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省心的选择!—— 无忧期刊网
帮助中心
期刊发表
您的位置: 主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正文

男装结构与工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日期:2020-07-13 10:05人气:
摘要:分析“男装结构与工艺”课程教学现状,根据现代男装设计人才培养要求,以培养创新能力为导向,针对课程中理论内容涉及点多且复杂、实践课时少、实践内容应用性强等特点,进行理论教学、概念设计、实例分析、模拟训练、岗位实训、总结评价“六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六位一体”教学模式;男装结构与工艺;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学改革
 
在服装专业人才需求量日益增加的今天,如何针对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学生有效开展实践教学、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如何使男装设计方向的学生掌握不同款式的样版设计技巧和样衣制作能力,怎样增强男装设计方向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这些都是男装甚至整个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结构与工艺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我校(大连工业大学)服装学院服装设计人才培养与社会紧密接轨,对“男装结构与工艺”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实践教学进行了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男装结构与工艺”课程教学现状
 
我国服装类院校开设男装专业的相对较少,在服装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男装结构与工艺”课程教学模式仍较传统,有的学校只讲解一个男西装的结构样版,有的只教授一件男西装的制作工艺,学生在男装学习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甚至有些学生在脑海里刻上了“女装重要,男装不重要”的印记。“男装结构与工艺”是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要求。男装有着完整的发展历史和工艺制作流程,系统学习男装的结构和工艺有利于加深对服装结构尤其是服装工艺的理解。目前“男装结构与工艺”课程教学存在着教与学两方面问题。在教的方面,教师的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手法单一,企业实践经验不足,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少,教学效果较差;在学的方面,学生对结构样版理解不到位,制图不严谨,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不强,工艺处理不够精细,工艺流程不明确,导致结构和工艺脱节,学习内容和企业需求脱节。因此,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角度出发,提出理论教学、概念设计、实例分析、模拟训练、岗位实训、总结评价“六位一体”教学模式,对促进服装专业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男装结构与工艺”课程教学改革
 
1.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
 
(1)细化教学内容,注重课程之间的联系。针对男装设计人才培养目标,我院系统修订了原有的教学大纲,将“男装结构与工艺”课程分成“男装结构与工艺1”和“男装结构与工艺2”两部分,分两个学期教学。原有的课时和教学内容时间紧、课时少、任务重,修订后的教学大纲增加了相应的课时量,细化了教学内容。“男装结构与工艺1”部分从男体测量开始,由浅及深地讲授领子、袖子等零部件,并将零部件与衣身组合讲授男装中最简单的衬衫及裤子的结构与工艺,课程内容深入浅出,让学生逐步掌握知识点;“男装结构与工艺2”的内容也是由易到难,分别讲授男夹克、男马甲、男插肩袖风衣、男大衣以及男西服的结构样版,内容涉及面广且一环扣一环。改革后的“男装结构与工艺1”和“男装结构与工艺2”不仅有着密切的联系,其自身的内容也是环环相扣,系统性强,课程结构更完善。“男装结构与工艺”课程教学内容如图1所示。(2)优化实验形式,体验真实工作场景。服装结构与工艺课程教学的关键在于学生的操作实践,学生若在课前提前认识和熟悉流水线和机器,学习效果将事半功倍。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虚拟仿真、场景录像及人机互动等方式,再现现代服装企业真实工作场景,让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任何一个阶段都能在实验室“身临其境、实时交互”地完成服装企业实习。实验内容分成虚拟工厂、体型智能评价、工艺准备、材料准备、裁剪实验、缝纫实验等多个模块,学生在计算机上就可实现男衬衫、男西装、男西裤、男外套、男大衣等多种品类服装从选料到最后出厂包装等一系列操作。
 
