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省心的选择!—— 无忧期刊网
帮助中心
期刊发表
您的位置: 主页 > 论文范文 > 文史论文 > 正文

学校百家讲坛关于诗歌演讲规则

作者: 来源: 日期:2014-09-25 20:18人气: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下午好!

  在当代诗人中,顾城是非常优秀的一个。他有一首诗叫做《一代人》,非常著名: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他还有许多诗歌,不止美,不止纯净。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余、功课不太紧张的时候找来读读。著名的朦胧派女诗人舒婷在一首献给他的诗里,称他为“童话诗人”。在所有熟悉他的朋友眼里,他确实是个非常纯净、非常唯美、非常善良的诗人。

  首先,非常感谢星海实验学校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让我在这个星海的“百家讲坛” 平台上和同学们一起来探讨诗歌,这让我在倍感荣幸之余,再次被这所年轻名校的人文情怀和书香氛围所感动、所折服。

  中国历来重视“诗教”。所谓诗教

  并不是指通常意义上的课堂教学,而是指诗歌的教化作用,所谓“不学诗无以言”“陶冶心灵”“潜移默化”,说的就是有意无意的读诗写诗对一个人心灵的成长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如果说科学是对世界的“真”的思维,道德是对世界的“善”的思维,那么诗歌就是对世界的“美”的思维。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这三种思维之间就是泾渭分明,各行其道,它们之间还有着相互交汇、相互启发的关系。诗歌,特别是一首好的诗歌,它对真善美的境界必然有着执著而唯美的追求。特别是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真正优秀的诗歌发散着尤其弥足珍贵的理想主义光辉。大到国家,如果只有科技没有人文,它就算不上是一个高质量的国家;小到个人,如果只有物质财富而精神一片赤贫,他就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贫民。在这个世上,绝对有着比财富和金钱更弥足珍贵的东西。那就是我们的人文文化,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诗歌精神。一个缺乏人文素养的人是可悲的,在他个人的发展中,绝对会被自己精神的贫瘠所局限;一个失去了人文精神、不能输出价值观的民族,也是绝对没有希望的民族。

  上下几千年,在中华文学史上,从前的古人、现在的来者,创作的诗歌可谓浩如烟海,甚至堪称杰作的也浩如烟海,成为中华民族一笔无比丰厚、永不枯竭、永无止境、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实际上,看看这些名词,有关诗歌发展的历史脉络就大致清晰了。更详细的资料,如果同学们感兴趣,在网络上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查到。在今天这个十分有限的时间段里,我不和大家谈诗歌的发展史,我想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什么是诗歌、什么是经典的诗歌以及如何鉴赏诗歌。

  首先,我想说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是诗人?什么是诗歌?

  我们看到,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文学也几乎到了泛滥的程度。客观地说,坦率地说,珍珠少,鱼目多,绝大部分,我们都可以视之为“垃圾写作”。

  有位所谓的网络诗人有这样一首“代表作”:“一只蚂蚁/两只蚂蚁/一群蚂蚁/还有更多的蚂蚁”

  同学们,这是诗人吗?这是诗歌吗?

  网络上到处可见这样粗劣、平庸、甚至低级趣味的自诩的所谓的“诗人”和“诗歌”,使人们对诗人和诗歌产生了更多的困惑甚至质疑。确实,如果这样的人也可以称为诗人,这样的文字也可以称为诗歌,那么,诗人和诗歌实在没有任何存在的意义。

  说起诗人,很多人也许都会感到遥远和隔膜。对于古代诗人,无论是唐朝的李白、杜甫、白居易,宋代的苏东坡、辛弃疾、李清照,还是繁星一般在中国文学史上辉煌闪烁的其他不胜枚举的古代诗人,让人产生的都是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对于近现代诗人,譬如徐志摩、戴望舒、闻一多、何其芳、卞之琳等等,也许爱好文学的人们也能够如数家珍,但对于当代诗歌,能知其详的可能就是当代诗歌的写作者们了。是的,诗歌,似乎非常尴尬地走到了一个边缘的状态。一说起诗人,人们总是和不现实、不务实、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眼高手低、百无一用等等等等的评语联系在一起。在很多场合,诗人几乎成了一个贬义词。其中有历史的原因(十年浩劫,文学成为了政治的工具,使诗歌的发展出现了断层),有今天商品经济占据主导的原因,也有诗人自身的原因。

  而我在这里要告诉同学们的是,事实上,诗歌其实流淌于非常纯净、非常高贵的心灵,优秀的诗歌确实是非常阳春白雪的东西。但是,诗人和诗歌,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我们知道,最早的诗歌起源于劳动,因此也就注定了它来源于生活,因此,所谓诗人,他首先应该是个常人,和芸芸众生食的是同一种人间烟火,呼吸着同一种空气。也许诗人内心有着更多的唯美和理想主义成分,但这不应该造成诗人和诗歌脱离生活、脱离社会、脱离大众。诗人应该有出世的精神,但从事的应该是一种入世的事业。

