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层级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与利用——以苏州首批市级历史文化村镇
杨新海 彭锐 林林
摘要:历史文化村镇保护是我国当前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低层级的历史文化村镇,相比较高层级的历史文化村镇(国家级、省级),这些散落“遗珠”的保护形势严峻紧迫、保护情况不容乐观、保护工作任重道远。基于此,本文历史论文以苏州首批市级历史文化村镇溪港村为例,探研低层级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与利用的方法和路径,以期对苏州城乡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构建和低层级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有所裨益。
关键词:低层级历史文化村镇 保护与利用 苏州 溪港村
1.论文研究背景
为扩大古镇古村的保护范围,同时为申报省级乃至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做好储备,苏州市于2008年首次命名市级历史文化村镇,确定常熟市梅李镇、古里镇、尚湖镇、昆山市锦溪镇、太仓市浏河镇为苏州市历史文化名镇;常熟市南门坛上历史街区、吴江市汾湖镇黎里历史街区、太仓市沙溪镇直塘历史街区为苏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常熟市古里镇李市村、吴江市盛泽镇龙泉嘴村、吴江市平望镇溪港村为苏州市历史文化名村。这不仅进一步丰富了苏州现有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而且也第一次将这些散落的“遗珠”推至前台,意义不言而喻。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命名只是可喜的第一步,相对于更高级别的历史文化村镇,市级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工作仍然任重道远。在此背景下,笔者以吴江溪港村为例研究低层级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与利用,以期对苏州城乡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构建和地方级别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有所裨益。
2.古村概况
溪港村位于苏州吴江平望镇西北角7公里处,东接吴江南北干线绿色通道,南临苏浙皖高速公路,西靠镇南洋村,北临横扇镇苑东村。溪港原名韭溪,清光绪《平望续志》有记载:“韭溪,越伐吴,方会食谍,知吴杀子脊,即进兵,弃韭于溪,故名。”溪港村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期,就有先民沿韭溪搭屋定居。从明朝开始,此地走出了不少文人名士,也曾隐居着一批明朝遗民,如潘怪章、吴炎等人。清代,溪港是吴江进入太湖的水陆要冲,繁盛一时。陈志强曾写诗描述溪港古村当年之景:“碧水淙淙横彩霓,小街深宅接田畦。刘王翦害遗祠庙,勾践遣军传韭溪。远浦归帆扬绿浪,平沙落雁啄黄泥。兰舟点点连莺湖,笠泽茫茫两眼迷。”2008年1月,溪港村成为苏州首批市级历史文化名村。
2.1文物古迹
溪港村的空间形态主要是沿溪港的河街格局,或街巷临水,或建筑临水,其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也是沿着河街两侧分布,主要包括:东林桥、刘猛将军庙、周家厅、李八爷古宅楼和沿街传统店铺等。其中,东林桥和刘猛将军庙为吴江市文物控制单位。东林桥为拱形单孔,东西走向。初建无考,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清顺治三年(1646)两度重建,嘉庆三年(1798)重修。该桥南北两侧都镌刻着对联,南侧的这一副颇具诗情画意,是为:“浩渺波光涵笠泽,参差帆影接莺湖”。东林桥的东堍为刘猛将军庙,又称东林祠。刘猛将军庙建于元代,清治年间(1862-1874年)重建,祭祀元代将军刘承忠。随着时过境迁,吴江各地的刘王庙都消失了,惟独留下了韭溪旁的这一座。现存山门、刘王殿各三间,均坐北面南,悬山顶,山门墙土砌有“禁赌碑”一块。刘猛将军庙在洋溢着阵阵纯朴古风的同时,与东林桥一起,构成了水乡特有的“桥庙相映”景观。此外,清道光年间的《平望志》记载有韭溪八景:溪桥晚眺、平沙落雁、芦渚新涨、远浦归帆、东林精舍、龙舍渔翁、唐塔灵祠、耕读夜泊。现如今多已不存,实为可惜。
2.2古村特色
由于历史上的有利区位条件,溪港地处吴江进入太湖的水路与陆路交汇要冲,集镇沿港分布,因水成市,历史上即为平望地区除镇区外最重要的商业集市。溪港河穿村而过,古村沿港而居,空间格局独特。溪港古村作为是历史文化遗存的汇集之地,拥有相当数量的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其中刘猛将军庙是吴江地区唯一留存的刘王庙,与东林古桥一起,构成了水乡特有的“桥庙相映”景观。河街空间格局完整,临水建筑类型丰富,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因此,溪港是吴江地区水乡环境下典型的古村落,其历史价值与特色集中表现为:水陆要冲,因水成市。
