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提高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经济效益之途径
摘要:由于工程项目自身的特点,决定了项目控制的工作重点在于项目的进度、成本及质量等指标。作为甲方,就是希望通过对投资项目的全过程有效控制,减低成本,提高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提高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水平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必要手段。本文通过对工程管理项目的内涵及主要特征以及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出现经济效益低下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方法措施
一、建设工程管理项目的基本内涵
工程项目管理是以项目经理等管理工作人员为责任主体,根据具体工程项目的情况,按照建筑施工管理规律、程序和方法,对工程项目工期、质量、安全、成本、综合效益进行高效率有组织协调和管理的一种现代项目管理制度。工程项目的管理是服务于最终产品的质量,在经济合同纽带前提下,项目管理必须贯穿施工全过程,有效的组织各施工环节达到最佳工作效率,提高工程的质量。
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特征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一般包括从前期策划到施工结束运行的全过程,在工程进入施工阶段后,工程项目管理囊或了由准备阶段到施工结算阶段等全过程的项目管理,对施工阶段的各项目组织、监督、控制和协调起到了重要作用,它有以下特征:
1.具有目标明确性和整体性。
工程项目管理要再合同工期内按规定的预算工作量和质量标准完成施工目标,明确自己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当合格的按照合同完成施工后,工程项目的建设同时终止。工程项目管理的整体性是指在各项目标系统中,把各种施工要素合理协调的组合到一起,缺一不可,同时合理的结合,才能整体的保正施工顺利进行,同时在工程项目需要进行各生产要素组合时,必须科学合理并以总体效益的提高为标准。
2.工程项目管理的周期性和成果的不可换加性。
工程必须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次合同工程管理过程为一个周期,工程完成后,也就是一个工程项目管理的一个周期结束,对于已经竣工的建筑物,它的质量好坏已成为定局,即使发现了建筑的设计缺陷或者质量问题也是无法挽回的,这就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不可换加性。
三、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经济效益低的原因。
1.时常机制不够完善。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实施过程往往是管理机制、或安全机制不够完善,各项目间的信息不能够及时共享,项目经理的决策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执行,出现管理混论,造成工程滞待,影响施工的进程,对工程造成了不必要的亏损,没有完善的监督体系,很有可能在施工过程中造成混乱和随意性。没有完善的激励体制,会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从而影响施工进程,造成成本附加,不利于经济效益的最优化。
2.管理组织机构不合理。
对于施工项目经理要有一的要求,作为一个项目经理,要有能平衡满足各干系人期望的能力才能进行更好的组织管理,管理组织机构的不合理将会导致在项目的进展过程中问题不断,项目团队的工作效率直接决定了项目的效率,企业的管理组织若不能保证工程活动的有序合理的运行,将会带来工程风险,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3.不够重视材料和机械设备管理。
材料在工程建设成本中占重大比重,施工过程中往往不能够有效的节约材料费用,造成额外的开支,在原材料采购方面也不够严格,若原材料质量部合格,造成工程项目返工会造成更严重的经济损失,对于施工过程中材料费用的支出管理也不完善,管理监督体系不到位,对于为了赶进度而盲目增加施工人员和设备的行为必然会跟家造成支出消耗的增加。平时的机械设备管理不够严格,还可能会造成设备的维修费用等额外超支,不利于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提高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经济效益的方法和措施。
1.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优化施工组织。
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的使用要合理,要严格控制好管理费用,对于机械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护必不可少,还要避免设备的疲劳性使用。要选择最优的包商团队,优秀的包商团队素质水平高、能够制定科学的施工计划,团队整体管理严格,便于管理,选择优秀的团队可以决定施工成本的高低。在企业内部实施竞争体制,提高员工的工作素质和效率。成本是效益的前提,要求项目经理要有足够的成本管理意识,控制不适当的耗费,抑制各种不合理支出,还要担起教育每一个员工的责任,让员工们都拥有节约成本的意识,日常工作中要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实施激励体制,有效的组织好团队的运作,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加强材料和机械设备的管理。
在施工准备阶段就要做好预算方案,材料的管理要从源头就开始抓起,要严格把好原材料的质量和成本大关,在施工过程中对所有耗用的工料费按成本目标进行支出和有效监控,预防和纠正随时产生的偏差,避免材料超期储存积压,把成本控制在目标规定的范围内。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可以实施机械租赁,减少设备的投入,机械的技术状况还可以得到保障,并且有租赁公司配备专业机械设备的保养和维护,进行系统全面的设备管理。
3.加强工程质量管理。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至关重要,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有很多,企业工作人员要经常对所有相关要素进行监督,确保工程质量的合格标准。企业还要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避免因施工技术差所导致的质量问题,在选材方面切不可贪图小利,施工所用的材料一定要进行严格检查出场合格证和出场检验报告,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对于工程项目质量监控不力而造成的质量低劣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对于总包单位在进行工程转包、分包中的压价行为,使得转包单位的价格太低而造成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工程项目的质量,个别分包段的返工等现象将会加大成本的输出,企业对此现象要进行严格监督,要求承包单位按照合同规定施工。因此,应当把成本控制的中心放在原材料的选择和施工阶段上,加强工程质量的管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控制成本,达到最优效益。
4.加强施工项目安全管理。
施工项目安全管理是对施工生产中所有生产要素的综合管理,包括施工过程中所有的相关工作人员、对安全措施投入的资金不能少,还有要确保机械设备等产品的质量可靠,不会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在保证正常施工进度的前提下,要加强施工各项目的安全管理,施工安全保障是对工作人员的责任,也是对企业形象以及经济成本的保障,对于施工安全器材如安全带、安全网等要齐全,定期检测安全性,对于机械设备的使用要规范,实施监督,让工作人员在安全可靠的工作环境下工作,发挥最佳工作效率,有利于工程的顺利完成和提高经济效益。
5.利用新技术。
在施工过程中,若能再保证工期按时完成基础上,广泛的利用到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来降低技术和材料的成本,将会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对于新技术的要求必须要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可靠性,确保对施工的有效作用,还要经过项目管理人员的预算总结,确定能够降低成本才可以应用到施工过程中,从而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6.加强监督管理制度。
监督管理必须贯穿整个施工周期,对各施工项目的支出和材料、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在施工竣工结算时过多的支出开销很可能是由于整体施工过程中监督管理制度不完善所致,在材料的使用,机械维护,进度考勤等方面都有可能因为监管制度的疏忽造成过多的资本消耗,这就需要对管理监督人员实行责任制等方法来加强监督力度。
五、 结束语
总之甲方的经济效益与施工成本和施工过程中的消耗息息相关,提高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优化的有效途径,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甲方必须抓好关键环节来完成全面管理,应当及时反映施工过程中影响经济效益提高的组织因素和人为因素,并确定有效可行的改正方案,确保工程项目优质、低耗,把项目管理做到最好,推动整个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进而提高使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1999.
(2)《建筑施工中的成本控制》张睿,刘识博..
(3)《加强工程成本控制,提高建筑企业效益》宋伯约
下一篇:探讨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途径