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小青绿山水画与大青绿山水画的比较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日期:2020-06-30 09:20人气:
摘 要: 宋代山水画的发展在整个古代山水画史中占据重要地位,有着明显的时代性。而小青绿山水画也正是随其时代的特性逐渐出现。宋代文人阶层思想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小青绿山水画的发展,到元代小青绿山水画的发展达到高潮。由此宋、元是小青绿山水画发展的主流时期。
关键词: 宋代; 小青绿山水画; 发展;
北宋文人画家苏轼在《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中就提到了“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1说明了绘画更多是表达画外的诗书之意,表现自我意识,这从另一个层面可以看出北宋时期小青绿山水画处于萌芽状态。李禹默认为,小青绿山水画是青绿山水画演变出来的一个小画种,而青绿山水画是山水画的一种,是用矿物质的石青、石绿为颜料主色的山水画。青绿山水画有大青绿山水画、小青绿山水画之分,大青绿山水画多用勾廓,皴笔少,着色浓重;小青绿山水画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薄施青绿,以表现山石树木的苍翠2。这更多是从设色上去定义,笔者认为,小青绿山水画从设色上来说,是在水墨山水的基础上,着以淡青绿,以花青、汁绿为主色调,呈现出淡淡青绿的浑朴苍茫和墨色交融的变化,画面风格清新雅致,在构图上以精简的诗画结合,内容上多呈现南方景色,以南方自然景色为参考,不会如实描述自然景色,以表现自我的目的写意画面,更多是绘画者的思想表达,注重笔墨运用,呈现绘画者心中的感受。
一、小青绿山水画在宋代发展概述
中国山水画的出现到发展,继承了道家思想的“天人合一”,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大自然是相互存在的,构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在这种“天人合一”的观念影响下达到山水画中的和谐。中国山水画在魏晋时期出现,早期山水画主要是以人物画的背景图出现,发展到隋代,山水画逐渐从人物画的背景图中分离出来,唐代山水画进一步发展为着色山水,元代夏文彦《图绘宝鉴》中记载:“用金碧辉映,为一家法,后人所画着色山,往往多宗之。”3由此可知唐代李思训创新山水画法,形成青绿山水这一形式,呈现新面貌,对后世影响较大。到宋代青绿山水画更加成熟,许多专业山水画家出现,宋代是整个青绿山水画过渡时期,逐步形成金碧山水画、大青绿山水画、小青绿山水画,到元代达到高潮,以小青绿山水画为主流。到了明清时期,小青绿山水画的发展呈下降趋势,其精神方面更趋向世俗化、平民化,呈现出田园风格。
从整个山水画的发展脉络来看,宋代可谓是小青绿山水画的萌芽期、发展期以及过渡期,五代、北宋前期,受唐代大小李将军青绿山水画影响较大,多以北方的大山大水为主要内容,呈现出雄浑、苍茫的气势,多以水墨表现为主,这个时期的青绿山水多被水墨山水所压制,处于低潮。到北宋中后期,董源和巨然的山水画受到关注,画面景物更多偏向小巧、精致,更多呈现出江南景色的清新、优美,这个时期画家开始注重墨色融合的画面,开始出现小青绿山水画的形态。南宋前期受复古思潮的影响,更多画家将青绿和水墨融合形成不同风格,一种是清新淡雅的重淡青绿的设色;另一种是重彩设色的大青绿风格。随着第一种设色和画面的创新,小青绿山水画处于发展时期。到南宋中后期,在此基础上形成边角山水的构图方式,“马一角”“夏半边”指的是“南宋四大家”之中的马远、夏圭,形成以小景、诗画结合的淋漓飘逸写意画,使小青绿山水画发展到高潮。小青绿山水画在宋代从萌芽、发展到最后形成高潮,是在哪些因素的推动下达到的呢?