2.3民俗特色
溪港历史悠久,关于韭溪的传说由来已久。古村除了有江南地区一般的民风民俗外,还有其独特的风俗——刘猛将会。相传农历正月十三日是猛将王——刘府上天王诞辰。农历正月十三日,每月农历十五亦有周边乡村居民至刘猛将军庙祭拜,有日会和夜会之分。此外,辣油辣酱、薄荷糕等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是地方的特色风味。
3.存在问题
相比较国家和省级历史文化村镇,溪港古村一方面同样存在着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历史建筑老化严重、建筑风貌不尽协调等普遍性问题甚至更为严重,另一方面却缺乏国家级和省级历史文化村镇的特殊政策和保护经费,虽然2008年古村保护规划已编制完成,但是在保护体制与资金上需要得到县市级领导的大力支持。
此外,由于溪港古村东侧为吴江南北干线绿色通道,出入口的规划设置对于溪港古村的保护是把影响巨大的“双刃剑”,要科学论证审慎处理出入口的选址问题,谨防因旅游开发的一时之需而破坏了古村的千年宁静和永续发展。
4.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与利用
4.1保护范围划定
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江苏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导则(试行)》,本次规划为溪港历史文化名村划定两个层次的保护界线: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这两个部分相加就是规划范围,即建设控制地带界线为规划范围界线。
4.1.1核心保护范围
溪港古村核心保护范围的划定要尽可能的、最大程度的包含古村内的真实历史遗存,是古村历史文化价值的核心体现区域,满足两个条件:(1)最大程度的保护规划范围内的历史建筑,即主要分布在溪港河街两侧;(2)最大程度的保护河街空间格局特色。因此,划定的古村核心保护范围:溪港河两侧20-40米进深范围,面积为1.2公顷。其保护要求为:(1)整体保护沿河街格局,保护溪港、南横港河道空间。(2)核心保护范围内的建筑物、构筑物,应当区分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实行分类保护。(3)修缮所有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对7处文物控制单位和重要历史建筑建立保护档案。不得拆除历史建筑,保持或恢复其原有的高度、体量、外观形象及色彩等。(4)近期重点整治核心保护范围内与历史风貌不协调的一般建筑与环境,整治重在控制其建筑高度与风貌,屋顶形式为双坡,建筑控高1-2层,一层建筑檐口控高3米,二层建筑檐口控高6米,总高度不超过9米。建筑色彩以黑、白及冷灰色系为主色调。对任何不符合上述要求的现有建筑,部分影响风貌者整治其外观形式和建筑色彩,严重影响风貌者予以改建或拆除。
4.1.2建设控制地带
在核心保护范围外,规划范围以内地段,主要沿溪港河、南横港河两侧,包括北侧鱼塘和南侧纺织厂,面积为5.5公顷。其控制要求为:(1)建设控制地带内的一切建设活动应当符合保护规划确定的建设控制要求。(2)建设控制地带内以一般建筑的整治为主,保持现有布局和规模,不新建、扩建。(3)区内现有建筑的整治重在控制其建筑风貌和改善居住环境,屋顶形式为双坡,建筑控高1-2层,一层建筑檐口控高3米,二层建筑檐口控高6米,总高度不超过9米。建筑色彩以黑、白及冷灰色系为主色调。对任何不符合上述要求的现有建筑,除规划拆除之外,近期整治其外观形式和建筑色彩,以达到风貌的基本协调,远期应予改建或拆除。
4.2保护对象确定
规划中需要重要保护的对象包括:
4.2.1古村街巷、河道空间格局与环境风貌。
需要保护的街巷空间为:溪港河两侧老街。需要保护的河道空间为:溪港河、南横港河。需要保护的节点空间为:东林桥节点、南新桥节点、溪港河口节点。
4.2.2成片古旧建筑物及其院落。
即指规划范围内所有历史建筑,根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历史建筑是指有一定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反映城镇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的建筑物。本规划中把历史建筑分为重要历史建筑和一般历史建筑,重要历史建筑是指具有较高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规划认为应当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历史建筑。
