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省心的选择!—— 无忧期刊网
帮助中心
期刊发表
您的位置: 主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正文

深度学习下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日期:2021-01-13 08:53人气:
关键词:深度学习;翻转课堂;设计研究
 
一、引言
 
近年来,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教学模式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因此要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而翻转课堂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健康全面发展。翻转课堂为我们能够更加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新思路。在国内,有关深度学习与翻转课堂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翻转课堂是实现深度学习的手段;另一种观点认为深度学习是优化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1]。持第一种观点的学者认为:传统的讲授式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过于注重教师在课堂中的知识传授,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难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翻转了传统的教师先授课,学生被动接受的程序,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思考,不断进行深度学习的开展。持第二种观点的认为,深度学习是优化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目前,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已经蓬勃开展,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与此同时,也存在翻转课堂的形式化、知识碎片化等问题,致使翻转课堂教学效果受到很大影响。而将深度学习作为优化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就能弥补翻转课堂所存在的这些问题[2]。国外研究与国内第一种观点一致,认为翻转课堂是实现深度学习的手段,进行翻转课堂教学的目的是能够更好地进行深度学习。在此基础上,国外一些专家还对教学过程中,翻转课堂如何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进行了更深入地研究分析。还有专家通过教学过程中翻转课堂的亲身体会,总结归纳出翻转课堂真正能够让学生主动思考、学会学习,学生学习投入程度更大,特别是能够进行批判性思考问题,更深层次对理论知识理解。综上所述,翻转课堂能够很好地促进深度学习目标的实现,因此基于深度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应该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问题。
 
二、深度学习与翻转课堂的内涵理解
 
深度学习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深度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方式方面应该具有灵活性。灵活性要求学习者不能机械对知识简单记忆理解,强调学习者勤于思考,主动积极、灵活多样,多角度的学习方法,寻求各自知识点的相互联系,并进行有效地加工,能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批判性学习的思维,强化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第二,深度学习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高投入。深度学习的高投入主要体现在学习者多维度的积极主动学习,即从行为、认知和情感三个维度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学习。深度学习需要学习者内在动机充分地被激发,不断寻求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批判性综述学习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应有自己的创新,达到高效的学习效果,进一步解决实际问题。第三,强调学习者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深度学习特别注重学习者各方面的能力培养锻炼,准备能够胜任未来工作和学习等各方面的需要。比如,对知识的分析理解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复杂问题能力,对知识内容的综合评述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等。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比较有很多优越性,如表1所示。翻转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能够克服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翻转课堂变学生被动为主动,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变为主动研究式学习,学生认知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翻转课堂理念是学生进行积极主动地研究探索和认知加工,全身心地投入并积极进行知识系统的建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广大教师是把握方向的引路者,科学组织学生循序渐进地自主学习,不断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各方面的提升。
 
三、深度学习视域下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一)深度学习视域下翻转课堂的教学目标更加关注学生能力培养一般理解,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预期要达到的结果,一般包括课程目标、课堂教学目标等。教学目标作为衡量评价教育教学活动结果的一种标准,一般的翻转课堂教学目标与深度学习视域下翻转课堂教学目标存在很大的区别。一般的翻转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主要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授课前,要求学生要对课程知识进行“记忆”和“理解”。在授课过程中,要求学生注重对知识的分析能力、应用能力、评价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深度学习视域下的翻转课堂教学目标更加注重学生各方面的核心综合素养的培养,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认知方面目标,还要兼顾人际以及个人能力方面的综合培养[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是最终目标,还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以后能有效掌握更多知识的能力、有效的学习方法以及应对未来学习和工作的能力。同时,还要明确,课程学习目标和单元、课时教学目标之间的相互作用。课程学习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总目标,后者是前者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教师必须要从整体上把握好课程、单元以及课时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
 