二、宋代小青绿山水画的代表作品及艺术特色
由于北宋前期形成水墨山水画的主流,随其发展,到了南宋时期,在水墨画的基础上将水墨和青绿相结合,出现了以王诜的《烟江叠嶂图》和《湘乡小景图》为代表的小青绿山水画,和以王希孟、赵伯驹的《千里江山》和《江山秋色图》为代表的大青绿山水画。《烟江叠嶂图》描绘了一派南方景色,树石叠嶂在烟雾弥漫空旷的大江之上,墨色的渲染使画面充满氤氲之气,青绿设色使画面形成山清水秀、清新淋漓之感,色墨结合所形成松散的气象萧疏,笔锋颖脱、墨法精微的特色自成一家。张荣国在《富贵与超逸——王诜小青绿山水成因探析》这篇文章中提到了以王诜为代表的小青绿山水画的风格更多是“从他巧妙灵活地运用金碧法和破墨法,创出了清润挺秀、风韵动人的风格。这种‘不古不今’的青绿山水风格,上承隋唐展子虔、李思训、李昭道、王维,下启南宋赵伯驹、赵伯喃,元代钱选、赵孟頫等,影响深远。”4
三、宋代小青绿山水画与大青绿山水画的比较
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到的“六法”,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模写5。此六法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对绘画作品的品评标准,通过比较宋代小青绿山水画和大青绿山水画在其中四个品评标准中的体现,进一步了解小青绿山水画兴盛的原因。
(一)气韵生动——精神层面比较
“气韵生动”在画面中体现出来的是一种生命不息的动感和精神的内在美,那么在南宋时期小青绿山水画代表作品中更多体现出一种“出世”观,王文文在《宗教思想对青绿山水色彩语言的影响》中提到了这种“出世”观体现的是文人们在面临着无法“学优则仕”的局面时,便选择了避世以独善其身,归隐山林,从老庄隐逸思想中去寻求精神寄托6。色彩淡泊成为画家们的追求,青绿山水画在宋代之后受到道家色彩观的影响,也呈现出朴素、高逸的小青绿山水画的独特面貌。
在宋代大青绿山水画代表作品中更多体现的是宫廷的皇家趣味,富丽堂皇,气象万千的儒家色彩观,具有“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文化功能。北宋初期,时局安定,文官得势,文人画家都纷纷入仕,所以在绘画艺术当中也体现出一种积极入世的精神。例如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是北宋大青绿山水画的代表作品,来自作者自发的诗意的想象,将千沟万壑、群峰耸立的千里江山浓缩到绘画作品中,用具有装饰效果的色彩表现气势如虹的江山,画家借作品来赞颂宋代繁荣昌盛的大好河山。
(二)骨法用笔——笔墨的比较
“骨法用笔”在谢赫的《古画品录》中主要指用笔所表现的神似及力量美,即所画人物通过用笔所体现出的身份气质。在谢赫之后,以笔为骨,以墨为肉,一起成为中国画笔墨语言发展的理论基础。崔少雷在《“谢赫六法”之意蕴与应用研究》中就谈到“笔墨除了表达本身的美感,笔墨语言也承载着中国文人的喜怒哀乐,是一种精神寄托。”7在宋代小青绿山水画中用笔更为清爽细腻,用墨更为清淡氤氲,设色淡薄,色墨融合雅致,使画面精致、细腻,内容简化。其笔墨特点的形成也是由于特定环境的影响,小青绿山水画呈现的多是南方清秀的草木丰茂之景,其山清水秀之色会带来笔墨语言的创新。
而这个时期大青绿山水画的笔墨语言更为华丽,描绘精细,景物繁多,笔墨工致,在用笔方面披麻皴和斧劈皴的结合,表现山石的形状和明暗变化特征,细致严谨,在墨色勾皴的基础上设以青绿重彩,笔墨语言形成的特点是装饰性,重墨重色的融合构成其大青绿的特色。
(三)应物象形——画面内容形态的比较
“应物象形”指的是画家所描绘的事物与所反映的对象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所画之物与所在之物的关系,这种关系更多体现出画面内容形态的表达和画家所表达的思想。在宋代小青绿山水画中,画家更多注重画面氛围的形成,不会如实描绘自然景色,而是经过提炼概括,选取代表性的特点进行描绘,以简代繁,体现出文人审美情趣。例如南宋画家王诜的山水画中多枯木秃枝、寒林残雪,透出一种不安于现状的挣扎精神。使画面透出一股苍凉之感。
