐喻前两种基本类型的综合运用,如现代隐喻主义建筑大师矶崎新设计的筑波中心大厦,既有建筑和环境实体形态上的隐喻,又有空间的抽象性隐喻。他在建筑个部分运用了多种符号,并对它们进行重新处理,表达了该建筑的多种隐喻意义。第四种类型是用形式暗示内容的隐喻。如文丘里的富兰克林庭院用的平面和立体框架形式。
隐喻主义作为一个重要的设计思想和手法,很多建筑大师都在不断的运用并完善着它。其理论和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位善于运用隐喻的建筑大师观点和方法中进一步理解。
美国建筑大师格雷夫斯曾提出,第一,他把外界形象变成形象时,不把建筑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而是提取其文脉片段,从细部出发;第二,通过建筑形式的发生现象来阐述其作为文化内部含义的性质;第三,他认为对立是意义的基础,运用不同点的对立关系表达建筑意义;第四,格雷夫斯还提出了新的“隐喻逻辑”,把隐喻看成是一种能构成建筑体系本身对立的手段。
文丘里对隐喻的观点是:建筑是具有复杂性和矛盾性的统一体,隐喻能够表现这一点,他常通过诙谐的手法来强调建筑的构图规律,以此在建筑中形成复杂性和矛盾性的表征。与格雷夫斯使用已有建筑片断组合的方法类似,他注重建筑
在装饰意义上的隐喻性,运用传统古典的建筑语言来创作,这种方法就是后现代“隐喻主义”在建筑中常用的隐喻手法。如他设计的的栗子山住宅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现代隐喻主义大师矶崎新,在建筑中运用的隐喻方法与后现代主义大师的方法不尽相同,他主要以“二元论”的原则,运用对比或视觉对位的手法来表现形式主体的隐喻性,这些隐喻的主题有理想的情感,也有古典主义的,既有非现实性的和高度幻想主义的,也有情欲的成分。这些都加强人与建筑的交流增加了建筑形式,增添了许多建筑趣味。
三、现代建筑隐喻主义的创作与实践
建筑创作是一项系统和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建筑创作中,建筑师常用“隐喻化”的表达形式,即通过隐喻思维对建筑语言进行思考和表达,从而使建筑形式具有一定的隐喻意义。而总的来说,建筑形式中的隐喻是建筑语言从根本上区别于其它艺术语言所形成的意义表达方法。
同时在构思方案时, 建筑师用一种熟知的事物表达另一事物的手法可以让构思变得相对简单。任何人造的实在的形态其实都是某种隐喻观念的物化, 因为制作这种形态本身即是为了一定的目的,这种目的性即是他的隐喻。正如《易经》中所说:“形而上者为之道, 形而下者为之器, ……”。隐喻是超越形态之上的精神内涵, 它是创造形态的“道”, 形态本身即是“器”。
四、对现代建筑隐喻的思考
隐喻现象从古至都存在于人类整个的建筑历史当中,无论从时间、空间角度思考,还是从符号学角度分析,都可以找到隐喻的影子。因此,越有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的隐喻表达,它就越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感观需求。所以隐喻不应该被局限在一个很狭窄的领域内讨论,似乎隐喻主义只是象征主义的一个分支即使仅从字面上来理解,也不能单纯地把具有强烈象征意义的建筑统统划归隐喻的范畴。这会使很多现代主义的建筑变得单薄和缺乏底蕴。
建筑实践创作中,对于建筑形式中的隐喻还要视具体的建筑对象和环境来确定是否能真正运用隐喻来表达意义,因为在不同时空语境下表达出的建筑文化意义层次也是不同的,因此为大众对隐喻的理解提供正确的引导,从而使他们建立对建筑本质和形式意义的思考和评价。否则,符号隐喻会从反“国际式”的形式极端走向另一种形式的极端(符号泛滥使用)。在我国当代的一些所谓“隐喻建筑”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出现,这些都曲解了建筑形式中的隐喻之真正目的。隐喻只有在建筑语言自身的规律中,结合对建筑形式的思考,从建筑意义的总来源中,从人类文化的内在结构秩序中寻找隐喻意义和形式创造的模式,才能创造出建筑特有的象征符号,本质上促进建筑语言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卡罗尔•斯特里克兰.拱的艺术—西方建筑简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3]马太欧•西罗•巴伯尔斯凯.20世纪建筑[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3
[4]彼得•柯林斯.现代建筑设计思想的演变1750~1950[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5]查尔斯詹克斯.后现建筑语言[M].李大厦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6]罗文媛,赵明耀.建筑形式抽象简析[J].建筑学报.1995(4):4.
[7]王新生.现代建筑的隐喻主义建筑观[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
[8]戴志中,舒波,羊恂,等.建筑创作构思解析—符号•象征•隐喻[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9]罗文媛,赵明耀建筑形式抽象简析[J].建筑学报,1995(4):4


 

在线客服:

无忧期刊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专业发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