(二)深度学习视域下翻转课堂教学内容要求教师应对知识的结构把握到位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课程的各部分内容进行有效合理地问题设置,特别是每部分的章节的重点问题,必须强调到位,让学生细心研讨。针对难点问题,要求学生必须更加专心研学,努力探求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力争突破难点。教师提供给学生进行研学的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方向,促进学生以问题为导向进行主动学习,即问题驱动[4]。问题驱动能够达到促使学生明确研学目标,有针对性地深度理解,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在具体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深度学习要求在设置学生学习内容中必须充分体现。即教师必须科学系统地编排设计教学内容,要在结构、层次以及一致性三个方面恰当设置教学问题,促使学生能将零散的知识,通过研学整合为完整系统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三)深度学习视域下翻转课堂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深度学习视域下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必须能够促使学生高效率学习以及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式学习活动,不论哪一种活动形式或联合的形式,都必须能够保证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在高效获取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够不断提升学生自身综合素养,发展多方面能力[5]。深度学习视域下翻转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要遵循的原则包括:第一,教学活动设计,要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千万不要将翻转课堂变成简单的教师与学生位置的互换,缺乏科学合理的设置教学活动理念,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简单流于形式,不能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第二,教学活动设计,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高阶思维能力集中体现了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关键能力。高阶思维主要包括创新能力、问题求解能力、决策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高阶思维的运用特别需要教师在翻转课堂中的营造和设计。教师必须营造学生积极研讨、平等和谐的翻转课堂学习气氛,设计的教学问题既要有层次性,又极具吸引力,能让学生开拓思维,不受限定地开放性思考问题。第三,教学活动设计,要重视学习的系统性。深度学习可以说是系统性过程,又是学生学习知识持续积累的过程,包括课前自主学习,课堂研讨交流合作。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一定要特别注重课前和课中学习的系统性。
 
(四)深度学习视域下的教学评价要以促进学生能力提升为目的深度学习视域下的教学评价方式是否恰当,对持续的翻转教学效果至关重要。深度学习视域下的教学评价方式要求具有下面两个特点:首先,评价方式能够促使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其次,评价方式避免传统“总结性评价”,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形成性评价”,以促进学生能力提升为目的。“形成性评价”能够对学生深度学习的效果进行科学有效评定,包括评价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有效沟通能力等。形成性评价主要包括课前自主学习、课中合作学习和课后反思学习三个阶段。针对围绕深度学习中三个不同的学习阶段,在评价方式、评价主体和评价目的几个方面各有其特点,如表2所示。围绕深度学习的翻转课堂形成性教学评价要特别注重评价标准、评级策略和评价目的。第一,在评价的标准方面,教师必须明确地告之学生每次教学任务的目标,同时要对目标和努力达到的结果有量化的评价标准,以便学生为此努力去实现设定的目标。针对学习者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评价标准各有不同。在课前阶段,评价主要是学生按照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任务设定的标准来进行自主学习和评价;在课中阶段,教师要事先精心设计学习者与其他学习者以及教师合作学习过程评价量化表,以此来指导学习者的合作学习行为并进行评价;在课后阶段,要本着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思考能力提高,教师要科学设计学习结果检查表,通过结果检查表引导学生不断进行反思学习过程和结果。第二,在评价策略选择方面,教师既要评价学习者的学习结果,更要注重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评价,特别要对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思考,以便能够更好地进行以后的翻转课堂活动。
 
参考文献:
 
[1]何丽,汤莉,刘军.基于深度学习的MOOC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9(1):150-153.
 
[2]马凯,姜延.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8(10):97-100.
 
[3]秦瑾若,傅钢善.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MOOC学习活动设计——以“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7(5):12-18.
 
[4]王昊鹏,王卫东,王娜.基于深度学习的计算机网络原理混合教学设计[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47-54.
 
[5]于洋,梁化强.基于移动学习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44):191-194.
 
作者:胡国杰 刘晓伟 孙国帅 单位:辽宁工业大学

在线客服:

无忧期刊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专业发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