  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在他一次次出仕为官的经历里,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杭州的苏堤就是他出任杭州知州的时候修建的,和他的诗歌一样,成为他一座不朽的丰碑。与之相辉映的是白居易的白堤。譬如王安石,譬如陆游,真是不胜枚举。纯粹的诗歌精神和诗人气质,使他们具有出世的精神,无论处在生命的高潮或者低谷,都一样坦然自若、笑对人生。更使他们以对小我超然物外这样一种精神投入到造福苍生的入世的事业中去。所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我们知道,这是范仲淹《岳阳楼记》里的名句,在我的理解里,这后半句里的所谓“忧君”,其实是“忧国”,最终是“忧民”。因为只有有道的明君才可能有清政、廉政,有了廉政、通政,才能有社会的真正和谐、黎民百姓的真正幸福。所以真正的诗人、文学家必然是胸襟博大的、情系苍生、高屋建瓴的,是不依附政治和商业而有着独立的精神、纯粹的品格的;一首可以传世的好诗,好的文学、艺术作品,必然是艺术性和思想性的完美结合。

  假如你在现实中看到一些诗人、

  一些诗歌特别怪诞,怎么看怎么都不正常,那你就完全可以肯定,他们绝对不是真正的诗人。真正的诗人无疑是一些理想主义者,但绝对不会矫情,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写的文字会高于生活,但绝对不会脱离生活,正因为他们内心的理想主义,对于社会和家庭,他们都应该更有责任感。他们内心的理想主义,会让他们即使面对种种苦难,依然会有潇洒的态度和浪漫的情怀去仰望星空,会从小我出发,关注到大我,关注到社会、关注到大众,关注到未来,正因如此,他们和这个现实世界的步伐非常合拍,他们在现实世界中是很正常的普通人。这一点,适合于古往今来的一切真正优秀的诗人和诗歌。诗人首先是一个常人,先做好一个常人,才能做好一个诗人。

  互动一:我先问在座的同学一个问题:在当代诗人中,有一个朦胧派的代表人物,叫顾城,听说过的同学举一下手?有没有同学背得出他的诗句的?

  可是,就是这么个童话诗人,在旅居国外时杀死了自己的妻子以后自杀了,留下了一个年幼的孩子。这件事情当时在写作圈、在全社会反响强烈。什么样的评论都有。很多人用诗人的敏感、脆弱来为他开脱。但,我个人的看法是,任何理由都不足以为他开脱。诗人首先是个社会人,同样受到社会道德和法律的约束。一个可以剥夺他人生命权的人,就不配再被认为是纯净和善良,他的内心暴露出的恰恰是一种极端的自私和对自己、对他人生命的残忍和极端的不尊重。你做不好一个常人,对于社会、对于家庭,你如果这样没有责任感,你就根本不配被称为一个诗人。

  这样,也就引出了我们接下来的第二个话题:什么是诗歌?

  那么,什么样的文字才能称得上诗歌呢?现在我们来共同探讨一下:

  所谓诗歌,它是一种直接表现创作主体心理活动并有一定语言形式、具有永久的审美生命的文学体裁。那么,一首真正意义上的诗歌应该具备哪些特质和要素?

  著名美学家、文艺评论家朱光潜先生总结出诗歌有三大要素:情趣,声音和意象。

  情趣和声音我们都能理解,那么,什么是意象呢?

  诗人辛笛说:好诗总要做到八个字:情真、景融、意新、味醇。

  的确,一首好诗首先要情真。要发自肺腑,切忌无病呻吟,如果不是发自内心,自己都感动不了,怎么去感染别人?

  其次,抒发内心的真情要与你描写的外在的实景实物相融,也就是说抒情要抒得美,抒得贴切,抒得形象化,不能干巴巴,只是一些热情洋溢的叫喊和空洞的口号。

  所谓意新,就是立意要新,意象要新,要有创新思维,第一个将漂亮女子比作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学舌的人无非是个庸才,而第三个无疑就是蠢才。

  正如英国诗人布莱克的《天真的预示》里写的那样:诗歌应该是能够“从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找到“一朵花里藏着的天堂”,在有限的诗篇里把握无限,在一刹那里收藏永恒。

  而要做到味醇,除了上述这些,还应该有深度、有境界、有回味。这种无穷的回味还体现在诗歌的音乐美。古代的格律诗无疑都非常讲究韵律,现代诗打破了这种外在的格律,但一首真正的好诗还是一定会注重内在的韵律。艺术都是相通的,诗要求形象,就是要求画面美、色彩美,注重韵律,就是要求音乐美。结合得非常好的一个范例,就是戴望舒的《雨巷》:

  这首诗的意境凄清优美朦胧,又有着回荡和谐的旋律与鲜明可感的节奏,读起来非常地具有音乐化。一边读,我们的眼前就徐徐展开一幅水墨画,读完之后,这幅画依然在脑海里挥之不去。那就是:迷茫细雨的江南小镇的一条悠长的小巷,独自徘徊着的“我”,彳亍,彷徨,等待着一个曾经在雨中擦肩而过的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我国传统诗歌历来强调“诗言志”、“文以载道”,这实在是一个绝对优良的诗歌传统,它说到的就是诗歌的作用。是的,一首好的诗歌应该具有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价值,具有从思想感情上影响人和对人进行道德规范的力量。正如诗人艾青说:“诗是人类向未来所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同时,诗歌也为无数疲惫的心灵营造了一方纯净、宁馨的精神家园。