4.2.3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规划范围内没有文物保护单位,有2处吴江市文物控制单位,即东林桥和刘猛将军庙。
4.2.4其他物质文化遗存。
本规划中的其他物质文化遗存主要包括:古桥、古树名木、河埠头、古驳岸、门楼、、泰山石敢当等。
4.2.5与古村物质遗存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规划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辣油辣酱、薄荷糕等地方特产及其制作工艺,韭溪由来的民间传说及韭溪八景,刘猛将会等庙会习俗。
4.3功能发展定位
溪港古村是吴江太湖水网地区典型的古村落。保护的目标是:保护古村风貌,整治历史环境,使其成为吴江历史古村的杰出典范地。保护无形文化,延续民风民俗,使其成为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的传承地。溪港古村是吴江平望最重要的历史文化名村,因此,在未来的村庄发展中,要积极保护古村的历史文化遗产,将古村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改善村庄人居环境、构建和谐社区结合起来,将古村历史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与调整村庄产业结构、发展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因此,溪港古村是有历史风貌的居住点,以保护与整治为主,新的建设要保持与延续古村特色;溪港古村同时也是可以合理利用历史遗存,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的特色村落。
4.4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
规划范围内历史建筑主要集中在河街两侧,历史上溪港老街是周边村镇主要的集市。溪港古村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将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与居住环境的改善结合起来,引导和帮助居民自我修缮历史建筑。二是将历史遗存的保护利用与发展乡村旅游结合起来,使历史遗存提供传统文化、商业、产业的展示以及旅游配套服务。
4.5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4.5.1传统文化的保护
继承和弘扬优秀的地方文化艺术,保护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戏曲、传统工艺、传统产业、民风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要与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的合理利用结合起来,提供文化展示、社区服务、科学研究、旅游休闲等空间场所。
溪港有独特的生产贸易习俗,规划保护的传统生产习俗有辣油辣酱和薄荷糕的制作,在老街传统商业中恢复这些土特产的生产和销售。溪港得名与韭溪传说有关。规划在溪港河口开放绿地处设置韭溪传说碑亭。清道光年间的《平望志》记载有韭溪八景,规划恢复其中部分景观。刘猛将会是溪港特有的与刘猛将军庙有关的庙会活动,规划全面修缮刘猛将军庙,并拆除院落东侧风貌不协调的一般建筑,恢复历史上的规模,包括东侧的关帝庙和厢房,使庙会等民俗活动有更多活动空间。此外,保护和恢复原有街巷、河道、桥梁等的历史名称,包括韭溪、东桥桥、东林祠等。
4.5.2传统商业的保护
传统商业是历史上长期存在的、符合当地生活习惯的、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商业、服务业。溪港历史上是平望地区主要的商业集市,集中在溪港河两侧老街上。历史上,古街由南向北全长近百米,有药铺、饭馆、渔行、豆腐店、南北货、理发店等店铺与各式摊贩,还有茶馆、沧浪亭等的休闲去处。溪港老街传统商业的保护主要是修缮和利用老街传统店铺建筑,恢复陈重道国药号等老字号,鼓励经营辣油辣酱、薄荷糕等著名土特产,鼓励现有店铺继续经营,发扬传统经营特色,适当新增为社区居民日常服务的商业。
5.论文结语
低层级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尤其要树立整体保护的观念,既包括各种类型的物质空间环境,同时也涵盖丰富的社会人文环境。要保护好历史文化村镇整体历史环境及风貌,与此同时,在积极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低层级历史文化村镇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改善村镇人居环境、构建和谐社区结合起来,将历史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与调整村镇产业结构、发展乡村旅游结合起来,保护为先,永续发展。
下一篇:西安地区高等院校游泳池现状社会学调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