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灵运诗序对平安时代的日本人的影响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日期:2020-04-02 08:48人气:
摘 要: 在平安时代的贵族社会中,诗宴是一项重要的社交仪式,且举办时必写有诗序。在平安朝的诗序中,主办者、良辰、美景、赏心、乐事皆被看作构成理想诗宴的要素而得以重视。本文指出了前述五要素亦见于《文选》所收的谢灵运的《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中,并进一步探讨了谢灵运对当时日本诗宴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 诗宴; 诗序;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并序;
引言
《日本国见在书目录》(『日本国见在书目録』)别集家中所录中国诗人别集多达一百五十部,体现了平安前期汉籍之卷帙浩繁。然而此目录中却未见谢灵运(385-433)之名。鉴于《隋书·经籍志》的集部别集类中确有《宋临川内史谢灵运集》十九卷,因此无法断言谢灵运的诗集那时尚未传入日本。不过,目前也缺乏相关资料以证明平安时期文献中是否存在该诗集的抄本。
谢灵运是《文选》的代表诗人之一,因此其诗歌极可能是经由《文选》在当时的日本广泛传阅,而非经由别集。例如,《本朝文粹》所收大江匡衡(952-1012)的《对月言志诗序》(「対月言志诗序」,卷八?211)以“星星”来表现白发点缀之貌,写道“嗟呼心事日日衰,鬓发星星薄”(嗟呼心事日日に衰へ、鬓髪星星として薄し)1。这应该是借鉴了谢灵运《游南亭》一诗中的“戚戚感物叹,星星白发垂”(戚戚として物に感じて叹く、星星として白髪垂れり)2。该诗收于《文选》卷二十二。又如,纪长谷雄(845-912)所写《山家秋歌八首其三》(「山家秋歌八首其三」)中的“空山幽静水潺湲,独卧云中不限年”(空山幽静として水潺湲たり、独り云の中に卧して年を限らず。本朝文粋卷一?024,1992:133)、源顺(911-983)所写《花光水上浮诗序》(「花光水上浮诗序」)中的“僧伽蓝之里,苔鲜活水潺湲”(僧伽蓝の里に、苔鲜洁なり水潺湲たり,本朝文粋卷十?301,1992:302)等诗句将水潺潺流动的样子表述为“水潺湲”,应该也是出典于谢灵运之作,即《文选》卷二十六所收的《七里濑》中的“石浅水潺湲,日落山照曜”(石浅くして水潺湲たり、日落<く>れて山照曜す。文选,1972:386)。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但本文欲探讨的并非此类接受现象,而是试图通过实例分析及对比以说明在描绘理想诗宴时,谢灵运对平安时代的日本人的影响。
1、 日本诗序中呈现的理想诗宴
作为重要的社交活动,诗宴(与诗会同义。因诗会与宴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故称诗宴)盛行于平安时代的贵族社会中。一般以君臣唱和的形式展开,天皇与臣子、上层贵族与其部下等汇聚一堂,以同一诗题赋诗,通常还会从座中选一位文才出众者作诗序。所谓诗序,即为当日所作诗群添加的、详细记述诗宴情况的序文。而说到诗序,在日本一般会首先联想到藏于正仓院的皇室宝物《王勃诗序》。众所周知,王勃(约650-676)是初唐四杰之一,写有《秋日饯别序》《滕王阁序》《夏日诸公见寻访诗序》等名篇。该诗序附有抄写于日本奈良朝庆云四年(707)的跋文。这种只收录诗序的别集得以在日本保存和流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平安时期的诗人除诗宴外并无其他机会作诗。
