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跳好藏族舞蹈的三个环节
关键词:肢体训练舞蹈的风格动作节奏的处理
藏族舞蹈是我们民间舞课程中的必修课,在学习的过程中怎样才能跳好藏舞?怎样才能达到一定的水平?我认为,跳好藏族舞蹈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训练。即:肢体的训练、舞蹈风格的把握、动作节奏的处理。首先,通过肢体训练来掌握藏族舞蹈的基本体态和动律特征。其二,把握舞蹈的风格特征是肢体动态特征的提升。其三,艺术化的处理动作节奏是舞蹈表演技术的升华。每个环节都有不同的艺术水准,三个环节构筑成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
一、肢体训练到藏族舞蹈的基本体态和动律特征。
中国民族民间舞是我国传统舞蹈艺术的源泉。每个民族、每个地区都有着自己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特点,就形成了中国民间舞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动律有别的鲜明特色。藏族民间舞种类繁多,因地区的不同而风格各异,其中弦子舞、锅庄、踢踏是具有代表性的。不同的艺术表演形式,但是外部形态和动律特点在结构上是具有统一性的。就藏族舞蹈这一体态特征来讲,它不仅和自然环境、民族性格、生活服饰有关,而且还带有宗教心理痕迹。但是,从舞蹈角度来看,则具有艺术性的创造,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1.肢体训练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具备藏族民间舞的基本素质,全面掌握舞蹈的基本动态。藏族舞蹈学者阿旺克村用五个字归纳了藏族舞蹈的动律特征,即:颤、开、顺、左、绕。因此肢体训练着重要求了膝部的颤动和屈伸。藏族舞蹈有程式化的舞蹈动作和节奏,它的特点是以下肢活动为主,下肢动作又以膝颤动为核心。“颤”就有大颤、小颤、柔颤、硬颤、扭颤、摆颤等,如:弦子舞中“颤”贯穿在“扭腰”、“拖步”及“点步翻身”等典型舞姿中。故,藏族舞蹈有“无屈不成功,欲动必行先屈”。“顺”“左”、“绕”是藏族上肢舞袖的动律特征。“顺”是藏族舞蹈特有的协调方式,它来自连臂踏歌中“起歌抬手,踏脚甩手”的运动方式;舞袖有;甩、摆、撩、绕等多种形式,但以“绕”为核心,有:大绕、小绕、臂绕、肘绕、内绕----。这些不同的舞姿动态中都有一致的规律性。艺术家要用身体动作把字面含义完好的表达出来,就是演员肢体训练的目的。
二、把握舞蹈的风格特征是肢体动态特征的提升。
在掌握了藏族舞蹈的基本动态后,就需要对此种只具备形式意义的外壳注入内涵了。我们常注意在动作上下功夫,而不太强调动作内在的根据,处在一种无目的、机械空白的状态,也就是说,没有很好地把握舞蹈的风格特征。歌德有一句名言:“现实比我的天才更富于天才”。我认为体味古老的藏族民间文化,最好能把自己置身于青藏高原上去生活、去体验。只有这样,民族文化意识在我们的思维内部扎根,才有可能在舞蹈中表现出藏族的风格内涵。舞蹈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我们跳某个民族的舞蹈,就是演绎某个民族的文化。那样把握藏族舞蹈的“风格”呢?首先,我们必须加强对藏族文化地了解,感受他们的生活环境、民俗民风、宗教信仰,了解与该民族生存意识相关的东西。如:藏舞的动作一般都是从左到右顺时针方向绕圈进行,这与其教仪轨中的“转经”的方向一致。“锅庄”仍保留着模拟禽兽、踏足为节、绕圈而舞。
在肢体的训练中,还应该注意自身对舞蹈本体的肢体体验,从而在心里产生美感效应。如:我们在跳弦子舞时的审美体验应该是:动作柔美、长袖轻佛、舞姿舒展、延绵连贯。踢踏舞是:节奏鲜明、情绪欢快、动作热情、脚下灵活的审美意识。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把握好舞蹈具有的风格形式,还要在平常地训练中注意对动作美的把握。另外,多欣赏演出,研究一些作品、文学以及一些发展着的舞蹈语言等。在自己的心理构筑一个藏族文化的实体,体会舞姿、造型所象征的意义,这样我们在把握藏族舞蹈的风格特征就容易得多了。
三、艺术化的处理动作节奏是舞蹈表演技术的升华。
