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省心的选择!—— 无忧期刊网
帮助中心
期刊发表
您的位置: 主页 > 论文范文 > 文史论文 > 正文

古代文学课程立体式教学模式探究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日期:2020-06-12 08:54人气:
【摘要】传统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往往只停留在“教”和“学”的二维基本平面,这一教学模式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思维的培养,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立体式教学模式由“教”、“学”、“做”三个维度立体构成,是知识与能力并重的教学模式。中国古代文学立体式教学模式的展开包涵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学内容的更新;二是教学方法的革新;三是实践性教学的加强;四是考核方式的变革。
 
【关键词】古代文学立体式教学
 
一、教学内容的更新
 
古代文学课程涵盖了中国两千多年文学发展的历史,时间跨度大,内容多。如详细讲解,则无法解决课时量不足的问题,因此在教学内容上要进行创建、更新。一是将教学内容模块化,突出问题导向。古代文学课程的教材虽有不同版本,但内容都非常丰厚,均是按照史的线索逐章展开。在具体授课的过程中如何将这些内容化繁为简,线条明细,就需要在教学内容上进行革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将不同阶段的内容进行以问题为导向的模块化处理。以先秦文学为例,我们可以将其内容分解为4大模块:1.先秦文学的浪漫主义。这一模块的主题是———浪漫主义特色的形成及表现,涵盖的主要内容有:上古神话、《庄子》、《楚辞》。2.先秦文学的现实主义。这一模块的主题是———现实主义特色的形成及表现,涵盖的内容有:《诗经》、诸子之文、史家之文。3.先秦文学的南北差异。这一模块的主题是南北文风的不同。涵盖的主要内容有:《诗经》、《楚辞》、《论语》、《孟子》、《庄子》。4.先秦文学中的治国之思,涵盖的内容有:《春秋》、《左传》、《国语》、《老子》、《孟子》、《韩非子》等。每个模块都有调动学生求知的兴奋点,在具体的讲解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将这些点和史的线索有机串联,避免内容的碎片化。二是在对重要作家作品的分析,应从艺术和精神两个层面解读,两个层面并重,而非只突出艺术性。例如对《离骚》的讲解,应以屈原的伟大人格在作品中的表现为统领,而不仅是停留在对诗歌字句的疏通,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从更大的视野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三是在发掘古代文学课程的现代意义。在分析、解读作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责任意识,在审美中感受真、善、美的崇高;在先贤的曲折人生中,让学生感悟何为担当,何为坚持,何为发奋,应该拥有怎样的人生的品度;在分享哲人的智慧中让学生体味生命的真谛。
 
二、教学方法的革新
 
由于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大容量的教学任务,必须在教学法上狠下功夫,进行变革。前苏联教育学家巴班斯基曾深刻地指出:“教学方法的最优化程序中的一个最重要的,也是最困难的问题是合理选择各种教学方法并使之达到这样的结合,即在该条件下,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1]。这段话告诉教育者单一的教学方法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不合理的教学方法即便使用多种,也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英国语言学家JaneWillis在她的语言习得理论中提出的任务型教学法[2]虽然针对的是语言教学,但我们可以活用到古代文学教学中,完成不同教学方法的立体式整合。任务型教学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前任务”(pre-task)。将每一个教学模块细分为若干个小的模块,每一个小模块由2-4的小问题构成。在课前将1-2个小模块的问题布置给已分好组的学生,通过各种媒介搜集资料。如先秦文学教学内容设计的第三模块———先秦文学的南北差异,可以将这一模块分为“先秦文学诗歌南北差异”、“先秦文学散文南北差异”两个小模块。针对第一个小模块可以安排学生准备4个问题:(1)了解梁启超《南北文化之不同论》这篇文章。(2)《诗经》产生的地域及文化特征。(3)楚辞产生的地域及文化特征。(4)举例对比《诗经》、《楚辞》在外在形象的描写上的差异。二是任务循环流程(task-cycle)。将前任务安排的内容以小组的形式课堂汇报,每个小组汇报5-8分钟,教师根据汇报情况答疑、解惑、讲解,深入、有序地推进教学内容。三是语言聚焦(languagefocus)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之后,学生开展自评、互评,查找不足,总结本模块的重点,完成本模块的学习内容。任务型教学的优势在于其包容性,可以整合如讲授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讨论交学法、比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教学模式的改变使教学内容从扁平走向立体,从呆板走向灵活,从静态走向动态,实现教师和学生的良性互动。
 
三、实践性教学的加强
 
立体式教学除了教和学两个基本维度之外,“做”是第三个重要维度。如何将“教”和“学”的成果转换为实际能力,是立体式教学的目标所在。CBE(CompetencyBasedEducation)[3]兴起于美国,上个世纪70年代以后,能力本位教育融入了多种研究成果,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双元制”模式、5W1H分析法、Problem-basedLearning问题式教学[4]等,可以看出,在全世界教育格局中,能力本位的培养是十分凸显的,长期以来,古代文学的实践性教学被忽视,满堂灌是教学的主流,这一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大学的实际状况。因此在古代文学教学中,除了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更新、改进之外,还应安排有一定课时的教学实践环节。例如可以安排学生改编古代文学的作品,排演简单的话剧表演,笔者曾组织学生改编、排演《左传•晋公子重耳之亡》、《左传•秦晋崤之战》的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安排学生对优秀的作品制作成PPT播放讲解;鼓励学生对古代文学不同文体进行模拟、创作等,通过这些实践环节,一些学生脱颖而出;一些学生克服了自卑心理;一些学生改变了学习习惯。除此之外,教师可以组建学生团队参与到自己的学术研究中来,教会学生如何查找资料,梳理基本文献。事实证明,部分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自身的学习兴趣,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投入到地方文化的建设中去,笔者曾将本地区文化分成历史名人、历史建筑、古代帝陵、历史名胜等多个板块,组织学生撰写相应的文章,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四、考核方式的变革
 
传统的古代文学课的考核方式为笔试加平时成绩,一般笔试占总成绩的8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笔试内容尽量面面俱到,平时成绩主要以考勤及课堂表现为主。这样一种赋分方式其优势在于让学生背得多、记得多,基础较好,考核操作简单。但其弊端在于僵硬呆板,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缺乏想象力,更少有科学的思维与批判的精神,非常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就一定意义而言,考核方式的变革是立体式教学能够顺利实施的保障。笔者认为可以采用对半式考核方式,即笔试和实践性考核各占50%。笔试主要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了解及对古代文学发展脉络的把握。实践性考核的设置应避免空泛,设置考核的内容力求丰富,但应有明确的边界和具体的问题;考核形式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不可好高骛远;赋分应全面考虑,不可一刀切,平均主义。例如可以设置如:自学笔记(并非简单的摘抄,需附上评析或感悟);问题讨论(对某一个或几个问题较为深入的探讨);古代文学不同文体创作;改编古代文学作品;组织和古代文学相关的活动(如诵读、诗词比赛等);参加地方文化建设的实践活动等等。不同的项目赋分不尽相同,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几种,获得实践性考核分值。由于考核形式的变革,建议增加古代文学课的课时量,保障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全面培养。
 
参考文献:
 
[1]唐国安等.高校教学概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1:104
 
[3]扬汉洲.构建“能力本位”的高职教学模式[J].教育与职业,2008(17):55.
 
[4]幕景强.PBL教学法在我国可行性研究[J].上海:医学教育,2003(6):24-27.

在线客服:

无忧期刊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专业发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