平安时代的诗序多由三段构成3。第一段通过描写诗宴缘起以及举行当日之情景来介绍诗宴的盛况。因此,从第一段可明确获知当时贵族心中理想诗宴的必需要素。为一窥诗宴应有之貌,笔者从平安时代诗序的第一段中抽出其要素进行分析,并概括为以下几点:
(1)主办者具有较高的出身、地位、文才;
(2)时节合宜;
(3)风景优美;
(4)出席者均是了解彼此性情的诗人;
(5)宴席氛围愉悦。
以上五项为构成当时日本人心中理想诗宴的重要要素。接下来将结合具体用例对其进行验证。下文所引的藤原明衡(989-1066)的《月光依水明诗序》收于《诗序集》(『诗序集』),记叙了康平七年(1064)秋季庚申之日在权大纳言源师房(1008-1077)邸宅举行的诗宴。以下将原文分为三段进行考察(下划线为笔者所加):
七言秋夜侍源亜相淳风坊水阁守庚申同赋月光依水明応教诗。〈以明为韵。幷序。〉
観夫月光依水而清明、水色迎月而映彻。临琁渊而増玲珑、碧落云敛之暁、照沙浜而添皓洁、银汉雾晴之秋。至于苍然兮远近通朗、又皓尔兮淮溪混同、呼沱催驾、忠臣迷寒氷之思、呉江棹舟、渔父歌白雪之曲者也。(第二段)
既而巽羽之声频报、酒树之酔渐酣。明衡、省暗质而心寒、慙漏明时之清选、居春官而齢老、倦记秋夜□胜游、云尔。(第三段)
笔者训读如下:
七言秋夜、源亜相の淳风坊水阁に侍りて庚申を守り、同じく「月光水に依りて明らかなり」といふことを赋して教に応ずる诗。〈明を以つて韵と为(す)。幷せて序。〉
夫れ(1)源亜相は、国家の重臣なり。凤池の余浪を禀(う)く、故に文藻の美誉人に轶(す)ぎたり、龙岫の遗风を伝ふ、故に材花の芳名世を被(おほ)ひたり。爰に近く东都を占め、新たに甲第を排(ひら)く。(3)山を枕にして以つて高阁を置く、遥かに临风観の幽奇を嘲(あざけ)る、水に向ひて以つて曲台を构(かま)ふ、更に映月亭の胜絶を褊(さ)みす。方に今、(2)庚申に当たりて李老の玄训を守り、商飙に属(あた)りて桐孙の妙音を调ぶ。(4)紫を拖(ひ)き朱を纡(まつ)ふの客、言泉を沥(たた)へて群集す、锦を披(き)绣を梦みるの徒、词露を凝らして豫参す。(5)今宵の佳会、诚に以(ゆゑ)有るかな。(第一段)
観れば夫れ月光は水に依りて清明なり、水色は月を迎へて映彻なり。琁渊に临んで玲珑を増す、碧落云敛まるの暁、沙浜を照らして皓洁を添ふ、银汉雾晴るるの秋。苍然として远近通朗なり、又た皓尔として淮溪混同するに至りては、呼沱に驾を催す、忠臣寒氷の思ひに迷ふ、呉江に舟に棹さす、渔父白雪の曲を歌ふ者なり。(第二段)
既にして巽羽の声频りに报ず、酒树の酔ひ渐くに酣はなり。明衡、暗质を省みて心寒し、明时の清选に漏るるを慙づ、春官に居りて齢ひ老いたり、秋夜の胜游を记すに倦むと、云ふこと。(第三段)
诗序中的序号和划线部分为笔者所加,分别对应前述理想诗宴应具备的五个要素。例如,(1)中以“国之重臣”“文藻之美”“芳名被世”来歌颂主办者的崇高名望和卓绝文才,恰符合第(1)种要素所言的主办者具有较高地位、文才的特点。(2)中的“庚申”“商飙”二词则点出了诗宴举办时正值康平年庚申日秋风徐起之际。而(3)中对“曲台”“映月亭”的描写,突出了诗宴举行之地的绝美景色。最后,(4)和(5)描绘了“拖紫纡朱之客”与“披锦梦绣之徒”群集吟诗、共享氛围愉悦之“佳会”的情境,也符合第(4)、(5)种要素的设定。可见,《月光依水明诗序》集前述五种要素为一体,记录了一次圆满的诗宴,是平安时代较为典型的诗序作品。
