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省心的选择!—— 无忧期刊网
帮助中心
期刊发表
您的位置: 主页 > 论文范文 > 法律论文 > 正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作者: 来源: 日期:2014-09-25 19:10人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罗镇

政治法律论文,发表论文,职称论文网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报告中提出了两个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本文主要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谈谈个人认识和理解。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及历史地位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当代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时代特征相结合过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念,是指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和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进行理论总结的结晶,它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现代化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中国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对象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性。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因此它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邓小平理论奠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形成于拨乱反正和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阶段,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阶段。当时,我们面对的是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难局面,当务之急是要拨乱反正,总结历史经验,重启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时代和实践给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通过探索,邓小平同志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并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重大问题上形成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理论观点,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最初的框架和最基本的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到世纪之交,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外广大地区发生政治风波、经济风险和自然灾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面临严峻考验。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毫不动摇,一以贯之;坚定不移地继续做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特别强调要抓好党的自身建设。正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并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以邓小平同志1992年初的南巡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个新的阶段,党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们党的自身建设也存在许多一些问题。邓小平同志对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常委会的同志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当此之时,“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凸显出来,迫切需要我们给予明确而科学的回答。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思考,江泽民同志在世纪之交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建设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并在一系列基本问题上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

科学发展观充实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这些特征可以用“两期并存”和 “两难特点”加以概括。“两期并存”是指发展黄金期和矛盾凸显期并存,“两难特点”是指新世纪新阶段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具有两难性质。在“12.18”重要讲话中,胡锦涛从8个方面概括了我国目前遇到的两难问题。归结起来就是,中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机遇大于挑战。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就成为我们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出并形成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各方面情况表明,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是,在改革发展中也逐步暴露出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时代和实践给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样一个重大课题。当此之时,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精神实质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在进一步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基础上,着力解决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就其基本内容而言,涉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个方面。

十七大在总结改革开放近30年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把我们党在新时期以来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中相继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整合为一个统一整体,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进行了科学阐释。这是十七大在理论上的一个重大贡献。总的来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既是一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史,又是一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史、发展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21世纪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指针。邓小平在1987年时指出:到下个世纪中叶,中国基本上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不但给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条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

 

在线客服:

无忧期刊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专业发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