2.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六位一体”创新教学方法包括理论教学、概念设计、实例分析、模拟训练、岗位实训、总结评价六个部分。“六位一体”教学方法具有独立性和可替换性,其中的每一个部分都有其着重点。这六个部分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或以并联的形式出现,或以串联的形式贯穿整个课堂,灵活性强,重点突出,能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1)传统的理论教学是教师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学得枯燥无味。新的理论教学对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学生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和疑问去听课,也即自助式学习,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提出新的问题,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理论教学内容主要为服装结构,以“一带一练”为主,教师把结构最难的部分样版按步骤教给学生,学生跟着绘制。在基础范例中教师设置几个问题,比如男西装翻驳领倒伏量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挖领脚的变化方法等,让学生在拓宽知识面的同时对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课后教师布置任务和要求,学生完成练习,要求学生在课堂知识的基础上对样版进行局部变化,调整样版细节,做到真正理解样版、掌握样版。(2)概念设计即学生进行调研分析后的款式设计或参加服装设计大赛的入围作品。“男装结构与工艺”课程的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导向。将概念设计分成两部分:一是市场调研,分析流行趋势和各大品牌的设计风格特点,取其精华并结合自己的想法绘制效果图和款式图。市场调研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准确地把握流行趋势,抛弃旧的老的款式,做到款式新、样版新、工艺新。二是参加设计大赛,“以赛促练、以赛促学”,根据比赛的设计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参赛是学生的兴趣出发点,以此激发其设计灵感,将参赛作品和平时课程作业相结合,既积累了设计经验,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和专业能力,高质量地完成平时作业,又开拓了眼界,提高了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能力。(3)实例分析即教师选取符合当下流行趋势的服装款式,讲解样版的重点和难点。传统的“男装结构与工艺”课程教学是教师在课本上找几个典型西装范例讲解,然后让学生实践。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流行趋势的不同,典型款式仅仅能够作为基础案例,远远满足不了现代年轻人的设计思维模式。在授课过程中,经常有学生找到最前沿的男装款式后迫不及待地想予以实现,这就促使教师的课前准备要多于学生的设计想法,选取最流行的款式做出相应的样版,并将其和典型款式的样版相比较,使学生在看到样版的时候一目了然,在今后的样版设计中知道如何修改样版,如何把握样版的流行趋势。(4)模拟训练即校内实训操作。“男装结构与工艺”课程教学要求学生很好地理解男性人体曲面与男装结构的关系,准确合理地把握男装结构的多种处理形式,掌握各种男装的现代生产工艺等,这就要求学生在精确制版的基础上实地动手操作,将所设计的服装制作出来,并且保证“形的出新”和“质的升华”。模拟训练要求学生在校内工艺室完成,在实训过程中教师给予一对一指导,学生在基础操作阶段需要掌握各男装基础工艺的制作方法。在熟悉了基础工艺之后将模拟训练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单人单件服装的制作。每名学生设计一个款式,从款式设计到制版再到工艺制作全部自己独立完成,这种实训操作主要是考察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程度,考察要求较高,对各个部分的内容都不能有“偏科”现象。二是多人单件服装的制作,也即小组作业。在传统“男装结构与工艺”课程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够精细,这是由于实践教学的时间有限,短时间内想把服装做得精致实属不易。新的教学模式增加了实践教学的课时量,小组作业让学生每人有相应的任务,承担工艺流程的不同部分,有的学生专门制版,有的学生绱袖子,有的合缝,有的整烫,整个工艺流程模拟服装企业的生产线,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和操作的乐趣,每个人的角色都很重要,一件衣服经全体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5)岗位实训即深入服装企业进行上岗操作。我校与当地多个服装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专业实习基地,教师选择适合本课程的男装企业,每个学期带学生到企业实习,学生被安排在企业各个岗位。与校内实训不同,深入企业实习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他们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实际操作技能,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因为企业的生产质量和产量关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学生在生产一线实训,需严格准确地按照客户及产品的质量要求去做。最重要的是真正意义上脱离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既能体会到企业工作的艰辛,又能掌握在校期间接触不到的专业设备和工艺技能。(6)总结评价即展示所有课程作业,进行学生自我评价、企业导师评价和教师总结评价。传统的课程评价模式为学生交作业,教师批改作业,这种评价模式仅仅针对一个学生,或者说针对一个学生存在的某些问题,而其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存在其他问题,这些问题应该尽可能和同学共享,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点。所以,在新的课程评价中,我们改革了原有的评价模式,将所有学生做的所有款式全部展示出来,每个学生的问题在比较的过程中都能清晰地展现。学生先进行自我评价,分析好的地方在哪,不足的地方应该怎么改进,小组流水作业中会出现什么问题,然后企业实训中企业导师提出看法,最后任课教师再做总结评价,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3.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实践教学在“男装结构与工艺”课程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应贯穿教学的全过程[1]。传统实践教学的目的仅仅是学生做出一件男装,新的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创新改革,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取长补短,择优拔高,让先进带动后进,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增强协同合作能力,提高团队的创新协调能力。(1)针对纯艺术设计的学生,这类学生设计能力强,具有较高的发散、创造性思维,但动手操作能力较弱,往往有好的设计想法却难以实施,做出来的服装和效果图不尽如人意。在“男装结构与工艺”课程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设计特长,将参赛入围作品和课程作业相结合。在工艺制作方面考虑到一人无法很好地完成作品的全部工艺流程,将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5组或6组,每人在小组中完成各自承担的流水线工序。这样既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各步骤的操作,反复练习,又能增强学生之间的协调组织和相互配合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针对工科的学生,这类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强,设计能力一般,在“男装结构与工艺”课程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样版分析和制作能力,必要时做一些功能性男装设计,使服装在细节上有所变化,且在工艺制作上得到完善。(3)针对中职升本科的学生,这类学生的工艺专业知识扎实,但设计能力较弱,在“男装结构与工艺”课程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服装款式上增加设计感,将设计部分转化为工业样版,继而动手操作完成所设计的男装。
 
4.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考核评价体系与教学方法同等重要,好的评价体系不仅可以弥补教学的不足,还能激发学生后续的学习动力。“男装结构与工艺”课程的评价体系由原来的“交作业打分数”更改为学生自述、学生互评、虚拟仿真实验测试、教师评价以及企业导师评价五个部分。这五个部分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如同一张紧密交织的蜘蛛网(如图2所示),各部分衔接密切又不乏各自的条理。这种评价方式可改变“男装结构与工艺”课程教学脱离实际的现象,并逐步缩小高校教学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培育出企业所需的人才[2]。学生在新的评价体系中也可以由浅及深地学习知识并由小到大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为下一阶段的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我校服装学院在开设“男装结构与工艺”课程的2016、2017、2018级男装、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以及中职升本专业进行了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教学改革,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学生在创新性、动手能力及综合素质等各方面都有显著提升。男装方向多人次毕业设计作品登上北京大学生时装周的舞台,且设计作品在各类专业比赛中获奖。
 
参考文献:
 
[1]高广明,朱江晖,陈明艳.面向能力培养的男装课程教学方法[J].山东纺织经济,2014(1):9496.
 
[2]邢乐,刘水,梁惠娥.“产赛学研”相融合的定制服装设计教学模式研究[J].纺织服装教育,2019,34(1):4952.

在线客服:

无忧期刊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专业发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