纵观当时的诗序,既有上述作品包含了理想诗宴全部要素,也存在只涉及部分要素的。然而无论如何,要素(1)必不可少。因为诗宴的主办者须深谙文学、为参会文人所敬爱,才足以引领在场诸多诗人。所以,平安时代的诗序中必有要素(1),且时而重复出现于第三段中(后详)。
重视主办者的资质可谓当时诗宴的显着特征。成于镰仓时代的写作指南书《王泽不渴抄》(『王沢不渇抄』)分析了诗序第一段中出现的要素,并将其分为四类:(1)褒誉主办者才高名远;(2)铺陈地形胜绝奇异;(3)叙述时节优于他时;(4)咏叹景物超群出类。此处亦将主办者的资质列于首位。除此之外,该要素还被纳入了《江谈抄》(『江谈抄』)卷五中的《文道之争,和汉皆有》(「文道の诤论和汉共に有る事」)和《辨村上天皇与文时三位作品优劣之事》(「村上御制と文时三位の胜劣の事」)等中。
考察《诗序集》所收作品,可以发现其中的诗序确实具备《王泽不渴抄》中所归纳的几种要素。试看下例:
(1)主办者(对于引自诗序之第三段的用例,题名后附有说明)
●中书侍郎、风槐之孙枝、露棘之贵种也。文章之冠世也、世以称晋朝患多之才、聡慧之轶人也、人以号江夏无双之智。
(1湖山闻旅雁诗序、藤原永光)(诗序集,1988:3)
●员外中丞、高才被世、恣独歩於兰台之风、余庆禀家、期祖迹於槐门之月。诚是朝之管辖、抑亦国之光晖也。
(2月下客衣冷诗序<第三段>、藤原永范)(诗序集,1988:4)
●尚书左少丞出槐棘之贵种、好洙泗之遗流。家门之有余庆也、早攀台阁之月、才干之擅芳誉也、既同潘陆之风。
(5月明妓女家诗序、菅原在业)(诗序集,1988:6)
●觞咏之余、各相语曰、次将禀贵种而仕羽林、遥嘲东汉三辅之良家、蓄词华而摛凤藻、还褊西晋二陆之英桀。声名被世、自掩古昔。
(6月明贵贱家诗序<第三段>、藤原茂明)(诗序集,1988:7)
(2)良辰
●九月十三夜者、我朝之习俗、翫月之佳期也。
(3月作诗家灯诗序、大江佐国)(诗序集,1988:4)
●盖属函夏之无为、赏暮秋之有感也。
(10残菊映池水诗序、大江公仲)(诗序集,1988:10)
(3)美景
●夫都城风土水石之胜在东北。褊东北之胜者、盖亜相右大将勧游之水阁也。
(6月明贵贱家诗序、藤原茂明)(诗序集,1988:7)
●夫菊者花之最弟、草之遗老也。露兰之交衰艶也、若呉季歴之有兄、烟竹之比贞心也、同晋子猷之为友。
(9雨里対残菊诗序、中原広俊)(诗序集,1988:9)
●礼部源侍郎、以槐棘之遗芳、赏萧条之美景。
(13南北月光明诗序、藤原惟俊)(诗序集,1988:12)
(4)赏心
●绦帐青襟之客、応嘉招以优游、如兰伐木之朋、结淡交以会遇。
(1湖山闻旅雁诗序、藤原永光)(诗序集,1988:3)
●虎馆鸿都之硕儒、随佳招而许交、丹青消数之才杰、感令望而同志。
(11夜月照阶庭诗序、大江家国)(诗序集,1988:11)
(5)乐事
●绮阁花堂、皆催笙歌之兴、诗仙酒圣、谁缓觞咏之情者哉。
(4月下多轩骑诗序、平光俊)(诗序集,1988:5)
●属春宫之余暇、楽秋兴而宴游。
(7月契万年光诗序、藤原令明)(诗序集,1988:8)
●鹦吻之酒频酌、渊酔兴深、凤文之菓屡尝、山梁味美。
(8雁音催旅情诗序、菅原修言)(诗序集,1988:9)
上引各例虽然表述不同,但都分别指向主办者、良辰、美景、赏心、乐事等出现在各类诗序中的要素,恰与笔者所概括的五要素相符。顺便提及的是,其中也包含了在诗序第三段中描写主办者的用例。
2、 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中呈现的理想诗宴