在大青绿山水画中,景物繁多,技法更趋写实,以现实自然景物为参考,人物动作栩栩如生。画家更多是对所在之物进行描绘,表现出对大好河山的热爱和积极的思想抱负。画面内容形态繁多,细致,生动是其存在精神的传达。
(四)随类赋彩——色彩的比较
在传统中国画中,色彩具有内在的文化含义,往往是画家对描绘的事物和事物本身的颜色进行主观融合,表达其主观赋色的过程。中国古代画家对颜色就有深刻的认识,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不同文化含义的色彩观。宋代小青绿山水画的创作者多是文人士大夫,他们受道家哲学思想影响,提倡朴素的色彩观,因此小青绿山水画的色彩以薄施淡色为主,淡墨渲染,使画面雅素、清秀。
而大青绿山水画中的色彩观与小青绿山水画的色彩观完全相反,以重彩渲染为主,提倡以儒家的“五色”为正色,其他颜色为“间色”,带有明显的尊卑色彩,具有道德伦理的约束。大青绿山水画的创作者多是创作皇家院体画的,受儒家思想影响较大,画面色彩华丽,以五色为主,使其具有宣传统治者思想和思想道德教化的作用。
四、结语
由以上比较和分析小青绿山水画在宋代的发展,以及从大青绿山水画的发展高潮到小青绿山水画的出现、发展,形成高潮,再到元代成为主流,整个发展脉络无不存在潜在因素的影响,其技法的融合创新使宋代小青绿山水画在唐代大青绿山水画的基础上进一步演变发展,画面内容精简,促进小青绿山水画走向高潮。宋代文人士大夫阶层提倡道家思想,其水墨与淡色的融合更能体现时代特征,寄情于物体现其主观思想,画面更能呈现自我。从思想文化层面上看,更是一种思想文化融合的结果,宋代小青绿山水画是水墨和青绿的创新画法,宋代青绿山水画受统治者所提倡的儒家思想文化影响较深,而宋代水墨画的兴起更多是随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兴起而产生的,更多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即宋代小青绿山水画的形成也进一步体现出儒道文化在山水画中的融合,这种思想文化的融合往往促进艺术形式有更大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庆玲.唐代青绿山水画研究[D].南京大学,2018.
[2] 高书芳.浅析宋代青绿山水画的兴盛[J].大众文艺,2017,(20):58-59.
[3] 邹安刚.辨析两宋山水画造境的变迁[J].美术大观,2011,(12):34-35.
[4] 荆浩.笔法记.唐五代画论.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5] 张光福.中国美术史[J].北京:知识出版社,1982.
注释
1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徐培均[A].苏轼诗词选注[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
2李禹默.什么是青绿山水画[J].收藏界,2012,(01):88.
3夏文彦.图绘宝鉴(卷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8.
4张荣国.富贵与超逸——王诜小青绿山水成因探析[J].中国书画,2009,(09):58-61.
5谢赫,姚最.古画品录续画品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
6王文文.宗教思想对青绿山水色彩语言的影响[J].爱尚美术,2018,(02):74-79.
7崔少雷.“谢赫六法”之意蕴与应用研究[J].大众文艺,2018,(22):142-143.
上一篇:古代文学课程立体式教学模式探究
下一篇:北魏时期洛阳的发达运输研究
下一篇:北魏时期洛阳的发达运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