舞蹈是人体艺术。以经过排练、组织和加工的人体节奏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动作、节奏是主要表现形式。由于舞蹈是动态的艺术,它的训练主要放在动作的姿态、节奏和质量的感觉上。也就是说,舞者身体的任何部分或某个部分造成了或长或短的节奏,动作的幅度、节奏的力度及进行移动的速度大小、强弱和快慢的不同而形成了舞蹈动作技巧。在韩芙莉的舞蹈哲学中:加强学生身体的力量、柔韧性、控制力和耐力—即训练为演出所必须具备的动作技巧。那我们通过对节奏、动律和姿态具有的潜力进行体会,创造性的运用和处理,就能在舞蹈表演中增强了动作的表现力。高尔基曾经说过:“艺术家不掌握技巧,就是最丰富的感情也会陷于瘫痪。”在舞蹈中,节奏是舞蹈的力度,感情是舞蹈内容的补充。能恰当好处的处理动作节奏,标志着舞者对肢体的把握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准。如大型乐舞〈〈珠穆朗玛〉〉,其中的热巴鼓舞,整个乐舞就是在女子鼓舞和男子辫子鼓舞表演时推向高潮,女演员的热巴鼓动作技巧简直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不管是顶鼓旋转,还是鼓旋转和击鼓翻身,都是那样的迅速、利落、干净、漂亮。男演员们的辫鼓舞跳的更有气势,更有一种野性的美,他们甩辫击鼓,动作挥洒自如,节奏由慢至快,气氛高潮时的男子特技“躺身绷子”、“单腿吸跨转”、“虎跳拧身平转”等等。气氛极为热烈,正是精湛的鼓舞技艺加上浓郁的雪域风格所产生的艺术感染力。这里包含着一连贯均衡的动作,而这些动作造型的连续是有规则、有很强的节奏性,在急速的运动过程中,要有绝对的力量控制身体。演员们正是通过处理运用这些动律、节奏和姿态来体现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舞蹈表演技能。
艺术化的处理节奏动作还能够在感情色彩极其强烈的舞蹈中,极其自然地表现出相同的以及不同类型的感情。动作,是与宣泄生命情感和烘托气氛紧密结合的,是舞者内心激情的物化。舞者通过节奏的强弱、长短、来表现内心的情感。优秀的舞蹈艺术家就会通过动作节奏的变化把内心的情感间接表现出来。如:《母亲》运用藏族那沉缓、凝重的形体语言特点,通过艺术化的动作节奏、舞蹈造型与动态,成功的塑造了一位伟大而又平凡的母亲形象。另外,表现情感也能体现出演员自身的情感素质。如:由西藏军区文工团表演的舞蹈〈〈酥油飘香〉〉。在欢快、轻巧的音乐节奏下,一群勤劳的藏族姑娘,将西藏传统的前倾身体动态改成了挺胸抬头的身体动势,有节奏地跑了出来。在无音乐伴奏的那段,通过身体夸张的扭动,人声和语言不仅传达意义,还作为一种节奏和情绪溶入舞蹈中,把劳动场面演绎地很火爆。动作节奏经过肢体艺术化的处理,既不失藏族舞蹈特有的动律,又充分显示出富裕起来的西藏人民的精神风貌更在民族个性展示上,演神了藏族姑娘自由、奔放鲜活形象,既继承了藏族传统的风格,又注入了新的动作、节奏元素,把内心的情感直接表现在舞蹈中,成为一个极富有时代气息的舞蹈。艺术化的处理动作节奏是我们对肢体动作技巧地把握,通过节奏、动作、表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就构出不同视觉意象和心理情感内蕴。这样,我们在舞蹈表演中才能焕发感人的艺术魅力。
随着语言的形成和交流,每个民族都产生了最适宜本民族特点的起舞节奏和曲调,并形成了最适宜表现其性格风貌的舞蹈动律。锅庄:动律节奏铿锵有力,有连续、有停顿。躯干、上肢随步伐而动,幅度大,上下挥动双袖激荡有力。脚步以抬、跳、跺、踏为主,具有很强的节奏感,表现憨厚、深沉的藏族性格。所以在学习藏族舞蹈时,必须不断体会力量、动作的对比与动作幅度的快慢、高低不断修饰舞蹈动作。通过节奏,把各种动作按照舞蹈内容的需要有机地组织、联系在一起,来增强舞蹈动作的表现力。舞蹈是一种娱乐、一声呐喊、一种自我超脱的方法。它像表现所有节奏,所有人类脉搏那样体现着美的生存。
舞蹈离不开节奏,正如生命离不开呼吸。以恰当好处的处理动作节奏去构造舞蹈,就如调整了呼吸,使生命稳健而顺畅。另外处理节奏,不仅要从舞蹈本体下功夫,还要增强对音乐理论素质的培养、对充满节奏韵律生活的关照。正如于平老师强调的“别忘了功夫在舞外”。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专业的舞蹈演员,要跳好藏族舞蹈并达到一定的艺术水平,必须经过三个阶段:首先,刻苦努力的进行肢体训练。好的舞者是从肌肉开始训练的,是身体与意志的战斗;其二,把握舞蹈风格特征是肢体动态特征地提升。演员是作品的二度创造者,只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知识,那我们的动作所具有的表现力才“入乎其内”。其三,在动作节奏处理的把握上。我们不仅要具有精湛的技术来表现舞蹈内容,而且还要把感受贯穿到技术中去,这样我们的表演技术就得到了升华。通过以上的分析,三个过程是层层推进的关系,后者是前者的升华,前者则因为具有基础性对后者的训练形成一个实践规范。因而三个方面的学习都要稳扎稳打,不可偏废。“不受一番冰霜苦,那的梅花放清香”。我们只要肯下功夫,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训练,都能成为舞台上的“天之骄子”。
下一篇:浅谈钢琴演奏中影响音色表现的两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