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意识之哲学解读
档案意识之哲学解读
周小平 杨杰 王仁秋
摘 要:本文通过引用哲学的观点对档案意识的含义、特点及档案工作之间的关系进行解读,以便于更深层次的了解档案意识,为普及和提高档案意识奠定基础 。
关键词:档案意识 哲学解读
一、档案意识的定义
档案和档案工作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它既是历史的原实的真实记录,又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客观存在,在人类历史上,自从产生了档案,也就产生了档案工作,同时也产生了档案意识,但对于档案意识的认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认识及重视程度”,此种概念是以认识论和实用论来对其所做的阐释,较为全面,但没有突出档案意识的本质属性,并且有把认识与意识等同之嫌。
第二,“对档案和档案工作客观存在的反映”。此种观点只说明了档案意识是什么,没有表明它的本质与属性,即是什么样的客观存在反映。
第三种,“对档案及档案工作的信念、知识、理论、技能的总和”
此种是从档案及档案工作认识的层次上来解释,并没有表明与社会实践的作用,缺乏一种内在的生命力。
第四种,“参考价值的文件保存起来以备利用的意识”等。此种概念只是从档案的收集与利用方面进行的概括,只是档案意识的一小部分,有以篇概全之嫌,缺乏整体性。
为了对档案意识有一个新的认识,以此给我们档案人以新的观念,思想和行为来界事档案工作。本人以哲学意义上的意识为起点,对档案意识提出自己的认识与看法。请各位专家给予批评与指正。
首先让我们先从档案意识的形成系统来分析。档案意识的形成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大脑、档案及档案工作和社会实践,这三部分中的大脑尤如加工厂,档案及档案工作尤如素材,社会实践尤如动力装置系统,这三者之间形成了以档案及档案工作为核心,以社会实践为基础,以人的大脑为主体的相互制约关系。由此对档案意识的定义形成如下:
档案意识是指行为主体对档案及档案工作这一客观存在物质由表及里,由现象及本质,由静态向动态的认识,并且与社会实践之间形成相互能动作用的反映体系总和。简而言之,指人类大脑对档案和档案工作这一客观事物的行为及存在中抽取出来的普遍性规定,是存在于世界万物之中的绝对抽象事物。由三部分构成,即 “知”、“情”、“意”三者的统一,“知”指对档案及档案工作的知识性与理性的追求,它与对档案及档案工作的认识的内涵是一致的;“情”指情感,对档案和档案工作这一客观事物的感受和评价;“意”指意志,是指人类追求某种目的和理想时表现出来的自我克制、毅力、信心和顽强不屈等精神状态。
二、档案意识特点
(一)档案及档案工作的存在反映
意识的本质属性是对客观事物的存在反映,档案意识的本质属性应该是对档案及档案工作这一客观事物存在,发展的存在反映。无论其是正确或者错误,都是对档案及档案工作的抽象反映的结果。
(二)主观性
档案意识作为对档案及档案工作这一客观存在事物的存在反映,它是人的大脑对档案及档案工作的存在,运动及发展的抽象,它是人的大脑绝对抽象的结果。由于人的智力水平,知识水平,社会实践的经历不同,其抽象结果也各不相同。既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档案及档案工作的存在,运动,发展的抽象也不一样。
(三)能动性
档案意识的能动性首先表现在,它不仅能够正确反映档案及档案工作这一客观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其本质和规律;档案意识的能动作用还突出表现在能够反作用于档案及档案工作这一客观事物,以正确的思想和理论为指导,通过实践促进档案工作的发展,错误的档案意识会延缓甚至阻碍档案工作的健康与正常地发展。
(四)多元性
多元性是由档案意识的抽象性决定的,档案意识作为人类大脑对档案及档案工作这一客观存在事物的主观反映,对档案及档案工作所表现的同一现象或者规定,不同的主体对其抽象绝对不同。它随着人类主体对社会实践的深入,对档案及档案工作的存在及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规律,规定的抽象的多元性会逐步的消失。
(五)层次性
档案意识是社会、国家、组织、个人对档案及档案工作这一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根据抽象事物与反映主体之间的差异情况分为感性意识与理性意识。感性意识属于印象型反映,即对档案和档案工作这一客观事物进行的完整的实体再现,对客观事物没有进行任何理论抽象加工。理性意识指对档案和档案工作这一客观存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规定有了一定的抽象,形成了一定的理论。这一层次的档案意识形成必须通过一定的社会实践和相关的理论学习。
三、档案意识与档案工作之间的关系
(一)档案意识与档案工作的区别
1.概念不同:档案意识是指行为主体对档案及档案工作这一客观存在物质由表及里,由现象及本质,由静态向动态的认识,并且与社会实践之间形成相互能动作用的反映体系总和。档案工作,是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利用先进的、科学,与时俱进的思想、方式、方法和手段对档案进行的有效管理,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一项系统工作。即包括档案馆(室)的业务工作,也包括档案教育,档案科研,档案出版等工作.
2.所属哲学范畴不同:档案意识是一种抽象事物,是主观世界的结果,具有主观性。档案工作是客观世界的一种存在物质活动,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物质,具有社会性与客观性。
(二)档案意识与档案工作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
1.档案意识产生,存在,发展的源泉
首先,档案工作是档案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离开了档案工作,档案意识也就无法抽象,就是有了档案意识,也是成了无法实践的理论。
其次,档案工作是档案意识实践的对象。档案意识是否正确抽象档案工作的规律,规定,只能通过档案工作社会实践来证实,从而进一步提升档案意识。
2.档案意识是档案工作发展的精神指导
首先,离开了档案意识,无法形成对档案工作的本质、规律、规定的认识,即档案工作系统理论,也就无法指导档案工作实践,档案工作也就处于自身自灭的状态,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其次,强化档案意识对档案工作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头脑有档案的弦,才能以档案的眼光去看待、对待文件材料,在工作中注意收集、整理文件材料,起草文件时注意符合档案要求、方便存档立卷等。也就是说,档案意识越强,越有利于档案材料的有效收集,从而越能使形成的档案材料具备及时、准确、完整的特点,从而最大限度的满足利用者的需求。
档案工作是否能够随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档案意识是关键,放任自流的档案工作发展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作为档案人,对档案事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古人的话说得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首先应该加强自身的档案意识修养,提升自己的档案意识,只有档案人对档案意识有了比较全面而又清晰的认识,我们才能够以此影响和推动全社会档案意识的提升.促进档案事业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事业的融合,体现档案工作的“有为才有位“的思想。
参考文献:
[1]巴思(1998)《意识的认识理论》,剑桥大学出版社。
[2](俄)谢、长拉、穆尔扎《论意识操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3]李晖著《提高档案意识,创新档案工作》载于《兰台世界》2006.8理论版
[4]刘素阁著《档案工作要强化五种意识》载于《中国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第期。
[5]万承华著《试论档案意识》载于《宝鸡文理学院学院》2006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