诗宴应有之貌被如此规定,其依据和来源为何?笔者认为可以从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并序》中找到渊源。该作收于《文选》卷三十(李善注本),其背景设定为魏太子曹丕(187-226)作为主办者在邺城宫殿与王粲、陈琳、徐干、刘桢、应玚、阮瑀、曹植举行诗宴,由假托曹丕所作的诗序一篇和曹丕等八人所作的八首诗组成。诗序原文如下:
建安末、余时在邺宫。朝游夕讌、究歓愉之极。天下良辰美景、赏心楽事、四者难幷。今昆弟友朋、二三诸彦、备〈善本作共字〉尽之矣。古来、此娯书籍未见。何者、楚襄王时、有宋玉唐景。梁孝王时、有邹枚厳马。游者美矣。而其主不文。汉武帝时〈善本无时字〉、徐楽诸才、备応対之能。而雄猜多忌。岂获晤言之适。不诬方将、庶必贤於今日尔。歳月如流、零落将尽。撰文懐人、感往増怆。其辞曰。(文选,1972:445)
笔者训读如下:
建安の末、余、时に邺宫に在り。朝に游し夕べに讌して、歓愉の极を究む。天下の良辰、美景、赏心、楽事、四つの者幷せ难し。今、昆弟友朋、二三の诸彦、备(つぶさ)に之れを尽くせり。古(いにしへ)より来(このかた)、此の娯び书籍に见えず。何となれば、楚の襄王の时に、宋玉唐景有り。梁の孝王の时に、邹枚厳马有り。游ぶ者美なり。而れども其の主文ならず。汉の武帝の时に、徐楽诸才、応対の能に备はれり。而れども雄にして猜(うたが)うて忌むこと多し。岂に晤言の适を获んや。方将を诬(し)ひず、庶ひねがはくは必ず今日に贤(まさ)らくのみ。歳月流るるが如し、零落して将に尽きなむとす。文を撰して人を懐ふ、往に感じて怆(いた)みを増す。其の辞に曰はく。
谢灵运在此借曹丕之口指出,理想诗宴应兼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要素(引文第一处划线部分)。读者可能已经注意到,“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分别对应于前述五要素中的(2)时节合宜(3)风景优美(4)出席者均是了解彼此性情的诗人(5)宴席氛围愉悦四者。随后谢灵运还写道,曹丕等人能将四者发挥到极致并成功举办理想诗宴,自有其理由。他举古来欠佳之例(即引文第二处划线部分)对此进行了说明,大意为:战国年间楚襄王近侧有宋玉、唐勒、景差等诗人,汉代亦有邹阳、枚乘、严忌、司马相如等人出入于梁孝王左右。但因作为主办者的君王鲜有文学素养,故无法工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事。至汉武帝时,尽管不无以徐乐为代表的机敏之才,但由于武帝性格刚强宜忌,尚不能将上述四事升华为文学以供欣赏。
如此看来,谢灵运的叙述背后隐含着下述含义:只有曹丕般深谙文学之人主办诗宴时,诗宴才能集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于一体。他所谓的理想诗宴是指诗人们聚在有才识的主人身边,并将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寄于诗作这样的盛景。
尽管不能确认这样的诗宴在当时的中国是否成为惯例,但是谢灵运在《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中对诗宴进行的界定与平安时代的诗序第一段中出现的诗宴诸要素是相一致的。可以说,当时的日本人将谢灵运所提倡的诗宴的理想状态作为可以依据的先例,构筑了日本的诗宴形象。
3 、日本对《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的接受
