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在城市建设中应该如何提升经济效益
摘 要:通过对城市建设经济行为的特性分析,指出城市建设的经济行为必须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只有将城市建设与经济运行规律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城建投入与发展经济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关系,才能在城市建设中发挥最大经济效益,才能加快城市发展。这个城市系统才能融入本区域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实现和谐城市体系的构建,这个城市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繁华。
关键词:城市建设;经营理念;投入与发展;成本与效益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建设风景秀丽、环境优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社会安定、行居方便、市民文明的城市,是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围绕这一定位,按照建设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总体思路和目标要求,集中力量加大投入加快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尽快改变城市建设落后面貌,把市区建设成为与美丽的自然风光相协调,具有完备的现代化城市功能、鲜明的山水特色和丰厚的文化内涵的现代化城市。基于这样的战略考虑,市委、市政府按照东扩西展、南伸北拓的城建发展思路,以极大的决心、勇气和气魄,动员和组织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以启动一批重点项目为先导,全面推进城市建设工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显著成绩。但是随着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城市建设规模和建设速度将不断加大,城建资金不足的矛盾也将更加凸现,在城市建设中如何发挥经济效益,最大限度降低成本是城建经济的核心。
1城市建设要纳入经济运行管理轨道
城市建设是一种经济行为。城建本身就有一个投入产出的问题,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经济行为。从经济方面考虑城市建设问题,也就是讲求城市建设的经济性(即在经济上是否可行,是否节约,是否有足够的回报与收益、从经济上分析是否是最优方案等等)。长期以来,许多城市包括某市对城市功能、规模的界定和远景蓝图的描绘,面对城市建设的经济性考虑不多,导致了一些不良的建设后果。比如,城市!总体规划与!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不相协调,目标脱节、措施各异,脱离经济能力贪大求洋,盲目铺摊子,出现了一些半拉子工程;有的不考虑长远发展,搞了一些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浪费了大量的建设资金;有的成本观念淡薄,一味地进行投入,致使城建投资效益严重流失等等。凡此种种,都与我们对城市建设的经济属性认识不足和经济论证不充分有直接关系。因此,有必要在城市建设中引入经营理念,并切实加强经济论证,包括城市建设在经济上的可行性论证、投入产出论证、投资来源与偿还能力论证、投资效益与回收期论证、建设成本论证等等。这不仅可以使城市建设的合理规模得以从经济上度量,也有助于提高城市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城市建设的实际效果。
2城市建设经济行为要树立经营理念
尽管某市在城市建设中也积极探索经营城市的新路子,但是至今仍未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纵观全国一些大中城市的迅速发展,城市建设经验的核心之处,就在于他们建立了多元化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调动了方方面面的力量参与城市建设;同时建立和完善了城市设施的经营与市场运作机制,将城市资产纳入市场化经营轨道。当前某市在经营城市方面,通过综合运用政策和土地资源,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进一步加大城市经营管理力度,取得了一些成效。路面拓宽,管线下地,立面改造,交通状况和街容街貌得到明显改善;改善主干交通要道阻塞的现象,展示了市城市建设空前的力度和发展态势。城市面貌日新月异,黄河明珠更加璀璨。但是在城市建设中也存在由于缺乏经济运行杆杠成本论证因素考虑,造成结构布局不合理,使杯水车薪的城建资金不能发挥经济效益,例如雁滩区的规划及其工业布局亦如此。如何发挥经济效益,在城建工作中必须树立四个观念::一是树立产业观念。按照城市建设的经济属性和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对城建经济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将城建经济纳入国民经济计划体系,并象搞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商业经济那样精心地谋划项目、核算成本、计算盈亏,要特别注重运用经济政策和经济手段,引导和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城建经济,真正将其发展成为一种实实在在的产业。二是树立市场观念。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要求,将所有可以推向市场的城建活动和城市设施推向市场,放开手脚让市场去优胜劣汰、调剂余缺。三是树立资产观念。将已经形成的城市资产(包括有型资产,如土地资产和各种城市设施等;无形资产,如历史文化遗产、城市特色文化以及路桥冠名权等)当作经营城市的资本,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项城市资产在城建经济中的作用,同时要按照市场供求关系和城市发展需要不断地优化结构、增加总量,以求城市资产的滚动增值。四树立效益观念。彻底改变那种视公用设施为福利产品的旧观念,通过建立和完善城市建设的市场规则(包括市场准入规则、竞争规划、交易规则)和政策措施,让城建投入能够获得相当于社会平均利润的经济回报,可以项目代建制或项目法人制的形式将公用设施推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从而赋予城建经济真正的经济内涵,并使其得以发展壮大。
3城市建设经济行为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3.1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毋庸置疑,社会效益是城市建设必须考虑的问题,城市建设必须以满足人的需要为天职,创造更加适宜的人居环境。但问题在于,城市建设是一个经济活动,不能也不可能凌驾于经济规律之上,因此,城市建设也要讲求经济效益,包括宏观效益和微观效益、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眼前效益和长远效益等等。尤其在市场经济日趋完善的今天,要更加明确地阐明城建经济的合法性与寻求城建效益的合理性,并通过相关政策的宏观调控,确保城建投入的合理收益。同时要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和经济方法推进城市建设,要把城市建设纳入大经济的范畴,统筹考虑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能顾此失彼、失之偏颇。
3.2是城建投入与发展经济的关系。经济是城市建设的基础,城建是经济发展的条件,二者相辅相成、互相制约,既对立统一,又互为因果。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城建投入时,要投入的恰如其分(包括动机的把握与度的控制)、投入的合情合理、投入的积极有效。总的原则应该是:既满足需要、适度超前,又厉行节约、讲求效益。现实中有几种倾向需要克服:安于现状,止步不前,囿于原有的城建投资渠道,满足于修修补补、维持现状,城市设施的缺口越来越大,状况越来越差,成为影响投资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目光短浅,缺乏远见,将城市建设建立在较低的起点上,结果使城市走上“建设——改造——再建设——再改造”的恶性循环,造成建设资金的严重浪费;脱离实际,好高骛远。
3.3是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关系。城市的建设要按照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进行科学规划设计和建设,而不是为了建设去毁林取土取石,去填农田填湿地。城市建设要讲求经济效益,但不能为了经济效益而破坏生态环境,不能在环境上搞赤字。在防止污染的问题上,如果吝惜当前的一份投入,则日后将以20倍的代价偿还,而由此造成的污染损失更是无法估量。其次是城市的公共设施如果缺乏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尤其是各种管道和线路乱铺乱架,各种建筑物乱搭乱建有碍城市和谐发展,严重破坏城市环境。一个城市的建设和运转如果是建立在破环生态、破坏自然地貌、污染环境和污染视觉空间的基础上,那么,这座城市就不是一座美丽的城市,而且经济投入成本必然加大。环境保护不仅是生态理智,而且也是经济理智的要求;城市发展必须考虑环境容量,并把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视为城市经济持续增长的先决条件,真正做到经济、环境和城市建设同步规划、同步设施、同步实施。
总之,只有在立足本市实际的基础上,开动脑筋,发挥各方面的聪明才智,城市建设才能不断发展,经济效益才能不断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孙广卫,娄世峰.资源型城市资源开发与城镇建设的矛盾分析与发展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2)
[2]周学红.理性跨越规模门槛科学推进城市建设[J].泸州科技.2009(04)[7]赵玉静.关于城市土地资源经营管理战略的研究[J].科技风.2010(16)
[3]高飞.城市建设如何体现和谐文化——关于常德城市建设的思考[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13)
[4]曾晓红.关于对娄底经营城市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