  现在,我们来看看台湾诗人郑愁予先生的这首《野店》:

  《野店》这首诗充分展示了诗歌的独特魅力。第一句“是谁传下了这诗人的行业、黄昏里挂起一盏灯”,既写出了疲惫的旅行者在无边旷野上终于看到一家有着温暖灯光的客栈内心所感到的安慰和欣喜,同时也绝妙地说出了诗人是一个怎样的行业,诗歌的作用是什么:诗人履行的是在黄昏里、旷野上点灯的职责,诗歌的作用是灯的作用。负重的骆驼、疲惫的旅客都需要一个家,在你迷茫、寂寞、困苦的时候,诗歌就是这样一个向你的心灵微笑的朦胧的家。

  任何成就大事业的人都需要一种博大的情怀。好的诗歌起的正是一种涵养心灵、荡涤尘埃的作用。诗的熏陶可以让我们脱俗,诗歌使我们能够仰望星空。就是中国知识分子历来主张的:“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有了出世的精神,你从事着入世的事业才不会过多沾染世俗的俗气,有助于你在自己从事的领域中高屋建瓴,在喧闹中依然保持着心灵的宁静、纯净。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著名诗人闻一多的作品:

  互动二:我知道同学们这学期的语文书里有闻一多的《七子之歌》,闻一多提倡新诗要有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他的作品曾影响了二十年代的诗风。那么,哪位同学可以告诉我,他还有什么其他的著名诗歌作品?

  闻一多的作品有:《一句话》、《爱国的心》、《七子之歌》、《我是中国人》、《忘掉她》、《死水》、《一个观念》、《发现》、《洗衣歌》、《闻一多先生的书桌》、《红烛》等等等等。现在我们就来看看他的《死水》:

  第一节是对死水的总体印象,用“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来象征社会的黑暗。第二节至第四节分别描写了死水的丑恶状况。诗人用“铜”、“铁罐”、“油腻”、“霉菌”来修饰“翡翠”、“桃花”、“罗绮”、“云霞”这些美好的形象,正是对现实社会“金玉其外,败絮之中”的丑恶本质的反讽,对死水进行了本质的揭露,所谓的“绿酒”、“白沫”、“小珠”、“大珠”、“花蚊”只是死水腐烂发酵结出的恶果,让人不得不对这个恶水横流、行将毁灭的“死水”产生厌恶和绝望之情。诗的最后,诗人表现了对“死水”的毅然决绝的态度,告诉人们死水里“断不是美的所在”,因此,只配用“让丑恶去开垦它”。诗人的言外之意是让“这沟死水”尽情狂欢去吧,所谓“恶贯满盈”,只会死路一条。其中也隐含了诗人对未来的期望。整首诗我们既看到了作者的激愤之情,也看到了他完全是用最生动的形象在说话。

  综上所述,当我们要鉴别一首诗是否好诗时,可以用诗人辛笛的八个字为标准来加以衡量。

  现在全社会都在提倡“读经”,如果这个“经”字的指向是“经典”,如果这种读经不流于功利和形式,那么,读经的意义实在是非常重大。即使你将来不会成为一个诗人、作家,日积月累的经典阅读都会使你底蕴深厚,满腹诗书的结果必然是心灵富足、气质如华,会使你一生受益无穷。和其他文学类书籍一样,在人类恢弘而璀璨的诗歌发展史中,也积淀下了无数的经典之作。让自己在经典的引导下,在阅读趣味上懂得了鉴别和拒绝平庸,你的心灵也就会因此拒绝平庸,这绝对是一个良性循环。关于古诗文方面的经典阅读,同学们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开始涉猎了,苏教版的《古诗文阅读》荟萃了许多经典诗文,是个相当不错的版本。最后,我给同学们推荐一些优秀的现当代诗歌作品(略)。

  时间有限,我今天只能和同学们一起探讨到这里。我不知道在座的同学中是否有人以后也会从事诗歌创作,我在这里要说的是,写诗和欣赏诗在一些基本道理上是一致的,要多阅读经典之作,并且勤练习,更重要的是要打开自己的想象之门,也要和其他艺术形式融会贯通,除了纯文学,也要关注其他学科的知识,关注社会,关注大众,了解并关注这个世界的过去、现在乃至未来,只有博大才能精深。诗歌绝不是一些轻飘飘的东西,绝不等同于风花雪月。它的美丽轻盈后面是需要有深厚的底蕴作铺垫的。否则,诗歌就不会有感染力,不会有价值,诗人就不再有存在的必要。

  诗歌艺术其实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语言艺术,在中国文学史上,优秀的作品浩如烟海,我在这里谈的都是一些很肤浅的东西,许多也只是我的一孔之见,不当之处,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和同学们批评。

  谢谢大家。

在线客服:

无忧期刊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专业发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