谢灵运的《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对日本诗序产生了重要影响,其直接证据为《本朝文粹》卷十所收的源顺之作《度水落花来诗序》(「度水落花来[水を度<わた>つて落花来たる]诗序」)。该作品描写了上野国守盛明亲王于天元二年(979)三月在自家池亭举办的诗宴,其中可窥见日本对谢灵运诗宴观的接受。现将其引用并分段如下:
古人有言曰、天下良辰美景、赏心楽事、此四者难幷。窃见大王今日之游宴、可谓七者相幷矣。何则三月和暖、百花乱飞。是所谓良辰美景也。宾友毕会、笙謌相随。是所谓赏心楽事也。若世多忌讳、则人少诗兴。而今圣主膺籙以来、雉有越裳之献白、马无胡人之牧南。所谓仁威共行、文武不坠地之秋也。与前四幷者五矣。复虽有良宴嘉会、而座无其人、诗境寂寞。大王以与翰林両菅学士通家、人中得龙、席上多珍。与前五幷六矣。复虽得其人、而若不游胜地、则似无风月之媒。今大王所游者、本是寛平太上所游也。花隔一代而再発其栄、水逢二主以重澄其色。与前六幷者七矣。(第一段)
况复花随风落、葩渡水来。初混彼东林之霞、後残此西岸之雪。过月浦兮漫入、巻帘谁待一苇之軽、払春波兮斜飞、张袖亦迎雑蕊之脆。
(第二段)
於是花月鲜明、杯盘狼藉。客皆酩酊、或耳语曰、昔呉王好剣客、百姓多瘢疮。今大王好风客、群贤多会合。人情之美悪、彰于各所好、於斯见矣。但有好学无益者、前泉州刺史顺也。一生贫而楽道、徒継原宪之前踪、九年沈於散斑、空添嵆含之左鬓。対暁镜以有耻、腐秋毫以无词、云尔。(第三段)
(本朝文粋,1992:304-305)
笔者训读如下:
古人言へること有り、曰はく、天下の良辰、美景、赏心、楽事、此の四つの者幷せ难し、と。窃かに大王今日の游宴を见るに、七つの者相ひ幷せたりと谓ふ可し。何(いか)んとならば、三月和暖にして、百花乱れ飞ぶ。是れ所谓(いはゆる)良辰美景なり。宾友毕(ことごと)く会して、笙謌相ひ随ふ。是れ所谓赏心楽事なり。若し世忌讳多きときんば、人诗兴少なし。而して今は圣主、籙に膺(あた)つてより以来(このかた)、雉(きじ)越裳の白きを献ずる有り、马胡人の南に牧(か)ふ无し。所谓仁威共に行なはれ、文武地に坠ちざるの秋(とき)なり。前の四つろ幷(あは)すれば五つなり。复た良宴嘉会有りと虽も、而れども座其の人无きときんば、诗境寂寞たり。大王翰林両菅学士と通家なるを以つて、人中に龙を得、席上に珍多し。前の五と幷すれば六つなり。复た其の人を得たりと虽も、而れども若し胜地に游ばざるときんば、风月の媒(なかだち)无きに似たり。今、大王の游びたまふ所は、本是れ寛平太上の游びたまつし所なり。花一代を隔てて再び其の栄を発(ひら)き、水二主に逢うて以つて重ねて其の色を澄ましむ。前の六つと幷すれば七つなり。(第一段)
况や复た花风に随つて落ち、葩(はなびら)水を渡つて来たる。初めは彼の东林の霞に混じ、後には此の西岸の雪を残す。月浦を过ぎて漫(みだりがは)しく入る、帘を巻いて谁か一苇の軽きを待たむ、春の波を払うて斜めに飞ぶ、袖を张れば亦た雑蕊の脆きを迎ふ。
(第二段)
是(ここ)に花月鲜明なり、杯盘狼藉なり。客皆な酩酊せり、或るひと耳语して曰はく、昔、呉王剣客を好んしかば、百姓瘢疮多し。今、大王风客を好んたまへば、群贤多く会合す。人情の美悪、各おの好む所に彰(あらは)るること、斯(ここ)に见つ。但し学を好んで益无き者有り、前泉州刺史顺ぞ。一生贫しうして道を楽しぶ、徒(いたづら)に原宪の前踪を継ぐ、九年散斑に沈む、空しく嵆含の左鬓を添ふ。暁镜に対つて以つて耻有り、秋毫を腐(くた)して以つて词无しと、尔か云ふ。(第三段)
诗序开头所引的古人之言(划线部分)显然出自于谢灵运的《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作者源顺在其诗序的第一段中指出,盛明亲王主办的诗宴除谢灵运笔下的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之外,还有三项美事。即:圣主的仁政带来了文武兼备的盛世,座中不乏优秀的诗人,举办地是宇多上皇(867-931)临幸过的至上景胜之地。不过这一段并未出现对主办者的称赞之言,相关内容被放在了第三段,即划线部分。大意为:醉酒的宾客中有一位耳语道,人的嗜好与君主的好恶不无关系,得益于盛明亲王爱慕诗人,宴会聚集了诸多(被主办者的人格吸引的)贤人。
笔者认为,谢灵运的诗宴观——主办者的人格是诗宴成立的重要因素,深深扎根于此段描述中。可以说,这种审美意识被平安中期的代表文人源顺所赏识,意味着当时贵族社会举办的所有诗宴有着与此相同的认识。这从前述《诗序集》中的例子也可窥见一二。
4、结语
平安时代的贵族社会不论春夏秋冬都会频繁举办诗宴。诗宴为何会成为日常之物?笔者认为,将原因归结为诗宴在当时是最适宜的社交手段这一点远远不够,还应该探讨平安贵族试图从诗宴中获得什么。
在平安时代的日本,作为“大学寮”(律令制下隶属于式部省的官吏培养机构)中“纪传道”(大学寮所设学科,攻读史学与文学)的教科书,《文选》是最受重视的集部汉籍,有教养的贵族几乎无人不知。这也意味着,但凡有教养的人,应该都熟读过其卷三十所收的《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因此不难想象,谢灵运的主张对他们而言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如前所述,作者汇聚一堂的诗宴是当时日本作诗的唯一场合。贵族社会之所以能对谢灵运的审美意识(诗宴应有的五种要素)产生共鸣并顺利接受,主要原因大概正在于此。五种要素中最被看重的是主办者的资质,因为诗人们总是在追寻能够理解自己的庇护者。比如,平安中期的庆滋保胤(?-1002)、大江以言(955-1010)、纪齐名(957-1000)等贵族文人慕名聚在中物卿具平亲王身边的例子就可以说明这点。总之,本文通过对实例的归纳与分析,既厘清了日本理想诗宴中的中国资源,也重新确认了主办者在诗宴中扮演着何等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佐藤道生.诗序と句题诗[M]//平安後期日本汉文学の研究.东京:笠间书院,2003.
佐藤道生.平安时代の诗序に関する覚书[M]//句题诗论考.东京:勉诚出版,2016.
佐藤道生.文人贵族の知识体系[M]//句题诗论考.东京:勉诚出版,2016.
注释
1大曾根章介,金原理,後藤昭雄校注.新日本古典文学大系27本朝文粋[M].东京:岩波书店,1992:259.
2[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清]胡克家.景宋刊本文选[M].台北:芸文印书馆,1972:321.
3大曾根章介,佐藤道生.宫内庁书陵部蔵『诗序集』[M]//和汉比较文学丛书8『和汉比较文学の诸问题』.东京:汲古书院,1988:30-31.
上一篇:黄土高原窑洞文化的人文历史风采
下一篇:奥卢贡菊的海洋史研究的评价
下一篇:奥卢贡菊的海洋史研究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